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49 以利誘之,賈詡入江東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自孫權,魯肅二人走後,數月以來,江東朝堂一直處於混亂之中,軍務雖有程普把持,可老將軍畢竟年事已高,時有力不從心之感,而於政務之上,朝堂少了魯肅的居中調和,孫權與一眾江東世家的衝突反而更加劇烈,好在之前孫權架不住荊襄的壓力,將小喬與魯肅家眷,盡數送往荊襄,如若孫權真的祭起屠刀,殺絕魯肅家眷,孫權與江東世家怕是要不死不休了。

    如今孫權也能看出,這江東的各世家家主,並不在乎何人執掌江東,而是在乎何人可為他們帶來地位與財富,之前江東稅負便是有不足之時,魯肅總會遊說各家家主,出錢出力,而魯家更是以身作則,解孫權困境。

    而如今孫權每每被各世家家主詰難之時,最先想到的總是魯肅,魯肅一去,世家家主皆不像從前那般在乎這尊貴的吳侯了,便是江東二張這等老臣,每每與孫權相見之時,其言辭間亦讓孫權感到疏離。

    眼前此情此景,孫權深悔。

    悔當初忌憚周瑜,令周瑜心灰意冷,悔當初薄待魯肅,令魯肅背井離鄉,悔當初不顧舊情,令太史慈致仕離朝。

    可是孫權如今也心中知曉,後悔無用了。龐山民用人不疑,周瑜僅一降將,卻被委以重任,令其守禦許都,孫權也不是沒有想過,令周瑜回心轉意,可以對周瑜的瞭解,孫權深知,此人非兩面三刀之人,既然已下定決心遠離江東這是非之地,又豈會重歸故里?

    至於魯肅,更不要想了……之前孫權氣急,竟以魯肅家室,以做威脅。魯家數月來,得龐山民眷顧,其家室已於荊襄安排妥當,且龐山民更是將新占數城的不少利益,交由魯肅打點,就算孫權這不懂經營之道的人也明白,魯家重振雄風之日,怕是不會太久,有了更好的前程,更得信任的主公,魯肅為何還要歸返江東?

    「昔日伯符所餘下的情誼,已被孤揮霍殆盡了吧。」孫權暗歎一聲,目視著滿朝心不在焉的朝臣,此時孫權已毫不懷疑,江東若再這般下去,就算是偏安一隅,也是奢望,軍中將士多無一戰之心,滿朝臣子又各有打算,這般的江東,還算的上是一路諸侯麼?

    就在孫權陷入遐思之際,堂外乎有信使來報,言鄴城賈詡,yu求見吳侯。

    「賈詡!」

    孫權聞言一驚,起身而立,堂上群臣亦交頭接耳,紛紛將目光投降了堂前緩緩走來的清瘦長者。

    「賈文和拜見吳侯。」賈詡遙望孫權,拱手一拜,坦然笑道:「此來江東,頗為不易,過壽chun,合肥之時,賈某亦喬裝易容,而今得見吳侯,卻讓賈某覺得不虛此行了……」

    孫權聞賈詡追捧之言,面上卻未現喜色,平復心中激盪之情,對賈詡道:「文和先生此來江東,所為何事?若是勸孤出兵相助,還是早些離去的好,我江東朝堂如今也是多事之秋,無暇他顧。」

    賈詡聞言,先是一愣,繼而笑道:「莫非吳侯不看好丞相可一戰而勝?」

    「勝?」孫權聞言,不禁冷笑,對賈詡道:「丞相數月來連丟五城,敗軍之將,也敢言勝?況且如今荊襄又添周郎,魯肅,此二人乃我江東肱骨,文和先生輕易言勝,怕是有些大言不慚了!」

    孫權說罷,堂間群臣紛紛出言應和,賈詡見狀,面上毫無懊惱之色,只淡然一笑,對孫權道:「丞相只一時之敗,然而我中原大軍,卻根基未損,此來江東,賈某的確yu勸吳侯與丞相攜手並進,然而更為重要的是,若吳侯相助丞相,日後自有機會迎回周瑜,魯肅!」

    孫權聞言,不禁大愕,堂上群臣亦鴉雀無聲,數月來孫權對失去這兩位賢臣所遭受的苦難深有體會,半晌之後,孫權才回過神來,對賈詡道:「文和先生又有何計策,令公瑾,子敬回心轉意?」

    「只須丞相大軍,盡破許都,活捉周瑜,丞相便將公瑾送還江東,魯肅亦當顧惜友情,歸返吳侯麾下!」賈詡說罷,孫權面上喜色驟然轉冷,對賈詡道:「文和先生此言,怕是大言不慚了些,丞相手段雖然凌厲,可公瑾亦非無謀之人!說破許都便破許都,莫非文和先生視我江東能臣為無物乎?」

    「公瑾如今乃荊襄之人,非江東之臣。」賈詡淡淡說罷,孫權臉上閃過一抹陰霾,對賈詡道:「此事先生勿要再提,公瑾之事乃孫某自作自受,如今孫某悔悟,自然不會輕信先生這般拙劣計策,孫某掌六郡之地,已然滿足,若與丞相合謀荊襄,我江東怕是又要陷入連綿戰火!」

    「吳侯當知,荊襄無論早晚,必要與江東一戰。」

    賈詡聞言不為所動,對孫權道:「即便是吳侯安心偏安一隅,可那龐山民,卻有一統天下的野心!」

    「丞相便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孫權聞言,不禁反詰,賈詡見狀,只微微一笑,對孫權道:「如今天下諸侯,荊襄最強,若龐山民揮軍南下,以江東當下的能力,如何抵擋?丞相攻伐龐山民治下土地,本就是江東發展的大好機會,吳侯當曉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道理!」

    孫權聞言,依舊不為所動,賈詡見狀,不疾不徐道:「若丞相勝,願將新占土地,予吳侯半數!此番丞相出兵河北,軍馬十餘萬,即便不能一戰全功,掠些土地,綽綽有餘,吳侯只須歷練水軍,於沿江水道對荊襄多作挑釁,便可得土地無數,此等好事,豈可錯過?」

    賈詡說罷,堂上群臣低聲議論紛紛,孫權聞言,亦不禁眉頭大皺。

    賈詡的這番決斷,從表面上來看,江東的確可盡得好處,且孫權以為,再召回周瑜,魯肅的希望雖說渺茫,可龐山民總要給他些姻親面子,周瑜,魯肅入仕荊襄,孫權心中本就有氣,若挑釁一下荊襄水軍,無傷大雅,亦可表明江東態度,想必龐山民也不會追究太深。

    想到此處,孫權微微點頭,對賈詡道:「丞相yu與我江東聯手,只為我江東挑釁荊襄水軍?」

    賈詡聞言點了點頭,孫權卻眉頭大皺,對賈詡道:「先生此言未必真實,即便我江東水軍,令沿江水道混亂不堪,丞相又可得多少好處?莫非丞相此番,只yu我江東與荊襄結仇不成?」

    賈詡聞孫權之言,不禁輕笑一聲,對孫權道:「如今周瑜,魯肅皆去往荊襄,吳侯卻與那荊襄並無仇隙,這等胸懷,當真廣博!」

    孫權聞言,面上一紅。

    若非鬥不過荊襄,僅此一事,江東怕是要盡其大軍,與荊襄決一死戰了吧。

    周瑜乃江東軍馬大都督,歷朝歷代,從未有過這般身居高位者投敵之事,如此丟人的事情於他孫權治下,也算是開了先河。二人轉投荊襄,孫權心底除後悔外,更有氣憤。

    若二人再做讓步,他身為吳侯,又怎會薄待重臣?孫權自顧自的沉思一陣,卻已忘卻之前所為是如何令二人冷徹骨髓。

    思索良久,孫權目視一眾朝臣,對群臣道:「孫某如今猶豫不定,諸位心中以為文和先生此番建議如何?」

    堂下群臣還未及開口,卻聽賈詡笑道:「吳侯且慢,賈某話還未完。丞相還言,若破荊襄城池,必搜刮其城內奇物,奇術,一應所得,皆與江東一同分享!吳侯當知,那荊襄生財有道,且其新占城池發展迅速,多賴奇術,奇物之功!此等事物,足以令我中原與吳侯江東,大發其財,只需數年,治下富庶便可趕上荊襄!」

    堂下群臣聞言,當下議論紛紛,一眾世家家主更是喜形於色。

    江東數年來販運荊襄布帛,紙張,書籍等物,令世家獲資財不少,然而各家家主,並不滿足,只是每每向荊襄求取技術之時,龐山民皆不為所動,荊襄從來不會授之與漁,這也讓一眾世家家主在獲得財富的同時,心中仍有些怨憤。

    然而賈詡的言辭,恰恰投其所好,不少世家家主聞賈詡之言,便出言相勸吳侯依計行事,在各家主眼中,只要新得荊襄技術,便是賠償荊襄一些財帛也無傷大雅,江東水軍挑釁荊襄,能勝最好,若是敗了,以兩家姻親關係,江東亦有與龐山民周旋的手段。

    孫權聞群臣相勸,對賈詡提議,也頗為意動,只是孫權心中依然隱約覺得,賈詡所圖,並非如表面這般簡單,雖數年來他那妹婿,多番給他面子,然而自周瑜,魯肅二人去往荊襄之後,荊襄與江東兩家,數月來除商賈貿易外,少有聯繫。

    賈詡見孫權面上,陰晴不定,顯然在權衡利弊,心中暗道為今之際,當下猛藥。

    想到此處,賈詡輕咳一聲,對孫權道:「吳侯還請速速給賈某一個答覆,若事不可為,賈某也可早些回鄴城覆命,隨丞相親征,丞相十餘萬大軍,多半已渡黃河,賈某於軍中,尚有要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