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76 親征江東,圍魏救趙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兗,徐二州烽火連天,荊襄卻未受到分毫波及,除去陸遜於汝南調走士卒五千之外,無論是龐統,周瑜,抑或諸葛亮,皆未求龐山民再增一兵一卒。

    雖與曹軍戰況焦灼,接連而來的戰報也是有勝有敗,然而龐山民對於這樣的戰局,已極為滿意。

    可將戰事拖延至寒冬時分,曹操此番盡起河北軍馬便要無功而返,或許曹操還未考慮過此戰若敗,河北如何,然而龐山民卻早已知曉,其大軍若此戰不勝,中原怕是想要再度用兵,也力有不逮了。

    一場大戰,除去依靠勇猛的武將,多智的謀臣之外,軍需後勤必不可少,荊襄連年來通過造紙,印刷,紡織等術,賺取中原,江東財貨,此消彼長,那兩家諸侯於毫無知覺中,治下變得越發貧瘠。

    若是和平時期倒也罷了,各家諸侯對於治下豐饒或貧瘠,並無太多體悟,然而戰事一過,在消耗了大量積累的資源後,治下百姓便陷會入大規模的貧困,且一旦天公再不作美,遭逢大旱大澇,等待他們的便是饑民遍地……

    當然,龐山民也不會盲目樂觀,至少此番諸葛亮主動進犯徐州一事,還是令龐山民比較擔心合肥與壽chun的防衛,近來多有細作回報,江東孫權已蠢蠢欲動,yu親征合肥,龐山民聽聞這般消息之後,惱怒非常。

    孫權此舉,在龐山民看來極為可笑,如今天下局勢已漸漸明朗,若說曹操還有一絲與荊襄相爭的機會,而對江東來說,可偏安一隅,已是龐山民對這便宜大舅哥最大的仁慈,然而孫權如今仍天真的以為,荊襄還會對江東再做放任?

    回想這些年來,孫權對荊襄所作趁火打劫之事不少,雖之前多有周瑜慫恿,然而孫權自始至終,從未善待荊襄,對此事龐山民不願與孫權計較,畢竟二人雖是姻親,卻各為諸侯。

    龐山民對江東同樣好感皆無,其從未發兵,主動攻伐江東土地,也只是念在吳夫人與孫尚香面上,對孫權多作退讓。

    然而這等退讓如果被孫權當作了懦弱,那便大錯特錯,實力上的差距導致如今的江東與荊襄毫無可比之處,江東連引以為豪的水軍,也只能同荊襄水軍打得難解難分,尋不到半點優勢,莫非那孫權腦袋叫驢子踢了,還會認為江東陸戰,可勝荊襄?

    龐山民用過午飯,正思索江東之事,又有信使來報,言孫權已於建業點兵,龐山民聞言,冷笑一聲,一臉從容道:「速去召二蒯前來。」

    信使聞言,匆忙離去,待二蒯至時,龐山民已命人快馬召徐晃,文聘,同來襄陽。

    蒯良見龐山民連召數將,驚疑不定道:「主公召各郡郡守前來,所為何事?」

    「孫權yu渡江一戰,親征合肥,龐某見不得江東以眾欺寡。」龐山民聞言,一臉淡然道:「莫非他孫權覺得,荊襄唐侯便不會親征了麼?」

    「主公yu親征?」蒯良聞言大驚,對龐山民道:「便要征伐江東,尋一上將代勞即可,主公萬金之軀,怎可以身涉險?」

    「哪有子柔先生說得這般誇張?」龐山民聞言笑道:「龐某雖無勇力與敵將沙場相爭,然而於書院修學多年,這謀略還是有那麼一點,況且龐某為唐侯之前,天下人皆稱龐某與士元為大小鳳雛,小鳳雛於虎牢,使曹操數萬軍馬不得寸進,龐某這大鳳雛,也當找找江東晦氣,好叫那孫權知道,荊襄威嚴不容侵犯!」

    見龐山民心意已決,蒯良歎道:「主公理會孫權作甚,若主公yu幫伯言解圍,命徐公明出兵長沙便是!屆時圍魏救趙,那孫權又怎敢渡江?」

    蒯越聞言,亦連連點頭,對龐山民道:「主公與孫權亦是姻親,同室操戈,終歸被他人恥笑。」

    「那也是江東滋事,龐某忍無可忍。」龐山民聞言,對二蒯道:「龐某知曉二位先生所言,皆為龐某設想,然而此番親征,還請二位先生允龐某肆意一回,孫權向來以為我荊襄不與他江東一般見識,便當荊襄軟弱可欺,若龐某不表明態度,絕了那孫權的妄念,實在對不起龐某與孫權這姻親之情……」

    說罷,龐山民神情轉冷,二蒯見狀,皆不敢再勸,蒯良心中暗罵孫權,這尋死也沒有這般著急的,的確江東與荊襄之間,早晚必有一戰,孫權想要趁火打劫,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他孫權也不想想,龐山民治下荊襄,東西二川,西涼這等廣袤土地,焉是江東六郡可比?其治下任意一州的戰力都可比江東。

    孫權若稍微有點自知之明,便當好好發展其水軍所長,倚仗地利,使得荊襄不敢輕易攻伐,然而孫權此番居然想要渡江一戰,還要與荊襄陸上對敵,這等行徑,蒯良覺得已經不是愚蠢能夠形容的了。

    果然離了周瑜,魯肅,江東朝堂就變得極不對勁,只是蒯良心中卻有所疑惑,就算孫權短視,江東朝堂之上,總當有睿智之人,莫非江東滿朝文武,皆看不出孫權此番作為,乃是自尋死路麼?

    龐山民又與二蒯商議一陣,便廣召荊南四郡精銳,並將朝中政務,托付二蒯操持。

    不過數日,徐晃,文聘,沙摩柯率各部軍馬,皆至襄陽,甘寧亦作書一封,告知龐山民,若yu攻伐江東,怎少得了他這水軍都督?

    散朝之後,龐山民將一眾將領,盡數留下,沙摩柯久未與龐山民相見,此番與龐山民重逢,欣喜不已,對龐山民道:「山民若伐江東,當讓俺為這先鋒!」

    龐山民聞言微微一笑,未及開口,卻聽文聘喝道:「沙將軍莫非當我漢家兒郎無人可用乎?文某與江東作戰,不下十載,這先鋒之人,非文某莫屬!」

    徐晃見二人皆爭這先鋒一職,雖一言不發,心中卻也期盼龐山民能將此要職,交由他來擔當,自打被荊襄俘獲之後,數月來未曾再入沙場,作為武將,徐晃又怎願甘於人下?

    龐山民見還未出征,二將便起爭執,不禁笑道:「二位將軍莫要著急,何人為我大軍先鋒,龐某心中,已有打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