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逐鹿

龍騰世紀 第四八七章 一個關口,一個人 文 / 秦語

    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

    這是韓信給漢王劉邦的戰略建議,認為就目前楚漢相爭的狀況下,這才是漢軍求勝之道。

    如今西魏國已經平定,漢國在這裡設置了河東郡,韓信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下一個目標——代國!

    代王趙歇原本是曾經六國諸侯趙國王室後裔,反秦起義爆發之後被立為為趙王。

    但是在關中分封之後他這個趙王的身份發生了變化,項羽有意分割原來六國諸侯的實力,因為將原來的趙國一分為二。

    趙王歇成了代王,封國的土地也生生少了許多。至於原來趙國故地許多土地城池都封給了常山王張耳。

    對此趙王歇很是不滿,但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只好默然接受了這樣的事實。對於張耳為常山王不滿的,又豈是代王趙歇一人,其好友,曾經的趙國大臣陳余更是大為光火。

    陳余和張耳本來都是魏國人,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他們兩人一起去投奔,後來奉命前來趙國組織反秦起義。趙國經歷了一場混亂之後,張耳扶持了趙國王族後裔趙歇為王,成為趙國柱國重臣。

    直到此時,兩人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當然了這都是建立在地位平等,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後來章邯率軍平定六國起義軍,包圍了當時的趙王歇所在的巨鹿城,情況非常危急。這個時候張耳得知自己的好有陳余有一支兵馬就在巨鹿附近,因此派人前去向陳余求援。

    結果陳余卻以「如以肉委虎,徒盡亡軍」的理由拒絕援助。這樣的結果讓張耳很是惱火。還在項羽及時率軍前來救援,解除了巨鹿城的危急。不過自此以後,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可謂是急轉直下,變成了仇人一般。尤其是在項羽分封之後,更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項羽有心分化離間趙國君臣之間的關係。張耳因為跟隨項羽入秦關,成了常山王,但是陳余只不過得到了一個侯爵。

    對此陳余很是不滿,長長抱怨道:吾與張耳同等功勞,他為諸侯。余為侯,項羽對我很是不公。

    正是因此陳余一直對張耳很是不滿,心中也一直籌劃著如何報復。

    後來齊國田榮出兵和西楚國開戰,在西楚霸王項羽那裡得到不同待遇的陳余趁勢而起。

    陳余派出門客夏說前去拜見田榮,稱張耳與項羽親近,得了項羽的恩惠之後,可能會倒向西楚國一方。故而想要從齊國借兵討伐常山王張耳。

    對此田榮也是樂見其成,他希望能夠爭取到更多的盟友,為西楚國樹立更多的敵人。加之他確實希望大河之北的親近西楚國的諸侯受到壓制,以免自己的北部遭到襲擊。畢竟當時的濟北王等幾個田姓諸侯也是偏向項羽一邊的,所以田榮也就答應了借兵的請求。

    陳余當時是武安君。僅僅擁有三個縣的封地,他盡數調動自己麾下的士兵,加上田榮借給的兵力,向常山國發起了進攻。

    張耳一個將領成為新崛起的諸侯,背身就得不到原本六國諸侯的代價。當時的河北之地主要的就是西魏國,代國和燕國。以及濟北王。

    幾個老牌的諸侯都希望張耳能落敗,因此陳余的行動可謂是樂見其成,明裡暗裡地都加以支持。

    項羽又在中原一帶忙著征戰。無法給常山王提供有必要的支持,張耳處於劣勢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彭城之戰後,常山國已經岌岌可危,代王趙歇對陳余加以安撫,常山國故地基本上都要落入代國之手。

    因為漢軍突然北上征討西魏國,魏王豹通知了河北各大諸侯。以至於他們對漢軍都有深深的敵意,因而都倒向了西楚國一邊。項羽為了拉攏河北諸侯。默認了代國對常山國的佔領,同時還暗示趙歇可以興復趙國,重新登上趙王之位。

    如此一來,張耳失去了最後一點可有可無的支持,終於不敵陳余的進攻。

    若是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張耳敗亡,身首異處是遲早的事情。幸運的是,在這個時候他有幸進入一個人眼中。

    注意到張耳的正是漢軍兵馬大元帥韓信!

    韓信向劉邦獻計之後,忙著征討河北之地的其他諸侯,雖然韓信的才能非凡,但畢竟麾下只有四萬軍隊,獨自一人還是顯得有些勢單力薄。

    這個時候他注意到陳余對常山國的攻勢,這個時候無疑是張耳最孤獨無助的的時候,若是現在將他拉到自己一方,自然最好不過。

    張耳手下雖然沒剩下多少兵力,但韓信更為看中的是張耳這個人。

    作為曾經的趙國重臣,常山王,張耳對趙國之地的情況可謂是瞭如指掌。當然了對於代國的情況和內部狀況也是多有瞭解,同時也比較熟悉代軍的作戰狀況。

    現在就要和代國全面開戰,這樣的人無疑是自己所需要的,因此韓信派了灌嬰率領五千軍隊前去接應落敗逃亡的張耳。

    如今去了好長時間,灌嬰尚未返回,也沒有消息傳回來,韓信不由的等的有些著急。

    項羽已經向滎陽一帶動兵,劉邦那邊面臨的壓力不小。如今漢王更是派來了使者,催促自己盡早開啟對趙國的征討,從而減輕滎陽一帶面臨的壓力。

    如此一來,韓信肩上的壓力也就沉重了許久。劉邦的催促倒還是其次,他更為在乎的還是滎陽那邊能夠撐多久,劉邦現在出了什麼閃失,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諸多謀劃也會前功盡棄。想到這許多的事情,韓信的心情也就有些沉重,一直期待著灌嬰能夠盡早回來。

    好在運氣還算是不錯,次日晌午的時候灌嬰總算是回來了,而且不負眾望地帶回了張耳。

    ……

    「元帥,灌嬰回來覆命,張耳已經安全帶回來,如今正在療傷,稍後回來拜見元帥!」灌嬰一回來就來向韓信覆命。

    韓信點頭道:「很好,我軍的傷亡情況如何?」

    灌嬰道:「我軍陣亡了四百多人,受傷亦有數百!末將遇到張耳的時候,他已經在向著河東逃亡,可見他本身就有投奔我軍的意思,末將正要接應,將他接了回來。」

    「嗯!」韓信輕輕點點頭,傷亡和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不過這些傷亡相對於張耳本人的價值來說還是值得的。

    「對了,陳余和趙歇那邊有什麼情況?」韓信隨即問起了對手的狀況。

    灌嬰道:「如今常山國落敗,代王那邊形勢大好,趙歇倒向西楚之後,在項羽的默許之下,如今已經要重新復為趙王,統領原來的趙國故地!」

    「是嗎?趙國故地,且讓趙王歇高興幾日吧!」韓信不由的一聲冷笑。

    灌嬰知道,自家韓元帥對於趙國故地是勢在必得,動手是遲早的事情,只是不知道韓元帥具體是如何打算的。

    ……

    「見過韓元帥!」張耳前來面見韓信的時候,剛剛包紮完傷口,心情很是低落。

    韓信看在眼裡,安慰道:「常山王不必多禮!」

    張耳淡淡地苦笑道:「韓元帥言重了,如今張耳不過是亡國之主,說嚴重點就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若非韓元帥派了灌嬰將軍接應,只怕是早已身首異處。如今張耳前來投奔韓元帥,希望能在韓元帥麾下做個馬前卒已經很不錯了!」

    張耳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一個丟掉封地的諸侯一錢不值,想要得到漢軍的庇護和幫助,根本不敢托大。想想和自己遭遇相同的幾個諸侯,魏豹搖擺不定,想要左右逢源,最終落得自刎的下場。雍王章邯和九江王英布到了越國,也都是越王麾下的將軍。所以現在姿態放低一些,韓信對待自己也不會太差,這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韓信道:「常山的事情,張耳將軍不必介懷,本帥會忙你討回公道的。」雖然言語之中多是安慰,也很是尊敬。不過張耳已經發貨了,那這稱謂的事情著實沒有什麼客氣的。

    「如此多謝韓元帥了!」張耳對這位年輕的漢軍元帥不敢有絲毫的輕視,章邯和魏豹先後都敗在他的手上,能被漢王劉邦如此倚重,自然尤其是非常之能。在張耳的眼中,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年輕俊傑恐怕只有西楚霸王項羽和越王尹旭了。

    韓信問道:「本帥確實有打算對趙國動兵,不知道張耳將軍有什麼建議?是否願意給予本帥一些幫助?」

    張耳笑道:「韓元帥言重了,張耳能在元帥麾下效力是三生有幸。趙國那邊,末將確實有些瞭解,如果能為元帥的征討作戰有所幫助自然是最好不過。」

    韓信點頭道:「張耳將軍說說吧!」

    張耳回答道:「如今常山和代國算是已經合併成為原來的趙國,他們的實力不小。末將以為此戰的重點在於一個關口和一個人!」

    「哪出關口,哪個人?」韓信對此饒有興趣,趕忙詢問!

    張耳當即回答道:「井陘口,李左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