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99 曹操詭計,欲用死士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於禁再投荊襄的消息不過數日便廣傳河北,曹營五子良將五去其二,令原本就因兗州大敗心中不暢的曹操更為惱怒。

    召二荀入府,曹操一臉陰鬱,對二人道:「為何公明,文則這等忠直之人,皆背曹某而去!莫非曹某真的已令麾下將領,離心離德?」

    二荀聞言,不知當如何作答。

    如今五子良將在天下人眼中看來,已成笑柄,甚至連鄴城坊間百姓都戲謔何時五子良將會齊聚荊襄,荀彧思索片刻,上前勸道:「丞相知公明,文則何人,其如今歸降荊襄,當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是。」

    曹操聞言,慘然一笑。

    縱使於禁,徐晃皆投敵荊襄,曹操也未曾斬殺二人家人,曹操心中一直不願相信,二人會為區區榮華富貴,拋卻往日君臣情分。

    嗟歎半晌,曹操索性不再想徐晃,於禁二人之事,對荀彧道:「文若,青徐二州加固城防,是否順利?」

    荀彧聞言猶豫片刻道:「還算順利,如今徐州,青州郡城之中,皆屯投石十餘架,便是縣城之中,亦有投石拱衛城防,只是打造投石,加固城防所費頗巨,丞相若不加賦,河北之地,怕是無力再如青徐那般,廣造投石……」

    曹操聞言眉頭大皺,之前兵敗兗州,大軍渡河無功而返,本就耗費不少,如今又因廣造投石,令朝中財政力有不逮,這般困局,令曹操大為頭痛,只是加賦一事,曹操卻認為不能倉促行事,時近年關,若驟然加賦,必引民怨。

    想到此處,曹操歎道:「既然財政入不敷出,那便暫緩河北之地打造投石,將士辛苦整年,總不好因加賦一事,讓其家人皆怨曹某。」

    曹操說罷,二荀點了點頭,心中亦無能為力。

    荀彧,荀攸雖擅民政,然而卻只知節流,不曉開源,況且河北又無荊襄那麼多的奇術相助,財政問題一直困擾二人,如今見難以為曹操分憂解難,二人心中也頗為痛苦。

    見二荀心事重重,曹操強忍頭痛,對二荀道:「曹某不怪二位,天下間能比得上二位治理百姓者,也唯有那唐王一人……」

    二荀聞言,盡皆默然。

    如今荊襄的繁華天下皆知,且已有不少江東,中原百姓,遷徙荊襄,西川,關中等地,如此一來,龐山民治下更為富庶,而二荀對於如此變故,卻難有有效應對。

    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之前曹操強盛之時,天下百姓亦趕赴中原躲避戰禍,只是昔日之事二荀樂見其成,而今日之事,卻令二荀手足無措。

    若將此事再報曹操,無疑會令丞相更為心憂,荀彧正待將眼下困境與曹操稟報,卻見荀攸對自己連使眼色,抬頭看了一眼滿面愁容的曹操,荀彧亦將欲言之事,埋入心底。

    曹操於高座之上,自然將二荀儀態盡收眼底,見荀彧欲言又止,曹操歎道:「近來除文和傳烏桓戰報,其餘之事,諸多不順,文和與曹某共事已久,有何難事,自可向曹某道來!」

    荀彧聞言便知先前動作被曹操發現,輕歎一聲道:「如今丞相治下百姓多逃往荊襄之地,長此以往,我中原兵源亦受影響,彧以為丞相當頒布法令,敕令丞相勿要背土離鄉!」

    曹操聞言,陡然一驚。

    之前這般局勢也僅在官渡一役時遇到,如今再遇,曹操心中自然苦不堪言。

    百姓離去,這已表明其對他這大漢丞相,再無信心,民心已失,還談何日後問鼎天下?

    想到此處,曹操心頭一急,一口血噴在地上,荀彧見狀,急命人請醫者前來診治。

    直至深夜,曹操才幽幽轉醒,看堂中已聚了不少心腹臣子,曹操低聲歎道:「莫非河北之地不吉,曹某亦要步本初後塵?」

    無論戰事如何艱難,曹操少有喪志之時,乍聞曹操此言,堂中群臣無不大驚。

    荀彧見狀忙道:「袁本初怎可與丞相相比?況且如今荊襄意在江東,無yu與丞相爭風,有奉孝在,江東足可與荊襄相峙數年,待其兩家疲敝,便是丞相入主中原之時!」

    曹操聞言只微微一笑,對荀彧道:「文若無需出言安慰,江東有什麼能耐,曹某能不清楚?幾日前曹某已得奉孝密信,言江東朝臣與之難有一心,孫權對其更為猜忌,如今奉孝已稱病不出,居於府邸之中,江東若不被荊襄打痛,怕是再難記起奉孝此人。」

    荀彧聞言,不知該如何再勸,曹操見狀,撐起病軀,於榻上對群臣道:「莫非曹某真的就不比那唐王英明?戰之不過,治下民生亦比之不過,如今就算聯合江東,亦對其無可奈何!」

    「非是丞相不濟,而是江東太過無能……」荀攸聞言亦勸,對曹操道:「丞相無需這般憂慮,我河北兵馬尚有十餘萬,且若來年再征新兵,仍可得十萬,荊襄想要覆滅河北,無疑是癡人說夢,中原大好土地,還待丞相日後去取!」

    荀攸說罷,其餘朝臣盡皆稱是,一眾武將也盡數於曹操面前,言yu往青,徐二州戍守,更有如夏侯兄弟者,還yu來年開春,求取一支軍馬,往兗州一行,趁江東,荊襄兩家大戰,收復失地。

    諸將之言令曹操心中頗為安慰,只是曹操深知,如今與荊襄的對壘已不僅僅完全倚仗武力,就如之前荀彧,荀攸所愁財政,民生之事,河北皆遠遜荊襄,作為一地諸侯,曹操又怎會不知長此以往,其中險惡?

    想到此處,曹操忽若有所悟,對荀彧道:「文若,依你看來,荊襄根本,在於何處?」

    荀彧乍聞曹操之言,不知當如何作答,荀攸見狀,猶豫片刻道:「丞相是指襄陽大城?」

    曹操聞言,搖了搖頭,對二荀道:「依cāo觀龐山民過往,荊襄如此富庶,多仰仗奇術之功,之前cāo雖命子揚仿造紡機等物,然而收效甚微,cāo以為荊襄如此富庶,皆賴其書院之功!莫非諸位未曾發現,自失穎川,我朝中新增賢良,亦日漸稀少!」

    二荀聞言,皆恍然大悟,且失去穎川乃二人心中之痛,二人又怎會忘記其宗族已被荊襄所擄?

    見曹操似有主意,荀彧對曹操道:「如此說來,丞相已有計策,壞其根本?」

    「廣召死士,毀其書院!」曹操面上閃過一抹狠戾,對二荀道:「雖書院其仍可重建,而其人才若殞,便再難尋……」

    二荀聞曹操之言,雖肯定曹操計策,然而心底卻仍猶豫不已。

    曹操此舉,意欲抹殺荊襄士人,然而各家諸侯征戰,少有人對士人痛下殺手,曹操若如此行事,二荀皆擔心龐山民會如先前賈詡屠城許都一般暴怒……

    若荊襄來年不伐江東,反而興兵青徐,對曹操而言,更為不利。

    見二荀面上神情,曹操自然知曉二人所想何事,對二荀道:「既是死士,便不會讓龐山民知曉毀其書院乃曹某授意,況且曹某亦可將計就計,使死士化裝江東人士,若龐山民中計,更是要與江東不死不休!」

    「可江北人士高大,江東之人矮小,且鄉音難改,丞相此計怕是易出破綻……」荀彧說罷,荀攸卻若有所得,對曹操道:「死士不當丞相派遣,而是該江東派遣,如今江東與荊襄勢如水火,若奉孝將此計策,授予吳王,孫權自然會依計行事!」

    曹操聞言恍然大悟,喜形於色道:「公達所言極是,速取筆墨,cāo這便休書一封,命奉孝促成此事!」

    曹操手書連夜便出鄴城,信使快馬加鞭,不過數日便抵江東。

    郭嘉正於府邸休養,待看過信後,亦覺得曹操這般計策,頗為可行。

    孫權貪婪,或可除令其屠荊襄書院學子外,亦偷盜書院之中巨量典籍,日後或可從中尋覓荊襄奇物的製造方法,如此一來,中原日後亦有奇物可用,經營數年,中原富庶便可比荊襄。

    想到此處,郭嘉也信箋焚燬之後,便往孫權府上一行。

    孫權得知郭嘉到來,亦頗為疑惑,郭嘉已「病」月餘,莫非如今已然病癒?命侍者引郭嘉入內,郭嘉不與孫權寒暄,只一臉喜色,對孫權道:「吳王,在下已有計策,禍亂荊襄!」

    孫權聞言,猶豫片刻,對郭嘉道:「奉孝先生莫非這月餘時間,只是再想此事?」

    郭嘉聞言,搖頭笑道:「吳王當知朝堂群臣對郭某心懷敵意,郭某亦不願壞其與吳王交情……此番郭某之計,乃是亡荊襄根本,如若順利,亦可令吳王治下,富比荊襄!」

    孫權聞言心中一驚,繼而大喜,對郭嘉道:「先生何計,速教孤王!」

    「荊襄富庶,其根本在於奇物頻出,而其奇物,乃書院所創……吳王可多遣死士,往荊襄書院一行,殺其學者,奪其奇物,若奇物被江東所得,只須經營數年,江東富庶,堪比荊襄!然而龐山民遭此打擊,必心中惱怒,若其暴怒興兵,郭某自有把握,攘敵於江東之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