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一百四十章 魯肅來訪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四十章魯肅來訪

    烏林位於江陵以南,巴陵以北,江夏以東,屬於要衝之地,曹軍不管是南下巴陵,還是東向江夏,都必須經過烏林,諸葛亮領軍在此駐紮,自是斷了曹軍去路。

    諸葛亮的大軍再烏林的烏山腳下紮下營寨後,甘寧所部的錦帆右軍,則在長江岸邊上立下營寨,兩營相隔不過十五里,形成可以相互支援的犄角之勢。

    這日,諸葛亮正和賈詡在營帳對弈,帳外的陳楚報道:「主公,營外有一人自稱江東魯肅,請求面見主公。」

    「請來使入帳。」諸葛亮手持棋子,揚聲回了一句,落下手中的棋子。

    「果然不出主公所料,江東真的派使者來了。」賈詡頷首點頭之餘,觀看了一會棋盤上的棋子,苦笑一聲,放下了手中的棋子,道:「主公,棋藝進步神速,這一局又是您贏了。」

    「哈哈,文和過謙了,吾勝在不過心靜罷了。」諸葛亮朗聲一笑,長身站了起來,剛準備出帳,卻見陳楚領著魯肅走了進來。

    身長七尺的魯肅,身上有股子書卷氣,濃眉方臉,長相頗為英武,諸葛亮打量魯肅之餘,魯肅也在打量著諸葛亮,雖然第一次見面,但魯肅對諸葛亮可謂是聞名久矣,這會親眼見到英姿勃發的諸葛亮,魯肅作揖行禮之餘,心裡忍不住暗讚道:「久聞諸葛孔明俊逸飄逸,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子敬先生遠來,不知有何見教?」分賓主入座後,諸葛亮輕搖著手中的羽扇,一臉笑意的問道。

    魯肅見諸葛亮直言詢問,到也沒有客套,當即道:「實不相瞞,吾主日前剛接到曹操傳檄,邀我主會獵江夏,共擒楚侯,平分荊州,永結同盟,然我主卻以為曹操雖名為丞相,實為漢賊耳,故特派肅前來,與楚侯商議,共抗曹賊之計。」

    「據吾所知,曹軍此次南征,大軍不下百萬,不知孫將軍有兵馬多少,敢與曹軍爭鋒否?」賈詡在旁笑問道。

    「這位是?」魯肅並不認識賈詡,當下他忙作揖請問道。

    「在下賈詡,賈文和。」賈詡淡淡的回道。

    「原來是涼州賈文和,久仰大名。」魯肅心頭一震,趕忙行禮道,對於賈詡,他可不陌生,據他所知,這賈詡是諸葛亮帳下第一謀士,而且若他掌握的消息沒有錯的話,此人幾乎可以掌握諸葛亮的決策。

    「不敢。」賈詡拱手道。

    魯肅昂然一笑,作揖道:「年前吾主大破百越人,收的降兵勇士三萬餘,加上吾江東水軍尚有五萬,只要我主一聲令下,江東足可動員十萬大軍,再加上長江天塹和我江東水軍之利,對抗曹賊又有何難?」

    「子敬先生,孫將軍派你前來,只怕不單單是為了炫耀實力的吧,你不妨說說你們的要求,看看我能否接受。」諸葛亮心知魯肅此來,一來為打探虛實,二來也必有所求,不可能單單只為了聯盟而來的。

    「楚侯果然痛快,吾主已經在柴桑整備了五萬水軍,只要一聲令下,即可發兵三江口,不過吾主有個提議,那就是戰敗曹賊之後,分江夏,章陵和襄陽與我江東。」魯肅臉不紅,心不跳的張口說道。

    「嘿嘿,世人皆言魯子敬慷慨大義,今日看來,真是名不副實,江夏章陵二郡,乃我腹地,豈能割讓,孫權也不嫌他胃口太大會撐死。」諸葛亮冷哼一聲,淡淡的回道:「魯子敬,你回去告訴孫權,吾若戰敗,大不了遠遁交州,仍可逍遙快活,但是曹操要是得到荊州之地,必會順江而下,到是江東覆滅,他孫仲謀也只能是任人宰割,若他真有誠意結盟,半個月後,請他至樊口親自與吾會面。」

    魯肅作為一名使者,他道出的條件,自是代表了自己一方的利益,對此,他自是絲毫不覺有何不妥,對於諸葛亮的譏諷,他也就面不改色的當著沒聽到,不過當諸葛亮說到讓孫權前來會面時,魯肅這才肅容道:「此事肅需回稟主公之後,方可答覆。」

    「子敬,回去告訴孫權,我給他半個月時間,若他沒有答覆,我立即率領帳下兵馬,撤往長沙,把江夏和章陵拱手讓與曹操,該如何抉擇,請他三思而行。」諸葛亮也沒有挽留,起身送魯肅出營帳之時,他不由語氣堅決的說了一句。

    「楚侯之語,在下一定帶到。」魯肅點了點頭,拱手作揖出帳而去。

    「主公,這步棋下的好,吾料孫權必然就範。」賈詡淡淡的笑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道:「孫權繼承父兄基業,已歷經三代,而孫權此人,胸懷大志,正如魯子敬所言,平定山越,孫權可用之兵不下八萬,可謂是事業如日中天之時,這個時候,讓他放棄,他是寧折不彎的,吾料他定然會與我軍結盟,因為他不敢拿自己的命運做賭注,賭我們不會放棄江夏和章陵。」

    「而且現今江東內部,只怕主和派也不少,若是沒有我們的聯盟,孫權就更無法封住主和派的口,所以對於孫權來說,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投降曹操,二是與我們聯盟,爭取主動權,共抗曹賊。」

    「主公所言甚是。」賈詡欣然的贊同道。

    如今的局面,已經跟歷史上的赤壁之戰,有了很大的改變,首先是諸葛亮取代了劉備的殘兵敗將,不但有了與曹操一戰的能力,而且還有撤退的大後方,正如他對魯肅所說的那樣,荊南四郡真守不住的話,他不介意退往蒼梧,如此足可撇開曹操的注意力。

    而且諸葛亮其實還有一條沒有說,那就是他知道現今的海外,不單單只有瓊崖,而且還有琉球,真要打不贏曹操,他大不了帶一部心腹,直接退到海外去,要知道現在海外多是是荒島,隨便佔個島嶼,也能逍遙一生了。

    這幅心境,也就是只有後世穿越者的諸葛亮才會具備,擱在孫權身上,他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想來在最後戰敗,投降無望之時,孫權肯定只會選擇自殺,而不是流亡海外。

    柴桑周瑜都督府。

    「諸葛亮真這麼說?」孫權臉色一沉,盯著魯肅問道。

    「主公,諸葛亮神情不是作偽,他的意思很明顯,寧願把江夏和章陵讓與曹操,也不會割讓給我們的,不過,他約主公會面,只怕另有計較,主公不妨前往陸口,與諸葛亮商議會盟一事。」

    「公瑾,你意下如何?」孫權把目光投向了周瑜身上。

    周瑜思慮片刻,道:「諸葛亮既然率大軍屯與烏林,顯然是準備與曹賊一戰,吾若所料不差,他說撤軍一事,不過是逼主公就範罷了,若諸葛亮真想撤軍,他在章陵一線,就不會佈置大軍坐鎮,夏口也更不會留下水軍駐守。」

    「只是吾江東內部,現今大部分人都被曹操威勢所懾,投降派的思想佔據了大部,所以與諸葛亮聯盟抗敵,確是是勢在必行之計,若我們坐等諸葛亮敗逃,那曹操必然順江而下,到時我們所依賴的長江天塹,將會蕩然無存,所以吾也認同子敬之意,去樊口與諸葛亮會盟,聽聽他有什麼說法。」

    「也罷,就這麼辦,立即派快馬告知諸葛亮,五日之內,吾必抵達樊口。」孫權說罷,接著道:「子敬與我同往,讓周泰和黃蓋率五百軍士扈從,公瑾你留下來鎮守營地。」孫權見魯肅和周瑜兩個最堅挺的主戰派,都支持與諸葛亮會盟,他自是不在有顧慮。

    「諾!」周瑜和魯肅作揖一拜,躬身退出去準備出發事宜。

    (求個收藏,收藏是更新的唯一動力,本書已經40萬字了,喜歡的就收藏個,順便投張票什麼,感激不盡。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