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卷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知遇之恩 文 / 飽吹餓唱

    顧炎武回頭看時,見是朱由檢與徐光啟君臣二人,倒也沒太驚奇,因為這幾天朱由檢天天在工地和安置點巡視,徐光啟也時常過來,為工人講授「炒油」的技法。而且他素知朱由檢平易近人,不喜虛禮,因此也只是拱了拱手。

    可他身旁那人卻不認識朱由檢,一時也沒反應過來「朕」的含意,但見朱由檢一身便裝,還以為只是個年輕官員。但徐光啟他是認識的,忙上前行禮道:「尚書大人在上,下官宋應星…」

    徐光啟忙微笑著制止道:「陛下在此,還不參拜?」

    「啊?!」

    那人一時間愣住了,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這位便衣簡從、笑容可掬的年輕人,竟然就是大明帝國的主宰、當今天子崇禎皇帝!

    倒是顧炎武怕他君前失儀,忙輕輕拽了一下他的衣袖。朱由檢也呵呵笑道:「他人或有假冒,皇帝還有假冒的麼?確實是朕,如假包換!」

    那人這才如夢如醒,慌忙跪倒在地,剛顫聲高呼了半句:「微臣宋應星,叩見吾皇…」

    朱由檢急忙將他攙起,低聲笑道:「宋先生勿要高聲,你這麼一喊,大夥兒都圍過來,活就幹不成了。來來來,咱們去你的宿舍敘談!」

    直到與朱由檢進入分配給自己那間寬敞乾淨的活動板房,被朱由檢強拉著坐在床上,宋應星的腦袋還是在嗡嗡作響。他今年已經整整四十歲,自從七歲束髮受教,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他也曾胸懷大志,希望會試高中,報效國家;但由於屢試不中,已過而立之年仍然一事無成,萬丈雄心也漸漸冷了下來,不得不去偏僻的江西袁州府做了個小小的教諭。

    若是換了旁人,這一輩子可能也就這麼稀里糊塗過去了。但宋應星卻不如此,他自幼便對農業、手工業和自然科學非常感興趣。在三十多歲之前,他曾遊歷天下,但與其他讀書人寄情山水、吟風弄月不同的是,他的視野始終在民間。底層百姓生產勞動所用的每一樣器具、每一種技術,他都願意深入研究一番,直到研究透徹、弄清這種器具或技術的優缺點,並畫成草圖之後,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絕大多數讀書人對這類知識根本不屑一顧。宋應星卻認為,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人為萬物之靈,能夠用自己的智慧開發利用自然,創造生活需要的物質財富。而這個智慧不僅僅是那些聖賢之書,各行各業的科學技術知識同樣重要。

    可是在這個時代,宋應星的觀點無異於離經叛道,除了他的恩師、白鹿洞書院洞主舒曰敬以外,其他人根本無法理解他,還笑話他只專注於這些彫蟲小技,真正的學問卻稀鬆平常,倒與「木匠皇帝」天啟有得一比。

    宋應星雖然因此十分苦悶,但還是以驚人的毅力,在當縣學教諭的閒暇時間,每日筆耕不輟,花費數年時間,把自己昔日所見一一記錄成書,並取名為《天工開物》。「天」即自然界,「工」即人的技巧,「開」即開發利用,「物」即物質財富之意。

    但是教諭乃是未入流的小官,月俸只有三石。就這麼點俸祿,還分為「本色」和「折色」:本色指米麥實物,折色指按照實物折價發放的貨幣。而折色的折算價是按米一石折銀一兩計算,一二百年來雷打不動。可實際上按照現在的物價,一兩銀子根本買不了一石米,這就等於是剋扣了俸祿。

    不但如此,折色發放還是「錢鈔各半」,也就是銀兩和寶鈔各發一半。而寶鈔在明末形同廢紙,等於又打了個折扣。就拿宋應星來說,每月只能實領米一石五斗,也就是一百八十斤糧,外加一兩銀子。這麼點俸祿要養活全家好幾口,艱辛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像宋應星這樣的基層官員,如果不想方設法撈點外快的話,只憑那點俸祿,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偏生縣學教諭是個沒什麼油水可撈的職位,宋應星又為人正直,不屑做那些勒索貧寒學子之事,日子過得極為窘迫。《開天工物》雖已接近完稿,但根本湊不出印刷的錢,所以至今尚未付梓。再說這種書印出來也沒人看,正如宋應星在書的序言中所說: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於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就在宋應星漸漸灰心,以為就這樣老死蓬蒿之時,他的命運卻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先是毫無徵兆地被吏部調進京師,然後連續受到兩位尚書、閣臣孫承宗和徐光啟接見,更獲得了讓他歎為觀止的鐵路圖紙,並撥銀一萬兩,配給三十名經驗豐富的工匠,讓他專門研發試制鐵路!

    這還不算,現在他竟能與年輕的皇帝並排坐在一起,皇帝還親切地拉著他的手問道:「先生初來京師,吃住可還習慣?韃子剛剛退走,條件是艱苦了些,還望先生不要介意。有什麼困難,只管找顧炎武或徐光啟,或是直接找朕也行,這幾天朕都在通州。」

    至此,宋應星終於從夢中醒來,起身跪倒叩首不止,早已是淚如雨下。這淚水中自有多年懷才不遇的委屈,但更多的則是感念皇帝的知遇之恩,以及才學終於得以發揮的巨大幸福感!

    朱由檢急忙扶起宋應星,眼眶中也泛起了淚花,動情地道:「過去朝廷取仕只考八股,致使先生這樣的曠世大才不能施展,朕有責任啊!不過亡羊補牢未為遲晚,朕現在找到你了,此乃朕之大幸、大明之大幸,也是中華民族之大幸!先生的《天工開物》可成書了?」

    「尚未成書,但書稿微臣一直隨身攜帶。」宋應星忙從房中的鐵櫃裡取出一大摞手稿,恭恭敬敬地呈給朱由檢。

    朱由檢略略翻了幾頁,大喜過望道:「真不愧是一部百科全書,朕是撿到寶了!」

    書友群321669195,歡迎加入互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