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90 小沛燒糧,荊襄回軍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數萬退卻曹軍行跡難以遮掩,不過數日,曹操丟了陳留,退避徐州的消息天下皆知。許都城中百姓得聞曹軍兵敗,皆道賈詡屠城之仇,如今得報!

    沸騰的不僅僅是許都一城,龐山民治下各州,盡皆慶賀,而與之相反,無論河北抑或江東,則人人驚懼荊襄兵鋒。

    陳留大戰之前,曹操挾兵馬十餘萬,氣勢洶洶的橫跨黃河收復舊土,如此兵力令天下人皆以為曹軍勝算不小,然而短短月餘功夫,不僅失地未能收復,就連陳留這兗州重鎮,也給丟了,戰前無論何人,皆未能想到,素來強勢的曹操竟於荊襄面前「一觸即潰」。

    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曹軍雖失陳留,然而其兵馬並未損傷多少,尚有一戰之力,然而時近嚴冬,若曹操仍yu用兵,留給他的時間,已然不多……

    信使未到,諸葛亮便已知曉曹操已挾大軍往陳留而來,自司馬懿至徐州後,諸葛亮於小沛城中,緊閉城門,並不出戰。

    小沛乃曹軍屯糧之所,吃曹軍的糧,養荊襄的兵,諸葛亮覺得數日來過的十分愜意,司馬懿至小沛後,只佯攻兩次城門無果之後,便退兵三十里,與荊襄軍馬遙遙相峙。

    如此一來,也給了諸葛亮遣斥候四處查探小沛週遭的機會。

    於戰亂之際,消息總是比人走的要快,斥候於小沛週遭村落休整之際,便聽聞兗州大勝,曹操退避徐州的消息,如今曹軍已過東郡,浩浩蕩蕩往徐州而來,yu與司馬懿合兵一處。

    斥候探得消息,匆忙回報,諸葛亮聽聞曹操大軍前來,心中一緊,急召關羽,魏延二人同來議事。

    小沛城小,不比陳留,雖諸葛亮極擅守城,卻也沒打算以此城拒十萬曹軍。

    二將至府衙之中,便見諸葛亮面上略有憂色,片刻之後,諸葛亮輕歎一聲道:「可惜這城中巨量糧草了……」

    歎息過後,諸葛亮便將曹操即將前來徐州的消息與二將說了,關羽,魏延二人聞言,盡皆大驚,魏延不假思索,對諸葛亮道:「主公敗了?」

    「倒是亮先前未說明白,主公已得陳留,曹操此番前來,乃是潰軍……」諸葛亮說罷,二人面上皆現驚喜之色,關羽一臉感慨,口中讚道:「昔日曹操親征,難逢一敗,主公卻只用數日,得曹操起兵之地,如此本領,關某心服口服!」

    諸葛亮聞言卻道:「如今陳留新得,主公麾下數萬兵馬,亦須休整,並無餘力,援助我等,以亮觀之,我大軍小沛不得久滯,當速速歸去。」

    「可城中這些糧草……」魏延話音未落,卻被諸葛亮打斷道:「付之一炬即可。」

    魏延聞言,頗為心疼,此番曹操親率大軍出征,原本的打算便是於徐州匯合,劍指壽chun,然而被荊襄接連打亂其用兵節奏,使其分兵於兗州,徐州二地,小沛城中積糧無數,足供十萬大軍所用三月,得小沛後,荊襄將士皆敞開肚子,日日飽腹,然而倉中米糧,卻不見少……

    想到此處,魏延歎道:「我等亦可運些糧草,歸返壽chun。」

    「離小沛後,大軍輕裝速行……」諸葛亮聞言歎道:「我荊襄本不缺糧,再要這些糧秣,並無大用,自賈詡屠城許都後,亮心中深恨其惡行,如今亮已打算焚城小沛,也要讓那賈詡知曉,什麼叫做痛徹心肺!」

    諸葛亮說罷,關羽,魏延二人只愕然片刻,便一臉堅定的點了點頭。

    諸葛亮這般應對,雖不比賈詡狠毒,然而也足以令曹操肉疼,曹操於河北休養生息了三年,才積累了此番大軍出征的軍械糧草,如今被諸葛亮一把火燒掉半數屯糧,如此舉動,也足以報復賈詡之仇了!

    翌日清晨,諸葛亮命關羽,魏延二將召集大軍,除將少量糧草贈予城中百姓外,將小沛糧倉屯糧付之一炬,後率大軍出城,日夜兼程,奔赴壽chun。

    熊熊大火燒了三日,待司馬懿軍馬趕赴小沛之時,才得知荊襄報復居然如此劇烈。

    當張郃見小沛糧倉皆化作焦炭,當即心中怒極,吐血墜馬,司馬懿忙命軍中醫者相救,張郃於馬下幽幽轉醒,聲淚俱下道:「文和先生離徐州時,便將小沛屯糧重地,交由張某把守,如今大軍糧草被付之一炬,皆郃之過失,張某以再無顏面,與丞相,文和先生相見……」

    司馬懿聞言,輕歎一聲。

    事已至此,懊悔無用,就算要了張郃性命,小沛的糧草也找不回來了……司馬懿見張郃yu尋短見,忙出言勸道:「陳留兵敗,正是丞相用人之際,雖小沛糧草被焚已無法挽回,然而俊乂當留有用之身,為丞相解憂!

    張郃聞言,仰天長歎,一臉悲慼道:「自文和先生離去半月有餘,張某與那諸葛孔明交鋒,難尋一勝,張某這還算什麼有用之身?」

    話音未落,張郃已再度咳血,昏厥過去,司馬懿見狀忙命人照料張郃,另遣信使,將小沛糧草被焚之事告知曹操。

    又過數日,曹操大軍抵達小沛,與司馬懿相見。

    只月餘未見,司馬懿便察覺丞相似乎蒼老許多,心中唏噓不已。

    將數日戰況詳細報告過曹操之後,曹操只漠然的點了點頭,此番引敗軍而來,一路上曹操也有想過,彙集大軍,重征兗州,然而小沛糧草被焚一事,徹底絕了曹操這般念想。

    雖離陳留之時,將城內糧草盡數帶走,然而這些糧草,根本就不夠十萬大軍征戰之用,如今對曹操而言,唯一能做的便是歸返河北,重整旗鼓了。

    可是接連失地,復仇未果,曹操心中抑鬱難平,雖張郃接連請罪,yu使他將小沛糧草被焚之責,完全歸咎於張郃頭上,然而曹操卻知,張郃打成這般模樣,已然盡力。

    想到此處,曹操扶起跪地叩首連連請罪的張郃,對張郃道:「俊乂,若治你之罪,曹某此番丟了陳留,又該當何罪?」

    張郃聞言,不知該如何作答,曹操見狀歎道:「白駒過隙,匆匆三年眨眼即逝,然而荊襄卻強盛至這般模樣,這昔日宿敵於曹某眼中,已然陌生的很了……」

    曹操說罷,一眾將校盡皆漠然。

    回想當年龐山民隻身一人,往許都求官之時,不少曹將皆見過此人容貌。

    那時的龐山民只一眉清目秀的孱弱書生,可今時今日,卻成了天下間僅存的三大諸侯之首,此番荊襄再得陳留,其聲勢已不可遏制,然而曹軍卻要飲下戰敗的苦果,歸返河北,休養生息……

    可是曹營諸將皆知,縱使休養生息,日後與荊襄再爭天下,想要取勝談何容易?

    之前荊襄與曹軍同樣休養生息三年之久,然而三年過去,其戰力比之當年猛增數番,曹軍雖戰力亦提升不少,然而與荊襄的變化相比,便是微不可查了。

    就像陳留城外一戰,曹營唯虎豹騎可與荊襄軍馬分庭抗禮,其餘諸部與荊襄交戰,皆敗多勝少。

    況且曹操也知曉龐山民於此戰之上,未盡全力,龐山民的最終目的,也只是將曹軍逼退河北,或許那龐山民心中,優先需要解決的對手還是江東孫權,畢竟江東於地理上,毗鄰荊襄,就算江東如何孱弱,臥榻之側也不容他人安睡。

    可是孫權又能夠抵抗荊襄多久?

    曹操原本還寄望於孫權可以對荊襄多作牽制,給他留下充分的時間休養生息,然而此番與荊襄交戰,令曹操對江東的前景更不看好。

    之前江東還可倚仗周瑜,率水軍與荊襄周旋下去,然而孫權這個奇葩的君主,卻逼得周瑜投了荊襄,此消彼長,如今荊襄無論水戰抑或陸戰,皆勝江東太多。

    好在時近嚴冬,便是長江以南也漸漸變冷,荊襄軍馬於中原征戰數月,龐山民也當體恤將士辛勞,引大軍歸返荊襄,度過寒冬。

    然而來年開春,對於荊襄而言,足以再啟大戰,待到那時,天下間極有可能會再有一家諸侯,泯然世間。

    想到此處,曹操心中也難免升起一股兔死狐悲之感,雖曹操並不待見孫權,然而在荊襄佔下壽chun,合肥,將中原與江東分割開來之前,江東也是中原可以尋求的隱性盟友,若江東被滅,曹操再無援可尋……

    曹操陷入思索,久久不言,郭嘉見狀,對曹操道:「外面風大,丞相當往府衙歇息。」

    曹操聞郭嘉之言,回過神來,長歎一聲道:「奉孝以為,我大軍當何時啟程,歸返河北?」

    「盡早。」

    郭嘉一臉苦澀道:「如今諸葛亮兵馬已歸返壽chun,龐山民亦不會於陳留滯留太久,我大軍此番渡河一戰,一無所得,與其在徐州浪費時光,不如早歸河北,謀劃日後如何對付荊襄!」

    曹操聞言點了點頭,告知諸將於小沛休整一ri,便踏上歸程,北地天寒,若拖得久了,黃河凍結,對大軍行程則更為不利。

    又過數日,徐州各渡口人來人往,數萬曹軍皆渡河歸返河北之地,探馬回報龐山民後,龐山民也放下心來,召龐統,周瑜二人入了府衙,商議退兵之事。

    龐統與周瑜二人本不希望曹操退兵,如今曹軍離去,二人對於曹操「軟弱」頗有微詞。

    只是二人皆知,造成曹軍退兵最大的原因便是諸葛亮於小沛城放的那場大火,這場大火也讓二人心中原本因賈詡屠城而造成的憤怒,熄滅不少,二人皆贊諸葛亮這把火燒得漂亮。

    自得陳留後,黃忠,馬超等人便引軍馬,平定陳留周邊郡縣,如今兗州大半,皆駐荊襄軍馬,唯東郡方向,曹軍屯兵不少,時近嚴冬,龐山民也不打算於這段時日,再作用兵。

    周瑜,龐統二人對於當下的戰果也相當滿意,天下間能將曹操逼成這般模樣的,唯有荊襄。

    無論是虎牢一戰,還是交鋒陳留,周瑜,龐統二人所取得的戰果足以自傲,此番接連大戰也令二人得償所願,所以對於龐山民yu歸返荊襄的打算,二人盡皆支持。

    三人商議妥當,馬超便引萬餘兵馬,駐軍陳留,其餘將士皆踏上歸程,數日之後,龐山民抵達襄陽,二蒯攜荊襄文武,盡皆於渡口相迎。

    龐山民下船與二蒯相見,對二人道:「辛苦二位先生,於龐某不在之時,安定荊襄了……」

    蒯良聞言笑道:「又怎比主公征戰在外辛苦,只不過如今苦盡甘來,依蒯某看來,不過數年,主公便可平定江東,中原兩家諸侯,一統天下了!」

    龐山民聞言,微微點頭。

    此番與曹操交鋒,龐山民對中原軍力也有了深刻感受,曹操麾下軍馬數量不少,精銳亦多,然而其軍中賢良,比之荊襄還是要遜色一籌,特別是其朝堂之上,除郭嘉,賈詡可倚重外,亦面對著如江東一般,後繼無人的境況。

    再說其軍中上將,昔日曹操為抗衡荊襄五虎名號,設五子良將。

    然而如今徐晃已出仕荊襄,於禁被魏延所俘,五子良將,只餘三人,曹氏親族將領,又隕了曹洪,如今只靠夏侯兄弟與曹仁,曹休等苦苦支撐,若日後曹操再yu與荊襄大戰一場,怕是待其軍中將領迎敵之時,曹操便會發現手中上將用起來捉襟見肘……

    如此看來,曹操日後就算重整旗鼓,面對荊襄仍將負多勝少,況且此番曹軍戰敗北歸,龐山民還算計了曹操一回,yu使曹操由強健軍伍的方向改變為廣造器械……

    見龐山民若有所思,蒯越笑道:「主公大勝歸來,何必再思討戰事?蒯某已於太守府備好宴席,主公當於此大喜之日,犒賞諸將才是!」

    龐山民聞言回過神來,連連點頭,遂與二蒯一道,與一眾將校,往太守府一行。

    入太守府中,龐山民於夾道相迎的群臣之中,居然看到了不少劉氏族人,劉表,劉璋,劉備等人,悉數在列,龐山民見劉備眉宇之間,再無往日陰霾,心中亦頗感安慰。

    劉備見龐山民目光投來,上前兩步,拱手笑道:「唐侯此番大敗曹操,也算是了卻備一樁夙願……」

    龐山民聞言笑道:「皇叔是怪龐某此番出征,未邀皇叔兗州一行?」

    「備已無打算,故地重遊……」劉備說罷,遙遙瞥見張飛亦入府衙,當下遙遙對張飛喊道:「三弟!」

    「大哥?!」張飛聞劉備之言,一臉欣喜的走上前來,給了劉備一個熊抱之後,對劉備笑道:「大哥,你比之前可發福了不少!」

    「不爭天下,心寬體胖……」劉備說罷,自嘲一笑道:「昔日你我兄弟三人復興漢室之志,說到底還是多備之私yu作祟,備如今已然醒悟,天下百姓需要的並非漢室,而是盛世,三弟與雲長如今皆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張飛聞言,點了點頭,回想當年與劉備四處征戰的日子,唏噓不已。

    龐山民見張飛略有傷感,不禁笑道:「如今皇叔大徹大悟,翼德理當欣喜才是!」

    張飛聞龐山民之言,回過神來,輕歎一聲,繼而笑道:「正是如此,只可惜二哥還在壽chun,我兄弟三人未能重逢。」

    「算算時日,雲長,孔明也該回來了!」龐山民說罷,便聽殿外信使來報,言壽chun軍馬,亦歸返襄陽,龐山民聞言,心中大喜,對劉備,張飛二人道:「雲長可不經大夥兒念叨啊!」

    說罷,龐山民便召殿上諸將,一道再往江邊渡口,迎諸葛亮,關羽等人,待至渡口之時,龐山民已遙遙望見一威武雄壯的綠袍武將走下船來,龐山民見狀忙高聲叫道:「對面可是雲長?」

    「主公?!大哥,三弟!」關羽聞龐山民聲息,循聲望來,疾行數步,至三人身前。

    龐山民見關羽風塵僕僕,不禁笑道:「辛苦雲長,孔明了,二位出兵徐州,此戰頗為不易!」

    「有孔明先生籌謀,關某倒不覺辛苦。」關羽說罷,一臉感慨道:「只是可惜了小沛城中那數萬石的屯糧……」

    關羽說罷,諸人皆大笑不已,一把火燒了曹操屯糧,已經對曹操打擊巨大,可關羽仍不知足,反而想將糧草亦帶回荊襄……

    聞關羽之言,張飛亦煞有介事的點了點頭,卻聽劉備笑道:「之前備卻不知,二位賢弟如此貪心。」

    「雲長與翼德只是玩笑罷了。」龐山民話音剛落,便聽對面又一清朗聲音響起,尋聲看去,卻是孔明。

    龐山民見了諸葛亮,忙上前數步,至諸葛亮面前,拱手笑道:「孔明,適才我等正說起你那一把大火,燒的令龐某心中怨氣,消散不少!此番我荊襄應對曹操親征,使其鎩羽而歸,孔明這把大火,當記首功!」

    諸葛亮聞言,微微一愣,繼而笑道:「亮怎比的上公瑾,士元之功?虎牢,襯裡之戰皆頗為凶險……況且以亮看來,便是兄長,此戰功績比之亮亦只多不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