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古今社會生活 西方古代的飲食問題 文 / 編輯手札

    西方古代這個定義太為寬廣,我想帖主想問的主要是歐洲中世紀的問題。就按這一背景來扯扯吧。

    主食:

    西方人的主食當然是麵包,但麵包的主要成分卻未必是小麥,在整個中世紀,西歐經常處於階段性的糧食危機中,危機的原因來自各個方面,一個主要方面是低產--知道一點農業知識的人都知道,小麥的單位產量在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小麥、水稻、玉米)中是最低的,加上農業水平的低下,歐洲的氣候又比現在冷的多,所以在整個中世紀(可以說這個匱乏時代幾乎延續到17世紀)小麥的產量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下。所以各式各樣的代用品包括大麥、黑麥、雙粒小麥之類的穀物都被做成麵包,甚至用栗子和豆子磨粉來做麵包。窮人長期以來食用成分複雜的麵包,白麵包則歸富人、貴族和教會特權者享用。當時的一種白麵包叫做司鐸麵包,還有一種加入牛奶並且用啤酒酵母來代替普通面的精白小麵包,叫做皇后麵包。按法國革命家的說法,體現了教會和王權一體的醜惡。

    肉類:

    這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當時的歐洲人吃肉很多,但不是現在我們印象中的牛排,而是豬肉。當時的歐洲森林和公共荒地很多,豬基本上是放養,所以有牧豬人這樣的職業。豬肉在中世紀一直是西方的主要肉食。牛肉和羊肉也占一定比例,但不高。養羊主要是為了獲取羊毛和乳品,大規模養牛供食用當時還比較少見,主要也是為了獲取乳品--奶酪和黃油。

    順便說一句,現在歐洲人對我們食用豬下水不解,其實當時的歐洲人也食用豬下水和豬血。這個習慣到2o世紀在東歐還有保留。

    野味也是肉食的一大來源,但這基本上歸領主貴族享用,包括鹿、野豬、野兔和淡水魚。中世紀歐洲貴族的第一大娛樂就是狩獵,因此嚴厲禁止私獵。但農民偷獵的情況還是經常生的,到城市興起以後,野味也開始滲透的市民的餐桌上來。

    禽類:

    閹雞(為了肉質肥嫩)和肥鵝是中世紀的美食。還有許多野禽可供食用,天鵝和孔雀一度都是美食家的大菜,至於味道如何,不敢想像。

    魚:

    一位歷史學家說過,在歐洲中世紀,青魚是一位歷史人物。在天主教的齋戒期內,魚和蛋類是唯一可以食用的葷菜。因此醃製的青魚(也包括其他的魚類)是極受歡迎的商品,窮人幾乎常年食用以作為蛋白質的來源。青魚洄游路線的改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漢薩的衰落和阿姆斯特丹的興起(這個說法不是很妥當,只是說說而已)。

    油脂:

    地中海地區主要食用橄欖油,北方則食用黃油。

    酒類:

    葡萄酒和啤酒是當時主要的2種酒類,與中國不同,酒是歐洲人的常備食品,而非慶祝宴會上的興奮劑。無論窮富高低,酒都是每餐的必需品。當時的軍需供應表上每個士兵應當每餐可以多少葡萄酒多少麵包都是有詳細規定的,其地位簡直不亞於麵包。當然酒有好壞之分,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一般說在葡萄酒產地(歐洲的南部),葡萄酒是大眾飲料。當時的葡萄酒已經有紅白之分,但葡萄燒酒(既帖主所說的白蘭地)還沒有出現。酒主要用木桶裝運,當時可能在釀酒技術上還不過關,當年新釀之酒一般價值都十倍於隔年的陳酒--因為後者往往會變酸,無法入口。

    中世紀的啤酒概念與我們的不同,不很恰當的說,與現代啤酒的相似程度還不如與我們的黃酒的相似程度來的高,當時的一些現在的基本啤酒工藝還沒有出現,使用蛇麻子則是晚近的事情。啤酒就是一種穀物酒的代名詞,但它仍舊是一種酵酒,而非蒸餾出來的穀物燒酒(威士忌就是穀物燒酒)。啤酒主要在不產葡萄的地區流行,上層人物一般以喝葡萄酒為貴,啤酒主要是下層的飲料。

    香料:

    簡單說,歐洲的中世紀,冬季比現在冷得多。缺少飼料使得餵養牲畜的農民必須在冬季來臨前屠宰無法餵養的牲畜,醃製鹹肉和烹調都需要香料來調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