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371 徐元直窮兵黷武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又過三日,馬騰訊息抵達長沙,得知龐德護持馬騰逃難天水後,馬超心中稍安,於二龐勸慰之下,也同意了待見過馬騰之後,徐圖報復之事。

    既然馬騰無恙,馬超便欲歸返天水,而韓遂卻打算留在荊襄,操持兩家聯結之事。長安事變,韓遂於西涼勢力,損傷不小,旗本八騎除候選,成宜二人外,杳無音訊。

    回西涼苦寒之地,再難稱王稱霸,韓遂以為,倒不如於荊襄尋個差事,安享富貴了。

    馬超對韓遂舉動,並未起疑,韓遂相投之事,龐山民倒樂見其成,韓遂之前於西涼經營日久,聲威赫赫,留其於荊襄久住,早晚也有用人之時。

    就這樣,馬超再次踏上征程,趕赴天水,而龐山民亦手書一封,贈與馬超,告知其若遇困難,可往漢中尋孔明幫襯。

    於長沙城門處,馬超抱拳一禮,對龐山民道:「上將軍仁義,馬某心中感激,日後我西涼與荊襄相交,山高水長。」

    「孟起,一路順風。」

    待馬超走遠,龐山民輕歎一聲,對於馬超此人,龐山民見過之後,頗為欣賞,雖說其智計有限,可是待人真誠,行事頗為豪爽,倒是對了龐山民脾氣,如今見良將歸去,龐山民心中也難免有些悵然若失。

    事到如今,龐山民也不知此番聯結西涼,算是成功還是失敗了,雖西涼當下局勢與龐山民先前預估,大不相同,且劉備佔據長安,安定一郡如今怕是也被劉備所掌,可與馬家的關係,卻突飛猛進,不經意間,荊襄對西涼的雪中送炭,已經獲得了馬家好感。

    從名義上而言,西涼還歸馬家所掌。一時之間,龐山民也不知道該如何計較,此番長安事變,荊襄得失了。

    龐統見龐山民一臉思索之色,不禁笑道:「兄長所慮何事?」

    「在想日後西涼馬,劉相爭之事……」龐山民聞言輕歎,對龐統道:「長安變故,令龐某先前謀劃。付之流水。如今這西涼盟友,難當大用啊!」

    龐統聞言,點了點頭道:「不過以統觀之。此番變故,並非壞事,即便那劉備不反。兄長與西涼聯結,亦要提防劉備暗中反覆……」

    龐山民聞言,亦覺龐統所言,頗有道理,索性不再思索西涼之事,與龐統引送行軍馬,往城中而去。

    長安,舊時宮殿之中。

    劉備居於主位之上,感慨萬千。

    如今終於不再寄人籬下。觀關張等人神情,神采奕奕,劉備心中亦豁然開朗,一夜之間,兵不血刃,奪下長安,且徐庶連夜用兵。奔赴安定,如今劉備治下,已得二郡之地,比之之前成就,輝煌不少。

    只是劉備心中仍然惴惴不安。倒不是懼怕龐山民與曹操興兵攻伐,而是劉備覺得。當下局勢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令劉備每時每刻,難以釋懷。

    昔日得陶謙徐州之時,劉備亦占徐州,小沛二地,與當下情形,何其相似?可是縱然佔下地盤,有了安身立命的機會,可劉備並不認為,能在短期之內,打破眼下窘境。

    馬騰逃遁,必與荊襄聯結,再攻馬騰,殊為不易,可不攻馬騰,轉攻曹操的話,這潼關天險,又如何飛渡?

    見劉備面上神情,時而喜悅,時而隱晦,徐庶對劉備道:「主公勿要憂慮,以庶觀之,主公治下,短期之內,難有戰事,正是我大軍休養生息之機,如今城中鐵騎,盡皆歸附,長安城中,數萬大軍,可堪一用!」

    劉備聞言微微點頭,對徐庶道:「元直,備不懼曹,龐來攻,而是心憂若休養生息,以備治下二郡之地,如何與那龐,曹廣袤土地相比?」

    徐庶聞言,暗暗點頭。

    劉備所慮之處,正是其治下癥結所在,雖長安一夜易主,劉備篡馬騰立足西涼,可說到底,劉備的根基比之其餘諸侯,薄弱許多,而那曹,龐兩家皆有能吏,這拖的越久,局勢對劉備越發不利。

    徐庶思索多日,亦未找到可根治此症的辦法,除破釜沉舟,窮兵黷武外,這長安,安定二地,於兩家諸侯的夾縫之間,根本就難有發展。

    想到此處,徐庶對劉備道:「庶yu領兵征討武威,天水諸郡。」

    徐庶說罷,劉備心驚,而關,張二人卻眼前一亮,趙雲面如沉水,對徐庶道:「軍師,城內百姓,尚未安定妥當。」

    徐庶聞趙雲之言,不禁歎道:「如今主公於曹,龐夾縫之中,若與這兩家諸侯半年時光,待其恢復元氣,整頓軍馬之後,我等必死無葬身之地,yu破眼下時局,唯有置之死地而後生!」

    見徐庶一臉嚴肅,趙雲不知該如何辯解,卻聽劉備歎道:「皆備之過,連累諸位。」

    聞劉備之言,趙雲忙道:「既然事出從權,雲願聽軍師調遣。」

    徐庶聞言,微微點頭道:「之前庶也想過,殫精竭慮,與曹,龐兩家,一同休養生息,安定百姓,可庶才華平平,於民治一道,與龐山民相去甚遠,且曹營之中多有能吏,若予這兩家諸侯些許時間,主公麾下與之差距,必越來越大。」

    劉備聞言不禁皺眉道:「元直所言極是,只是若與諸侯相爭,為何不去往洛陽,宛城等富庶之地?先前佔下長安,已是備背信棄義,若再攻壽成,備之聲名,毀於一旦。」

    劉備說罷,關張二人煞有介事的點了點頭,而徐庶卻心中苦笑,暗道如今劉備居然還如此天真,這長安軍馬,於諸侯之間,還有何名聲所言?

    徐庶思索片刻,長歎一聲道:「非是徐某不yu得富庶之地,獻予皇叔,而是我等手中,並無強勁步卒,可破潼關一地,自先前與那賈詡一役,潼關守備,煥然一新,頃刻之間,難以攻下。」

    「元直莫非是怕了那賈詡不成?」關羽聞言,傲然一笑道:「元直,不如這樣,予關某一萬軍馬,待關某去取那潼關,獻予兄長!」

    「雲長莫要小覷潼關天險!」徐庶聞言,心中一急,冷聲喝道:「我長安軍馬,本就不多,此時若再分兵,孰為不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