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一百四十一章 結成同盟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四十一章結成同盟

    樊口位於顎縣之北,屬於長江口岸,也是諸葛亮和孫權兩家邊界交接處,諸葛亮選擇這裡為會盟地點,自是為了雙方安全所考慮,同時也考慮到雙方的路程遠近。

    諸葛亮從蒲圻口岸順江而下,不過兩日路程,孫權領軍從柴桑出發北上的話,雖然逆流,但路程較近,所費也不過兩三日路程。

    魯肅走後數日,諸葛亮接到孫權送來的信函,約他三日之後,在樊口會談時,諸葛亮遂領著張飛和劉封所部親衛軍五百軍士,登船踏上前往樊口的路程。

    離開烏林大營前,諸葛亮命令趙雲和陳到,各率驍騎軍的兩千騎兵,負責巡哨烏林左右兩條要道,負責警戒,命甘寧率領水軍,巡弋長江沿岸百里,至於烏林大本營,則讓賈詡負責坐鎮,張頜高覽統兵。

    做這樣的安排,也不過是為了預防萬一,因為根據斥候營所匯報的消息,曹操所部由夏侯惇率領的先鋒大軍,日前剛抵達當陽,距離江陵仍需數日,若是加上接管城池所費的時日,以及江陵到烏林的路程,夏侯惇的先鋒兵馬,最快也要半月之後,方能抵達烏林。

    半個月時間,足夠諸葛亮從樊口返回,所以這一趟南下,諸葛亮對於烏林方面的防禦,卻並沒有太多顧慮,現在他擔心的卻是章陵郡方向的軍情,因為他接到的最新情報是,夏侯淵所部三萬人馬,由汝陽直下,已經抵達武陽關,雖然諸葛亮已經命徐庶為左軍師中郎將,負責統率章陵軍務,並且武陽關也有魏延所部六千飛虎軍鎮守。

    但曹軍畢竟是三萬人馬,而且還是名將夏侯淵統軍,說實在的,諸葛亮雖然對徐庶魏延有信心,但雙方兵力懸殊,也難免他會擔心。

    諸葛亮和張飛,劉封一行五百軍士,共乘坐二十艘快船,一路順風順水,第二日入夜時分,便抵達了樊口。

    劉封和陳楚二人,現在雖然官職都不高,但卻是諸葛亮真正的心腹,前年他就讓陳楚娶了諸葛瑾的長女,去年又讓劉封娶了諸葛瑾的此女,從而讓兩人一躍成為他們諸葛家的聯姻。

    孫權所部在第三日的清晨時分,也如約趕到了樊口,雖然彼此都沒有見過面,但諸葛亮一眼在人群中認出了孫權,碧眼紫髯的孫權,即使站在人群之中,也依舊器宇不凡,盡顯一方霸主之姿。

    「孫將軍大名,亮聞名久矣,今得相見,實在幸甚。」諸葛亮在碼頭之上,望著走近的孫權,上前作揖笑道,諸葛亮這話,到是出自肺腑,作為一名後世穿越者,他對孫權之名,確實聞名多時。

    「楚侯大名,權何嘗不是聞名多時?」孫權望著相貌俊朗,飄逸風流的諸葛亮,暗讚之餘,不由開懷的大笑道。

    「哈哈,孫將軍請。」諸葛亮朗聲一笑,請孫權和魯肅進了臨時搭建的大帳,張飛手按佩劍,跟在諸葛亮的身後,孫權部將黃蓋,也跟著走進了營帳,雙方軍士則在岸邊各自立下陣腳。

    在大帳內分左右坐下後,諸葛亮道:「孫將軍能來,說實在的,亮由衷的感到欣喜,如今曹賊大軍壓境,你我可謂是唇齒相依,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不知孫將軍以為吾說的是否有道理呢?」

    「楚侯所言不虛,可是我聽說曹賊此次南征,足有八十萬大軍,而據我所知,楚侯手中可用之兵,不過五六萬,縱使加上本將目前集合的兵馬,也不過十萬之眾,以區區十萬兵馬對抗曹軍八十萬,本將實在看不出有多少勝算。」孫權搖了搖頭,一副不看好的表情。

    「既然孫將軍認為曹賊不可戰勝,本候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此告辭,只是希望孫將軍不要落得袁紹和袁術兄弟那般下場。」諸葛亮長身而起,輕搖著羽扇,就要往外走。

    「楚侯慢走,我家主公不過是說出心裡的擔憂罷了,可是據我所知,曹軍兵力並沒有八十萬之多,楚侯何不把詳情,跟我家主公好好說說呢。」魯肅見諸葛亮起身要走,忙開口阻止道。

    諸葛亮轉頭把把目光投向孫權,道:「既然魯子敬開口,那我就跟孫將軍好好說說,至於孫將軍聽完,是戰是降,吾絕不干涉。」

    孫權沒有想到諸葛亮竟然如此果決,心下雖然氣悶,但為了前途大計,他也只能忍下怨氣,道:「本將實不知曹軍底細,真需要楚侯解惑,還請楚侯據實相告。」

    諸葛亮見他服軟,隨即點頭道:「根據我方斥候從襄陽所打探到的消息,曹軍此番南下,共起大軍二十萬大軍,因劉琮投降,得襄陽降兵數萬,總計不過二十四五萬人馬,況且曹軍多是北方軍士,又是久戰之兵,更不習水戰,雖得荊州數萬水軍,但降兵新附,軍心不穩,要想發揮戰力,短時之內只怕力有未逮,孫將軍若有決心,出兵兩萬聽我調用,吾必破曹軍於長江北岸。」

    「楚侯果真有把握打敗曹軍?」孫權赫然站了起來,驚異的問道。

    諸葛亮自信的道:「我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孫將軍儘管放心,不過醜話說在前頭,荊州屬於本候所轄區域,孫將軍就不要想太多了,當然,本候也不會白白讓孫將軍出兵兩萬,只要孫將軍肯聽本候之計,吾保準讓孫將軍一舉拿下壽春和廣陵兩地,不知孫將軍意下如何?」

    「諸葛將軍此言當真?」孫權起初聽到諸葛亮不打算割讓荊州之地給他,心裡還多少有些不爽的,但這會聽到諸葛亮能讓他得到壽春和廣陵,他不由眼前一亮,對於江東來說,淮河流域的壽春和廣陵,對於江東來說,無疑是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的。

    尤其是壽春,更是大漢揚州的治所,若是能夠奪得此城,他孫權就可以自稱揚州牧,而不是所謂的吳候,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這三個職位,說白了,也沒有揚州牧一職來的名副其實。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若吾食言,當以江夏和章陵為賠償,作為我們盟書的條約,可請子敬先生作證,孫將軍這下可否相信?」諸葛亮平靜的回道。

    「好,一言為定,明日午時,長江口上,歃血為盟。」孫權欣然應道。

    夜裡,孫權江邊的營帳之內,魯肅有些疑慮的道:「主公,為何白天答應的那麼爽快,要知道諸葛亮空口白話,就算有盟約,可萬一到時他耍賴,不肯割讓江夏和章陵,咱們也無可奈何啊?」

    「子敬啊,你這人就是太實誠了,如今我大軍屯與柴桑,短短三日,便可直驅江夏,若到時曹軍敗北,諸葛亮若是拿不出讓我取得壽春的計策,吾就立即發兵,直取江夏。」孫權淡淡一笑,沉聲說道。

    魯肅聽罷,不由點了點頭,道:「是下臣迂腐了,主公英明。」

    翌日午時,諸葛亮和孫權跪在臨時搭建的燭台前,讀過盟書,殺馬取血,塗與嘴唇,朝天起誓,正式結為盟友。

    「孫將軍,今後你我一體,共進共退,我有個小請求,希望貴部的兩萬大軍,由黃蓋將軍領軍,子敬先生為參軍,不知孫將軍意下如何?」諸葛亮在得知孫權身旁威武大中年大漢,竟然是黃蓋之時,想起歷史上詐降放火燒曹營的黃蓋,驚異之餘,不由暗忖道:「這難道是天意。」

    諸葛亮提別人領軍,孫權也許會疑慮,但對於黃蓋,他絕對是百分百信任的,要知道黃蓋可是他們江東三朝元老,從孫堅時代就跟隨孫家的,可謂是孫家真正的心腹,當下他絲毫沒有猶豫,就點頭道:「就依楚侯之意,最遲十日,吾江東兩萬水軍,必將抵達蒲圻南岸,供楚侯驅使。」

    「如此,本候就恭迎大駕了,告辭。」諸葛亮踏上碼頭的船隻,作揖道。

    「預祝楚侯凱旋,到時權必當擺下酒宴,與楚侯把酒言歡。」孫權作揖一拜,欣然的頷首道。

    (孫權說:我和諸葛亮的聯盟,能不能牢靠,還得看大家的收藏是不是夠多,收藏不給力,這軍隊士氣都不高啊……嘿嘿……求收藏,求支持,作揖拜謝!!!!第一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