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44 江東與荊襄的全面差距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周瑜數年未至荊襄,魯肅雖偶有出使,卻沒有機會細細瞭解荊襄發展,龐山民作為一地之主,自然希望二人可以早些重振雄風,幾日來索性引領二人,深入坊間,介紹著這數年來荊襄的巨大改變。

    無論是各世家生產布帛的工坊,還是已漸漸聞名天下的荊襄書院,皆讓周瑜,魯肅二人感慨不已,若說之前周瑜還覺得龐山民所言拿下江東易如反掌乃誇大其詞,如今看來,這荊襄,江東二地的差距實在太大,全方位的差距竟讓周瑜覺得,即便他歸返江東,傾力相助孫權偏安一隅,對於這天下大勢的改變怕也是杯水車薪。

    每日荊襄都在賺取著江東巨量的錢財,卻發展著自家的生產,江東世家以及百姓們的辛勞,卻最終變成了荊襄堅固的衣甲,鋒銳的武器……每每想到此處,周瑜就會覺得這麼多年來,他都白忙活了。

    特別是龐山民對於士卒的俸祿以及撫恤,更是令周瑜暗暗乍舌,如此巨量的後勤補給,前方作戰的戰士又豈敢不效死命?

    見周瑜連日來唏噓不已,龐山民心中暗歎,在他看來,周瑜也算是命途多舛了,不僅有著一個時刻忌憚他的主公,就算迫不得已輾轉荊襄,一生努力與信仰也盡數崩塌,社會的發展不會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即便周瑜不來,荊襄的百姓過慣了好日子,又豈會去走前塵老路?

    只是龐山民從未出言安慰過周瑜。

    周瑜不僅智計出眾,更應該胸有傲氣,龐山民能夠做的只是於這亂世之中,為他搭建起一個可以發揮不世之才的平台,而周瑜具體會如何去做,龐山民並不關心。

    若他還有之前那股一掃江東的心氣,總不至於做的太差,不是麼?

    連日來又有不少前方將校,歸返襄陽覆命,龐山民也將朝堂之上的荊襄俊賢,悉數介紹給二人,諸葛亮與龐統得知周瑜與魯肅來投,盡皆大喜,二人都是識英雄,重英雄之人,當即表示,龐山民當於朝堂之上,再添二人。

    「兄長,公瑾一身才華,不用可惜,且此番雖是迫不得已前來相投,我等卻不當相疑,此人於江東之時,便是統領江東兵馬的大都督,若至荊襄,兄長予其官爵薄了,怕是說不過去!」

    入夜,龐統直入龐山民府上,與其言明心事,龐山民聞言,微微一笑,對龐統道:「那士元以為,為兄當如何去做?」

    「如今我與孔明,得左右軍師,便再設前後軍師二職,一予周郎,一予伯言,不知兄長以為如何?」龐統說罷,龐山民眼前一亮,心中暗道近些年來,以陸遜的功勳,也當予以陞遷,屯汝南重地,保其不失,且汝南連年來的發展也可圈可點,龐統的這般建議,對於當下荊襄而言,確實不錯。

    「只是以公瑾心氣,怕是不肯應此重職。」龐山民思索片刻便苦笑起來,口中喃喃道:「若公瑾為高官厚祿來我荊襄,反倒不如雪中送炭,改投中原了,且公瑾尚無寸功,卻被予以要職,這對他而言不失厚待,而是施捨,士元,若你為公瑾,會接受麼?」

    龐統聞言,不禁語塞,又被推門之聲,打斷思緒。

    側目望去,來人正是周瑜,周瑜拎著酒壺,笑意盎然道:「知我者,山民也。龐士元,休要小覷周某,雖這些年來,鳳雛名聲廣為傳揚,可你又何以見得,周某就不能後來居上?」

    龐統聞言先是一愣,繼而笑道:「若是南下江東,公瑾怕是必不肯去,西涼兵馬由龐某所掌,合肥兵馬則由孔明所掌,只我二人,便可予那曹操偌大壓力,公瑾莫非予與我二人,爭掠奪中原之功?」

    聞龐統之言,輕歎一聲,對龐統道:「江東之事,終究是昔日與伯符一起闖下的基業,雖江東日漸蕭條,可要一鼓作氣,拿下江東六郡,也絕非易事,況且山民也有言在先,不會早早的南下江東,如此看來,周某倒是可以去與伯言,商議一下許都之事,伯言本為江東之人,對江東的瞭解怕是也僅次於周某,日後南下江東之人,陸伯言當仁不讓,山民倒不如讓伯言與興霸一道,早早操練水軍,周某也正好為自己謀個差事。」

    龐山民聞言,眼前大亮,對周瑜道:「公瑾有今日之言,也就是說心中陰霾盡去,精神振作起來了?」

    周瑜聞言,含笑點頭道:「且周某亦有想過,子敬此番遭周某連累,輾轉荊襄,如今卻成了孤家寡人,周某心中,實有愧疚,不如山民看在周某面上,多予其些資財,好令其於宛城,許都這新得之地,重振家業。」

    周瑜面上雖是笑顏,雙目之中卻隱有淚光閃爍,顯然說起魯肅,周瑜情難自制,龐山民見狀,出言勸慰道:「公瑾如此重情重義,龐某怎敢不應。」

    龐統見堂中氣氛消沉,不禁笑道:「公瑾與子敬皆江東柱國之臣,如今到了荊襄,兄長總不能薄待二位,依統看來,公瑾的這些要求,倒是提得太少,我家兄長的身份除了荊襄之主,還富甲天下,大都督當以此機會,多作索求!」

    「周某於江東之時,便無所有,如今得荊襄收留,已心懷感激,至於金銀財帛皆是外物,周某對山民所求,皆已得到,無論於江東還是荊襄,周某的心願唯有於這亂世之中,闖蕩出一片天地,也不枉山民之前『檣櫓灰飛煙滅』之言。」

    見周瑜一臉鄭重,龐統也不再出言調侃,龐山民對於周瑜的讚賞龐統早就知曉,之前龐統還拿「檣櫓灰飛煙滅」之言,調侃過龐山民識人不明,既然周瑜有這等本領,又如何會面對荊襄之時,屢敗屢戰?

    可與周瑜接觸之後,龐統才驀然明白,江東屢敗,很大程度上只因孫權對周瑜的制衡過大,況且江東若有荊襄這般綜合實力,周瑜每每征戰之時,還會是先前那般模樣麼?

    想到此處,龐統瞅見周瑜提著的酒壺,對周瑜道:「今日暫不論天下大事,只敘舊情,總不能讓公瑾這酒浪費才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