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372 曹孟德親征汝南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    劉備也知道如今長安的境況,遠不似表面看去這般簡單,待徐庶解釋之後,劉備心中憂慮更甚,劉備往日,勤政愛民,如今卻要迫不得已的窮兵黷武,此般變故,亦讓劉備覺得頗為為難。

    只是劉備明白,若再這般躊躇下去,西涼局勢怕是會愈發混亂,想到此處,劉備心中已有決斷,長歎一聲道:「為我等復興漢室之志,便讓長安百姓,受些委屈,此中罪責,備當一力承擔。」

    見劉備心意已決,徐庶心中暗喜,對劉備道:「請主公興兵,先取武威。」

    徐庶說罷,劉備點了點頭,見關,張,趙三人,盡皆請戰,劉備微微躊躇,對徐庶道:「元直以為,當何人領軍?」

    「定然是關某領軍。」關羽說罷,徐庶微微搖頭道:「長安防務亦不可懈怠,庶yu遣子龍,率城中半數軍馬,長驅往武威,攻城略地!若得武威,馬家基業毀於一旦,我等也可以與那塞外羌人,搭上關係。」

    「羌人?」趙雲聞言,不禁愕然道:「軍師yu尋羌人結盟?」

    「羌人雖多為見利忘義之輩,可如今我大軍危難,已顧不得那麼多了。」徐庶自然知道,趙雲對羌人昔日於長安暴行,心中厭惡,只得出言解釋道:「為制衡天水以及漢中大軍,唯今之際,便是羌人,亦當聯結,此關乎我大軍興衰之事,子龍切不可因昔日舊恨,而擅自行事!」

    趙雲聞言,神情苦澀,點了點頭,抱拳領命,離廳而去。

    關,張二人見趙雲並不情願,心中亦歎,之前羌60xs亂長安之事歷歷在目,如今卻要聯結羌人諸部。以二人心高氣傲,又如何肯欣然從命?徐庶此番未提及二人攻打武威,怕是早已料到二人心思,關羽見趙雲離去許久,不禁歎道:「倒是苦了子龍。」

    「軍師,我等非聯羌人不可?」張飛聞言亦道:「若還有別的辦法,解我家兄長危厄,張某願意一試」

    「若還有他法。庶又怎會委屈子龍?」徐庶聞言。一臉苦澀道:「翼德,你與那馬超相識日久,若與其戰陣相遇。可否勝之?」

    張飛聞言,疑惑的看了徐庶一眼,道:「你是說孟起要回來報仇?」

    「此是必然之事。你又不是不知曉那馬超性情。」徐庶聞言,一臉鄭重道:「若可鬥將勝之,還望翼德留他一命,雖經長安一事,我等已與馬騰不死不休,可若使馬超活命,馬騰日後行事,或許不會太過決絕!」

    「勝之?留其一命?」張飛聞言,哭笑不得道:「張某與孟起戰過多次。勝負皆在五五之數,即便可勝,亦是僥倖,自呂布之後,於張某眼中,孟起最為難纏!」

    關羽聞言亦道:「此人雖是驕狂一些,但其本領的確非凡。除非我二人合力,可將其擒下,若只一人出馬,勝敗難料。」

    徐庶聞言,愕然半晌。點了點頭道:「那便無須顧忌此事,若之後沙場相逢。盡力取其性命吧……」

    許都城中,自曹操得知,劉備反叛,佔下長安後,心中大喜,近些時日,多邀群臣至府上商議,是否趁此長安亂局,引大軍征伐,復奪昔日舊都。

    可令曹操頗為奇怪的是,朝文武竟對奪取長安,分歧不小,軍中武將,多於曹操面前請戰,yu往長安建功,而以郭嘉為首的文臣,卻建議曹操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翌日下朝之後,將麾下文武盡數邀往府上,曹操於一眾文武面前,對諸人道:「諸位如今對這長安一事,可曾商議妥當?」

    夏侯惇聞曹操之言,上前一步,拱手笑道:「區區劉備,丞相討便討了,何須商議?惇願引三萬大軍,攻伐長安,不ri便將劉備頭顱,獻予丞相!」

    「三萬怕是不夠。」

    夏侯惇還未退去,便聞郭嘉笑道:「三萬兵馬,於元讓手中,可奪汝南,卻不可奪長安。」

    夏侯惇聞言,神情訕訕,昔日引三萬軍馬,於汝南破劉備之時,若不是一時大意,如今劉備這路諸侯,早已灰飛煙滅,如今見郭嘉提及舊事,夏侯惇難免臉上一熱。

    曹操聞言亦笑,對郭嘉道:「既然三萬不夠,奉孝以為五萬如何?如今河北安定,五萬軍馬,曹某還是拿的出手的!」

    「丞相已下定決心,復得長安了?」郭嘉聞言微微皺眉,曹操見狀,淡然一笑道:「本是曹某土地,自當取回。」

    「丞相勿要忘卻,還有半境汝南,還在那荊襄手中。」郭嘉聞曹操之言,輕笑一聲道:「若丞相只yu收復失地,何必捨近求遠?」

    郭嘉說罷,上群臣盡皆愕然,只是片刻,便聞荀彧撫掌大笑道:「奉孝所言極是!那荊襄軍馬,如今不過一ri便可抵許都,若收復失地,汝南才是丞相首選!」

    曹操聞言,一臉疑惑道:「荊襄強而劉備弱,為何奉孝不趁長安尚未安定之際興兵?」

    「長安一時半刻,難以安定。」郭嘉見曹操出言相詢,坦然笑道:「如今劉,馬之仇,不共戴天,丞相何不坐觀其二虎相爭?至於這半境汝南,乃是丞相先前寄存在山民手中的土地,如今也該取回來了!」

    見郭嘉說的一臉輕鬆,曹操笑道:「之前奉孝不是還說,那陸伯言智計百出,頗為不俗麼?」

    「只豎子一人,終究智短了些。」郭嘉聞曹操之言,輕歎一聲道:「且郭某為丞相謀劃的是,若可一戰收復失地,即刻再取新野,江夏諸地,讓那荊襄於江北,再無立錐之地!」

    郭嘉說罷,上諸將,面色大變,許久之後,賈詡不禁歎道:「如此豪言,也只有奉孝敢說了。」

    「文和勿要忘卻,若伐荊襄,非丞相一家,那江東亦有舊賬,與山民清算。」郭嘉聞言,淡然一笑:「如今丞相於荊襄細作已傳回消息,那荊襄與馬騰聯結,如今有了獲得戰馬的途徑,且荊襄,西川二地,又添奇物不少,既然休養生息我等比不上他,那便及早一戰,盡得江北之地!」

    曹操聞言,亦覺得郭嘉所言,有些道理,對郭嘉道:「勸曹某興兵不難,只是奉孝如今,勝算幾何?」

    「五五之數。」郭嘉說罷,不禁苦笑道:「若一年之後,便是四六之數,丞相勝算,僅在四分!」

    郭嘉說罷,群臣無不大驚失色,諸人皆知郭嘉向來言之有物,卻未曾想到,其對那區區荊襄上將軍,如此盛讚。

    曹操亦頗為不悅道:「奉孝莫要危言聳聽。」

    「非是危言聳聽。」郭嘉輕歎一聲道:「郭某如今,已去過荊襄兩次,這兩年之間,荊襄變化非同小可,而那龐山民最擅吏治,除吏治外,其上兵伐謀,頗有手段。」

    「先前因河北牽扯,丞相無暇顧及荊襄之事,如今丞相已騰出手來,當與那龐山民一較高下,若再不加制衡,任其坐大的話,不要說剩下的這半境汝南了,便是許都,亦難守禦!」

    郭嘉言之鑿鑿,曹操眉頭也越皺越緊,正躊躇間,卻聽身邊一粗豪聲音響起:「丞相,俺也覺得奉孝軍師說得有理,那龐山民於俺眼中,行事怪異,便是俺這武者,亦心中驚懼。」

    驟然出言者,乃是許褚。

    曹操聞言,心中好笑,對許褚道:「仲康也知謀事?」

    「不知,只是那龐山民僅用小小手段,便可敗俺。」許褚說罷,便講起了之前諸葛亮大婚之時,他與龐山民相約舉尊之事,待其說過之後,上群臣,皆倒吸一口冷氣。

    「此乃奇術?」

    「只是小聰明吧……」

    一時之間,丞相府,議論紛紛,許褚說過之後,便不再言語,待曹操定奪大事,曹操思索許久,對郭嘉道:「奉孝,非是曹某不信這荊襄兩年時光,除掠西川,漢中土地之外,還有如此戰力,而是奉孝所言,若與之對決,勝算僅在五分……曹某向來知曉奉孝可料敵於先,只是這勝算太低,曹某如何敢戰?」

    「若丞相再躊躇下去,可是連五分勝算都沒了……」郭嘉聞言苦笑道:「若丞相心意已決,郭某這便去汝南,接掌仲達軍馬,試試那陸伯言手段,若丞相不允郭某提議,那郭某便於許都,與丞相一道看那荊襄蓬勃發展便是……」

    曹操聞言,愕然無語,卻聽賈詡笑道:「奉孝,老夫可添一成勝算否?」

    「若文和與郭某同往,自然可得六分勝算。」郭嘉說罷,對曹操笑道:「文和先生難得主動一回,yu為主公排憂解難,主公若再不允,說不過去!」

    「奉孝,我兄弟二人,可添一成勝算否?」夏侯淵聞郭嘉之言亦道:「河北一役,顯不出我兄弟二人本事,之前聽聞奉孝曾言,荊襄驍將不少,我兄弟二人亦當與之一會!」

    郭嘉聞言,微微點頭,卻聽曹操朗聲大笑道:「奉孝心意已決,文和親自請戰,曹某又怎敢不給二人面子?既然汝南一役,關係重大,曹某yu親征此地,不知諸位,以為如何?」(已經更換域名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