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三章 林場牧場 文 / 飽吹餓唱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雖然不懂技術,更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但朱由檢憑著一點點常識,還是讓工人們在荒地上開始鑿井。

    他們用的是最簡單的判斷辦法:哪裡地勢低窪,最好地面上再有點野草,那麼下面就應該有水。

    選定位置後,就是堅持不懈的深鑿。若換在平常,鑿井三丈不見水,就要換地方重新來過了。但朱由檢不管那一套,三丈沒水就六丈,六丈還沒水就十六丈,反正就是一條道跑到黑,不見水決不罷休。

    在他看來,鑿井就像打麻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需要一點點運氣的。聽牌以後,與其胡亂換牌,還不如死等一張。

    與專業打井隊相比,這些工人們是沒有經驗。但是他們勝在一點,那就是人多!如果不是鑿井的作業面太小,朱由檢恨不得讓千人同鑿一眼井,鑿出一眼是一眼!

    即使如此,每眼井仍能分到百餘名工人。這些工人分為四班輪流作業,晝夜不停;每班的二十多人,有的負責在作業面掘土,有的負責往筐裡裝土,有的負責往上吊土,有的負責把吊上來的土運走,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絕無停頓。一班干累了,另一班立刻頂上,這叫「人歇井不歇」。那作業面是眼瞅著往下走,不到半個時辰就能挖一丈多深。

    俗話說「皇天不負有心人」,很快,這種「暴力鑿井法」就收到了成效。開頭鑿的幾眼井,在挖到地面以下**丈的時候,土壤就明顯有了潮氣;再往下挖一丈,清澈的地下水就汩汩地冒了出來!

    有了成功的先例,工人們再幹起來,心裡就有底了。而且說實話,就是打不出水,他們也不著急,反正工錢是按照挖掘的土方量來算的。就算打一百丈仍不出水,涇陽商幫該給多少工錢,一個子也不會少給。這和那些打井隊就不一樣了,打井隊是必須保證出水,否則就白幹了。

    不過七八天的時間,涇陽縣的田間已經出現了近百眼新井。井水甘甜清冽,可以直接飲用,可比泛著泥湯子的涇河水乾淨多了。

    有了水源,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工人們照著老規矩平整地面、深犁兩遍,再透澆一次水,施一次肥,荒地就變成了可耕之地。雖然還遠遠算不上肥沃,但最起碼是可以種莊稼了。

    但此時已是小暑節氣,就算是「小冰河」時期,夏天一到,天氣還是比較炎熱的。棉花的播種時間早就錯過了,按照農民們的經驗,此時該種些綠豆或是芝麻。

    可朱由檢的選擇,卻又一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宣佈,涇河以北的新墾地全部種樹,以南的則全部種草!

    這下工人們可全傻了。在他們看來,如果說種樹還可以折樹枝子燒劈柴、或者用樹幹打檁子椽子的話,那麼種草則是百無一用。這玩意既不能吃,又不能用,還要人像伺候莊稼那樣精心打理;到了秋季,一樣是全部枯黃,什麼也得不到!真不知道這小幫主怎麼想的,大概不是吃飽了撐的,就是腦袋讓驢踢了!

    但是看在工錢的份上,他們對朱由檢的命令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樹苗和草種都是涇陽商幫花高價買來的,雖然現在不是種樹的季節,朱由檢還是命工人們馬上種下去,能活多少便是多少。

    這夏天種樹可不比春天。由於日照強烈,為了避免樹苗中貯存的水分過快蒸發,必須剪掉一部分枝葉,並且將裁剪處的傷口細心地包紮好。如此一來,工作量比春天種樹增加了不止十倍。

    但在朱由檢看來,就是工作量再大,這項工作也必須要做。因為雨季馬上就要到來,別看這幾年陝西大旱,可保不齊今夏就會出現暴雨。黃土高原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一遇暴雨,極易出現泥石流這樣的地質災害。

    而樹木的根系,對固定土壤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植樹成功,最起碼涇河兩岸是不會出現泥石流了。

    而且成片的林木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阻擋風沙。大風極易造成作物的倒伏,有了樹的保護,莊稼就多了一道屏障,取得好收成也就增加了一分希望。

    若把這些地方全種上莊稼,不鬧災則可,一鬧災又是重大損失。前世「毀林開荒」的教訓已經夠深刻的了,以至於後來不得不「退耕還林」,朱由檢當然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

    當朱由檢把這些道理耐心地講給大家聽後,工人們這才明白了幫主的良苦用心,種樹的積極性也增加了很多。

    可那些草的用途,朱由檢卻不做任何解釋,也不許任何人提問。甚至在草場種植完畢之後,立即實行封閉管理,閒雜人等連進都不讓進了。

    只有孫傳庭、戚美鳳等朱由檢最可靠的班底,才知道他這麼做的深意。原來他是要將這些新墾地打造成一片牧場,一為養馬,二為練兵!

    原來朱由檢自從離開遼東,心中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在野戰中打敗強悍的女真騎兵?

    傳統步兵顯然是不行的,那機動性根本就沒法比。守城自保尚可,與騎兵野戰則等同於送死。

    而大規模的火器部隊,自然是克制騎兵的利器,也是軍事改革的必然發展方向。可現有的火器,不論是鳥銃還是燧發槍,擊發速度慢是其致命的弱點。騎兵進入射程之後,往往只能擊發一輪,等不到再次擊發,人家就已經衝到眼前了。所以在解決這個技術難題之前,指望用火器消滅女真騎兵,恐怕也不現實。

    思來想去,朱由檢認為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針鋒相對,用騎兵來對付騎兵!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取得的勝績,實在屈指可數。而遍觀這些勝績,無論是霍去病北卻匈奴,還是李靖三千鐵甲破頡利,抑或是岳飛朱仙鎮八百破十萬,直至明初的徐達、藍玉等名將,無一不是擁有一支足可與對手爭鋒的精銳騎兵。

    所以朱由檢也決定如法炮製,從現在開始,就著力打造屬於自己的騎兵。而騎兵部隊當然要有戰馬,養戰馬當然要有牧場。所以涇河以南的新墾地,就被賦予了這個重要使命。

    望著之前還光禿禿一片、如今卻是綠草茵茵的牧場,朱由檢豪氣頓生。總有一天,他要率領著大批騎兵從這裡出發,一直向北,去和惡貫滿盈的女真人做一次總清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