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章 節目錄 第八百六十九章 六千進士 文 / 飽吹餓唱

    天啟六年春這場盛況空前的恩科,終於在紫禁城落下了帷幕。崇禎皇帝欽點黃宗羲為狀元,不過為著照顧禮部官員的情緒,後面的名次他就沒親自指定了。

    考官商議的結果,吳偉業為榜眼,南直隸山陽考生夏曰瑚為為探花。這兩人都是當世公認的才子,尤以詩文見長。其實朱由檢並不在乎官員會不會作詩寫文章,像顧炎武和王夫之,不但精通經史百家,對各種經邦濟世的學問也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就因為詩文名氣稍小,難入來宗道等人的法眼,殊為可惜。

    殿試共分為「三甲」,狀元、榜眼、探花這前三名為「一甲」,稱「賜進士及第」;成績較為優秀者為「二甲」,稱「賜進士出身」;其餘為「三甲」,稱「賜同進士出身」。由於這一科取仕太多,中二甲的就有二千多名,三甲者更是達到三千名。

    朱由檢欣賞的那些青年才俊,如顧炎武、王夫之、錢嘉征、熊汝霖、楊廷麟、陳天工等人,絕大多數被劃入了三甲。不過他倒沒太在乎這些,反正殿試的名次和自己今後提拔重用哪些人,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殿試結束,恩科就算徹底結束了,沒考中的舉子也逐漸離開京師。對於這些人來說,這個春天無疑是頗為失意的:好不容易趕上一次亙古未有的大恩科,主考題卻是如此簡單,很多自詡滿腹經綸的考生都感到完全無從發揮。

    還有副考題,說是只做為參考,可在主考題水平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無疑副考題的答題情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很多人平時只是埋頭鑽研四書五經,根本不懂這些知識,此時均是後悔不迭。

    好在皇帝又降下恩旨:明春繼續舉行恩科。不過下一次恩科就不會有這麼大規模了,而是要和正常的科舉一樣,也須先通過院試和鄉試。考題的形式則仍為「主題加副題」,前面那兩級考試同樣如此。

    這個消息無疑又給學子們帶來了希望。尤其是很多認為自己的文章水平已經沒有多大提高餘地的學子,更是很快決定把主要精力放到那些「副題」上,期待來年憑借「副題」魚躍龍門。

    朱由檢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說前世的高考是指揮棒,那麼做為國家掄才大典的科舉,就更是指揮棒,考試考什麼,考生就會學什麼。只要假以時日,就會逐漸改變目前這種「只讀聖賢書」的局面,官員的素質也會得到提高。

    朝廷一科就取了六千人,這下吏部可有得忙了,得給這些人安排官職啊!

    官場是最講究論資排輩的。按照過去的慣例,一個官職出缺,則由平級或低級的官員依次補上,輪到新晉官員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朝廷才會有大量的閒職,包括六部都有京師和南京兩套班子,就為安置這些無事可做的人。

    可是這科人實在太多了,難不成一下增加數千個閒職?孫承宗等吏部官員不禁大傷腦筋。

    朱由檢卻胸有成竹,他在與孫承宗密議後宣佈,新科進士將大部分出任各地的縣丞、主簿、典史,現有的這些官員則一律晉陞半品,暫到京師吏部報到,待考核後授予新官職。全國共有一千五百多個縣,就可以安置近五千新科進士,剩下的留在京師,進入翰林院等部門。

    聖旨一下,很多大臣都感到憂心忡忡。因為地方低級官員在當地根深蒂固的情況,他們並不是不知道,都有些擔心皇帝這個舉動會引起地方政務的混亂。而且就算這個過程很順利,那些原來的縣丞、主簿來到京師,又該如何安排?

    對此朱由檢也不過多解釋,只是宣佈所有新晉官員先留在京師培訓一個月,然後再奔赴各地走馬上任。至於到底如何培訓,大臣們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覺得皇帝這次恩科如同兒戲,但朝臣們並未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原因也很簡單,就算取再多的進士,也得從小官熬起,威脅不到他們這些高官的權力和地位。

    他們真正關心的,是「枚卜大典」,也就是選舉內閣成員。因為內閣掌握著「票擬」大權,在過去的一百多年時間裡,內閣閣臣才是帝國的真正主宰者,而非經常輟朝的皇帝。

    閣臣的位子炙手可熱,但名額有限,一般就是一個首輔,兩三個次輔,最多也不會超過六七個人。誰都想當閣臣,誰都覺得自己不含糊,那怎麼辦?不知道哪任皇帝發明了一個餿主意:用抽籤的方式決定,抽上誰就是誰!

    因為「抽籤」這個詞不太好聽,換成了「枚卜」,但意思是完全一樣的。此後「枚卜大典」就成為選舉內閣的固定程序。

    這不,殿試剛剛結束,就有很多大臣向朱由檢上奏,請皇帝兌現之前的承諾,立即進行枚卜大典。而原來的三位閣臣施鳳來、張瑞圖和李國普也識相地馬上提出辭呈,此時別說貪戀官位,皇帝沒因為他們與魏忠賢過從甚密而降罪,他們已經燒高香了。

    這次朱由檢倒是很給大臣們面子,馬上詔准,並定於後日早朝時舉行大典。

    大臣們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了,第二天就呈上了枚卜人選。能進入到這個名單的,自然都是在朝中非常有威望的官員,朱由檢略略一看,卻不禁皺緊了眉頭。

    原來這份名單,基本上就是東林黨的「黨員名冊」。可見東林黨現在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大到了何等程度!

    這份名單中,孫承宗、王在晉、袁可立三位重臣因為並非東林黨人,竟都被排擠在外。而著名的東林黨領袖人物周道登、成基命、李標、劉鴻訓、韓爌等人則全部在列,至少有二十餘人。而不是東林黨成員的,只有禮部尚書來宗道一人,此人又是個出名的老好人。東林黨的算盤打得很精,枚卜人選都是東林黨,那麼無論選上誰,內閣都會被東林黨所控制,他們也就可以把持朝政了。

    朱由檢看得心中冒火,目光一一掃過這些人名,突然落在最後兩個名字上。

    這兩個人都姓錢,一個叫錢龍錫,一個叫錢謙益。

    ps:本月小弟打算沖榜,更新一定會比上個月給力,還望大家繼續支持!求月初基本花,多謝多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