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106 防劉備!妨劉備!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江東欲圖江夏,這般消息令蒯氏兄弟既是驚訝,又是心暗喜。

    龐山民先前所慮,以二蒯見識,深以為然,劉表施政,愛民養士,若於盛世,則荊襄治大興,劉表亦於國有功,只是當今亂世,廣袤荊襄,卻缺兵少將,雖士子眾多,可戍守邊境,豈能用這區區書生?

    若不能以雷霆之勢,平定當今荊襄亂局,於公於私,其結果皆讓二蒯難以接受,如今曹操於北地官渡,一戰全功,袁紹如今雖掌河北之地,卻已然不是那曹操對手,江東孫權,勵精圖治,國險民附,這兩大諸侯,對荊襄郡,早已垂涎三尺。

    如今荊襄雖與這兩大諸侯,尚有一戰之力,可是若劉表故去,荊襄又有何人,有此威望,掌控全局?

    蔡瑁不行,蔡氏一門多武將,若景升使劉琮繼位,則外戚當政,憑蔡瑁之能,荊襄能撐得數載不亂,已是不易,且自古以來,長幼有序,劉琮若只憑劉表寵溺,獲此高位,屆時荊襄人心浮動,怕是已成必然。

    劉琦原本也不行,只是如今有了臥龍鳳雛二人從旁提點,且龐山民乃龐家後繼之主,亦於劉琦身上出了好大力氣,如今龐山民已使得劉琦掌荊南四郡之地,二者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想到此處,蒯越點了點頭,面上笑容濃,對龐山民道:「賢侄以為,我與家兄,該如何使那蔡瑁於景升公處,失了恩寵?」

    「以先生之智,豈會束手無策?」龐山民說罷,蒯良卻是笑道:「賢侄但說無妨,龐家蒯家,如今已然結盟,賢侄當知無不言,言無不才是!」

    「那小侄便獻醜了。」龐山民頷道:「蔡瑁如今得寵,於我荊襄乃是必然,其原因有二:蔡夫人乃景升公之妻,深得寵愛,外戚把持權柄,皆其所為之;另蔡瑁於水軍一道,頗有建樹,荊襄與那江東仇視已久,景升需要心腹之人,執掌水軍,以抗江東,如此一來,蔡瑁位高權重,也情理之。」

    蒯越聞言,點了點頭,道:「賢侄所言極是,只是若我等使蔡瑁失寵,又有何人,可抵江東水軍?」

    「二位久居荊襄,不知是否聽過『錦帆甘寧』之名?」龐山民話音剛落,蒯良神色微變,眼放光道:「賢侄說的可是那長江大寇?」

    「此人如今已統長沙水軍……小侄以為,若蔡瑁失寵,甘寧亦可掌荊襄水軍,以抗江東,保荊襄水道無虞!」龐山民說罷,二人皆驚,沒想到銷聲匿跡的甘寧居然已經歸順了龐山民,且長沙如今,已有水軍。

    想到此處,蒯越詭異一笑,對龐山民道:「原本老夫還以為賢侄坦誠,不想如今還有後招,長沙既有水軍,為何賢侄既知江夏有難,卻不準備從搭救?」

    「怎可搶了蔡將軍的功勞……」龐山民煞有介事,蒯氏二人皆是大笑,蒯良饒有興趣的對龐山民道:「此番異與賢侄同去荊南,定要多呆一陣!否則即便是襄陽二蒯,被賢侄賣了,還要幫賢侄數錢!」

    「子柔先生說笑了。」龐山民訕笑道:「小侄如今可沒賣二位先生,反而先生得了大公子,怎麼看都是小侄虧了才是。」

    三人又笑一陣,如今已有繼蔡瑁掌管水軍之人,蒯氏二人心大定,對於如何陰謀蔡瑁,二人卻不再去詢問龐山民了,龐山民也知道,若論及朝堂陰謀,他比之二蒯拍馬難追,性全權交予二蒯為之,以蒯良,蒯越之謀,玩死區區蔡瑁,理當不難。

    二蒯心事去,與龐山民把酒言歡,龐山民欣然從之,三巡之後,蒯良對龐山民道:「蒯某以為,賢侄如今已至襄陽,當見見這荊襄武了,若賢侄日後得大公子謀主之位,屆時用人之際,也可順手一些!」

    見蒯良示好,龐山民感激的點了點頭,笑道:「此事不急,小侄以為,待除了那蔡瑁之後,再與諸位賢達相見,也是不遲!」

    「既然賢侄信心十足,老夫便應下賢侄,待那江東興兵之際,便是那蔡瑁失寵之時!」蒯良說罷,龐山民沉吟片刻,又道:「以先生觀之,那劉備何許人也?」

    「劉備?」蒯良蒯越聞言,面面相覷,對於這個名聲顯赫的劉皇叔,二人心亦是忌憚,只是劉備如今屯軍野小縣,兵微將寡,二人皆不知,如今龐山民提及劉備,所謂何意?

    「二位先生怕是不知,汝南一地,如今也為劉備所掌……」龐山民說罷,二人皆色變,蒯越皺眉道:「賢侄此言當真?那劉備投野小縣,並非勢單力孤?」

    「亦算是勢單力孤,只是此人所圖甚大,還須二位先生謹慎待之……」龐山民說起先前與劉備二次相遇之事,蒯良蒯越聽過之後,皆面如沉水,沉吟許久,蒯越歎道:「不想這劉備對景升基業,已有所圖,此人狼子野心,當須提防!」

    「所以大公子歸襄陽之後,二位先生切不可使其與劉備接觸,大公子宅心仁厚,若被劉備花言巧語所蒙騙,悔之晚矣!」龐山民輕歎一聲,對二人道:「且下以為,此番江東圖謀江夏,劉備亦欲從取利,既如此,二位先生也可使景升公看其原本面目,屆時怕是野小縣,景升公也不會借與那劉備了!」

    「賢侄所言極是!養虎為患,後患無窮!」蒯良聞言,撫鬚笑道,「有賢侄提點,我二人心有數,若那劉備敢有一絲圖我荊襄之念,必要他追悔莫及!」

    三人談至直到夕陽斜下,龐山民才出了蒯府大門,此番商議,倒是出乎龐山民意料不少,荊南雖是損了劉琦,卻已然和蒯氏結好,若二蒯能善用劉琦身份,成事不難。

    且龐山民心,蒯良,蒯越皆是賢臣能吏,比之劉琦,作用大,若日後掌了荊襄,就算給蒯家一個「荊襄第一豪族」,又有何難?且臨行之際,還陰了劉備一把,那劉皇叔如此一來,便處於二蒯視線之,再要成事,難上加難。

    對於這般結果,龐山民已心滿意足,如今已與蒯越相約,同去荊南,待到了荊南,再讓那蒯越看看,荊襄之地,到底何人才是立世之人!

    p:感謝獨自流浪同學的打賞。

    另,非常感謝各位看官一直以來的支持,本周強推,若各位看官覺得本書還入得法眼,還請麻煩各位投來幾張推薦票,下感激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