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 投機倒把 文 / 飽吹餓唱

    不過幾天時間,三項工程已經取得明顯進展。

    其中速度最快的是三號工程,也就是圍繞秦王莊的護城河。由於這項工程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賣力氣挖土便成,因此很快就接近完工。現在秦王莊已經被一道寬一丈、深八尺的壕溝所包圍,只要把水引過來,這護城河就大功告成了。

    當然為了交通方便,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還設立了四座吊橋。白天吊橋放下,人員可隨意通過;晚上則扯起吊橋,若有外人想偷著進入秦王莊,就得費勁跨越護城河了。

    但是朱由檢現在並不急於通水,他還需要在河槽裡鋪設青石。因為他在初中地理課裡就學過,陝西地處內陸,屬於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也就在四百毫米左右。如果盲目開挖水渠而不採取必要措施,只能加快河水蒸發和滲漏,加劇缺水的程度。

    蒸發是沒什麼好辦法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科學家也沒能有效地解決這個難題。但滲漏就不一樣了,前世已經發明了防滲膜,在河床裡大面積鋪設,即可徹底阻斷河水滲入地下。

    當然在這個時空連塑料都沒有,就更不要說什麼防滲膜了。因此朱由檢只能採取土辦法,那就是在河槽裡鋪石頭,石頭縫之間糊上泥巴,這樣也能有效地減少滲漏。

    但是秦王莊地處平原,附近沒有青石,只能從別處運過來,實在是個浩大的工程。

    而且石塊不但難運,更難開採和加工。在這個時代,既沒有用炸藥崩山的技術,也沒有鋸石機之類的先進設備,建築用的石塊全是靠人力從山上開鑿,再用鐵鏨子加工成需要的形狀,那份艱辛簡直不可想像。

    但是朱由檢已經下定決心,再難干也得干,因為這是一項一勞永逸的工程。如果圖省事不鋪青石,用不了多長時間,水渠裡的水就都滲光了,那還不如不修。

    好在他已經瞭解到,涇陽縣北部就有一座嵯峨山,山中就出產青石,涇河也從嵯峨山附近流過。

    因此朱由檢已經有了計劃,打算在孫傳庭正式出任縣令之後,首先開挖涇河至秦王莊的水渠,同時利用涇河的水運,將上游嵯峨山的石塊運至水渠的起點。然後用石塊一截一截地鋪設河道,鋪一截,通水一截,然後繼續利用水運把石塊往秦王莊運。如此一來,就能節省大量的人力了。

    由於護城河的輪廓已經挖掘完畢,朱由檢便派工頭郝大明等人先至嵯峨山中選址,開挖石礦。這也是秦王莊第一次在莊外幹工程,朱由檢為其命名為「四號工程」。

    為了避免因人生地不熟而產生糾紛,朱由檢還專門知會了現在涇陽縣城的孫傳庭,讓他提前運作,為郝大明等人辦理所需手續。

    對於這支外派施工隊伍,朱由檢從後勤上也充分給予保證。嵯峨山離秦王莊有三十多里,到那裡幹活的人不可能天天往返,朱由檢便讓他們先在那裡搭建簡易的工棚,到了晚上可以直接休息。以後等生產擴大,還可以在那裡建房,設立永久性的居住點。

    他又派了一支由婦女組成的小分隊,專門負責為工人們做飯燒水洗衣服。當然,這些婦女也盡量從工人們的妻子中挑選,這樣還不至於影響夫妻生活。

    當然,不論是工人還是婦女,由於離開了自己居住的村子,就都算出差了。在這個時代,老百姓都是守著自己家中的薄田過日子。一輩一輩地傳下來,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傳統。這種故土難離的思想十分強大,即使是出村不出縣,也有很多人不情不願。

    朱由檢看到這種情況,就加大了對出差的補助力度。他規定凡是去嵯峨山開礦的男人,報酬翻番計算。即是說干一天就可以掙兩天的口糧,不但不愁吃飯,還能攢下餘糧了。而那些做後勤工作的婦女,也按干一天、給一天半的口糧執行。

    儘管如此,第一批工人連上工頭郝大明,還是只有三十二人,再加上八名婦女,一共也才四十人。而剩下的村民,則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根本離不開家,只得無奈地放棄了這次機會。

    但是相對於三號工程而言,一號工程和二號工程的進展就要差一些了。這兩個工程全是修路,但在這個時代,路面基本上只有兩種:要麼是土路,要麼是石板路。

    朱由檢經過計算,發現若鋪設石板路,所需的石塊數量十分巨大。現在石礦還沒開,石材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運過來;但時間不等人,這兩項工程又必須盡快完工,投入使用。所以他就果斷放棄了鋪設石板路的想法。

    但土路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路面強度低,禁不住長期的碾壓,尤其是一旦下雨,就會變得泥濘不堪。若突發暴雨,更會將道路沖毀。

    朱由檢不禁哀歎:自己在前世要是學土木工程、或者是學材料就好了!那樣沒準就能整出水泥或者瀝青來,鋪設符合現代標準的道路。

    但現在怨天尤人也沒有用了,朱由檢只得讓工人盡力把路面墊高一些,再用木樁捆上石頭夯實路面。這樣的工作方法,當然比不得前世的壓路機、夯土機那麼省事,進展的速度自然也就不快。

    其實他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用磚來鋪路面。磚的強度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比土路要強多了。而且制磚只需用土,可不像石材那樣必須從山裡運過來,又省卻了不少力氣。

    況且磚的用途還不止於此。蓋房子修城牆,哪樣離得開磚?朱由檢早就決定要開一個磚廠,連廠址都選好了,就定在秦王莊西側的一大片鹽鹼地上。這片鹽鹼地寸草不生,正好可以取土燒磚。

    至於富含鹽分的土壤燒出的磚是否耐用、以及會不會污染環境等問題,朱由檢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現在離天啟七年只剩下三年,這三年他需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只要是在短期內利大於弊、有助於他的實力迅速增長,朱由檢都會鐵腕推行。如果真的造成污染,那也只好先污染後治理了。

    這一日朱由檢正在一號工程的工地上轉悠,遠遠地望見李自誠又趕著十幾輛大車,從西安運回一批糧食。

    還沒等朱由檢開口,李自誠先苦著臉道:「王爺,陝西商幫庫存的糧食都運得差不多了,這是最後一批。江南現在米價也在上漲,路上又不怎麼太平,糧食運出來很是困難。陝西商幫的下一批糧食,恐怕得過兩個月才能運到西安。最近粥廠的糧食消耗很快,以後可怎麼辦才好?」

    朱由檢皺了皺眉道:「那就只能從市場上零買糧食了。」

    「王爺有所不知,西安的糧價已經漲到四兩一石了!」李自誠鬱悶地道,「其實市場上並不是沒有糧食,只是那幾大商幫都在囤糧,誰也不肯大量出手。」

    「我襙他大爺!」朱由檢恨恨地罵道,「老百姓都快餓死了,這幫王八犢子還在囤積居奇!我要是西安知府,或者是陝西巡撫什麼的,非把這幫玩意全逮起來,治他們個投機倒把罪不可!」

    「這…王爺,何謂『投機倒把』?」李自誠大惑不解地問道。

    「咳咳…」朱由檢尷尬地咳嗽兩聲,實在沒法回答李自誠這個提問。

    其實投機倒把這個罪名只在新中國的七八十年代出現過,指的是依靠買空賣空、囤積居奇、套購轉賣等手段,哄抬商品價格,牟取暴利的行為。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發達和「價格雙軌制」的取消,「投機倒把」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漸漸成為了歷史名詞。

    但是在這個時空,投機倒把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投機倒把的對象就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糧食,造成的後果也極其嚴重!

    可是朱由檢雖貴為親王,卻沒有足夠的權力。而且即使有了權力,依照大明的法律,這囤積居奇的行為也夠不上犯罪,官府也就不能處置這些無良的奸商。

    朱由檢只得暗氣暗憋,心想得想個法子,通過商戰將那幾個商幫打敗!只有這樣,自己才能主導市場,制定合理的價格,開創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但是眼下幾項重要的工程還未完工,朱由檢還是顧不上整治這些奸商。他只得對李自誠道:「沒關係,貴也買,不要怕花錢!」

    「只是…」李自誠吭哧了半天,終於鼓足勇氣道:「只是涇陽商幫這些天來光有出項沒進項,長此以往,可就支撐不下去了呀!」

    朱由檢這才知道李自誠是心疼他的本錢了,忙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溫言寬慰道:「別著急,先賠後賺嘛!前些日粥廠和幾項工程實在太忙,佔用了涇陽商幫不少精力。如今這幾處都走上正軌了,咱們的商幫也該開展自己的業務了!」

    李自誠聞言大喜道:「王爺,那您說咱們先從哪種生意入手?茶葉、絲綢、瓷器,這些都是比較賺的生意,草民也做得熟了…」

    「這些生意當然要做,但不是現在。」朱由檢卻搖頭道,「因為這些商品不光咱們可以賣,別人做得也很多,咱們沒有核心競爭力啊!即使能掙,也掙不了多少,而且時間還長。我看不如幹這個!」

    說著,他指了指自己腰間綴著的一塊玉珮,臉上又露出招牌式的奸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