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卷 第972章 國債難銷 文 / 飽吹餓唱

    對三大營的整編初見成效。幾個月下來,披甲將士的戰鬥力有顯著增強,「解甲軍」也通過艱辛的勞動嚴肅了軍紀,錘煉了意志,軍田在有效的灌溉下長勢良好。對將士和家屬個人而言,收入也比過去增加了,所以在銀行開辦之時,才能一次性存入五十萬兩。有了這五十萬兩墊底,再加上京師百姓踴躍存款,大明銀行的儲蓄業務算是開了個好頭。

    在貸款方面,同樣進展順利。由於大明銀行的貸款利率明顯比民間銀號要低,商人逐利,想從銀行貸款的人自然很多。不過按照銀行規定,想貸款就必須提供比貸款額更高的抵押物,這一點讓不少人知難而退,一些大商人則習慣了商業信用,覺得出物抵押未免栽了面子,因此寧肯不貸。

    但是朱存棋的五洲商社和李自誠的陝西商幫,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朱存棋自不待言,李自誠早在幾年以前,就知道朱由檢借錢是必要抵押的。兩大商會組織趁著其他商幫還在猶豫觀望,很快與大明銀行達成協議,以現有店舖做抵押,各貸出白銀二十萬兩,並利用這一大筆流動資金迅速擴張,或是採購大宗貨物,對各大商幫形成了不小的衝擊。

    不過受到直接衝擊的,自然是那些民間銀號。與大明銀行相比,他們資金再雄厚,畢竟不可能有國家在背後擔保,而且人手和精力有限,也不可能去吸收普通百姓的小額存款。再加上貸款利率偏高,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全面處於下風。

    但是民間銀號也有兩個大明銀行所不具備的優勢。一是有穩定的老客戶,多少年合作下來互相信任,這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資源;另一方面,就是民間銀號不需要抵押物,純看商業信用。所以雖然感受到了大明銀行的強大壓力,民間銀號還多在觀望,並不打算馬上在經營上做出什麼改變。

    朱由檢倒也沒有再採取進一步措施,去擠壓民間銀號的生存空間。雖然大明銀行和民間銀號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競爭對手,但各自的資金來源和服務對像不盡相同,完全可以並存。

    朱由檢也並不是想消滅民間銀號,相反,他希望民辦商業更加繁榮。即使是他一手創辦的五洲商社,以後條件成熟時,他也打算將其拆分、私有化,用良性競爭保持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只有那些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產業,才會始終保持國有。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與存貸款業務相比,國債的發行卻非常不順。朱由檢給國債的購買設定了一千兩銀子的門檻,他的目標很清晰,就是要那些官宦富商來購買。因為在幾年之內,他要大把大把地花錢,存款業務因為隨時可取,就不能保證資金的穩定。而縉紳階層有的是閒錢,讓他們購買三年期的國債,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可是儘管朱由檢將國債利率設得不低,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銷售情況卻是慘不忍睹。與存款櫃檯相比,銷售國債的櫃檯簡直是門可羅雀,一連幾天,每天只能賣出幾千兩。戶部本來都計劃好了這一千萬兩國債要怎麼花,現在卻只能大眼瞪小眼。

    朱由檢也感到很鬱悶,不過細一思索,再聯想到自己推出大明銀行時,滿朝大臣激烈反對的情景,心裡也就明白了大半。其實說來也簡單,士大夫階層和地主、富商基本上是穿一條褲子,大明銀行動了地主商人的奶酪,肯定會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抵制。老百姓和官軍存款,他們管不了;但國債就是面向他們銷售的,他們當然可以用不買的方式來表達對皇帝的抗議。

    事到如今,朱由檢也沒什麼好辦法了。畢竟這是銷售國債,不是抄家,他也不能強迫任何人一定要購買。無奈之下,他只得召集在京重臣,希望他們能做個表率,或多或少買些國債,以此帶動下面的官員縉紳購買。

    可是儘管朱由檢說得口乾舌燥,卻沒有多少大臣響應。孫承宗、王在晉、袁可立等幾位老臣倒是以大局為重,願意支持皇帝,但他們家財不多,最多買三千兩,再多的銀子也就拿不出來了。而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新晉官員,雖然能理解朱由檢的苦衷,但他們為官時間不長,官品又低,根本就沒多少錢。這三位青年才俊一共才湊了一千兩,以黃宗羲的名義買了一份。

    至於其他官員,則找出種種借口來搪塞。要麼說自己俸祿不高,家裡人口又多,心有餘而力不足;要麼說剛剛在原籍購買田產房舍,現在還欠著別人的錢;要麼就乾脆說怕朝廷屆時難以付清本息,與其三年後增加朝廷的負擔,還不如直接不買。簡直把朱由檢氣得手腳冰涼,可自己有言在先,購買與否完全自願,他還真不能把這些人如何如之何。

    相比之下,還是英國公張惟賢忠君愛國,二話不說就購買了國債十萬兩。他還要把名下的田產變賣了買國債,朱由檢趕緊勸阻道:「張愛卿這就不必了,量力而行即可。」

    張惟賢卻不像朱由檢那麼能忍耐,這老爺子當著眾人的面就發了火,怒斥眾人身為朝廷命官,卻不肯為皇帝分憂。他還直接點了定國公徐允禎與成國公朱純臣的名,讓這二人購買國債。雖同為「靖難四國公」,這兩位可就比張惟賢差遠了,吭吭哧哧不捨得掏錢,最後勉強各買了五千兩,那臉簡直比哭都難看。

    結果朱由檢耗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只賣出去十幾萬兩國債。除了張惟賢這個大頭外,只有周延儒和溫體仁各買了四千兩,韓爌和錢龍錫各買了二千兩,其餘個別大臣買了一千兩,而來宗道、周道登等閣臣則是一毛不拔。

    散會之後,精疲力盡的朱由檢正呆坐在御座上發愣,卻見溫體仁仍留在殿中微笑不語,只得強打精神道:「溫卿可是有事要奏?」

    「眾臣明明有錢卻不肯買國債,陛下一定很著急吧?」溫體仁明知故問道。

    朱由檢聽他話裡有話,忙喜道:「先生可是有計教朕?」

    溫體仁卻只說了一句話:「再過兩天,全國花魁大賽就要舉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