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一百章 啟程上 文 / 林青雲

    正月十五錢塘縣

    李塵現在走在錢塘縣的接到上,錢塘縣城隍廟也算是一個極好的去處,整個城隍廟的一條街全部裝扮的燈會通明各種各樣的花燈不勝枚舉,各色的花燈琳琅滿目,整個城隍廟簡直成了燈的世界燈的海洋。

    元宵節,有了花燈,猜燈謎自然也是一件不小的趣味,「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綵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武林舊事》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好謎者更組織有謎社。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在乾隆年間有竹西後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雲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傢俬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籤,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簽,獲小禮品留念。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云:「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等等這類事件數不勝數。

    往年的錢塘城隍廟前也會舉行類似的猜燈謎比賽,今年亦如往年,猜燈謎比賽照常進行,可是李塵卻失去了爭搶好勝的心思,這也與李塵一貫的作風相同,凡是與自己不相干的東西絕對不會去參與。今天的猜燈謎比賽李塵能在這裡看已經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了。而且今天的李塵還是特意的擺脫了法憲自己一個人悄悄的溜出來的,明天的李塵就要重新回到禪源寺清修,但是在此期間李塵心裡還是有一件事情那放下——那就是關於那個第一給他梳理鞭子的女孩——小晴。

    看了許久李塵已經大致明白了猜燈謎比賽的流程,本次比賽共分為預選賽,預選賽一共進行四次,每次選出12名成績優異這進入複賽,48人在平均分成4組選出每組選出前三名,進入複賽第二輪,總計12人,這幾輪是從掛在城隍廟的花燈選出謎面,才對者進入下一輪,猜錯者淘汰,沒人只有一次機會,錯了即退場。之後選出的12人才到了真正的決賽時刻,12人隨即分為六組,兩人之間互相出題,決出6人,6人再分三組,決出3人進入決賽,決賽時刻有排定順序,依次出題,猜不到者或才錯者退出,剩下兩人再進行決賽。

    李塵這時看著台上,猜燈謎現在已經是第四輪了,這次的謎面倒是頗有難度,只見那人打開紙條上邊寫的乃是;「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這個謎底可是難煞了所有人,李塵也在閉木靜思這樣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李塵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等到了拿起謎面的人又道;「既然大家都難以猜出來,那麼我現在可以提示一下大家,這個與謎底相關的是以歷史事件,不知哪位公子已經有了答案。」

    聽了謎面竟然和歷史事件有關李塵現在已經有了眉目,眉頭也不像先前那般緊鎖,想看著這裡在場的眾位,到底誰可以猜到這個及其難得謎底。

    「公子?是你嗎?」就在李塵遐思的這個時候突然一聲熟悉的聲音身後傳來,李塵回過頭便見和他說話的乃是一個相貌清秀的男子,皮膚較常人要白,鼻樑比他人也為高,李塵不由的望出了神他自己實在是不知道自己還認識這樣一個男子啊?

    「公子才三個月沒見你就不認的我了?」那人調皮的道。

    李塵回過頭來仔細的在自己腦海中篩選這想從自己三個月前的記憶中篩選出來是否認識這樣的一號人物,在仔細觀察下去,眼前此人雖然穿的厚實,但是耳朵上邊卻是難以遮擋,只見他的耳垂只見還有一個小洞,這要是現代也許分辨不出來什麼,但是在大清朝這卻是男女的一個及其重要的分辨方法。

    「你是小晴?」李塵質疑道,他實在是難以相信眼前的這個男子裝扮的女孩就是自己日死夜想的小晴。

    「嗯,還算公子有良心,還記得我。」小晴說罷故意佯裝生氣道。

    「嗯,當然記得你,只是你現在….這身裝束是何用意。」

    「公子,這個我們待會再說,不知公子對這個謎面有答案了嗎?」

    「嗯,有了。」

    「那公子告訴我好不好?」

    「你要這個幹什麼呢?」李塵好奇的問道。

    「我就是想知道嗎?公子你就告訴我好不好?」小晴拉著李塵的胳膊祈求道。

    「好了…再搖胳膊斷了。我告訴你,是蓋吳起義。」

    「嗯,知道了。」說罷小晴也不顧李塵反對,大聲喊道;「不知老者,謎底可是蓋吳起義?」

    「嗯?這位公子如何解釋?」太桑老者見終於有人說出了,心裡早就樂開了花,但是嘴上卻如此說道。

    「我不知道如何解釋。」小晴一臉無奈的道,李塵這時心裡卻在暗罵真是一個回惹事的傢伙,自己闖了禍卻要自己給他擦屁股,果不其然,小晴一邊看著那個老者,一邊指著李塵道,「是他告訴我的。」

    「哦,那就請這位公子告訴我們該如何解釋好不好啊?」那老者怎麼會看不出來小晴的真實身份,只是不啊好揭穿而已。

    李塵眼見戰火果然燒到自己這邊,於是不緊不慢的道;「北魏太平真君六年九月至次年八月,盧水胡人蓋吳聚眾反魏的起義。六年九月,不堪北魏統治的蓋吳於杏城聚眾反魏,擁眾10餘萬,遣使上表依附南朝宋。十月,魏長安鎮副將拓跋紇領兵攻蓋吳,紇敗死。魏太武帝拓跋燾又征發高平敕勒部的騎兵赴長安,命將軍叔孫拔統領並、秦、雍三州兵馬屯於渭水之北,共禦蓋吳軍。十一月,蓋吳遣另一支部隊的統帥白廣平進攻新平,安定諸胡群起響應;蓋吳又分兵攻臨晉)以東,為魏將章直部擊敗,溺死於黃河者3萬餘人。蓋吳又西向長安發展,在渭北被魏將叔孫拔部擊敗,死3萬餘人。時遷居於河東蜀人薛永宗聚眾響應蓋吳,襲擊聞喜,為當地地主武裝所擊退。魏帝命薛拔糾合宗族百姓,列營於黃河沿岸,阻斷蓋吳和薛永宗兩部義軍往來之路;又使殿中尚書拓跋處直等率2萬騎攻薛永宗,殿中尚書乙拔率3萬騎攻蓋吳,西平公寇提率萬騎攻白廣平。蓋吳自稱天台王,下設文武百官。次年正月,魏帝領軍至東雍州圍薛永宗城堡,乘北風迅疾,大破薛永宗部,永宗與家人皆投汾水死。魏帝南至汾陰,渡河,至洛水橋,聞蓋吳在長安北,即沿渭水南岸西進,抵達戲水。蓋吳得訊,散入北地山。二月,魏帝至長安,經盩厔,歷陳倉,還至雍城,所過之處,盡殺與蓋吳有通謀者。乙拔等諸軍於杏城大破蓋吳義軍,蓋吳遣使向宋求援。宋文帝劉義隆以蓋吳為都督關、隴諸軍事、雍州刺史、北地公;並使雍、梁二州陳兵於邊境,以為聲援。五月,蓋吳收集所部兵馬,聚於杏城,自號秦地王;聲勢復振。魏帝又遣永昌王拓跋仁、高涼王拓跋那督長安以北諸軍進攻蓋吳。六月,北魏發冀、相、定三州兵2萬人,屯長安南山諸谷,以防蓋吳逃逸;又發司、幽、定、冀四州兵10萬修築京畿外圍要塞,廣縱千里,以堵擊蓋吳。八月,高涼王拓跋那擊破蓋吳,俘其二叔,予以收買。不久,蓋吳被其叔所殺。拓跋仁又擊敗白廣平、路那羅等義軍。至此,蓋吳起義失敗。再次期間蓋吳有個同鄉一直追隨左右,有一天他的同鄉問蓋吳『為何每次我敵兵見我的時候甚是勇猛可是見了你便如喪家之犬呢?』蓋吳就曾笑著回了這麼一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這些在後來的史書之中有所涉及,恰巧被我見到,不知先生說我說的可對?」

    求個鮮花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