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程上 文 / 林青雲

    乾隆五十八年距離李塵奏上馬嘎爾尼關於大議禮的的事件已經整整兩天的時間,乾隆再次召見軍機大臣,一同討論關於覲見禮儀問題。

    此時的軍機大臣,和珅、王傑、董誥、福康安一同站在乾隆御下,李塵奏章的內容,這些個軍機大臣全都一清二楚了,關鍵的便在於這樣的禮儀乾隆皇帝是否能夠接受,若是從乾隆的言語之中透露出來的能夠接受,那麼一切都好,若是乾隆難以接受這樣的禮儀,那麼這一切的問題都要另說了。

    在乾隆手裡除了李塵送來的奏章,還有一份乃是葡萄牙人彼得送來的奏章,在彼得奏章裡邊系統的闡釋了,英國這個國家,已經英國近端時間在整個世界的所作所為,並首次猜想了此次馬嘎爾尼到訪大清的主要目的,其目的在彼得總結出來也就那麼短短的幾行字,而字裡行間都透著四個字,『殖民掠奪』。

    乾隆拿著彼得的奏章沉默不言,前段時間剛討論過關於廣東十三行的問題,而如今彼得有上書這麼一篇文章,這樣的話,面見英國使者就不單單是禮儀接見問題了,似乎有關乎到整個的大清的存亡問題。

    乾隆自己在思考,台下的人已經開始炸開了鍋,正在發言的是王傑,面對英國使者提出的要讓同等爵位的人參拜英國國王肖像的問題,董誥這個深受傳統儒家思想教導的人表現的最為明顯。

    「皇上,英使提出的這個問題,微臣不能苟同,自古以來,我大清一直作為天朝國家,從古至今凡是偉大的郡王無一不是征服夷人,從來沒有過夷人能過和我皇陛下齊坐的事情出現,所以在微臣看來,英使此法萬萬行不通。」

    王傑也算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但是其思想比起董誥來站的更為高遠,對於英國王傑的瞭解不起董誥來,算是高了一個層次,所以王傑對於英使提出的問題,王傑持肯定態度。

    兩位漢人在覲見禮節上展開了爭議,可是乾隆皇帝心卻不在這方面之上,乾隆皇帝見台下兩人爭吵,面露不快,低聲道;「和珅?這件事情你怎麼看?」乾隆問道。

    「回皇上?奴才支持王傑的意見,以同等理解參見英國國王,我認為沒有什麼不妥,再者說了,我們都英國的瞭解比起額駙來相差甚遠,既然額駙都贊成了,我看就依額駙的意思辦吧?」

    若是這話讓別人說來,是對李塵最高的評價,可是和珅呢?卻又另一番打算,這件事情若是李塵辦的好的話,倒還罷了,可是若是李塵到後來最終引起皇上憤怒的只能是李塵而已,到時候乾隆怪罪下來,李塵肯定首當其衝的承擔乾隆皇帝的怒火。

    「哦和愛卿所言甚是,李塵雖說年輕,然卻老持成重,對於國家大事更是上心。相比不會出什麼差錯吧?福康安?你說說呢?」乾隆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一眼不發的福康安,問道。

    福康安那是不說話,而是不知道怎麼說而已,前段時間府中有人把額駙打了一頓的家信早已經到了福康安案前,福康安哪裡不知道李塵所傳話的意思?在福康安看來這是李塵送來了橄欖枝,而且小晴不久之後也有書信過來,信中也詳細的說明了李塵到達府中的始末,最為讓福康安心動確實小晴,最後的一番話,信中寫到;「妾身就在富府,得大人恩惠六年之久,然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大人待小晴恩同再造,如今見了公子之後,小晴才發現六年之後小晴心中只有大人一人而已,若大人不棄,小晴時刻陪著大人,白首不相離。」

    福康安得了小晴的信,有見了李塵拋下的橄欖枝,福康安那份久久隱藏在心中的對李塵那份怨恨憑空消散,福康安現在時刻想得就是什麼時候才可以回京,與小晴相會,至於李塵的奏章福康安現在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回皇上,福康安也認為英使的提議可以商榷,額駙的做法並無不妥。」福康安一席話下來,和珅到吃驚了起來,遠在熱河的和珅哪裡知道京城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呢?

    「福大人?你也贊成額駙的看法?」和珅疑惑道。

    「和大人?福康安贊成額駙的看法有什麼不妥嗎?額駙近日來為國操持,忠心竭力,其本身更是才華橫溢,博覽群書,額駙此舉並無不妥啊?」福康安答道。

    乾隆看看福康安,又看看和珅道;「董誥?你還有什麼話說嗎?」

    「皇上?既然三位大人都同意額駙的看法,那微臣也沒有理由反對了,但是微臣保留自己的看法,對於英使覲見禮儀問題,微臣不再言語。」董誥回道。

    「嗯?既然如此,你看看這個吧?這是阿桂前段時間送來的奏章,是關於英使覲見禮節的問題,阿桂也同意李塵的看法,阿桂身在京城,近端時間和英使也頗有接觸,想必你看了之後會有其他的看法也不一定呢?」乾隆說罷,便其中一份奏章遞給宋世傑,讓宋世傑把奏章拿給董誥,董誥叩首謝恩。

    「那既然如此?大家對於選定人才以同等理解對待英國國王方面還有什麼看法?尤其是人選的確定。和珅你先說說吧?」乾隆點將道。

    「關於人選奴才推舉額駙李塵,李塵貴為額駙,同時又身為伯爵,而英使大人不僅是英王的叔叔,按爵位來說正同我大清伯爵,所以奴才看來額駙李塵最為合適。」

    「眾位大人可有其他選?」乾隆問道。

    見眾人不說話,乾隆便道;「那就依和愛卿吧?」

    「吾皇聖明。」

    「啟稟皇上,微臣又意見。」董誥道。

    「哦?董愛卿有何意見?」

    「皇上,微臣認為關於額駙拜見英王的時間最好改在英使覲見吾皇之後,英使離開我大清之前。」

    「這是為何?」

    「微臣以為此舉有三;一是,英使縣覲見我吾皇,說明了我大清在於英國的接見上處於大哥的位置,雖然地位平等卻又大小之分。二是,若如英使覲見的過程之中發生什麼特殊事由,這樣我們便可以拒絕派遣人想英王肖像行禮。三是,在英使離開之前,我大清代表便可以以恭送英使為由向英王行禮,這樣的話於情於理都和。而且若是這樣的事情可以在京城報社上發表,對於宣揚我大清皇威也是頗有益處。」董誥思慮再三,回道。

    「眾位愛卿看呢?」乾隆不由的高看了一眼董誥,看來這個董誥也不想他們說的一無是處啊

    「董大人所言極是,吾皇威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