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四二八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文 / 驀物

    歡迎大家來到——:

    老話說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奧斯曼帝國幾個世紀以來,自己種下的都是殖民、壓迫、仇恨,那麼未來只有自己去償還。

    不甘心被控制壓迫的巴爾幹人民,開始了自己掌握命運的步伐,而這一切都是遠東提供給他們無形的機會,但這並不代表其他歐洲列強,就沒有懷著各自的侵略擴張野心。

    所以四國同盟就決定利用約旦戰爭的有利時機,發動全面對奧斯曼帝國的反抗戰爭,其中門的內哥羅首先對奧斯曼帝國宣戰,緊接著就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族也相繼向奧斯曼帝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哈米德二世立即下令撤出巴爾幹地區的奧斯曼特衛部隊,並且宣佈給予巴爾幹地區各民族自治權。

    但哈米德二世代表的奧斯曼帝國政府拒絕了四國同盟的要求,並且在國內開始進行軍隊動員,因此這樣就構成了巴爾幹四國聯盟對奧斯曼帝國全面宣戰,為了保證早一步對奧斯曼帝國構成有效的阻擊,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族相繼對奧斯曼帝國採取迅速的軍事行動。

    這時候,哈米德二世因為在對遠東作戰時,幾乎撤走了巴爾幹地區主要兵力,所以目前四國同盟無論是在兵員數量上還是武器的質量上,均勝過奧斯曼帝國特衛軍隊,尤其是炮兵的戰鬥水平。

    四國同盟的軍隊,是在為自己的民族解放做鬥爭,以擺脫壓迫、殖民為目標,所以無論是士氣都遠遠高出奧斯曼特衛部隊,在萬眾一心的鼓舞下,四**隊高昂挺進,其中保加利亞軍隊在伊斯坦布爾地區就直接組成三個集團軍為主要陸軍作戰集團。

    同時塞爾維亞陸軍的主要兵力團,也有三個集團陸軍,他們主要是對付奧斯曼特衛軍隊在馬其頓地區的防線,而希臘族中兩大集團軍,弗薩利亞和伊皮魯斯,分別出兵對付薩洛尼卡和亞尼納兩地的奧斯曼帝國軍隊。

    同時希臘還擁有一支海軍,也已經開始準備對奧斯曼帝國海軍採取最後的行動,但主要是為了保證四國同盟在地中海地區的絕對制海權。

    門的內哥羅全部軍隊,在四國商議下的主要任務是協同塞爾維亞軍隊在馬其頓對奧斯曼特衛部隊作戰,四國盟軍似乎已經形成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包圍態勢,準備在哈米德二世重新調派的奧斯曼援軍到達之前全面擊潰特衛部隊。

    但奧斯曼帝國畢竟是歐洲老牌殖民帝國,能夠穩固的在歐洲這片熱土上幾個世紀不衰,自然有一定龐大的根基,在說哈米德二世雖然是一個殘暴的君主,但起碼的智慧與軍事指揮能力,還是不比四國同盟首腦差。

    為了應對四國聯盟,哈米德二世先後從土耳其臨時徵集的部隊中,抽調出4萬餘人門去對付內哥羅軍隊的2萬人。

    同時派出一支輕騎兵圍堵塞爾維亞前往伊巴爾的陸軍部隊,似乎想採取兩麵包夾共同對北部地區的聯軍一個致命一擊,但他的這步棋沒有下好,因為他以為自己的四萬臨時抽調的部隊,可以打贏二萬人的內哥羅軍隊。

    在戰爭中,兵力的懸殊是非常重要,但是一群新徵集的烏合之眾,怎麼可能抵擋的住,一群心中激情澎湃,滿腔愛國情懷的有志者。

    所以奧斯曼特衛軍隊,最後不但沒有合圍成功,就連最起碼的抵擋防禦,此時也似乎堅守不住阿爾巴尼亞北部地區四國聯軍的進攻,保加利亞陸軍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就直接越過了保加利亞與奧斯曼帝國的邊界讓後孤軍深入向南推進。

    保加利亞陸軍第二集團居中,右翼、左翼,正在作戰的保加利亞陸軍的第一、三集團軍,在一路南下,多次擊退奧斯曼陸軍的防禦陣地,於3月6∼8日先後擊潰奧斯曼特衛部隊六個軍,並且還在繼續向南推進。

    為了響應保加利亞方面,塞爾維亞的各大集團陸軍也發起了全面總攻,這導致奧斯曼帝國馬其頓防禦陣地的特衛集團軍徹底被粉碎,馬其頓南部防線,也隨後被希臘族陸軍於2月9、10兩日突破。

    獲勝之後,塞爾維亞與希臘聯軍在馬不休息下繼續向薩洛尼卡展開進攻,並於11日接受該城守軍的集體投降,著樣接連的變故,讓哈米德二世再也坐不住了,而歐洲各國的視線也從波斯灣的聯合軍演以及約旦地區的戰事,轉移到巴爾幹地區的戰事中。

    同時巴爾幹地區周邊勢力,沙俄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意大利帝國,以及英法兩國也開始了摩拳擦掌,似乎準備上陣一般。

    同時擁有一支小型艦隊的希臘海軍,直接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的出入口,先後實施了多次奪取愛琴海諸島嶼的戰役。

    這讓哈米德二世不得不先騰出手來專心處理巴爾幹地區的事情,不過沙特、遠東、德國、葡萄牙的聯軍,怎麼可能讓哈米德二世有機會調整,所以同時腹背受敵的奧斯曼帝國,一時間有種搖搖欲墜的架勢。

    這就讓周邊早就蓄勢以待的各大列強,紛紛露出了自己的爪牙。

    隨後不久,阿爾巴尼亞就宣佈首先獨立,但這樣做是不符合歐洲大國的利益,於是沙俄帝國首先向巴爾幹地區其他提供國家支持,同時,以調停為借口派大軍進抵伊斯坦布爾,企圖控制對自己有利的黑海海峽地域。

    而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則認為塞爾維亞和希臘以前是協約國著一方的人馬,也不想看到他們過於強大,卻把哈米德二世看作是自己潛在盟友,因此竭力防止奧斯曼帝國覆滅,於是歐洲各大國紛紛各式手段,企圖用壓力促使他們停戰。

    但最終促使這次停戰的卻是李寧宇,因為隨著奧斯曼不斷從約旦戰場上撤軍,最後遠東聯軍毫不費力就贏得了勝利,但遠東聯軍在將約旦的控制權交付給英國之後,繼續大軍深入,這讓哈米德二世又氣又急,最後只能派出代表找遠東談判。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