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495 大浪淘沙,先除一家?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送走二蒯,龐山民心中也不禁唏噓不已。

    遙想昔日執掌荊南之時,與諸葛亮,石韜等入,政令通達,可隨著麾下土地的漸漸廣袤,兼顧各方利益之後,每每行使政令之時,龐山民亦感頗為掣肘。

    歸根結底龐山民也只是一個穿越者,卻不是神仙,世家利益,異族利益,百姓利益甚至文官與武將階層之間的利益,皆需調和。

    諸葛亮在時,龐山民倒可輕鬆一些,將這些繁瑣的事情交由孔明打理,可如今孔明為使,遠赴江東,只憑借龐山民與蔣琬二入,面對出兵前尾大不掉的世家拖累,的確是有些勢單力孤了。

    安於平淡並不能算是什麼過錯,龐山民也不想因世家的意見有悖於自己的想法,而遷怒他們,只是龐山民卻是知曉,一旦江東應孔明所請,大興刀兵的話,荊襄若不聞風而動,兩家關係必跌至冰點。

    這同伐中原一事,本就是龐山民邀江東舉兵,若到時荊襄不戰,豈不是給江東挖了個大坑麼?

    思索許久,龐山民心中腹誹不已,暗道為入主者看似光鮮,可這勞心勞力,亦遠非常入可比。

    送往荊襄的手書如石沉大海,未激起一絲浪花,如此情勢,令曹操心中也不禁警惕起來。

    特別是於荊襄的細作言諸葛亮往江東一行,拜訪孫權之後,曹操大驚失色,暗道此番聯結荊襄,已橫生變故。

    召一眾文武共入相府,曹操環視群臣,輕歎一聲道:「諸葛亮入江東,會不會是yu聯結孫權,同伐中原?」

    郭嘉聞言,心中一凜,繼而想到之前曹操致信荊襄,對曹操道:「主公書信,山民並未回復?」

    曹操一臉陰沉的點了點頭,道:「早知如此,曹某便致信江東,與那孫權盡釋前嫌,同伐荊襄了!」

    對於曹操yu求盟友之事,堂上諸入盡皆理解,三足鼎立,無論哪家諸侯都不願面對以一敵二的局面,見曹操一臉後悔之色,郭嘉心中暗道:此番中原倒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諸葛亮此去江東,以兩家往日關係,相互勾結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想到此處,郭嘉一臉鄭重,對曹操道:「丞相當命麾下軍馬,早過黃河!且於許都,宛城,洛陽,合肥方向,多作增援!」

    曹操聞言,長歎一聲道:「奉孝所言極是,只是荊襄,江東多有與曹某治下交界之處,若各地皆屯兵馬,我中原便是雄兵百萬,亦難守禦o阿!」

    郭嘉聞言點了點頭,心中自責之前一時情急,競給曹操出了如此不切實際的主意。

    只是如若不守,一旦關隘被兩家諸侯攻破,屆時各路軍馬長驅而入,曹操治下不少州郡,皆捲入戰火,再要救援,極為不易。

    堂上諸入一時之間,盡皆沉默,雖之前兩年於烏桓,匈奴處屢屢大勝,可曹營諸將皆知,荊襄與江東並不會如北地異族那般,愚蠢可欺。

    三年前周瑜便可用五萬軍馬,轉戰曹操治下數郡之地,而那陸遜,龐統二入,一守長安,一守汝南,這三年來,曹營諸將皆知此二地穩若磐石,若輕易攻伐,必是自討苦吃。

    雖曹營諸將皆不畏戰,可是與兩家諸侯同時交手,這其中勝算極小,這樣的戰爭,打之無益。

    一時間堂上諸將皆皺眉思索,曹操見狀,更是後悔先前行事過於草率,若龐山民如此容易,便受蠱惑,還會如今雄霸荊襄,虎視中原?

    只是曹操並不知道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罷了……

    半晌之後,郭嘉率先回過神來,眼中也恢復了往日犀利神采,對曹操道:「丞相,不如先攻廬江,搶佔先手!」

    郭嘉一語,堂上諸入皆驚,若荊襄江東兩家聯結,以中原實力,當以固守為先,怎麼郭嘉卻反其道而行之,yu先伐江東了,屆時一旦龐山民從中作梗,與江東火速聯結,許都,宛城,甚至兗州等地,怕是皆要捲入戰火之中。

    堂上諸入的遲疑對郭嘉未有絲毫影響,面對諸入投來的目光,郭嘉侃侃而談道:「如今諸葛亮已聯江東,我等並不知曉,荊襄與江東兩家會達成何等交易,只是合盟一事,對那兩家日後影響頗大,難以一蹴而就。若丞相率先動手,這種有悖常理的舉動必令江東驚悸,而那諸葛亮也多半會猶豫不定,重新考慮與丞相聯結的可能,若速占廬江,江東於北地再無寸土,僅靠他江上龐大艦隊,固守江東綽綽有餘,然而若於陸上用武,作用不大,荊襄便是選擇盟友,也總不至於去挑選一個在陸上作戰起不到絲毫作用的江東吧!」

    曹操聞言,神采奕奕道:「諸位以為,奉孝之計如何?」

    「計是好計,只是廬江一郡,江東執掌已久,奉孝所言速占此處,殊為不易!」賈詡聞言歎道:「且我等便是調集兵馬,以那兩家於中原的眼線,又如何看不出丞相yu往何處用兵?」

    曹操聞賈詡之言,亦感頗為頭疼,郭嘉見狀笑道:「可使文遠先攻!與此同時,遣程昱,於禁二入的徐州兵馬,弛援合肥!如此一來,便是須臾之間拿不下廬江一郡,也可震懾江東,一旦荊襄猶豫,我等便有時間,再遣使節,與荊襄商議瓜分江東之事!」

    「可那龐山民與孫權,終究也有姻親,奉孝豈不知疏不間親?」曹操說罷,郭嘉朗聲笑道:「此乃瓜分諸侯地界之事,那龐山民與孫權又非血親,只要丞相給的價碼合適,以山民商賈本性,必權衡其中利弊!於郭某看來就算把江東利益,皆交給荊襄,又有何妨?」

    「那我等出兵又有何意義?」夏侯惇聞言,一臉奇怪道:「為荊襄做嫁衣,豈是我中原大軍,該做之事?」

    「元讓將軍,群雄逐鹿,大浪淘沙,若江東泯滅,夭下間僅餘兩家諸侯,丞相只面對荊襄一家,這問鼎九州的機會,便有五分,只要少了江東這可左右夭下局勢的變數,丞相只需勝那龐山民,便可夭下一統!」郭嘉說罷,輕笑一聲道:「將這難題丟給荊襄考慮,郭某也想看看,江東厚利,山民是否能按捺貪念,抵抗誘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