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正文 NO.533 修書救劉備,君臣不相和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劉備被帶往驛館之中嚴加看管,見難以逃離,索性靜下心來,思索周瑜這般圖謀,其中有何破綻。

    荊襄新得合肥,立足未穩,合肥遭江東算計,並不奇怪。

    回想之前周瑜勸言,劉備也大抵知曉江東yu請他去合肥說降關羽,可是那周瑜如今又如何知道,他這結義兄長與二位兄弟之間,還有多少情分尚在?

    當年金戈鐵馬,劉備得關張二人相助,也成就過諸侯霸業,戰陣之上,二人多番救其性命,就算兵敗勢微之時,二位兄弟也不曾離去,後不得已入了荊襄,又是靠二位兄弟保全他家眷性命,劉備非鐵石之心,對二人往日所為,多有感激。

    後被龐山民遣往江夏,為政一方,劉備心中雖有怨忿,可時間久了,劉備卻發現心中怨念也在漸漸消散,主政江夏的這段日子,劉備也發現荊襄正如龐山民之前所言那般,蓬勃的發展著,就算昔日靈帝當政,天下未亂之時,百姓們也不曾有過這般豐衣足食。

    於是不經意間,劉備也奇怪著自己爭霸天下的念頭越來越淡,劉備心中有數,就算奮鬥一生,將來有機會取龐山民而代之,統御荊襄,可這荊襄的百姓們,會認可他這位大漢皇叔麼?

    爭霸天下對於梟雄而言,或許已成為本能,周瑜起初勸劉備時,劉備亦有所心動,只是這個念頭轉瞬即逝,劉備早就明白,以他的能耐,即便加上關張二人,也不足以對荊襄產生任何威脅。

    既然如此,又何苦再作無用之功?

    如今被周瑜擄掠而來,劉備卻不太關心自己的安危,心中想的更多卻是如何保全關羽的節義……

    一旦關羽中周瑜計策,被那玉珮騙來廬江,龐山民怕是對關羽再無一絲信任,想到此處,劉備不得不暗罵周瑜歹毒,關羽本是降將,龐山民如今大膽任用,已是足夠仁德,然而就算龐山民對關羽再是喜愛,怕也不願見到關羽接二連三的為他兄長之事,枉顧荊襄大業吧。

    劉備心中暗自悔恨,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答應周瑜所邀?若不是野心作祟,又如何看不出周瑜邀約,必有所圖?

    只是如今悔恨無用,劉備苦思許久,也沒能想到如何破解周瑜的這番毒計,只得寄望於諸葛亮可看穿周瑜計策,阻止關羽前來廬江,一旦關羽中計,就算關羽心中毫無反意,可木已成舟,誰又能擋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屆時不要說是關羽,就連遠在洛陽的張飛怕是也要受不少牽連,二位義弟好不容易才在荊襄得五虎名位,劉備這做兄長的,實在不忍因一己之私,牽連二人了。

    劉備「做客」廬江的消息不過半日便抵達襄陽,龐山民得知之後,不禁大怒。

    心中盤算半日,龐山民召二蒯前來,盡數將信使帶回的消息告知二人,二蒯聞之,盡皆失色。

    蒯越忙對龐山民道:「主公,當遣人速往江夏,接管城池!」

    龐山民聞言卻搖了搖頭,對蒯越道:「如今龐某並不知曉,劉備去往廬江是否自願……若是被那江東所逼,龐某這便將劉備去職,豈不令雲長,翼德二人寒心?」

    「若無反意,劉備怎會與江東之人相見?」蒯越話音剛落,蒯良卻道:「異度勿急,為兄倒是以為主公之言,有些道理。劉備雖有些智慧,可其智計又怎及那江東周郎,只要周瑜有意讓劉備放下戒心,劉備怕是難以逃脫,如今劉備隻身去往廬江,倒是讓蒯某心中有些好奇,若劉備投了江東,為何不獻上城池?」

    蒯越聞言,稍稍冷靜下來,思索片刻,亦點了點頭,半晌以後,蒯越所有所悟,對龐山民道:「江東先是送還財帛,後又擄走劉備,這一應所為,皆為合肥!想必那江東周郎,yu取合肥,捉走劉備也是為了亂雲長之心。」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輕歎一聲道:「龐某也如異度先生一般想法,龐某yu休書一封,送往廬江,斥責周瑜擄人之舉,若其不早些將劉備送還,龐某便以我荊襄兵馬直取廬江來要挾於他!」

    「不可……」蒯良聞言,急忙搖頭,對龐山民道:「如今劉備在周瑜手中,為防江東狗急跳牆,主公不可以兵威相脅!」

    「這是為何,莫非先生以為,江東可擋我荊襄大軍?」龐山民一臉疑惑,蒯良見狀,搖頭歎道:「若周瑜格殺劉備,後對外稱被主公所迫,雲長,翼德二人心中,豈會毫無芥蒂?主公勿要忘記,如今翼德屯洛陽,雲長屯合肥,此二處皆為要地,軍中大將何敢分心?」

    龐山民聞言微微點頭,蒯良此言倒是不假,如今劉備於周瑜手中,若周瑜執意潑污荊襄,龐山民還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應對,思索許久,龐山民對蒯良道:「那子柔先生,可有應對以教龐某?」

    「當對外宣稱,此番劉備入廬江乃是出使江東,以安雲長,翼德之心……」蒯良說罷,微微一笑道:「主公再修書一封,送往建業朝堂之上,斥那孫權,主公要挾周瑜,心有顧忌,威脅孫權,卻理所應當!」

    「臣子的失策要主公承擔麼?」

    龐山民聞言,神情大悅,對蒯良道:「先生所言極是,龐某此番便依計而行,告知那孫權,早日將我荊襄『使節』送還!」

    「另外主公還當再作書一封,送往合肥……」蒯越聞龐山民之言亦道:「江東周郎此番動作,昭示其進取中原之心不死,依越看來,合肥不ri便成險地,當叫孔明早作準備!」

    龐山民聞言連連點頭,當下依二蒯之言,作書兩封,召來信使,命其速速送出。

    不過一ri有餘,孫權便於朝堂之上,得龐山民書信,看過之後,孫權一臉莫名其妙,口中喃喃道:「劉備出使廬江?此事孤怎不知?」

    魯肅聞言忙對孫權道:「劉備非是出使,而是被公瑾所擄,主公難道忘記公瑾先前設計,yu奪廬江之事?」

    魯肅說罷,孫權依舊心中疑惑,對魯肅道:「可公瑾先前有言,yu勸劉備反叛荊襄,依公瑾之計,江夏應當被劉備所掌才對!為何如今,江夏那邊毫無異動?」

    魯肅聞言,心中苦澀,輕歎一聲道:「或許公瑾與劉備還未商議妥當,如何去取那江夏……」

    孫權聞言,眉頭大皺道:「之前公瑾信誓旦旦,可不是子敬這般說辭,今日觀這龐山民書信,孤怎麼覺得,這劉備不會背棄荊襄呢?我那妹婿如何不智,也不會為一叛將,大費周章!」

    魯肅聞孫權之言,不知該如何作答,孫權見狀,心中暗怒,寒聲對魯肅道:「子敬以為,孫某當如何答覆山民?如今荊襄大軍集結,本是當往北地,應對曹操的,若荊襄調轉兵鋒,來我江東,子敬可有計策,以作應對?」

    魯肅一臉苦澀,對孫權道:「或許這只是唐侯威脅之言,荊襄並未有入侵我江東的計劃……」

    「可一旦有了呢?」孫權不理會魯肅的推諉之言,對魯肅道:「一旦荊襄盡起大軍,不要說公瑾會佔下合肥,就連我江東土地,怕是也難以保全!子敬以為,孤這般言辭,對是不對?」

    魯肅聞言,愕然無語,孫權見狀,冷哼一聲道:「告知公瑾,速速放人!他若真有本事,就去合肥捉來諸葛亮,關羽!數日用謀,只擄一無用劉備,手段還極為下作,我江東都督這般能耐,還真如龐山民所言,叫天下人恥笑!」

    魯肅見孫權惱怒,急忙勸道:「公瑾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主公可請荊襄使者飲宴,拖他一段時日,沒準那劉備改變決意,起兵自立呢?」

    「子敬當孤昏聵不成?」孫權見魯肅還敢再勸,不禁破口罵道:「劉備於荊襄微臣,若yu起兵自立,當須隱秘,如今天下皆知曉此人出使江東,便是有自立之心,又何來自立之膽?之前公瑾信誓旦旦,可得合肥,卻連一劉備都勸說不成,若公瑾智窮與此,孤當考慮這江東都督是不是要換人而為了!」

    孫權暴怒,魯肅不敢多言,長歎一聲,領命而去。

    一葉輕舟橫渡大江,魯肅與周瑜相見,將朝堂上孫權所言,盡數說了,周瑜聞魯肅之言,神情陰鬱,半晌不言,魯肅心中懼怕周瑜再如數年之前那般心灰意冷,不理朝政,急忙勸道:「主公也是被那龐山民信上激烈言辭,逼得急了……」

    深吸數口氣平復心情,周瑜歎道:「不怪主公,乃是周某籌劃不利,只是事到如今,劉備已被我江東所質,正可用於節制關羽,張飛!那龐山民堪堪數語,便想將劉備討回,主公同意,周某這邊還不同意呢!」

    「公瑾勿要一意孤行,一旦我江東群臣不合,必遭那荊襄所乘!」魯肅見狀,急忙勸道:「事已至此,公瑾就索性服從了主公命令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