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極品總督

第二卷 "第二卷 財色無雙" 第102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賣瘋了 文 / 萬字旗下的大清帝國

    (喜歡的大大請註冊收藏,支持原創)

    二十天以後,周星回到了懷慶,這兒,是他的發家根基,他發現,在他的敦促下,黃老岳父將所有的田地,都使用上了德國尿素和英國運輸來的磷肥和鉀肥作為底肥,那可是六萬多畝的土地呀,接著,許多大地主們,都聚集在黃家,要求他們將神奇的西洋肥料,給他們用些。

    周星既然代理了德國的商品,就必然包括這一項,相當於說,德國人將肥料批發給了他周星,這樣,對中國人的剝削,就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當然,那是人家的商業利潤,說起剝削來,實在狹隘。

    在北京那些天,周星可沒有閒著,催促德國公使以及在北京的德國商人,加緊運輸各種物品,反正都由他周星負責,德國人也很樂意,其中,肥料是大宗。儘管中德之間,路途遙遠,可是,周星的大量需求,對於德國而言,也是一個天大的機會。

    時間是在一八八七年,此時的德國,已經統一了十六年,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他們已經急不可待地要求向世界擴張自己的殖民主義勢力範圍,以容納他們的商品傾銷,為此,他們甚至不惜工本,準備和頭號強國英國進行爭奪,德國人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沒有市場,市場,市場,是他們整天念叨的事情,中國突然冒出來一個總代理商,大量地需要德國貨物,他們怎麼能不高興呢?

    據說,周星的事情,德國皇帝和商業部,都知道了。德國的工業協會和商業協會,也都知道,知道這麼一個人,一個年輕人,野心勃勃的人,還深受中國皇帝寵信的人,他知識淵博,見識深遠,對德國的態度極為開明開放,非常喜歡德國,並且,積極地擔當德國人在中國的商品總代理,保證在數年內,使德國商品在華的銷售,達到多少多少的集合級數。

    這是一個天文概念和數字,所以,德國人欣喜若狂,也感激不已。

    「中國還有這樣的人才?」德國皇帝威廉一世都感到驚奇。當然,他對於這樣的人才,還是漫不經心的。

    「是啊,他將我們德國的化肥,種子,還有許多技術運用自如,並且,使小麥的產量達到了上千斤。玉米也是,真是奇跡!」

    「不可能吧?」

    「這應該是真的,我們的商人親眼見證了,我們的公使馮巴克斯伯爵也聽說了,在清國,這是一個新聞。」

    「這可能嗎?親愛的首相大人,你說,我們的土地,畝產量是多少?」

    皇帝的對面,就是世界聞名大鐵血宰相,他對於皇帝,已經是老朋友般的真誠,不會故弄玄虛,所以,皇帝的疑問,顯示了絕對的震驚。

    「也許是五百斤。」

    「差距這麼大?看來,我得向清國人學習了。」皇帝思考著說。

    在德國宮廷和最高統治者中間,都掀起了波瀾的周星本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切,他只是想著,怎樣使德國的先進商品,化肥,如何在中國發揮作用,使中國的土地,增加收入。雖然說現代化肥使用過量以後,將造成土地板結等現象,可是,那不是關鍵,中國這時候最需要的不是產品的質量,而是數量。

    德國的化肥,在周星的清單上,是一百萬噸。難怪德國公使見了周星的清單,幾乎要跳起來:「啊哈,周星,周大人,您真是一個有遠見的人,您對德國的產品質量這麼有信心,真令人高興。」

    「嘿嘿嘿,但是,請您注意,我們還是老辦法,先銷售,先使用,在付款,因為,我們要給中國的老百姓一個親眼看到奇跡的機會,是不是呢?」

    「好好好!」公使大人見了周星,簡直就差叫爹磕頭了。

    源源不斷的德國化肥,就從西方,從基爾軍港,從波羅的海,經過北海,環繞著歐洲大陸,一直到了直布羅托,進了地中海,經過蘇伊士運河,到了紅海,經過索馬裡海盜的故鄉,然後進入印度洋,馬六甲,太平洋,千辛萬苦地運輸到了中國,再從上海一帶西上,進入到漢口碼頭,以此為中心。實行貨物囤積。

    周星多次晉見皇帝的結果是,皇帝親自下令,要湖北省的巡撫,湖廣的總督,都要給周星以方便,因為,他們進口的德國貨物,不是一般貨物,而是可以使土地增產增收的神藥!

    皇帝別的也不太懂得,可是,懂得一條,只要能讓糧食增產增收的,肯定是好東西。

    第一批德國化肥,包括尿素和鉀肥,還有磷肥,都運到了懷慶一地,周星立刻將這些,向周圍的各縣推銷,

    「來了來了,西洋的增產增收的神藥來了!」

    「用了這些肥料,我們周星的田地,一畝一千斤!皇上都知道的。」

    這些話,整天掛在周星的嘴上,當然,也很響亮地敲打在別人的心裡,誰都知道,周星是怎樣發家致富的,不就是這個嗎?就單單這個,皇帝和老佛爺又是表彰又是賞官兒,天,什麼好事都落這狗東西的嘴裡頭了!

    想要別人不嫉妒是不可能的,但是,肚子裡再罵,表面上還要笑容可掬,否則,你別指望得到西洋肥料。

    周星作為一個活廣告,還是一個皇帝加封的正四品官員的身份,實在是一個無比鮮明的形象,所以,他的推銷,就是經典的推銷,推著東西銷售出去——根本不需要怎麼費勁兒。

    「我要十袋。」一個小地主說。

    「大哥,你想想清楚,十袋?你以為是小麥和玉米?是您吃的嗎?不是,那是給土地老爺吃的,十袋?夠嗎?」

    「可是,我只有三十七畝地呀。這一袋子的肥料,一袋是四百文錢兒,十袋就是……我買不起。」

    「買不起你可以不買呀!」

    「啊?周爺,您,您這話就不太厚道了,我怎麼著也是咱懷慶府的人,您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著也得勻給我些,我就想看看,怎麼能讓土地裡長出千斤的小麥來,嘿嘿嘿,周爺?」這傢伙趕緊求著周星。

    「不是那意思,我是說,你可以不買!」

    「啊?不不不,周爺,我得買,一畝地多打六七百斤,這就是好多銀子了!值得,值得,完全值得!我買,周爺,您說吧,我襖買多少?」

    周星拍拍這位仁兄的肩膀:「老弟呀,哦,年齡上,您比我大,可是,您是兒童心理,老子的心理年齡比您大,所以,嘿嘿,老弟,我要說,我是爺,這個,嘿嘿,您可以掏出十袋子的錢,但是,可以帶走五十袋的肥料,哦,注意了,尿素和磷肥,鉀肥,是要攙雜著使用的,有一定比例,這個,這裡都寫清楚了,是不能亂吃的,就好像吃藥,亂吃是要死人的!」

    周星的話不用說了,人家也根本就不聽完,因為,這條件簡直是要命地優越啊,人家小地主大笑了起來:「爺,周爺,您說的好,我要了!」

    周星一般都收取款項,只要是態度猶豫不決的,或者數量太大的,也可以少收些錢,或者進行局部的賒帳,目的使所有的人都能夠用上肥料。再者,他還將肥料的使用配比,廣而言之。使大家明白,因為小麥已經播種了,不能做底肥的,正在發呆的人,周星馬上提供了新思路。

    「使用播種用的耬車,再播種一遍。」

    「啊?把以前的麥子都耬死啊?」

    「你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我的意思是,你在空行裡將化肥播種一樣耬進去!」

    「真的可以?」

    「可以,只要您有過老婆,知道怎樣在你老婆的一畝三分地上怎樣播種,就不會有差錯!」

    「好叻!」

    肥料的銷售情況非常好,開始,德國的商人和化肥廠的技術人員都感到疑問,因為,使用肥料的時間,除了尿素外,都過去了,所以覺得周星這麼大量地進口,簡直是開玩笑,後來,親眼見了周國人是怎樣補充底肥的,立刻大開眼界:「不錯,不錯!」

    肥料的銷售,日新月異,從漢口運輸到了懷慶的肥料,嘩啦啦地往外面飛,無數的地主們,都驅趕了家人,馬車,來這裡購買,周星機智靈活的銷售方案,令他們十分滿意。

    對於沒有親眼見證周星畝產奇跡的人來說,周星答應賒帳,有了好收成,次年結帳,這就是現代中國基層農村的化肥銷售類型,周星也是本著這種方法進行的,因此,他自己不覺得怎麼先進優越,可是,所有的中國地主們,卻感到了厲害,感到了溫馨。

    「嗯,看來,人家周爺的西洋化肥,絕對是真的,您看,您的小麥不增產增收,人家幾不要錢兒啦!」

    「是啊,他敢這麼著,絕對有真章!」

    「皇上和老佛爺都獎賞了,難道是假的?」

    「可是,咱用慣了老的肥料,那些灰塵面面兒,怎麼看著都不對勁兒呀/」

    「嘿嘿嘿,神藥,神藥,能讓咱一眼就看穿了?」

    「對,買吧,」

    「你賒帳?」

    「賒帳?我是那號人嗎?周星周大爺做事,我一百個放心!」

    懷慶府的肥料銷售,異常火爆,德國人先後從漢口運輸過來的數萬噸化肥,被周星三言兩語,一掃而空,都賣光了。

    要知道,僅僅是懷慶府河內縣,就有六十多萬畝土地,每一畝地,需要尿素一百斤,磷肥二百斤,鉀肥一百斤,這就是四百斤了,五分之一噸!儘管也有許多小老百姓們不敢使用,或者土地太少,不值得使用,僅僅河內一縣的化肥需求量,就達到了十萬噸,因為,只要來周星這兒的,即使掏不出錢兒的,也能記錄下名字,作為賒帳方式,先將肥料領走。

    在懷慶府的八縣,周星在一年,前後銷售了德國化肥六十萬噸!

    所以,德國人的化肥運輸,一直是跟不上形勢,一來就被哄搶了,再到了後來,化肥的銷售渠道,向著周圍的縣府擴張,往南在洛陽府,開封府,往北到山西,等等地區,都有許多有眼光的中國地主們,前來懷慶購買。因為是大戶,購買裡強勁,往往一買就是數百袋,數千袋兒。

    僅僅兩個月功夫,辛辛苦苦運輸到了中國的德國化肥,被周星一掃而空,全部賣光了。而且,銷售的地點,只在懷慶一帶,換句話說,只這麼河南省的西北一角,就消耗了這麼多的化肥!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將來會需要多少?

    這期間,周星也利用皇帝的權威,名聲,向全國各地的督撫們發出了倡議,要求大量購買化肥,使土地增產增收。可惜,收效甚微。

    據說,在上海,德國人的肥料,只賣出了十噸!

    在漢口,德國人的肥料只賣出了三十噸,而且,人家還要全部地賒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