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一卷 龍出深山 第二十八章 功勞給劉琦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十八章功勞給劉琦

    當晚,新野縣府熱鬧的慶功宴過後,有些微醉的劉琦,握著諸葛亮的手,一臉快意的道:「孔明,此戰正是大快人心啊,要知道張繡盤踞南陽多年,始終是我荊州心腹大患,雖說這些年來,彼此雙方沒有大戰,但小摩擦卻還是有的,但每次都是以我荊州失敗收場,這次你一戰就破了張繡五千兵馬,實在是我荊州多年,從未有過的勝仗啊!」

    「郡守大人繆贊,這一戰屬下能夠取勝,一來賴使君大人知遇,二來得郡守大人坐鎮中樞,使亮無後顧之憂,三來賴將士們奮勇,這才有此大勝。」諸葛亮謙恭的把功勞給推了出去,這一戰雖然有功,但諸葛亮心知,自己一介小縣令,縱使獲此大功,劉表一時之間也不會厚賞,與其這樣,不如把功勞推給劉琦,這樣可以增加劉琦在荊州的威望,同時也能獲得劉表和劉琦的信任,這對自己來說,才是長遠之計。

    「哈哈,孔明過謙了,明日我就具折上報,為孔明報捷請功。」劉琦開懷大笑,顯然他對於諸葛亮把功勞分給自己,心下頗為滿意和欣賞。

    「多謝郡守大人提攜,寸許功勞,無足道哉,請大人無論如何,多為將士們請些封賞,如此亮就心滿意足了。」諸葛亮仍舊推辭道,這一戰雖然獲勝,但新野將士戰死數百人,撫恤花了不少錢,所以對於諸葛亮來說,如今與其給他功勞,不如多給點錢獎賞來的實惠。

    劉琦見諸葛亮一心推功,不但不惱,心下反而越發高興,也更認為諸葛亮是個值得信賴的人,當下他遂道:「孔明放心,封賞將士的用度,琦定當為你討得。」

    「如此就多謝大人了。」諸葛亮作揖一拜,接著道:「郡守大人,張繡此戰敗北,必然不會甘心,為了加強新野的戰力,還請大人頒下軍令,從章陵郡調五千兵馬到新野支援。」

    「這是我的印綬,佩劍,你立即派人去章陵,調遣兵馬便是。」劉琦二話沒說,走到案前,拿起印璽,解下佩劍,送到了諸葛亮手中。

    對於劉琦的信任,諸葛亮自是份外感謝,恭敬的接過印綬佩劍,道:「郡守大人,下官告退!」

    出了縣府大堂,諸葛亮直奔大營,回到軍營,諸葛亮讓呂凱,把呂蒙叫到大帳,吩咐道:「子明,汝立即領三百兵士,持此印綬佩劍,連夜趕去章陵,調遣五千軍士來新野,若有違令者,一律殺無赦!」

    「諾!」呂蒙欣然領命,轉身走出了營帳。

    南陽宛城郡守府。

    「什麼?胡車兒竟然戰死了?五千大軍全軍覆沒?」張繡聽到這個消息時,驚得手中茶几都掉在了地上,對於這個結果,他怎麼都有些無法接受。

    出戰之前,他還是信心滿滿的,因為荊州的文官之首蒯越和武官之首蔡瑁,跟他簽訂了一份盟約,只要他揮軍拿下新野,斬殺劉琦和諸葛亮,以後蒯氏和蔡氏兩族,每年將供應他三十萬石糧草,以及兵器甲冑,並且承諾,荊州兵馬,絕對會跟他井水不犯河水。

    為了表示誠意,蒯氏派來的使者,還給他帶來了一千萬錢,以及十箱珠寶玉器,價值同樣不下千萬錢,面對這筆巨大的財富,張繡當場就心動了。

    雖然他跟諸葛亮有過口頭盟約,但相比較蒯氏和蔡氏給予的財富,那所謂的口頭盟約,自然是不值得一提的,而且對於他來說,攻下新野城,完全是輕而易舉之事,另外新野雖然是縣城格局,但人口數萬,這對於張繡來說,也是不小的誘惑,拿下新野城,對於提升他的實力,也是不小的助力。

    也就是在這種種誘惑之下,張繡不顧賈詡的反對,斷然的下令,胡車兒率領五千兵馬,對新野發起了不宣而戰。

    但這一戰的結果,卻出乎了張繡的預料,這會他在聽到這份戰報時,整個人幾乎傻在了當場。

    雖然張繡處在呆立狀態,但賈詡卻並沒有吃驚,反而有種理應如此心態的,在詢問了戰鬥的過程後,賈詡面無表情的揮了揮手,讓匯報的軍士退了出去。

    「將軍,當務之急,咱們應該繼續推行盟約,以免引起劉表仇視,若再興兵,實乃兩敗俱傷的結果,還請將軍決斷。」賈詡待張繡平靜之後,上前進言道。

    「胡車兒乃我大將,此仇不報,枉為人主。」張繡醒過神來後,猛地怒吼一聲,朝門外的侍衛喊道:「傳我軍令,點起三軍,明日午時,兵發新野!」

    「將軍大局為重,若我軍與劉荊州徹底鬧翻,南陽將再無立足之地,還請將軍三思。」賈詡對於張繡這番任意行事,雖然心中不滿,但看在他這些年來,對自己有份知遇之恩的恩情下,不由苦口婆心的勸說道。

    「文和無需多言,吾意已決!」張繡一甩衣袖,轉身進了後堂。

    「唉,自取滅亡,非人力不可挽回矣!」賈詡暗歎一聲,愁悶的離開了郡守府。

    襄陽刺史府。

    「哈哈!張繡小兒,反覆無常之輩,今日可謂是自嘗惡果了。」劉表接到劉琦送來的戰報時,開懷的大笑了起來。

    當場他就讓從事中郎韓嵩,把這份戰報傳達到襄陽各級官吏手中,同時道:「加封劉琦為宣威將軍,諸葛亮為建忠校尉,賞錢百萬。」

    相對於劉表的興高采烈,蔡瑁和蒯越二人卻是一臉陰沉,對於他們來說,劉琦功勞越大,對他們威脅也就越大。

    在前往刺史府議事前,二人做了個短暫的交流,決定待會大堂議事時,決定建議派出兵馬,馳援新野,這到不是他們好心,他們這麼做,其實是準備趁勢打劫,以保住自己私自與張繡盟約的秘密,若諸葛亮勝,這支援軍就會對張繡趕盡殺絕,若張繡勝利,那藉機給諸葛亮安排個作戰不利的罪名什麼的。

    雖然已經打定主意,但二人心中,還是暗暗的大罵起了張繡無能,同時一邊憂心著,與張繡的盟約,會被洩露出去,若是這事被劉表知道,二人心知,這臉皮一旦撕破,那就真要兵刃相見了。

    這會他們不由都有些後悔,不該施行這樣的餿主意,對於張繡這般無能之舉,二人其實也是頗為想不通,在他們想來,張繡這樣的一個擁兵征戰多年的老將,拿下兵不過三千的新野,完全是輕而易舉之事的。

    可現在的結果,卻是張繡第一戰就完敗了,這個結果是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

    「主公,大公子在新野,雖然首戰告捷,但新野畢竟兵馬太少,若是張繡傾巢而出,只怕大公子難以抵擋,越以為,理應派出上將一名,率領大軍前往支援。」議事廳上,蒯越越眾而出,一副為劉琦擔憂的神情。

    「蒯大人所言甚是,理應派出援兵馳援,以免大公子受困危城。」從事郎中傅巽,隨即附和道。

    劉表尋思一陣,遂道:「德珪,汝以為何人可為援軍之將?」

    蔡瑁字德珪,作為荊州大將,劉表詢問他領兵之事,自是妥當,一直沉默不語的蔡瑁,在聽到劉表詢問時,忙上前道:「偏將軍張允,督軍有方,可領兵。」

    「張允何在?」劉表凝目望去。

    「末將在!」身材魁梧的張允,上前作揖拜道。

    「汝持我將令,領援軍兩萬,馳援新野,不得有誤!」劉表手持令牌,沉聲說道。

    「諾!」張允上前接過將令,應聲退了出去。

    張允乃蔡瑁表弟,此人善於水戰,熟悉戰陣之法,但卻向來以蔡瑁馬首是瞻,故在接到將令返回營地後,他雖然開始整兵準備,但卻並沒有開拔,而是等到蔡瑁的指示後,他才在第二天傍晚,緩緩開拔出了襄陽城。

    (感謝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