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六十五章 連下二郡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提供文字小說全文閱讀及txt全文下載,書友們可以把本站推薦給自己的朋友,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二百六十五章連下二郡(汗,發錯了,結果先發了第六十六章,抱歉,現在把六十五章也發出來,vip無法修改,只能如此,對不住大家了。)

    攻下益州郡第二大城池俞元城,諸葛亮並沒有做酮,留下張嶷鎮守城池,收編城中的三千軍士外,他則率領兵馬,連夜奔襲滇池而去。

    讓諸葛亮欣喜的是,他率部抵達滇池城下之時,卻見成為兩軍正在廝殺,一支軍隊的旗號,赫然是交州大將廖化的旗號。

    開闊的滇池平原之上,喊殺震天,兩軍正殺的難解難分,一時難以分辨究竟是哪一方獲得優勢。

    面對這個情況,諸葛亮飛馬越眾而出拔劍在手,吼道:「豎起本侯大纛旗幟,各軍分東南西三面出擊,一舉擊潰敵軍。」

    「殺啊!」各軍兵馬蜂擁而出,傾巢而動。

    城下正陷入苦戰的廖化,騎在戰馬之上的他,回首看到四面殺來的兵馬之時,先前著實大吃一驚,當看到諸葛亮軍中的大纛旗時,欣喜之餘的他,立即揮刀吼道:「將士們,主公援軍到了,殺,殺啊!」

    「援軍來了。」

    這個消息瞬間傳遍了戰場,戰場上廖化和谷軍所部人馬,自是士氣一震,紛紛吶喊著砍殺起面前的夷族兵馬。

    此刻城下身穿籐甲,手持利刃的城中守軍,則是大吃一驚,高定手下的大將李良,原本還以為勝利在望的,但此刻面對諸葛亮所部的援軍,他在驚詫之餘,果斷的吼道:「快,撤回城中固守!」

    左右軍士得到軍令,立即吹起撤退的號角聲,當撤退的號聲響起時,戰場上李良所部漢夷交雜的叛軍,徹底慌了手腳。拔腿就跑。

    尤其夷人和蠻人組成奴隸軍,這些人殺敵勇猛,悍不畏死。但卻也軍紀敗壞,一旦聽到撤退聲,他們為了保命,會奮不顧身。奪路而逃,這樣一來,整個戰場就呈現出兵敗如山倒的局勢。

    戰場前方的廖化,這麼多年的歷練下來,早已經是身經百戰的悍將。此刻面對這個有利局勢,他豈會錯過,只聽他一聲大吼:「將士們,敵軍敗了,隨我殺進去城,斬殺李良小兒。」

    「殺啊!」又是一陣高呼聲響起,在廖化的率領下,各部人馬飛奔而起。尾隨其後。一路掩殺進了滇池城。

    守將李良,剛退回城中,卻發現自己左右可用的兵馬,竟然不過千人,而他的身後,廖化率領的交州兵馬。已經殺到了背後。

    「將軍們,大王命我等守城。今日城破在即,吾等有何面目去面見大王。莫如隨我血戰到底,與城池共存亡。」李良大呼一聲,調轉馬頭,手持鐵槍,率先迎向了廖化。

    「血戰到底,與城池共存亡,殺啊!」李良身後的一千兵馬,本就是他李家的私人部曲,悍戰忠心,正是這些豪族所豢養的私兵部曲主要的特點。

    李良家族本就是郡中大族,又是高定的妹夫,從小學習兵書,懂韜略,弓馬嫻熟,今日城下一戰,正是他預先接到消息,得知交州方向來了一支兵馬,所以他早先就在城外埋伏了兩支各五千人的伏兵。

    然後自己親率五千人馬,列陣在城外迎敵,待兩軍交戰之際,李良發起信號,左右兩支伏兵一齊殺出,從而殺得廖化和谷軍兩部人馬大亂,要不是廖化統軍有方,此刻他的兵馬,只怕早就潰敗了。

    「哼,自不量力,殺!」廖化眼見李良做垂死掙扎,冷笑一聲,拍馬持刀迎了上去。

    「噹!」兩人戰馬交錯之時,廖化手中戰刀當頭斬下,李良揮槍迎了上來,二人兵器交碰,發出一陣鑌鐵交鳴之聲。

    兩騎相交錯身之際,廖化一記拖刀回掃而出,李良暗叫一聲不好,手中的鐵槍還沒來得及揮出,就被廖化一刀斬下馬背。

    「殺啊!」廖化一刀得手,上手又是一刀橫斬,衝上來的數名軍士,直接被廖化斬殺當場。

    「元儉將軍,好刀法。」趙雲這會率領兵馬衝了上來,眼見廖化一刀揮出,竟然也有這般威勢,不由開口讚道。

    「子龍將軍,謬讚了,跟將軍相比,吾相差遠矣!」對於趙雲的威名,廖化可是聞名多時,因此在他面前,他可不敢有絲毫托大。

    「哈哈。」趙雲大笑一聲,手中銀槍揮出,猶如狂風掃落葉般,一槍刺出,接連刺死數名軍士,接著這股殺氣,他當即大吼道:「爾等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投降者免死,否則格殺勿論!」廖化一刀斬下李良頭顱,揚聲附和道。

    「投降者免死!」長街之上,荊州兵紛紛高呼而起。

    此刻城中的守軍,在失去主心骨之下,本就無心戀戰,自是紛紛丟掉了手中的兵器。

    戰鬥結束,諸葛亮率領親兵衛隊,在左右軍士的拱衛下,騎著戰馬浩浩蕩蕩進入城池。

    來到城中高定的王府時,諸葛亮站在府門前,望著眼前富麗堂皇的王府,笑道:「當年夜郎王與滇王,面對吾天朝使者,曾同時問吾天使雲,漢孰與我大?而高定小兒,苟且佔據一郡,焉敢南面稱王,此真乃夜郎自大,自不量力也。」

    「主公所言甚是,不過此次南中大勝,主公進位楚公之位,實乃實至名歸之舉。」法正附和一笑,開口進言道。

    「孝直說笑了,公爵之位,不過虛名也,吾今日所為,不過是宣揚我大漢天威,南中各族百姓,自古為我上朝所有,焉能孤立在外,公爵之名,於本侯來說,無意義也。」諸葛亮大笑一聲,邁步踏入了王府。

    坐在大堂上虎皮席墊上,諸葛亮環視了大堂富麗堂皇的設施,道:「幼常,率領軍士,把值錢物品,都換成錢幣,購買糧食接濟百姓,今日起,這座王府↓式易名為庲降都督府。」

    「諾!」馬謖立即領命而去。

    「谷將軍,本侯現在任命你為本郡太守,益州郡自今日起改名建寧郡。現在由汝接收本郡俘虜,收編各營兵馬。」諸葛亮目光掃過大堂,最後定格在谷軍身上。

    至於把益州郡改名為建寧郡,是諸葛亮早就思考過的問題。他現在是益州牧,而州府之內還有一個益州郡,這自是十分不合時宜。(註:歷史上的益州郡,是劉備統一益州後,改名為建寧郡的。建寧郡治所滇池,差不多也就現在雲南玉溪範圍之內。)

    「末將領命。」谷軍作為交州鬱林郡太守谷任的長子,也是交州第一個歸順諸葛亮的太守,自從谷任病卒與任上後,谷軍就一直在諸葛瑾帳下領兵,其弟谷新,現今也在交州九真郡擔任太守,可以說這父子三人。對於諸葛亮來說。都是值得信任和重用的。

    「元儉,現今滇池雖然拿下,但益州郡內各縣,大多數仍不知我大軍到來,今日休整一天,明早汝立即領兵出發。把周邊各縣拿下,外圍村莊人口。盡量收攏,編入軍戶。安置各個城中。」諸葛亮接著又吩咐了廖化一句。

    「末將領命。」廖化欣然應道。

    「子義、子忠汝二人率領兵馬,安撫百姓,收攏難民,整頓治安。」

    「末將領命。」劉封於圭二人出列而去。

    「孝直汝和士載,率領人馬,清查戶籍庫存糧草。」諸葛亮接著又道:「董允你和費禕一起去,多跟孝直先生學習請教。」

    「諾!」鄧艾和法正等人欣然領命而去。

    「子楊,汝去審查頑抗的俘虜,對於城中死忠分子,嚴厲打擊,為首者斬殺,餘眾編入雜役營。」諸葛亮想了想,又對陳楚吩咐道。

    「末將領命!」陳楚出列作揖而退。

    「子龍,隨我去城中領略一下,這南中第一名城的風采如何?」諸葛亮起身笑道。

    「主公相邀,末將焉能拒絕。」趙雲同樣爽朗的笑道。

    「哈哈,咱們這樣去可不行,換身常服再去不遲。」聽到趙雲親切的笑語,諸葛亮不由開懷的笑了起來。

    一旁身穿戎裝,面具敷面的孫尚香,眼見著諸葛亮與趙雲融洽的君臣關係,也是替諸葛亮感到莫名的高興。

    諸葛亮、趙雲、孫尚香皆身穿常服,孫尚香依舊是一身男裝打扮,來到了滇池城的街面之上,韓隆則率領親兵衛隊,遠遠跟在後頭。

    雖然是身穿常服,但諸葛亮身上卻也是穿了軟甲的,趙雲和孫尚香腰上也同樣掛了佩劍。

    滇池城只所以能夠成為南中各族的聚集地,這主要是因為滇池周邊數千平方里,地面開闊,水利發達,滇池湖環繞城池而過,給這片土地帶來充足的灌溉資源,也把這片土地滋養成了一片沃土。

    滇池的城市建設規模,絲毫不亞於江州,也僅次於成都,不愧四南中的經濟和軍事中心,此次能夠如此輕易攻下此城,也只能說,諸葛亮的運氣確實夠好。

    由於剛剛經歷過戰事,眼下的滇池城,顯得頗為蕭條,街面上各個商舖,十有**都是關閉著的,街上除了一些遭了亂軍襲擊百姓外,也很好有行人。

    但街面兩旁林立的商舖,還是能夠看出,滇池平日的繁榮,諸葛亮一行在城中走了一圈,卻意外發現一家還在開門做生意的酒家。

    「公子,沒有想到,這裡還真有開門經營的酒家。」看到這座開著大門,屋角插著一面寫著四方酒家旗幟的酒家,趙雲顯得有些驚訝的道。

    「看來這家老闆,還真是有趣之人,咱們不妨去喝一盅。」諸葛亮點頭一笑,搖著羽扇走進了酒家。

    「幾位客官是用餐,還是打尖?」店小二眼見諸葛亮三人走了進來,立即迎了上來。

    「你們這都有什麼好吃的?」諸葛亮席地坐下後,環顧左右瞧了瞧,發現這家酒家,確實挺別緻的,整體兩層的建築,都是用竹子搭建的,充滿本地夷人的風格。

    但看大堂上幾個店小二,卻是滿口漢話,而且還身穿漢服,怎麼看都像是漢人。

    「本店的招牌自是紅燒魚。和鹵豬頭肉,客官若不是益州來的話,想必還不知道♀鹵豬頭肉,據說乃是益州牧諸葛大人發明的,我家掌櫃派廚子,不遠千里去蜀郡學來的。在南中至此一家,別無分號。」店小二自豪的推銷道,倒是讓諸葛亮三人頗有些驚訝。

    諸葛亮還真沒有想到,自己教自家廚娘做的鹵豬頭肉,這道美食竟然連南中腹地滇池都有了。孫尚香自是清楚,不單單是這一道菜,而且還有水煮豬大腸、爆炒豬腰、豬骨海帶湯等等美食,可都是諸葛亮一手炮製出來的。

    不過對於孫尚香來說,她最喜歡就是諸葛亮做的那道水煮大腸,每每吃起來,她都會大快朵頤。

    對於孫尚香喜歡吃水煮大腸,諸葛亮自己都始料未及。雖然這個時代作料不全。但配上花椒,香蔥、酸菜等等作料做出來的口感,確實還是不錯的。

    「店家,說的這麼懸乎,到底是不是真的,我看你這也沒一個客人。」孫尚香這會故意開口譏諷道。

    「這位客官難道你沒發現。一個時辰前,城中剛剛易主了嗎?小店只所以敢開門。倒不是我們不怕死,而是我家掌櫃說了。益州牧諸葛大人,所率領的都是仁義之師,所以剛才在聽到是益州諸葛大人的兵馬時,掌櫃才讓我等開門的;試想,沒有我家掌櫃這樣膽略的人,這個時候誰敢出門?所以本店現在沒生意,自正常不過。」

    說實在的,聽完這個店小二的話,諸葛亮還真對這家店主,確實產生了幾分好奇,能夠有這番膽識之人,想必也不會是常人。

    「算你說的在理,那就把你們的拿手菜,各上一道來。」孫尚香見諸葛亮沒有開口,隨即揮手說道。

    「好勒,不知客官是否需要酒,本店的米酒,可是自釀的,保證香甜可口。」店小二接著又自吹著賣弄道。

    「那就來兩壇。」諸葛亮笑著回了一句,道:「可否請你家掌櫃一敘?」

    「掌櫃正在後院,客官稍後,某這就去請。」店小二連連點頭哈腰而退。

    「看來這酒家掌櫃,倒不是個常人。」趙雲開口說了一句。

    「子龍所言不差,不過這南中腹地,夷人和漢人雜居,到也還真是漢夷難辨,也不知道這掌櫃,是漢人還是夷人。」諸葛亮點頭笑了笑,心中對於治理南中之地,不由多了幾分信心。

    要是這南中之地,都是夷族人為主,而且還大力排斥漢人的話,那無疑會對諸葛亮將來經營南中,會產生莫大的助力,相反還是夷人對漢人,並沒有太大的反感,將來各族同住一城,通婚雜居,數代之後,也就被漢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給同化了。

    「原來是楚侯大駕光臨小店,吾說今日一早,後院為何又金烏棲身,原來是應在楚侯身上。」這會一個身穿華服,年約五十的中年漢子,從內堂走了出來,邊說邊作揖行禮笑道:「草民孟節,拜見楚侯。」

    雖然明知道諸葛亮身份,對方卻依舊能夠這般從容不迫,足見此人是見識過大場面之人,否則要是常人,只怕早就哆嗦的說不出話了。

    「原來是孟掌櫃,幸會!幸會!」諸葛亮氣軒宣昂,神色從容淡定,渾然沒有奸商市儈之氣,大生好感回禮道。

    趙雲和孫尚香也緊跟著起身作揖行禮,以全禮儀。

    「孟掌櫃若不嫌棄,不妨一起小酌一盅如何?」諸葛亮笑著相邀道。

    「能與楚侯同席,乃草民榮幸也。」孟節爽朗一笑,欣然入座,回頭對驚愣在旁的店小二道:「阿喃,還不去準備食物,招待貴客。」

    酒菜上來後,諸葛亮與孟節、趙雲自是暢快的邊吃邊聊了起來,孫尚香此刻則是安靜的聽著諸葛亮他們談話,時而品食著面前的食物,時而舉盅陪飲一口。

    「敢問孟先生是夷人還是漢人?」諸葛亮放下手中酒盅時,開口笑問道。

    「夷人如何,漢人又如何,莫非楚侯認為夷人就不是大漢子民嗎?」孟節神色平靜的反問一句,目光中沒有半點游離之色,足見其心胸坦然。

    「哈哈,孟先生說的好,天下子民,只要願意歸附我大漢的,皆吾大漢子民,吾焉能不一視同仁。」諸葛亮與之對視一眼,不覺大笑了起來。

    「楚侯有這份心胸,吾相信南中各族百姓,必然原因傾心歸附,至於高定之輩,在楚侯面前,猶如螻蟻,不足為道也。」孟節慨然一笑,舉盅道:「再敬楚侯一盅。」

    「請!」諸葛亮與之一番交談,卻是大感暢快,今日與孟節會晤,卻讓諸葛亮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夷人還是蠻人,只要他們入了城,時日一長,終究只會是漢人。

    而對於治理南中來說,將來只有一個策略,那就是勸說深山的各族夷人下山,入城耕種居住,尊重他們的風俗,允許他們與漢人通婚,尤其是通婚的漢夷之家,還要提出獎勵,以此來鼓勵各族之間和平相處。

    諸葛亮相信,不管是漢人還是夷人,骨子裡肯定都是嚮往生活安定自由的,只要自己給與足夠政策,以及對頑抗之人,給與屠戮,對于歸附之人,善加厚待,南中各族百姓,終究都只會是華夏子民。

    離開孟節的酒家,諸葛亮卻隱隱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以前聽說過這個名字,因為他總覺得這個人名有些熟悉,但卻記不清楚。

    由於喝了不少酒,諸葛亮也就沒有多想,回到高定的王府,現在的建寧郡守府邸,諸葛亮便躺在榻上睡下了。

    翌日醒來,諸葛亮再派人去請孟節之時,親兵回報說:孟節今早已經出遊,不知蹤跡。

    諸葛亮歎息之餘,也只能作罷,只是關照建寧太守谷軍,對於此人多加照顧,必要時可以上門請教,關於建寧政務方面的一些問題,諸葛亮相信此人,定然會給谷軍不少幫助。

    在建寧城駐紮兩天,諸葛亮率領兵馬,沿著高定北進的路線,前往朱提城而去。(未完待續……

    p(全文字!更新小說我們最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