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九十九章 燈會下 文 / 林青雲

    乾隆一身正氣的坐在金鑾殿上,身著九五龍袍,一副威嚴之象不怒自威。這個時候的乾隆雖然年已古稀,但是仍然不見老態,反而真彩奕奕,思辨更是敏捷,乾隆看著台下的全國各地總督,內心一股孑然之情不禁而生,想乾隆皇帝一生為大清朝立下赫赫功勳,自稱『十全老人』內心的自滿之色還是會在臉上不自主的流露。只聽乾隆看著眾人端坐龍椅之上,嚴肅的問道;「你們都是大清朝的重臣,能臣,所以朕才讓你們督撫一方,朕的子民也是你們的子民,你們一定要盡收本分,勤勉自省,萬不可驕傲自滿,貪污成性,置百姓死活於不顧,想必大家也知道了,原浙江巡撫陳輝祖貪污成性,現在還在朕的天牢之中關著呢?你們萬不可如陳輝祖只為自己利益欺壓百姓,欺下瞞上,你們明白嗎?」

    「臣等明白。」眾大臣都匍匐在地用心聽著乾隆的每一句話,生怕漏掉了那一句而揣摩錯了聖意。

    「明白?我看你們不明白。富勒渾?」

    「臣在。」

    「你可有欺瞞之舉?」

    「回聖上,臣等一直殫精竭慮忙於政事,絲毫不敢有欺瞞皇上之心。」富勒渾暗道不好,乾隆點名找了自己難道是因為浙江的水患?富勒渾悄悄抬頭看看和珅,見和珅一臉悠然的盯著天花板,看都不看一眼自己,富勒渾知道恐怕自己這一關要不好過了。

    「阿桂?說說你去浙江督辦水務查處浙江陳輝祖貪污時的所見。」

    「回皇上,臣在浙江回京期間見到的浙江災民遍地,屍橫遍野,其境況慘不忍睹。」

    富勒渾聽了阿桂心裡著實嚇了一跳,阿桂近端時間到過浙江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可是阿桂不是在浙江發生水患之前便已經離開浙江了嗎?他怎麼會知道這些?

    「富勒渾?你可聽清楚了?」

    「回聖上,罪臣聽清楚了?」富勒渾見阿桂已經牽扯進來知道在撒謊也是沒有用了,何不來個置之死地而後生?

    「說說吧?你最在何處?」

    「回聖上,罪臣不應該欺瞞皇上浙江水患的事情。」

    「欺瞞?你這不是欺瞞,你這是陷朕於不仁不義之中,朕把子民交給你,你就這麼回報朕?」

    「啟稟聖上,臣不敢,聖上有所不知,阿桂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阿桂大人所說是不錯,浙江發生水患,可是阿桂大人不知道的是發生水患之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罪臣已經把災民全部安置妥當而且不用國庫一兩銀子。」富勒渾說後段話的時候故意的加強了幾分語氣,生怕乾隆皇帝聽不到他的功績。

    「胡言,一排胡言,我就不信還有能不花費國庫銀兩能安排災民的。富勒渾你如今還是不思悔改嗎?來人拿,把他給我打入天牢聽候發落。」

    「皇上且慢。」

    富勒渾正要開口解釋,卻見和珅率先開口了,富勒渾知道自己這下的小明算是保住了。

    「和珅,你又什麼話說?」

    「回聖上,我們還是看看富大人怎麼解釋吧?聽聽也無傷大雅。」和珅悄聲道。

    乾隆皇帝回頭看了一眼英俊帥氣的和珅,火氣不由的壓低了不少,這和珅讓人看起來總是這麼順眼。冷靜下來的乾隆也明白這或許是真的呢?就算給

    「富勒渾,既然和珅給你求情了,那你就解釋一下,若是真的話我就饒你這一次,若是假的,兩罪並發。」

    「謝和大人,事情是這樣的,在水患發生一周的時間內,浙江錢塘縣接納近千名災民,聖上有所不知,錢塘縣有個神童,今年年僅十歲就憑藉著自己的能量召集錢塘縣所有的商賈,利用商賈作坊僱傭工人的方式把湧入錢塘縣的災民全部吸收進了錢塘縣,使其有了自己的生活,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罪臣這裡,罪臣就下令各地以相同的方式接納災民,幸不辱命,也是天祐我大清,接下來不到一周的時間災民已經九成以上都有了自己做工的地方,而且現在的生活已經進入正軌,這實在不知罪臣有心不報,而是事情解決的太快了,壓根就不必上報聖上,煩聖上操心了?」

    「嗯?富勒渾,你說的可是真的?」

    「罪臣不敢再欺瞞聖上。」富勒渾小心答道。

    「富大人?你說的那個錢塘神童可是姓李名塵?」阿桂這時也提起了信心,他要是這個李塵的話,他對富勒渾的話也就信了幾分,阿桂現在依然記得當初那個自說他不是這個朝代的人,原先阿桂還以為這個李塵不過是個年紀較小一點的江湖術士,可是自從在西湖游過之後阿桂已經徹底拋卻了這種想法,也許這個李塵真的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好像就是李塵。」

    「阿桂?你認識這個李塵?」乾隆好奇的問道,聽阿桂的口氣這個李塵好像有幾分的不簡單。

    「聖上,這個李塵我在浙江的時候曾經見過,次子確實不凡,要是說李塵想起這個主意的話,我倒是相信幾分富大人的話。」

    「聖上,我看與其這樣瞎猜,還不如派人下去查房一番?到時候真相自然明瞭。」和珅小心的道,都說伴君如伴虎,在和珅能在乾隆身邊的道寵信與他揣摩乾隆的心思不如關係,而此刻乾隆確實這麼想的,於是乾隆順水推舟道;「和珅?你看派誰去最好呢?」

    「江南道監察御史錢灃。」和珅說出了讓自己懊惱的名字。

    「錢灃?阿桂你看此人怎樣?」

    「錢灃此人辦差一向盡心盡力,僅憑聖上乾罡獨斷。」阿桂實在沒這次的和珅竟然沒有從中使壞,派錢灃調查這件事情。雖說心底納悶但是阿桂一向的宗旨就是只要和珅不是壞,自己就不與和珅為敵。這也是阿桂在晚年得意保身的重要原因之一。

    「好,那就下旨,請錢灃全權調查此事。」

    「吾皇聖明。」眾人一致下跪喊道,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慣例。

    錢灃此人辦事效率也不是吹的,短短的半個多月便有奏折呈上其大致內容與富勒渾所說相差無幾,這下到弄得乾隆龍顏大悅,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心智,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怎奈李塵年紀太小真是難以獎賞,於是便有了這道聖旨,又富勒渾親自宣旨,這也表示乾隆對李塵的重視,可是由於路途原因,聖旨直到元宵才到了李塵手中。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十五錢塘縣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晚上自然少不了燈會,總督大人下午走了之後,錢塘縣便開始徹底的『放蕩』起來,錢塘的民眾自然是蜂擁而出生怕錯過了這觀燈盛會。

    元宵燈會,據說是從漢朝留下來的。西漢時,文帝做了一個夢,夢見玉帝命火德星君在正月十五火燒京城。文帝非常恐慌,便召來群臣計議,大臣東方朔獻計說,可以向火德星君求告說情,免此一難。正月十五日,火德星君果然駕臨京城。文帝率群臣和京城百姓拜伏恭迎,哀告火德星君看在萬千黎民的份上,不要火燒京城。火德星君不忍生靈塗炭,無奈聖命在身,不敢違犯天條。正左右為難之際,東方朔又獻一計。當夜,京城長安內外,從皇宮到百姓庭院,都依東方朔之計張燈燃炬,一片通明,與白晝無異。火光直透雲霄,火德星君見那景象果如天火降臨一般,料得足以瞞過玉帝,便回天庭覆命了。此後,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便燃燈張炬,以示紀念,且用糯米粉團成丸子,狀似珍珠,俗稱「元宵」,表面上是敬火德星君,實際上是想用糯米糕粘住他的牙齒讓他少說話。

    錢塘的元宵燈會,輝煌奇巧,蔚為壯觀。每年元宵節前,各行各業人士便紛紛忙碌起來,那些彩紙顏料,鐵絲竹篾,紗線布帛,經過剪、剔、繪、染、扎、纏、繃,在一雙雙巧手的運作下變成了活靈活現的各式花燈,有各種動物、花卉、瓜果、神話人物等。到了元宵這天四街八巷的臨街人家、店舖、機關單位,都在門前張掛綵燈,裝點得錢塘城宛如燈的海洋,天剛擦黑,便萬燈競放光華。

    錢塘的元宵燈會,源遠流長,頗負盛名。舊時《風俗志》載:涼州「元宵前後,四市豎坊,盛張燈炬,且架高山,蒙紗畫佛像,名鰲山燈者,不一而足。鎮海、姑洗兩塔,亦層層燃燈。一時燃爆竹,吹簫管,火樹銀花,與日月交輝;笙歌歡騰,徹夜不休;人民雲集遊樂,以為太平豐余之兆,自唐時已然。」然而,在錢塘的諸般燈市中,最神奇有趣、出類拔萃者,當數「城隍燈會」。「城隍燈會」,顧名思義,就是取土地爺之意,其勢有「陣排天地,勢擺黃龍」之妙。後取中央太極之意,在燈陣中央豎五丈高桿一根,上掛九蓮寶燈、吊斗、旗旛;再將360根燈桿,挑起360盞各色花燈,按九宮八卦之勢,分為九座城池,擺成黃河九曲連環之陣。觀燈者必須按八卦方位,按照一定路線行進,方能曲盡其妙,遍踏所有燈城而出,否則將會迷失方向,如入迷宮。每年元宵燃燈,四方鄉民蜂擁而至,照以上規矩遨遊城隍燈陣,「出入門戶,連環進退,井井有條」。

    這夜,錢塘人都要出門游燈,街上人頭攢動,燈光閃爍,熱鬧非凡。如果遇到龍燈,則觀燈者必從龍下鑽過,說這樣一來就沾了「龍光」。又據說龍是多子多孫的吉祥物,且「燈」又從「火」從「丁」,鑽了龍燈,就可以人丁興旺,日子紅火。元宵節的盞盞綵燈,不僅好看,而且也寄托了錢塘人對更加美好光明的前景的嚮往。錢塘的花燈,於樸拙自然中見巧奪天工的智慧。有的用玉米芯浸油,燃作火炬;有的用洋芋或蘿蔔將裡面剜空,灌上油,插稔子點燃作火炬;還有的將老葫蘆殼削至半透明,外繪以各種圖案,製成花燈。更多的是以彩紙紮成各種形狀的燈籠。

    然而錢塘燈會卻還不是整個大清朝最有名的燈會,杭州靈隱寺的『五燈燈會』四川的『成都燈會』揚州的『秦淮燈會』京城的『自貢燈會』等等都是當時大清朝有名的燈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