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地烽煙

龍騰世紀 第九十二章 大改革(二 上) 文 / 逆火蜘蛛

    第九十二章大改革(二上)

    所以趙炎以自己的塢堡、寧遠舊人為主招納了像韓賓、張敬、魯平、陽裕這樣的一些人才組成了遼國的統治核心和政權的主幹,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杜絕叛亂的事情再次的發生,而軍機處情報處的職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政府任命的方面,輔政大臣張敬兼任戶部尚書、玄布大和尚為工部尚書、王浩為吏部尚書、趙平為兵部尚書、張離為刑部尚書、輔政大臣魯平兼任禮部尚書,王累為太僕寺卿、崔濬為大理寺卿,陳征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輔政大臣陽裕兼任翰林院,遼東名士楊安出任國子監、王鶴擔任欽天監,劉群出任理藩院,程傑出任遼王府內務府總管。

    在地方上,任命程遐為遼東府知府、徐光任遼西府知府、孟卓任北平府知府、崔濬為南黑水府知府、張班為高麗府知府、裴憲為吉林府知府、張傑為北黑水府知府,王睿為江東府知府。

    經過這一任命,以楊傑、王烈為代表的一大批將領官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之後被罷官遷回各府安置,而富於實幹精神的一批官員也迅速的走上了中央各部主管或者地方府衙的主官的位置上,這批人要麼是趙炎的死忠,要麼就是後來加入的治國之才。

    到這時為止,趙炎才真正的將賞賜叛亂之後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制度上將其剔除乾淨,而在趙炎的要求下,新政府的權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強,不過軍事權力還是牢牢的掌握在趙炎的手中,這也是陳浩若等人強力要求的。

    政府的權力主要是在行政上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擴大,而且各部門權力明細,按照制度進行運作便可,而陳浩若的任務更多的轉向了政策的思考和制定之上,這由南書房來完成,由趙炎審定完成。

    政府的運作基本上可以自行運轉,這也是趙炎在準備他的南征和西征而必須要完成的,到時只需要留下陳浩若監國便可。

    除開政治軍事方面,趙炎的改革重點放在了經濟和教育這兩塊之上,這也是趙炎最重視的方面。

    經濟上,趙炎將所有原來由太僕寺經營的產業包括各類工場和農牧林場全部下放,農牧林漁鹽場全部由現有的持有人所有,農牧場直接分給耕種的農戶,而林漁鹽場則以承包的方式分給現經營的農戶,按照戶為單位分配,相互調劑。

    遼河屯田牧業管理處、黑水屯田牧業管理處、白山屯田林業管理處、鹽業管理處、漁業管理處和工務管理處、商務管理處七個管理機構全部轉變任務,不再直接管理事務,而是作為支持機構存在,幫助相關的發展。

    戶部下屬的採購預算處、太僕寺下屬的政府採購處負責遼東各級政權部門的採購工作,而軍機處下屬的軍事採購預算組和兵部軍事採購辦理處負責遼**隊的全部採購。

    通過這兩部分的採購控制,將原先由遼河屯田牧業管理處、黑水屯田牧業管理處、白山屯田林業管理處、鹽業管理處、漁業管理處和工務管理處、商務管理處七個管理機構負責的採購事務奮力開來。

    而戶部下屬的採購預算處和太僕寺下屬的國家儲備物資管理處以及遼東錢莊儲備處則聯合完成趙炎下達的國家儲備任務,負責維持物資的管理、物資的按令調動和按令投放物資平抑維持市場的價格等等任務。

    各類工場則按照份額制度來分配,政府保有百分之一的份額,但是有權在關鍵時刻決定工場事務,其餘的份額小部分給工場的管理層,大部份則按利潤給予工場的所有職員,太僕寺今後不再負責具體的工場事務。

    遼東錢莊則繼續為中央所有,但是脫離太僕寺和戶部的管理,直接歸屬遼國內閣軍政總督辦陳浩若領導,自行負責貨幣的流通,按照趙炎的命令,遼東的黃金主要收歸錢莊盛京王庫,市面上主要流通白銀,而銅錢作為輔助主要貨幣,遼東錢莊用黃金的兌換率來控制白銀和銅錢的價值,主要任務是維持貨幣價值的穩定,各部門不得干預錢莊的事務。

    按照兩為黃金白銀的單位,為了阻止中原混亂的貨幣制度蔓延遼國,趙炎和陳浩若制定了嚴格的政策,中原使用的貨幣不在遼東通行,而絹帛的價格按照錢莊規定的比例換取貨幣,完成商業交易。

    在教育上,經過前期的不斷改革,趙炎終於可以完成自己的想法,遼國的教育分為三級,由國子監負責管理和實施。

    第一級就是基礎的教育,共六年,七歲入學,在遼國各鄉設立官辦的學堂,實行免費的教育,由國子監提供教材,糅合古代各家學說的精華,按年級分別授課,主體分為文學、歷史、算數、自然、哲學、體育六科,另外還有武藝、女紅、手工等選修的科目。

    第二級則為中等教育,共四年,在遼國各縣設立官辦的書院,也是免費的教育,基礎教育完成後則直接進入書院學習,這一階段主體還是基礎教育的六科,但是學時縮短,主要的是農業、手工業、醫藥、商貿、戰術、武藝等十多門專業科目的學習,各人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組合。

    第三級則為高等教育,共三年,在遼國各府設立的官辦學院學習,同樣是免費的,這一階段也是直接的就學,科目和前兩個階段一樣,不過更加注重專業的學習。

    在完成學業後,參加學院組織的考核,考核通過者赴盛京參加一年一度的春闈考試,考試分為經濟科、農科、工科、女科、醫科等等八科。

    應考學子需要參加策論三篇、詩詞歌賦選擇作一篇、專業考核等三個部分,極其的嚴格,最終入圍者稱為舉人,參加趙炎等人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通過這稱為進士,但是不授予狀元等名號,每科進士均直接為官,舉人放國子監學習一年後分到各學院任教習或者自我推薦任職其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