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秘界

龍騰世紀 第142章 輻射 文 / 赤虎

    ***本章節來源請到閱讀最新章節***

    厄瓜多爾,在西班牙語中就是「赤道」的意思,所以厄瓜多爾也可以譯作「赤道國」。赤道橫貫厄瓜多爾國境北部,安第斯山脈縱貫厄瓜多爾中部,將這個國家分成三個部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地和東部。

    由於安第斯山脈地存在,厄瓜多爾國內熱帶雨林與火山交互出現,地震頻繁。著名的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為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

    1969年7月21日,一個名叫莫裡斯的阿根廷人,將一份上面有著許多見證人、並且已獲得厄瓜多爾共和國承認的合法地契公諸社會,立刻引起轟動。因為這份地契講述了一個令世人難以置信,莫裡斯在安第斯山脈中印第安人的摩洛拿聖地(在世界遺產名錄中有記載,但不知為什麼,此處現在拒絕遊客訪問)發現了一條地下大隧道。

    這條隧道在地圖上標注為「聖地亞哥大隧道」。

    這個大隧道在厄瓜多爾和秘魯的地底延綿幾百公里,特別是從洞口經過連續下垂三個萬米的平台後(總深度為225米),發現一座140米x150米的中央大廳,在這個大廳內有許多具有極大文化與歷史價值的珍品,大廳中央有一把桌子,桌子的右邊放著7把椅子。在7把椅子後面毫無規律地擺放著許多動物模型,有蜥蜴、象、獅子、猴子、豹、狼、蝸牛和螃蟹。

    最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動物都是用純金做成的,在桌子的左邊擺放著金屬牌匾和金屬箔。金屬箔僅幾毫米厚,96厘米高、48厘米寬、這些金屬箔看起來很薄很脆弱,但豎起來卻不彎曲,它們像一本對開的書籍那樣擺放著,一頁連著一頁,每塊金屬箔上井井有條地排滿像用機械壓上去的文字。考古學家法蘭士估計金屬箔至少有兩三千塊,在這些金屬箔上的字體無人知曉。他認為這間金屬圖書室的創立者肯定想把一些重要的資料留傳給遙遠地未來,想讓這些資料永垂不朽。

    由於這條隧道內黃金數量多得驚人,故而它又被稱為「黃金隧道」。

    羅亦安一行是從秘魯方向進入安第斯山脈的,他首先見到的是臨海的懸崖石壁上那個著名的大巖畫。

    「這裡,就是『安第斯大燭台』嗎?」羅亦安觀察半晌,問隨行的薇薇安。

    「是的,這裡就是『安第斯大燭台』,它似乎是黃金隧道出口處的標示。從大燭台往東南走數公里,就是納斯卡高原,著名地納斯卡高原」,薇薇安解釋完,又補充說:「你來得很早,我們還有時間,要不,我們往東走幾里,看看納斯卡高原的情況?」

    羅亦安歎了口氣,回頭看了看自己的隊伍。復搖頭否決了薇薇安的建議。

    在納斯卡高原上。那些由許多奇怪線條組成的一眼難以望盡的鳥獸及幾何圖形,好像是巨人之手勾畫出來似的,只能從300多米的高空才能俯視全貌。例如:一隻蒼鷹身長達900英尺。蜂鳥身長165英尺、兀鷹長達400英尺。

    納期卡高原上的圖形一直是世界未解之謎,幾乎每一幅神秘的圖畫都規模宏大,而且全都是使用艱難地方法製作,以一根連綿不絕地線條,小心翼翼的描繪出一個動物的輪廓。這類似地精細手法也顯現在幾何圖形上,有些圖形採用的直線超過5英里長,看起來如同古羅馬的公路,穿越沙漠、伸入乾涸的河床,翻越亂石,從頭到尾保持筆直。

    最讓人驚異的是那些動物圖形。當時沒有飛機,不能從空中檢視創作的進度,藝術家如何完成如此龐大、如此完美的圖形?站在地面上觀看,這些圖形只不過是鏤刻在沙漠上的一條條雜亂無章的溝痕,只有從數百英尺的高空俯視,才能看到它地直正形貌,而附近並沒有一座山丘可以提供這樣的觀景點。

    納斯卡高原的巨畫雖然神秘,但羅亦安卻不敢拖著隊伍前去觀看。因為,他的隊伍是在太龐大了。

    說羅亦安的隊伍龐大。不是在於人數,而是他的補給物資實在數量龐大。

    羅亦安的整個隊伍只有15人,都有傭兵界最精幹的人手組成,每個傭兵都有一個綽號,表明他的特長或者性格。

    接受上次地底探險地教訓,羅亦安這次有針對性地帶起了補給,光是照明用的可充電高能鋰電池,就做到人手一塊。此外,由於傳說中「黃金隧道」長達數百公里,為此,整個隊伍備足了食物。至於各種地底探險所需要的輔助設備更不能少,每個隊員背得東西都壓彎了腰。

    這還不夠——隊員們所攜帶的這些隨身物資只夠應付十餘天的普通探險工作,而聖地亞哥山谷又是一個放射性污染極為嚴重的地帶,為此,防化服等設備也必不可少。綜合算起來,需要的物資遠遠超過了人的負載能力。為此,羅亦安不得不制定了一個滾動式前進的方式。

    他所帶領的這支小隊,將首先在聖地亞哥山谷建立一個前進基地,然後召喚運輸機低空潛入,將他們所需要的後續物資運載到前進基地。而後,這個小隊將輕裝前進,等掃清前方障礙後,在採用螞蟻搬家式的方式,把前進基地裡的物資挪到前方安全地帶,重建新基地。

    考慮到聖地亞哥山谷的放射性污染,薇薇安準備了三支這樣的小隊,以備輪換。她許諾每組隊員在前方待的時間不超過十天,每十天輪換一支小隊,以便防止隊員遭受過多的核輻射。

    精密的行動計劃、繁雜的補給方案、惡劣的探險條件,讓這支隊伍沒有時間走彎路,羅亦安必須盡快趕到「黃金隧道」入口,以便實地觀察,修改補充他的行動計劃,所以他拒絕了薇薇安的建議。

    最後瞥了一眼「安第斯大燭台」,羅亦安揮手指揮隊伍前進。

    納斯卡高原,是羅亦安夢魂纏繞的地方。雖然不能目睹神秘的巨畫,但羅亦安倒想起與納斯卡高原相關地一則信息,在前往「黃金隧道」入口的旅途中,閒極無聊的他向薇薇安講起了故事。

    與納斯卡高原相對,越過太平洋,在中國連雲港市西南九公里錦屏山馬耳峰,有一個將軍崖。在將軍崖的巖壁上有四組巖畫,中國研究者稱之為天書。其中一組巖畫。有破譯者聲稱,巖畫上說的是:在巨蛇座的m%星團,獅子座的m66星系,船底座的3372星系,這三個星體上居住著與我們相同地人類。

    破譯者聲稱:古代圖騰神話蛇身人面像,獅身人面像等等說的就是這三個星系的天外來客。其中,蛇身人面像如中國的天神女媧、伏羲,印第安民族的天神維拉科查,中美洲的羽毛蛇神奎札科特爾等,都是來自「巨蛇座」的外星人。埃及獅身人面像則表述的是來自獅子座的外星人。所謂獅身、蛇身。就是我們標注外星人的出生。

    當然,這都是破譯者一面之詞,羅亦安抱著姑且聽之地想法。順嘴說說而已。

    「美洲大陸一直存在一個傳說」,出於投桃報李地心理,薇薇安給羅亦安介紹起黃金隧道的傳說:「傳說美洲存在一條貫穿南北美洲的神秘通道,據說歷史上曾有人沿北美洲一端進入,歷時三年從南美洲一個小國地一個洞口鑽出。那人告訴外面的人,隧道內部還有一個出口,通往一個叫,黃金國,的地方,那裡遍地黃金。後來此人神秘失蹤。所以,人們認為莫裡斯發現的這條隧道就是,黃金隧道」但在地圖上它標注為『聖地亞哥大隧道』……當然。這也是一面之詞,我也是順嘴一說。」

    薇薇安用羅亦安的口氣,給這段傳說加上了一個尾巴,結束了她的話。

    而後隊伍陷入沉默。

    這些傭兵們雖然戰鬥技巧高超,野外求生能力超強,但他們的文化水平都不高,遠遠不能與秘族精心培養的薇薇安相比,薇薇安剛才的解說讓他們長了知識,但與此同時。傳說中黃金隧道裡滿坑滿谷的金子又激發了他們貪婪地慾念,不知不覺地,整個隊伍加快了腳步。

    薇薇安還有一點沒有說,據傳說:黃金隧道也是外星人在地球留下的一個基地,而聖地亞哥山谷的高輻射也來源於外星飛船放射污染。不過,由於近幾年秘族未監控到該地異常的能量活動,未免影響軍心,薇薇安將這段傳說隱匿下來。

    此後,隊伍又沿著安第斯山走了數天,蓋革計數器檢測到的輻射值越來越高,隊員們不得不將防化服穿在身上。在赤道地帶身穿厚重的、密不透風的含鉛防化服,即使衣內有空調設備,仍然是難以忍受的,尤其是眾人還要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跋涉,這讓隊員們抱怨不停,行程也慢地似蝸牛。

    見到隊伍出現不能穩定狀態,薇薇安私下詢問是否需要休息幾天,或者,乾脆把前進基地建在此處。

    「離隧道入口還有多遠?」

    「30英里!」,一名叫「鐵拳」的傭兵搶著回答,邊說邊用乞求的目光看著羅亦安。

    原先,傭兵們並不尊重這位看起來很瘦弱文靜的華人,在他們看起來,羅亦安是依靠與薇薇安的特殊關係,才當上隊伍首領的。而每日裡羅亦安與薇薇安同宿一個睡袋,薇薇安高亢而暢美的呻吟更是加深了大家的印象。但這幾日走下來,傭兵們都累得直吐舌頭,像一隻伏天裡的狗。

    而羅亦安每晚照樣讓薇薇安發出誘人的歌唱,第二天又精神抖擻地領前帶路,還跑前跑後地照顧隊伍中體弱的「壯漢」。這份體力令眾傭兵刮目相看。

    「這傢伙吃的食物一定是大象」,傭兵們一致有了這個覺悟,故而對羅亦安的態度也恭敬起來。「鐵拳」現在向羅亦安發出乞求,而不是向薇薇安,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

    「30英里?那不行」,羅亦安簡單地否定了眾人的要求:「按我們現在的速度,30英里需要走兩天,如果在此建立前進基地,光是向前搬運那些物資。就需要10天時間……再往前走走,前進基地至少要建在離洞口5英里處。」

    「再往前走,輻射會更大……」鐵拳為難地說。無處不在的放射性污染已經讓他恐懼到了極點:「我可不想掙上這筆該死的錢,餘生都用來治病。」

    「沒問題,清除核污染,最有效的東西是什麼——水!」羅亦安安慰說:「等我們建了前進基地,我們會用大量的水沖刷受污染地泥土,然後再用水泥覆蓋。到那時。至少在前進基地裡,我們可以脫下這身防化服,等恢復體力後,在進行下一步探險。」

    「水?大量的水?靠空運麼?那得飛多少架次?」鐵拳滿臉的疑惑,羅亦安笑而不答。

    水是什麼東西?氫氣與氧氣燃燒形成水。空氣中存在大量的氫氣與氧氣,安第斯山的熱帶雨林中,尤其不缺這兩者。制取氫氣與氧氣也很簡單,一個中國的鄉鎮企業就能做到,用一個空氣壓縮機在不同的壓強下,就能製作出液態的氫氣與氧氣。當然。這一切需要消耗能源。但羅亦安唯獨不缺強大地能源。

    如果將分離出的氫氣與氧氣進一步壓縮。就會製作出宇航飛船使用的火箭燃料:金屬態氫與金屬態氧,這兩者更是強力的能源。在地底探險,正好用它們製作燃料電池。即攜帶方便又能量強大。

    又經過了兩天的跋涉,隊伍終於抵達了黃金隧道入口,但羅亦安來不及觀察洞口情況,因為隊員中有三人在酷熱難耐下,不慎扯破了防化服,受到放射性塵埃的侵害,已出現呼吸衰竭症狀。

    簡單的救治已挽救不了他們的生命,於是,在抵達洞口的當晚,眾人急匆匆找了片厚密的林地。撐起了防衛星地紅外線屏蔽網,立刻呼喚接應地直升機。

    夜色最濃厚的時候,直升機抵達,它停在樹梢頭,卸下了十餘噸補給物資,用繩索吊上了三名傷員,馬上又消失在黑暗裡。不一會,又飛來了一架直升機,它也卸下了十餘噸貨物。黑暗中,探險隊最後的五名隊員順著繩索滑下,直升機立刻消失在夜空中。

    「今後地十餘天裡,我們再也沒有補充、沒有後備,如果我們在這裡生存不下去,直升機也不會來接我們。」羅亦安望著遠去的直升機,輕聲告訴隊員,這些話通過防化服內的擴音器,傳到每個隊員耳中,顯得甕聲甕氣。

    這兩架直升機是秘族特別設計的電動直升機,依靠強大的熱核電池作為能源飛行,它散熱小噪音低,機身塗滿雷達吸收材料。為了躲過別人的注意,這兩家直升機通過集裝箱偷偷運入羅亦安的那個南美基地,這次冒險飛行之後,兩架直升機要躲起來,讓當地的雷達與監控衛星涼一涼,才能再度出動,在這期間,大家只能靠自己了。

    隨機抵達的五名隊員原來在看守補給物資的,為首地那柄叫鉤子的傭兵遞上了物資清單,眼中猶望著遠去的直升機,問:「聽說我們損失了三個弟兄?」

    是的,是損失。為了保密,那些中途傷重退出的傭兵,其命運早已決定。作出搶救的姿態,不過是為了穩定軍心。

    羅亦安默默點點頭,頭也不抬地看著物資清單。

    這次,為了應付突發情況,羅亦安特意要來一名秘族機器人,在這種核污染嚴重的地方,只有機器人能適應,所以,當找見那名機器人時,物資的清點就變得簡單。

    兩天後,在不知疲倦的機器人地幫助下,前進基地建設完成。在用大量的水沖刷了放射污染嚴重的泥土後,機器人用重鉛水泥鋪設了200平米大小的一塊小平地,一行人終於可以脫下防化服,自由地呼吸空氣了。

    「很奇怪」,羅亦安脫下防化服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按理說,核污染嚴重的地方,應該寸草不生,這裡怎麼林木那麼茂盛?還有,受到核放射污染,生物應該產生歧變,為什麼這裡的生物看不到歧變現象?」

    脫下日也不敢離身的防化服後,傭兵們齊齊癱倒在地上,正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空氣。羅亦安的話沒人注意,除了薇薇安。

    「前一個問題好回答——這裡的放射性污染有上萬年了,嗯,也許有數萬年,所以生物已經適應了這種污染。後一個問題……生物的歧變,這幾天來我們防化服日也不離身,紅外線與體味洩漏不出去,所以沒有生物騷擾。也許,馬上你會看到歧變生物了。」薇薇安說。

    「警戒,馬上佈置警戒……我去值第一班崗,等他們休息過來後,立刻著手準備進入隧道」,羅亦安說罷,拎著那機器人走出了前進基地。

    黃金隧道的入口就在眼前。一人高的洞口林深草茂,不注意看幾乎無法察覺。這幾天忙於建前進基地,羅亦安未及勘查隧道口,現在正好借執勤的功夫摸摸情況。他拿著望遠鏡,觀察起隧道入口。

    這就是什麼的黃金隧道嗎?洞口處,有明顯的人工修繕的痕跡,但修繕者的意圖實掩飾,它將洞口修得格外隱蔽,不自信的人即使站在洞口也察覺不出它的存在,頂多,人們會把它當作一個蟒蛇洞。

    這裡面會有什麼?

    不遠處,草叢裡響起了輕微的唏簌聲,羅亦安汗毛頓時豎了起來。

    那聲音雖微,但羅亦安已經判斷出,那不是螞柞的跳躍聲,不是螞蟻的爬動聲,而是一個大型動物竭力掩飾的移動聲。

    -\六|九|中|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