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揚三國

龍騰世紀 第七十二章 封賞下 文 / 海漂

    「陛下,光祿勳侍郎兼威虜將軍朱魁帶到。」

    「哦,朱愛卿來了,快宣他進來。」

    朱魁輕啟殿門,走了進去,行了一君臣之禮,自行做到了對面,就見靈帝劉宏手中端著正是自己這裡流出的那本秦末英雄傳,書剛剛放下,劉宏說道:「愛卿,朕進召你來,是想問問你,聽小太監說,朕手中這書是從你那買的,朕想知道這紙,這故事何人所作?」

    「朕方才細細品讀一番這秦末英雄傳,當真是妙筆生花,妙筆生花啊,高祖皇帝雄才大略,蓋壓群雄啊,朕這才第一次真真正正領略到了高祖昔年的風采,快點告訴朕?」

    劉宏語氣有些急切。

    「陛下慢說,其實這書是臣所作,這紙亦是臣所造。」

    「什麼」劉宏有點驚訝,不由問道:「難道愛卿不僅精通馬上戰陣,亦有文墨之才。」

    「略知一二罷了,秦末英雄傳,乃臣八年前所著,而這紙只是臣近來所造。」

    聽到朱魁說是八年之前之作,劉宏大為吃驚,他自然知道朱魁不過二十年齡,八年前,那不就是十二三歲麼?可冠神童之名啊。

    朱魁見劉宏驚訝中帶著不信,繼續說道:「臣第一本書,名為封神演義,而後還有嬴政傳,西施傳等等……」

    見朱魁一連說出如此書名,不似開玩笑,劉宏突然間覺的自己無意間好像得了一賢才,所謂上馬能征戰,下馬可治國,還通自己的心思,不由對他大大滿意。

    「朕正想一觀愛卿佳作,不知可否?」

    「陛下想看,臣自當獻上,帶著整理完畢,便送到宮來。」

    劉宏摸了摸書頁的質感,記起朱魁說是他所造,不由問道:「愛卿說這如此光滑之紙乃你做制?對否?」

    「是的,陛下。」

    「愛卿還是一匠作大師,真是博學,此紙比之蔡侯紙好上太多,是何緣故?」

    朱魁一聽劉宏的語氣,猜透他的心思,討要造紙配方,然後獨家製作收斂錢財,心中一想這造紙術千萬不能私下獻上,否則一個唆使皇帝借紙搏利之名蓋在頭上,得不償失。

    不過,若靈帝能給出足夠的封賞,那承擔一些教唆的罪名,那就沒關係了,畢竟新紙出來,正面的名聲一定高於負面,沒好處,他當然一點負面名聲也不用沾染,但又足夠的好處,就不一樣了。

    不過,朱魁現在嘴上要先應承:「這紙的製作是這樣的……」

    詳細的解釋了下他的造紙術與蔡倫造紙術的區別。

    可惜靈帝是門外漢,聽了幾句就發現一竅不通,有下煩了起來,止住他繼續講解。

    「愛卿製作新紙,功在千秋,這等壯舉,可需朝廷幫忙發揚?放心朕必然大大賞賜!」

    見狀,朱魁會意說道:「臣改動造紙之術,本就要獻給朝廷,為天下士子,為陛下謀利,待臣回家詳細寫份條陳,不日就獻上。」

    揚名,賞賜,靈帝話語間暗暗點明,這便是君臣中的一點交易,要說漢靈帝固然愛財,但也因愛財之故,喜歡和臣下之間,進行交易,而非如同武帝一般,好權勢御下,威臨天下,天下,一切都是朕的。

    「愛卿果然一片赤誠,你的功勞足以封侯,希望你好好繼續為朝廷效力。」

    靈帝劉宏最後一句封侯,偌大的價碼讓朱魁目光一亮,拜將封侯,似乎他都擦邊了,算是光宗耀祖了。

    出的宮後,方到家中,就見何進的小妹又來拜訪,此女名寧,字寧姬,何進發跡後,何家的一切漸漸與士族一般,大肆模仿,取字的取字,禮賢下士之舉,何進更是做足的戲。

    入京也有些天了,在她之前,何皇后與大將軍何進都要尋他連連談過此事,都被他虛言矇混過去,弄得他一身是汗。

    但這些推脫之言,根本瞞不了多久,正在朱魁頭大之時,卻從靈帝劉宏那裡得知,何寧得知他早有婚約之後,便趁著入宮的機會,與那何皇后一番言語,又告之了何進一些話後,這大將軍和皇后總算不在繼續糾纏招婿一事,這讓他大鬆一口氣,否則連連相逼下,麻煩不小。

    看來這何皇后的妹妹,當日無意救下的何家小女,倒是明白,得到一個人的心,他才是真正的愛你,否則一切都是虛情假意,就算憑借何家此時的權勢遂了心願,也不過得到一軀殼而已。

    這點讓朱魁很是欣賞,兩人便成了好友,後來何寧更是時常來他府上找他或者淑淑兒相玩。

    「寧姬來了,一起進去吧。」

    朱魁粗粗的招待了幾句,就叫淑淑兒前去相陪,今日他心中有事,造紙秘方,在他心中,他要書寫書寫出來,更要想個最佳的時機獻上,他與靈帝那君臣的交易,偏向於私底下,這不夠符合他的利益,故而他需要考慮一番。

    那高乙從江東送來的新印好的書籍和白紙,數量並不多,學說經典不過幾十本,大多數還是印刷著朱魁早年手書過的小說,在趙英兒眼裡,自家造的紙,首先印的必須是自家的著作。

    而伴隨高乙和王忠同來的,自然還有馬元義等人的書信,同時向朱魁稟報關於吳郡朱氏的消息。朱老實做了吳郡朱氏旁支?這一變故讓朱魁的臉一下沉了下來,殺意翻騰,在王忠和高乙兩人面前沉默了好一會,最後才秘密交代八個字:「計劃不可變,阻者殺!」

    讓高乙和王忠回去傳話馬元義三人,必要時刻可行必要手段,手段激烈些也無妨,無需顧及他的父親,至於其他,等他回到江東在做的定奪。

    兩日後高乙和王忠就帶著朱魁的命令離開雒陽,回江東去了,嘗試實行文捨售書的計劃,不過這些年朱魁雖然一直都有收藏書章典籍,但在漢朝這文化傳播困難的時代,各家經典還是很少很少,不說遠的,先秦典籍,哪怕當代大儒馬融、鄭玄的著作也都沒收集完全。

    因為多數印刷的還是朱魁他自己編著的小說集,藉此宣傳新型白紙而已。

    而這一切行為,自然引起的雒陽各家各戶的注意,三公九卿諸公對著不實的小說之作,大多數都是嗤之以鼻,大有諷刺朱魁譁眾取寵之嫌,不過這小說典籍卻是省得那些平日裡出入宮門的小黃門手中,得已在宦官中宣傳開來,最後幸運的傳到靈帝劉宏的眼裡,這是朱魁始料未及的事情,但都是好事。

    這一切不過發生在數天內的事情,雒陽朱魁府宅外,卻有好幾個眼線的出現,怕是那很多有心人開始注意上了這白紙的配方。

    想到這裡,朱魁心中有了打算,還是得扯虎皮,否者怕是,不過這幾日內,若真有某個有權勢的人,提出購買或者其他,他還真不好推辭,雒陽城裡,滿地的高官之人,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的好。

    ------------

    雒陽城,市面上出現的白紙不過是小事,這一時間哪怕有人注意到了,也來不及去上心,因為今日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平定太平道的朝廷大軍要班師回朝了。

    此等軍國大事,一下將其他八卦雜事都在遮掩了下去。

    六日後,朱俊、皇甫嵩大軍凱旋而歸,軍馬皆回北軍校尉營,似他們與曹操等人京中有府邸者都各自歸家,類孫堅、劉備三兄弟則入住館驛。

    而陳宮卻被朱魁邀請來他家下榻。

    一連幾日下來,幾位功勞卓著之人的封賞都已經定下,而那些中下級軍官,則要開始連夜四處拜訪送禮,求得更好的功名,時間不多了,三日後就要上朝面聖,這也是很多人一生唯一一次得見聖顏的機會。

    張讓府,趙忠府,大將軍府,袁府等等,朝中能說上話之人都有門人拜訪。

    封賞當日,德陽殿朝會。

    君臣行禮過後,以皇甫嵩、朱俊為首帶領這麾下功勞比較卓著之人上的殿來。

    其中就有皇甫酈、孫堅、曹操、陳宮、朱魁、劉備等等之人,不過因為功勞的卻分,排名有上有下,上行者顯而易見,下行者,由於人數眾多,卻不知道到了那個旮旯去了。

    皇甫酈乃皇甫嵩之子,領著他皇甫家北地騎兵剿殺蟻賊兵將無數,雖算不上鶴立雞群,因其父之故,自然被提名前三甲,位列其父之後。

    孫堅得朱俊提拔,克兗州,破曲陽,斬張寶,朱俊表其為自己麾下將軍之首功,在朱魁之上,入京後,孫堅志得意滿,絲毫不去結交文官,甚至還不知道,那日東郡太守橋瑁曾上書參奏其治軍不嚴,雖平定卜已,然大軍過去民不聊生,要知橋瑁與從太常令遷為太僕的袁逢,也就是袁紹、袁術的親生父親乃是故交。

    因此諸公不待見,宦官又沒收到錢,自然將他功勞降了一等。

    其實孫堅此等做法無可厚非,要放在和平朝代,定是深受皇帝喜愛的大將。

    陳宮本就是士子,亦屬黨人一派,一路上朱俊多奈其出謀相助,特表其功。與歷史不同的是,原本東漢最後的兩大忠臣武將,皇甫嵩的永遠是最耀眼的一顆,而朱俊輔助與他的暗淡小星。

    不過由於朱魁的穿越,小小的蝴蝶翅膀一扇,一切都有了一些變化,朱俊的功勞反而在皇甫嵩之上。

    至於曹操之流,一直都致力為黨人效力,而打擊宦官,平定冀北功勞不小,也因其父曹嵩之故,宦官一方也不壓制,倒是如實奏報。

    本來皇甫嵩還表彰過劉備三兄弟,三人攻打廣宗之時,身先士卒,尤其是關羽、張飛連連斬殺大量黃巾將官,最後一日廣宗城破也是這三兄弟帶兵拿下城門,引兵進城,裴元紹等蟻賊這才棄械投降,而劉備掛著一個中山靖王之後的名頭,也讓皇甫嵩多看了一眼。

    可惜劉備進京後,雖也拜訪過其師盧植,然盧植自從被宦官莫須有罪名安上一通後,雖脫罪,卻一直心灰意冷,不問世事,可憐劉備又沒有資本和決心去賄賂宦官。

    結果便是張讓對盧植那是恨之入骨,連帶劉備之功時,被其一壓再壓,而諸公也不願為了小小一劉備與宦官爭持,故而就這麼不了了之。

    看著大將軍何進呈上封賞奏議,劉宏粗粗一看,知道這些已經是朝廷上下的公議了,當下就取出身上璽印,沾上紅墨,不過正當他要重重蓋上之時,突然發現,這封賞旨意中,卻沒有他熟悉的那個年輕少年的名字,當即輕聲對身邊的張讓問道:「讓父,為何不見那平定南陽郡的威虜將軍朱魁在列?」

    「朱魁?」張讓聽得靈帝的疑問,略一翻找朱魁的資料,心中便有數了,回答道:「日前,太尉府議定功勞的時候,諸公商定那朱魁,陛下已經封了個將軍名,還給了個郎官位,故而不在多賞。」

    張讓今日才反應過來,這靈帝還是對那朱魁別有一番在意,其實張讓自盧植一事過後,早已漸漸將這個名字忘記腦中。

    「哦,這樣!」漢靈帝會意了一聲,額首了一下,提起皇案上的毛筆,一邊提字著,一邊說道:「此子我身為喜愛,這賞賜就多一些吧。」

    幾筆下去,修改完畢後,便讓司禮太監開始誦讀,而張讓見靈帝對朱魁別有的厚愛,也並無阻止,只是暗暗記了記在心裡。

    果然是,任你四世三公,官官相護,不及皇帝偶然間的記起,那袁術花了氣力請動太尉府官吏,抹去朱魁今番的功勞封賞,到頭來終究是一場空。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袁氏與朱魁的恩怨就此深埋了下去。

    「升左中郎將皇甫嵩為左車騎將軍,封槐裡侯,食槐裡、美陽兩縣,共八千戶。」

    「升右中郎將朱俊為右車騎將軍,封錢塘侯,食邑八千戶。」

    「」

    「擢破虜將軍孫堅領北軍五校步兵營校尉,賜黃金百斤,蜀錦五千匹。」

    「擢騎都尉曹操任御史中丞,賜黃金百斤,蜀錦三千匹。」

    「」

    「授陳宮為中牟縣令,賜黃金三十斤,蜀錦二百匹。」

    「授劉備為平原相,賜黃金十斤

    「授威虜將軍朱魁為雒陽城門校尉,賜黃金百斤,蜀錦五千匹。」

    「……」

    條陳一一念下,受封名單上足有百人開外,從大倒小,最少都有縣都尉一職官職受領。劉備也被封了平原相一職,這都被歷史上早了幾年,這番下來,這張飛鞭打督郵一事,卻是不會再發生了。

    「臣等叩謝皇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除去皇甫嵩和朱俊二人外,其餘受封代表皆要先退下離開。

    朱魁並未與他四人一同退離,而是再次伏身奏道:「啟稟吾皇,臣有本要奏!」

    朱魁雖然領了個侍郎的頭銜,可以入宮去求見靈帝,但他並無上朝的權利,若非今日封賞儀式,不知什麼時候他才夠資歷參加早朝。

    「哦,愛卿請講」劉宏平淡的語氣中透著絲絲不滿,早前朱魁答應他獻上造紙配方,卻一連多日音信全無,僅僅托太監帶來了好幾本小說,正等準備著封賞朝會結束後,派人去催去明著要,今日看到封賞條陳後,本來有意賞他個侯的,卻又按下了。

    不過也正因這造紙配方,靈帝對朱魁的記憶才清晰了許多,畢竟心裡惦記著。

    「臣早年研究蔡侯制紙秘方,經過多年的嘗試,近來終獲成果,現特將此新造紙配方獻與陛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