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逐鹿

龍騰世紀 第四八八章 李左車 文 / 秦語

    陘,意為山脈中段的地方!

    太行山橫亙在河東和河北之地中間,高高的山脈隆起,兩地之間往來要翻越高山,無疑會非常困難,到底路難行。

    因此兩地之間一直希望有便利的來往通道,於是乎經過不斷的摸索之後,山脈之之中某些山石斷開的地方便被大家找到,從而成為便捷之道。

    太行山中有八陘,井陘就是其中的一處,井陘口就是這條便捷之道的關鍵關口。

    自古以來,井陘口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說法,足可見井陘口的關鍵性和重要性。

    正是因此井陘口除了是民間來往的便捷之道外,在戰爭年代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從河東之地出發征討趙國一帶,井陘口幾乎是必經之地。

    聽完張耳的介紹,韓信心中也就更加有數,他最趙國之戰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如今張耳到來介紹了更多的情況,對自己而言也是個巨大的幫助和補充。

    灌嬰道:「山中不是總共有八條通道嗎?我們不必一定選擇此處啊?」

    張耳搖搖頭道:「確實如此,但是井陘口的道路直接溝通兩地,關口那邊就是趙國主要地區所在,也是趙國主力所在的方向。如今中原楚漢已經開展,想必韓元帥征討趙國的計劃也需要加快,所以速戰速決還是很必要的。

    若是選擇從其他地方進攻,漢軍的行動距離就大大的增加,無疑會變成勞師遠征,這對我們並非很有利的事情。而且漢軍在河東的兵力少於趙國。此戰就更重要重視的還是謀略和出其不意。拖得越久對漢軍的形勢越是不利,所以井陘口無疑是最好不過的選擇,只要經過此地,直接和趙軍主力展開激戰,趙國之戰也就勝利了一大半。」

    韓信暗自點點頭。這張耳到底是有些才能的,看出了漢國現在面臨的狀況,也看出了自己手下軍隊的劣勢所在,從而提出了速戰速決的必要性。韓信確實是這樣認為的,若是採用常規的思路和方式。就自己手上這四萬軍隊如何盡快平定河北諸侯?

    速戰速決,對於糧草和將士消耗都是最少的,而且在時間上也能節約不少。更為重要的是韓信有心想要在趙國的事情上給予諸侯一定的震懾,提高士氣和自己的威望。如果想要有所發展,個人威望還是非常重要的。

    張耳續道:「趙國那邊可能也會大意,或許會認為漢軍不敢從井陘口直接進軍。這樣一來我們也就有出其不意的感覺,在戰略上也就勝了一籌。即便是稍後他們知道我軍從此進軍。調動大軍佈置也正好。

    如此正好和我們想要速戰速決的想法不謀而合,趙軍的數量相對比較多,也會使得他們生出驕縱自大的心思來。敵人越是輕視我們,我們有機會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韓信輕輕點點頭。說道:「張耳將軍言之有理,那麼那個李左車呢?」

    對此灌嬰也是比較感興趣的,對於趙國需要注意的地方,井陘口無疑是個重點。不過在人的方面,張耳並未提及趙王歇,也沒有提及自己曾經的好友。現如今的大仇敵陳余,而是提起了李左車。能夠讓張耳如此重視,足可見這個李左車必定有非常之處!

    張耳道:「李左車。在趙國的身份不一般,首先一點是他的出身,此人祖父便是昔年的趙國名將李牧!」

    李牧在這個時代算是威名赫赫,其影響還是非常重大的。雖然已經去世數十年了,但是當人提起來的時候在眾人心目中還是有著一種莫名的震撼。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

    這是一個戰火不斷的年代。戰鬥何其之多,將領更是輩出。能夠排進這數百年來。前四的名將,足可見李牧的厲害之處。

    草原上的匈奴人是何其厲害,曾經襲擾趙國北部邊境難有寧日。可是當李牧鎮守雁門的時候,大破匈奴,匈奴人根本不是趙國的對手。後來在對於戰國其他國家的戰爭之中,李牧發揮的作用更是巨大。

    尤其是廉頗死後,李牧更加成為趙國的頂樑柱。當時的秦國之所以遲遲無法攻陷千瘡百孔的趙國,正是因為李牧的存在。秦軍遲遲無法攻陷趙國,無可奈何之下,秦國人只得採用頻頻使用的反間之計。

    買通趙國臣子在趙王面前聲稱李牧有不臣之心,想要投降秦國。可憐的趙王竟然相信了有些拙劣的反間計,殺了李牧,自毀長城。李牧一死,趙軍再也擋住不秦軍的進攻,最終邯鄲失陷,趙國滅亡。

    正是因此,在趙國民間,李牧有著崇高的地位,受到戰國百姓深深的尊敬和懷念。如今他的孫子復出,更加受到很多人的重視。因此李左車在趙國民間有著崇高的聲望,趙王歇封其位廣武君,頗有補償的意思吧!

    韓信心中暗暗點頭,李牧的孫子,身份上自然是非同小可,不得不重視。

    張耳道:「當然了,現在很多名將,名仕的後裔看似身份顯赫,但是很多都是空有虛名。但李左車並非如此,他頗有乃祖風範,兵法韜略都很高深。李左車於李牧,就如同王賁如同王翦是一樣,當真是名劍世家的傳承。」

    這也是韓信最為在乎的地方,一個人的出身有多厲害他不在乎,也沒有多少實際作用。更為在乎的還是其實際才能,要知道實際的作戰之中,將領的素質直接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張耳續道:「在趙國君臣之中,值得一提的也就四個人,趙王歇、陳余、李左車,還有之前的代相夏說!趙王歇不過是機緣巧合,有趙國王室後裔這個身份在,當時為了穩定趙地的局勢才立他為王的,但實際上他本人一般,不足為慮!」

    說起此事,張耳的心情也頗為複雜,當初趙王歇可以說是他一手扶上王位的。結果到頭來卻落得如此結果,兩人互為仇敵,刀劍相向,當真是此一時彼一時,讓人唏噓不已。因為這個常山王的位置,讓趙王歇恩將仇報,好友陳余也和自己徹底決裂,這事情到底該怎麼說呢?

    韓信理解張耳此時的心情,溫言安慰道:「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此事可以說是項羽一手促成的悲劇。不過趙王歇,陳余之流也過分在乎權勢地位,頗有些涼薄,對將軍也算是恩將仇報。不過用不多久,將軍就可以隨著本帥一起一雪前恥!」

    從韓信的角度出發,他當然是想要盡量將張耳爭取到自己身邊。讓他誠心誠意地為自己效命,不只是為了趙國之戰,韓信還有者更為深遠的打算。他有著自己的抱負和計劃,但是他身邊缺乏足夠的人手。普通的士兵想要招募並不難,但是想要聚集一些有識之士,人才將領可就不容易了。

    張耳此番前來投靠,在韓信看來正好是個機會。張耳雖然以前和劉邦也算是熟識,但是畢竟年代久遠,現如今尚未有機會接觸劉邦。若是自己盡量努力,將他拉攏到自己身邊,自然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儘管今日才是第一次見面,但是從言語之中可以看出張耳此人的才能,確實有非凡之處。想當年他能夠成為信陵君無忌府上的門口,在秦末也能混的風生水起,果真有不凡之處。若是有他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呢?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韓信待張耳更加的重視和誠懇。

    張耳道:「多謝韓元帥關心,說正事吧!至於陳余,此人心胸狹隘,軍事上雖然有些才能,但是膽子卻小,作戰的時候有些畏首畏尾!當年巨鹿被圍困,他在城外有駐軍,末將向他求助,他卻害怕章邯的兵鋒,因為不敢出戰。

    末將正是因此他和生出嫌隙來,雖然過去了很多,但是此事還是有影響的。當年為此生出嫌隙何止是末將一個人,還有就是趙王歇。秦軍並未巨鹿,他險些身首異處,更有一個兒子陣亡。以一個諸侯的身份先去向陳余求助,卻得到了那樣的待遇!趙王歇倒是可以說是暴怒不已,陳余多有不滿。

    現在他們之間雖然在一起,趙王歇還對陳余頗為重用。這些都是表現現象,不過是趙王歇頗有形勢,利用陳余罷了!他們君臣之間並非是一條心,而且彼此之間還有還要互相防著對方。想來元帥明白末將的意思!」

    韓信輕輕一笑:「禍起蕭牆,內部不和向來是大忌諱。尤其是大敵當前,兩軍對陣的時候,趙王歇看似恢復了趙國土地,但實際上還是風險重重啊!」

    張耳笑道:「正是如此!那個夏說雖然曾為代相,但是才能不怎麼樣,只是在口舌上有些長處吧。更為關鍵的是他曾經陳余的門口,趙王歇怎麼敢輕易地用他呢?說不定重用夏說只是為了安撫陳余罷了!這些都不打緊,最為關鍵的還是在這個廣武君李左車身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