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揚三國

龍騰世紀 第四十三章 諸侯舉兵 下 文 / 海漂

    家國危難之際,河北平原縣的桃園結義三壯士,亦是手持那封黃稠聖旨,推測朱魁用意,及此事對劉漢王朝各種利弊。

    這一日雨後,陽光格外清新、燦爛,照在滿園桃樹之上,適逢桃花盛開,正是爭奇鬥艷,繽紛炫目。桃花叢中,但見香煙繚繞,如同仙境一般。

    這正是平原相府後花園,話說劉備在張飛家桃園三結義而發家,至此對桃樹就有特別的喜愛,他治理平原五年,在府衙後花園建了個一摸一樣的,往日常與兩個兄弟聚會。

    桃園草棚裡已備下一桌酒席,旁邊的兵器架上,豎著寒光四射的三般兵器:雙股劍,青龍偃月刀,丈八長矛。端坐著的除了劉關張三人,還有兩名文士,乃叫簡雍和孫乾,是劉備初領平原相時,投奔而來。

    三兄弟舉碗豪飲,文士抬杯小飲,飲罷,劉備道:「我等三兄弟自黃巾舉義,一直都想幹一番大事業,眼下董賊亂京,金陵侯救少帝避於江夏,天下已成水火,平原縣幾年的治理,也有步兵萬五,我正欲響應少帝聖旨,出兵雒陽,與各路諸侯共商大事,兩位先生怎麼看?」

    平原相只是縣令級官職,卻接到少帝的聖旨,這讓劉備受寵若驚,也不多慮那幕後之人,心中竊喜不已,這番天下英雄匯聚雒陽,正是名傳天下的好時機。

    簡雍與孫乾書吏之才,平日整理平原縣務,頭頭是道,但涉及軍國大事,與劉備不想上下,想也不想就附和道:「大人身為漢皇后裔,懷有一腔忠君報國之心,豈能坐視董賊荼毒江山?所舉者必是義師。」

    「這就太好了,就說兩位先生會同意的。」張飛紮著那環須大胡,站起身來,興奮的提起一旁的酒缸,就這麼往嘴裡到,大口大口的痛飲,粗聲笑道:「老子早就憋膩了,好幾年都沒戰打,這番倒要看看這董蠻子有幾分本事,也好讓各路諸侯瞧瞧劉、關、張三兄弟的厲害!」

    「二弟,少喝點。」關羽略做勸阻,見張飛嘀咕兩句不滿,繃著臉,無視他,回頭對劉備說道:「聽說少帝與金陵侯尊北海太守袁紹為車騎將軍,為關東聯軍盟主,已在當陽關,臨近幾路諸侯,已經會盟,不如就要進宮虎牢關,虎牢若破,則雒陽在望也。」

    「若往當陽赴盟,還需要快。」

    「那二弟以為,此番帶多少人去?」劉備問道。

    關羽伸手算了算,說:「留下縣兵五千人,帶去一萬,如此便足也。」

    劉備略一沉吟,便同意道:那便如此決定,還請兩位先生留下平原,照看一二。」

    「這是自然。」孫乾、簡雍同聲應下。

    對於兩人的本事,劉備也是心中有數,長於政事,不通軍陣,帶去不僅不能給自家兄弟幫忙,反而有拖累,安排了下,劉備最後對張飛與關羽囑咐道:「愚兄有一言,請二位賢弟謹記。」

    「既然是各路諸侯會盟,必然是英雄群聚,也不免魚龍混雜。我等此去,務必以仁義為本,處處謹慎小心……」

    劉備英雄,能成大業,自然有不可或缺眼光和能力,他深知自家三兄弟還很弱小,與朱魁、袁紹、曹操等遠不能相比,如此再處處出頭好強,怕是會被各路諸侯刁難,得不償失。

    只是他話未落地,三弟張飛就笑道:「大哥,亂世當頭,講仁義有何用?咱只能一刀一槍,殺出個英雄大業來。」

    劉備搖頭道:「不對!亂世當頭,更要恪守仁義。因為,仁義不但是立身之本,是救世之道,它也是殺賊之利器!唉,其間道理,三弟以後會明白的……」說話間,劉備手撫劍鞘,眺望南天,陷入沉思。

    張飛嚷道:「哥哥這話咱不懂,但咱聽哥哥的就是!」……

    當陽關,雄偉堅實的城牆上,遍插各地諸侯的旗幟,旗上大書:「袁」,「韓」,「劉」,「王」等將軍的姓氏。四周旗甲燦爛,刀光劍影與日爭輝。突然,城門洞開,鼓樂喧天。十八鎮諸侯各騎駿馬,率領著甲士,浩浩蕩蕩入城。

    已到會盟的有渤海太守袁紹率軍兩萬;冀州刺史韓馥引軍兩萬;豫州牧袁術引軍二萬;兗州牧劉岱引軍一萬;河內太守王匡一萬等十三路諸侯,十多萬兵馬……

    城關下,兵營林立,各自諸侯分開結營,而位居中央者,乃袁紹兵營。

    諸侯中,袁紹手下文武滿營,冠居諸侯之首。連帶嫡子袁術也遠遠不及。他人一到渤海,文有穎川人郭圖、河北逢紀、審配;武有韓猛、將奇、張南、呂翔、張顗無人,這些都是隨軍出徵文武,在渤海還有田豐、沮授、許攸、顏良、文丑、張頜、高覽等等。

    本就四世三公家族,自己又剛接了少帝旨意,接下車騎將軍一職,是袁家最年輕的三公,遠超前人。

    軍營裡,袁紹正與隨軍三個謀士商談著,見他問道:「我本就有舉兵討董之意,不想瞌睡送枕頭,名正言順送我車騎將軍之名,要說朱魁跟我袁家不對路,竟如此好心,少帝在他手上,封什麼官,還不是他一人說的算?」

    「其人威望不夠,若是強出頭,就算少帝在手,也會引人群而攻之,他這是有自知之名。」郭圖談笑道。

    「約盟的時間快到了,他討董發起人,竟姍姍來遲。」袁紹語氣充滿不滿和不屑。

    倒是逢紀與審配,來時曾言田豐、沮授等所有謀士有多共論,便是希望尋機會迫朱魁交出少帝,若能扶持少帝,霸業可期,建言到:「姍姍來遲,那更好,主公更有借口發難,正好迎回少帝回河北。」

    「如此正好。」袁紹心中冷哼。

    袁紹一直都很有野心,這從他為母守孝期間就滋生出來,「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就是他編造流傳出來的,塗與土諧音,塗高,就是土在上面,袁姓的袁字,就是土字在上。

    袁家四世三公,是當時第二家族,僅次於劉姓,早有卻而代之之心,但袁家身為士族之首,行事一直都小心謹慎,袁紹想打破常規,所以慫恿何進董卓、朱魁等外將入雒陽,一邊可以誅殺黨人的對頭十常侍,他自然清楚董卓等外將入雒陽,將會有什麼樣的禍患。

    何進畢竟掌握京畿所有兵馬,實力強大,袁紹本想藏在何進身後,等讓董卓等人與十常侍相拼,在挑撥與何進相拼,如此這般,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無論董卓、何進、十常侍三敗俱傷,黨人一派就可收拾殘局,他袁家又是黨人之首,到時把持朝政,可慢慢行改天換日之事。

    相對於袁術,他這個庶長子哥哥一直都沒把他放在眼裡,論權謀,自信輕易可除去……

    江夏,朱魁從雒陽迎回少帝后,一直都很忙碌,連陪伴妻兒的時間都不足。

    而臨安宮,除了那一次朝會後,就沒再上朝過了,朱魁去拜見的時間也減少了許多,只是安排手下們去尋找各種民間有趣的小吃,戲劇、說書等種種消遣以供劉辯消磨時間。

    有的只是不時的召何潔來,詢問少帝劉辯的心情,好在劉辯對朱魁安排的一系列遊玩器物,很是滿意,有忘記雒陽悲傷往事的跡象。

    平日軍國大事還是在郡守府處理。

    介紹陳宮、戲志才、華歆、張紘、蔣琬五名謀臣相互見禮後,就開始商討出兵討董細節。

    「主公,匯合各路諸侯,尊袁紹為盟主一事,當真妙計,不知是何人出的主意。」張紘問道。

    朱魁坐在上面,單手按在膝蓋上,另一手指著陳宮與戲志才,說道:「是陳、戲兩位先生說的,勸我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亂世之中,當謀而後動,既然我已經加封袁紹為車騎將軍,盟主之位推他來做,這才好驕其心志。」

    「如何剛當主公誇獎,其實主公早就深明此道,要不怎會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八字更是衍生出了九字箴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陳宮和戲志才笑著表示謙虛,更是說出日前,從朱魁口中流出的那順口溜。

    「妙、妙、當真妙不可言!」張紘與蔣琬拍手稱道,這九個字二人直覺的,深含王霸之氣。

    客套話說完,接著朱魁便問起道:「諸侯會盟好是好,但尊袁紹為盟主,待我到了河內,怕是他會行使車騎官威,與他人聯手迫我讓出少帝。」

    話語中帶著一絲憂慮。

    這時華歆微笑答道:「主公,莫怕,要攻雒陽,有虎牢、汜水二關要過,其中以虎牢關最為重要,虎牢一破,雒陽一無所憑,聯軍便可長驅城下,因此會盟便不去河內,直上虎牢等待,屆時兩軍相持,袁紹必不敢公開逼迫,否則必讓聯軍混亂,給董卓可趁之機。」

    「至於幕後施展詭計,只要小心行事,諒他袁本初奈何不了主公,徒做出頭鳥罷了。」

    朱魁一聽,當覺有理,開始出征與留守的分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