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五十五章 曹軍蹤跡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五十五章曹軍蹤跡

    酒宴結束,劉備三人回營的路上,關羽埋怨道:「大哥,汝又不是不能生子,為何還要收個螟蛉,這豈不是自討沒趣嗎?」

    張飛也附和道:「大哥既然想要兒子,改日多娶幾個美人,不出兩年,還不是子女滿堂。」

    劉備這會也是啞巴吃黃連,只得苦笑辯解道:「吾是觀劉封年少有才氣,想籠絡與他,哪裡承想到他無意歸順於我,才會有此鬧劇,此事也就罷了。」

    關羽見劉備心情不愉,自是不在提這事,轉而道:「大哥,諸葛亮這人年紀輕輕,心機甚深,也不知道對我們來說,是利還是害?」

    劉備思慮之餘,道:「我觀諸葛亮雖然對我們有戒心,但暫時當不會有加害之心,反倒是劉表態度不明,我這心裡有些拿定不住注意,若劉表不接納我們,那我們只能往西而走,前往涼州或益州,再謀生路了。」

    想到前路不明,劉備兄弟三人,都不由暗歎口氣,心中倍感惆悵之感。

    數日之後,劉表派人送來書函,一封是給諸葛亮的,一封是給劉備的,給諸葛亮信中意思,其實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可以接納劉備,安排他們在邊境某縣落腳,不許他們進入荊州腹地,送書函的信使,最後還對諸葛亮密語道:「主公有言,不得讓劉備招兵買馬,糧草器械,要嚴密控制。」

    顯然劉表對於劉備的戒心很大,也對他表示出了不信任,得到劉表的態度,諸葛亮心中自是心裡有數,在重賞打發信使回去之後,諸葛亮把給劉備的信函,送到了營地的劉備手中。

    看完劉表的書函,劉備臉上無喜無憂,作揖道:「一切有勞諸葛將軍了。」

    顯然劉表給劉備的書函,內容大半都是客套的話,而且也言明了讓他聽從諸葛亮安排,所以劉備這會才會向諸葛亮作揖。

    諸葛亮來的路上已經想好了,義陽與汝南郡的汝陽城交界,如今也需要一個強力人物鎮守,現在看來劉備正合適,當下諸葛亮遂為難的道:「我家主公讓某安排劉皇叔駐地,然今章陵郡各縣,人事剛剛調整,只有義陽的劉縣令,下月任期將滿,若劉皇叔不介意,可領兵在此駐紮,縣中一應事務,皆有劉皇叔署理,不知意下如何?」

    劉備剛才看完劉表的書信,心裡就已經明白,劉表對自己的到來,並不太歡迎,如今能安排一座城池駐紮,也算是給了幾分薄面,他哪裡還能推拒,當下只得道:「多謝諸葛將軍關照,備感激不盡。」

    「能為劉皇叔效勞,乃是亮的榮幸,皇叔無需客氣,汝軍所需兵器甲冑,改日我會派人送達,義陽從今日起,就交給劉皇叔了。」諸葛亮作揖一拜,算是完成了交接。

    對於諸葛亮的態度,劉備心下還是滿意的,對方雖然年紀輕輕,卻沒有半點盛氣凌人的氣勢,讓他多少緩解了幾分寄人籬下難堪之感。

    次日,諸葛亮便領著兵馬,帶著劉沁和劉封一家,往章陵郡治所而回。

    劉封今年雖然只有十四歲,但個頭卻也有六尺出頭了,騎在馬背之上,手執一把點鋼槍的他,顧盼左右,顯得興致頗為高昂。

    諸葛亮看著他未脫的少年心性,想起自己當年這個年紀的時光,嘴角不由揚起一絲笑意,道:「劉封,雖然你還未成年,但入了軍伍,也就不在是個孩子了,這樣吧,我給你取個字,不知你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劉封欣然道。

    諸葛亮思慮一下,道:「就叫子義吧,希望你將來能夠向你二叔關羽那樣,忠義無雙,為我大漢建功立業。」

    「多謝主公賜名,封定當把忠義銘記於心,旦夕不敢忘。」劉封慨然的抱槍應道。

    諸葛亮要的就是劉封把忠義放第一,把仁孝放身後,這樣他才能對自己忠心,而對劉備這個義父,置之腦後。

    如今諸葛亮把劉封帶在身旁,他和劉備的父子之情,也就無從建立,以後也不過有名無實罷了,而劉封從年少就跟在自己身邊,而他舅父一家,諸葛亮也會妥善安置,這樣對於劉封來說,不但有知遇之恩,更有情義之恩,以後他若是敢不忠,也會招天下人恥笑。

    自從兩年前打敗張允之後,諸葛亮又收得降兵六千,諸葛亮一一進行收編成為新野兵馬,從而使新野兵馬,一躍達到一萬餘兵馬。

    除了騎兵的兩千人保持不變外,諸葛亮把剩餘的八千步卒,編製為兩軍軍號,分別為飛熊軍和飛虎軍,雖然加上了軍號,但內部編製伍、什、隊、屯、曲、部等編製不變。

    飛熊軍的四千人由魏延統率,飛虎軍由徐盛統率,呂蒙為典軍都尉,負責兩軍的協同和軍法,為何不讓呂蒙任主將,主要是諸葛亮是準備啟用呂蒙為水軍大將的,只是現今他們還未有水軍,所以也只得讓呂蒙,負責協調一事。

    兩年強度訓練,新野這一萬兵馬,在諸葛亮強軍思想熏陶下,不管是從思想上還是戰鬥意識,都超越了當代軍人,當可稱得上是一支精銳的威武之師。

    戰時備戰,閒時屯田,兩年來,在鄧芝這個典農都尉的督導下,新野的一萬將士,還為新野開墾田地數萬畝,產出的糧食,幾乎可以自給自食,尤其是在諸葛亮溲肥普及下,目前新野畝產糧食,比以往每畝多出將近一石糧食,別小看每畝地僅僅多出百來斤稻穀,可新野乃至章陵全郡,數百萬頃土地,多出的糧食那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了。

    這日,諸葛亮正在兵器作坊,觀看最新打造的陌刀時,一直在邊境打探情報的黃光,突然返回了新野,逕直找到諸葛亮跟前,不等諸葛亮詢問,黃光先開口道:「主公,曹軍大將夏侯惇,於禁領一萬五千兵馬,號稱三萬大軍,日前進駐汝陽城,看其兵鋒所指之處,乃是義陽方向。」

    很顯然對方是奔著劉備來的,諸葛亮思慮之餘,道:「再探,若曹軍開拔,立即回報。」

    「諾!」黃光走後,諸葛亮並沒有急著回府,而是繼續在作坊中走動。

    陌刀這種新式武器,早在一年前,諸葛亮就已經在軍中挑選了兩千身強體壯的軍士,裝備並訓練起作戰的方法了,但由於這個時代鑄造技術問題,導致打造出來的陌刀,不但重達四十斤,而且韌性和鋒利都不足,所以這一年時間來,諸葛亮一直在摸索,探討冶煉鑄造技術。

    雖然諸葛亮不是什麼煉鐵行家,但也多少知道一些有助火力的方法,比如在新野東部山區,產出的煤礦,他就派人進行了大量挖掘,用來冶煉生鐵,並且他還設計了一些後世的風箱,讓助漲風力,這些辦法雖然並不先進,但在這個時代,卻還是能起到一些作用。

    這不經過一年的研究摸索,現今新野鐵匠作坊,已經可以打造出重二十斤左右,鋒利和韌性都比一般兵器優良的陌刀,雖說諸葛亮還不是特別滿意,但目前生產的,卻可以全面裝備到軍中,形成具有殺傷力的陌刀營。

    「主公,這是老朽新打造出的陌刀,你看看如何?」作坊裡的大匠師,見到諸葛亮到來,忙把剛剛打造出爐的新陌刀,呈送到了諸葛亮面前。

    諸葛亮雙手接過,在手中掂量了一下,感覺重量適中,隨後又揮刀揮舞了幾下,望著剛剛開刃的陌刀,揚手揮起,一刀砍在身旁一塊一尺見方烙鐵之上,只聽噹的一聲,厚三寸的烙鐵應聲而斷,而手中的陌刀,卻絲毫未損。

    「不錯,就以此為標準,打量生產裝備軍中。」諸葛亮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道:「今日起,將作坊大匠師一級的師傅,每月加百錢,家中授田十畝,匠師一級的師傅,加五十錢,授田五畝。」

    「謝主公恩賞。」將作坊內大小師傅四百餘人,紛紛跪地喊道。

    「諸位請起吧,只要日後你們能打造出好的兵器,我還要重賞。」諸葛亮揮了揮羽扇,揚聲喊道。如今將作坊雖然有四百三十餘人,但真正的大匠師級別的師傅,不過十五個人,匠師級別八十餘人,而真正打造出優良兵器的人,自然是這些獲得匠師級別的師傅。

    其餘的學徒雜役不過是幫工,或者打造箭矢馬掌一類的小活,諸葛亮提出這番獎勵措施,目的就是刺激這些學徒幫工,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成為可以獨立打造並且的匠師。

    回到縣府,賈詡便趕了過來,道:「主公,想必你已經接到黃光的消息了吧,如今曹軍屯兵汝陽,矛頭直指義陽,只怕免不了一戰了。」

    諸葛亮點頭一笑,道:「區區一萬五千兵馬,來了也無妨,正好讓我們練練兵。」

    「主公,你的意思是曹軍並非準備大舉南下?」賈詡見他說的這麼自信,眉頭也不由深鎖了起來。

    諸葛亮淡淡一笑,道:「如今南陽郡掌握在蔡瑁手中,他自己身領南陽太守,由其族弟蔡中領兵駐守,曹軍若真準備大舉南侵,定當由許昌出兵,向南陽發起攻勢,如今他們卻繞道由汝南出兵,很明顯是奔劉備這個當世梟雄而來。雖說如此,咱們也該派兵支援劉備,順便會會曹操的兵馬,讓他知道荊州不是他想捏就捏的軟柿子。」

    (說一下更新方案,本書成績慘淡,小蝦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從今天開始,週一至週五,一天2更,週六週日,保持一更,主要原因是要陪兒子,次要原因也是小蝦想在週末偷個懶。

    (再次感謝所有喜歡本書的朋友,小蝦會堅持寫完的,請大家放心閱讀吧,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