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220 荊襄欲強兵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荊南四郡本是邊蠻之地,龐山民只用年餘,卻使百姓安逸,蠻事盡平,此等功績,於朝堂之上,完全揭開,朝中群臣,皆對龐山民先前舉措,稱讚不已盡在

    只是龐山民卻知道,此番功德,與他干係不大,全賴荊南文武所為,臥龍,鳳雛,皆治世之才,蔣琬以及石韜諸人,於政事一道,亦頗為不俗,且好歹湊出數萬軍馬,這於向來興文事,疲兵事的荊襄而言,也算是一大創舉,原本朝堂一些文士,對此還頗有異議,只是待二蒯強調,當今亂世之下,諸人盡皆無言以對。

    一場朝會,群臣皆議,劉表本就是寬容之人,兼之龐山民性情隨和,州牧與上將軍二人,與群臣商議之後,倒是讓朝上臣子,大為寬心。

    龐山民也知道,政治一途,驟變傷害過大,以當今荊襄家底,無法承受,所以只求漸變,除了將一些數年來作為不大的官員,化作商賈之外,其餘便是多與朝堂將領,商議軍中之事了。

    荊南要增兵,此事刻不容緩,如今荊南遠征軍馬,已籌措糧草,待戈而出,龐山民相信以江東孫權貪婪,定是不會放過此大好良機,周瑜雖說欲圖江夏,但龐山民卻並不相信,其對荊南,毫無想法。

    所以在下朝之後,龐山民與文聘一同回府,商議軍中之事,只是令龐山民頗感意外的是,文聘於他面前,變化頗大。

    龐山民很不適應,聲威赫赫的文聘,於他面前一口一個「上將軍」的稱呼,且文聘的恭謹,讓龐山民渾身彆扭。

    「仲業,你我本是朋友,又何必如此?」

    於文聘府上,龐山民苦笑連連,文聘聞言。卻是歎道:「本來文某以為,上將軍會篡奪景升公家業,如今看來,卻是文某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見文聘一臉慚愧之色,龐山民聞言笑道:「此事已了,我等當回歸往昔才對,山民之前便仰慕將軍忠直。此番以將軍作賭。還望將軍原諒才是。」

    文聘想起適才朝堂發生之事,亦不禁笑了起來,對龐山民道:「如今既然荊南欲發兵西川。你我還是閒話少敘,文某這心中疑惑,山民欲如何更改這營中之事?」

    「龐某望將軍可提拔一些年輕將領。除此之外,餘下之事,待平定西川再議。」龐山民說罷,文聘笑道:「山民以為,西川須臾可歸我荊襄所掌?」

    「若只掠西川土地,以孔明之才,漢升,董衡之勇,只要圍下成都。便可如之前孫策周瑜,平定江東一般,西川大勢,數月可定。」龐山民說罷,微微皺眉道:「可若要完全掌控川地州郡,則日久天長,便是龐某攜荊南群臣。一同入川,亦要數載之期。」

    文聘聞言點了點頭,對龐山民道:「三萬軍馬,有些少了,是否要文某分些荊州軍馬。與臥龍一道入川?」

    「兵多非益……」龐山民聞言笑道:「且這三萬軍馬,亦是分兵。若軍馬去的太多,劉季玉亦支付不起,龐某這借兵費用。」

    「山民以借兵為名,圖西川之地,劉季玉也夠倒霉的了。」文聘說罷,龐山民亦是笑道:「還多虧法孝直,張永年去了龐某婚宴,不然我荊襄圖謀西川,過於艱難。」

    文聘聞言,亦心有慼慼,先前劉表不聽二蒯之言,滅孫策於江夏,文聘對此事心中,始終有些耿耿於懷,荊襄自劉表掌控之後,從未開疆拓土,比之別家諸侯,於兵事之上,差距頗大,身為武人,文聘建功立業之心,從未放棄,如今荊襄欲生戰事,文聘心中,亦有些蠢蠢欲動。

    「山民,你以為有幾成可能,江東欲伐我荊南?」文聘說罷,龐山民躊躇半晌,苦笑道:「龐某雖與那周郎為友,卻於兵事一道,遜其頗多,並不知道那江東周郎,何時發兵,龐某以為,如今我這個上將軍可作之事,便是多賺錢財,籌措大軍糧草,讓孔明與將軍這般,懂兵之人,心無旁騖。」

    文聘聞言,不禁笑道:「上將軍指掌軍中糧草,此亦是我荊襄奇聞了。」

    「除此之外,亦可幫將軍募兵。」龐山民說罷,從懷中取出一冊,遞予文聘道:「此是龐某之前所書,且予將軍看看,望將軍指點一二,先前襄陽校場招賢,只是解決我荊襄無將可用之事,此書乃是龐某思索,何以解我荊襄,無兵可用之圍。」龐山民說罷,文聘眼中一亮,連忙接過書冊,翻看起來,只片刻之後,文聘卻眉頭緊鎖,對龐山民道:「這撫恤一事,耗費頗大。」

    「龐某管錢,此事是上將軍所掌範疇。」龐山民聞言笑道:「但凡錢糧支取,仲業勿要憂心,仲業只需為我荊襄,多練強兵。」

    文聘聞言,點了點頭,繼續看去,文中記載各種練兵之法,不久便讓文聘眼中,異彩連連,文聘看了半晌,合上書冊,對龐山民道:「山民先前還說,不通兵事,如今看來,卻是山民掩藏才華。」

    「非是龐某才華,而是玲兒口述,龐某權作記錄。」龐山民聞言,歎道:「此番玲兒與曹營張文遠相聚之後,亦請教了些練兵之法,此書冊中,除陷陣之外,亦有曹軍軍訓之道,以及并州鐵騎戰法,只是龐某於這練兵一事,一竅不通,所以欲使將軍去偽存真,為我荊襄,尋一方案,強荊襄之兵。」

    「若如此,此書價值千金!」文聘聞言,抱拳一禮,道:「文某多謝山民所賜,有此書在,不消數月,文某便可想法設法,摸清其中門道,練我荊襄士卒。」

    「將軍也不必心急,畢竟我荊襄軍中,家底不厚,只得慢慢求其精進了,倒是景升公十餘年來,於政道之上,底子打的不錯……」龐山民聞言笑道:「將軍大可使勁揮霍,但凡練兵之事,一應所求,龐某皆應,但凡能求得強兵悍將,便可使我荊襄,立足於亂世之中,且待將軍成功之後,讓各家諸侯,皆畏我荊襄聲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