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唐天下

龍騰世紀 第十六章 盛大慶典 文 / 殷揚

    原創第十六章盛大慶典

    「瞧,英雄歸來了!英雄歸來了!」

    「平定吐蕃的英雄歸來了!」

    「不愧是平定吐蕃的英雄,威武、雄壯、精悍過人,跟天神似的……這是真正的英雄!」

    李昌國他們所到之處,必然是一片驚歎聲,人們趕來觀瞻英雄,無不是感慨、激動

    吐蕃之地,華夏數千年未納入版圖,如今,終於被唐朝平定,吐蕃之地成了華夏的一部分,這是千古偉業。若能親眼目睹創造這一偉業的英雄,那是多麼的讓人激動,多麼的榮耀。

    李昌國他們凱旋的消息像風一般傳開,百姓從四面八方趕來,在李昌國他們經過的道路上迎接凱旋的英雄們。

    「人真多。」李昌國掃視激動難已的百姓,大不是驚訝。

    「是呀,我們從河湟之地開始,所到之處都是人山人海,哪怕是趕夜路,也是人多得不得了。」郭儀重重點頭,大是贊同。

    「太多了,太多了。」李光弼頭一昂,胸一挺,笑道:「這就是英雄的榮耀,人生若此,夫復何憾?」

    這是屬於英雄的榮耀,這是對英雄的英勇事跡的好承認!

    李昌國再瞧唐軍將士,只見個個高昂著頭,挺著胸,一臉的喜悅,極為自豪。

    平定吐蕃是千古盛事,能參與其中這本身就是天大的榮耀,讓將士們歡欣鼓舞。百姓的激動、喜悅、愛戴就是對他們英勇事跡的好承認。再也沒有比這讓人歡喜的了。

    要不是李昌國號令嚴明,將士們一定是手舞足蹈,載歌載舞了。

    「英雄們,喝點慶功酒。」

    「英雄們。吃點肉,慶賀慶賀。」

    百姓是扶老攜幼,帶著熱騰騰的酒肉,朝將士們手中塞,恨不得把全家所有全給了唐軍。

    這場面非常感人,將士們謹守軍令,不敢收受一酒一肉,這讓百姓加歡喜。讚不絕口。

    「多好的英雄啊,大唐有這樣的英雄,怪不得能滅吐蕃呢。」

    「有這樣的英雄,豈止滅吐蕃。就是滅大食也不是問題。」

    「號令真嚴,就是當年衛國公的軍隊也沒有如此嚴明的軍紀。我聽老輩人說,當時衛國公端了頡利的老巢,滅了突厥,百姓聞訊趕來。給將士們送酒肉,將士們欣然接受。」

    「是啊,這事天下皆知。衛國公善於用兵,是大唐少有的良將。在號令一事上卻是不如監軍。」

    「要觀人之行,在於大喜之際;要觀軍之行。在於大勝之後。人若在大喜之際,手舞足蹈。不知道天南地北,此等人必無多大成就。一支軍若在大勝之後忘乎所以,不受軍紀約束,算不得好軍隊。監軍的號令能在大勝之後約束三軍,監軍真將!」

    百姓把李昌國他們是一誇再誇,誇得個個都成花了。

    就這般,在百姓的相迎之中,李昌國他們兼程疾趕,朝長安趕去。

    長安,麟德殿,李隆基身著龍袍,頭戴皇冠,一臉的喜色,打量著群臣。

    李林甫、陳玄禮、太李亨、楊國忠、安祿山……群臣皆在,個個臉上欣喜無比,彷彿吃了蜜似的。

    「你們很歡喜?」李隆基掃視群臣,自問自答道:「莫要說你們歡喜,朕也是歡喜不已呢。朕自登基以來,舉賢任能,勵精圖治,把大唐治理得花團錦簇,百姓樂業,邊關安寧,有人說朕之功已經超越太宗皇上。雖有些誇大,卻也差不到哪裡去。」

    李隆基當皇帝數十年,唐朝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唐朝進入為強盛的「開元盛世」,中國歷史進入巔峰。自此以後,一千多年了,再也沒有一個時代能與之相比。

    說著自己的得意事,李隆基的聲調很高,很是歡喜:「吐蕃已經定平定了,成就華夏數千年未有之偉業,朕自認如今的功業方可以超越太宗皇上。若是能把大食再滅了,那就好了。呵呵。」

    一長串的暢笑聲,極是活。

    「呵呵!」群臣以笑聲相應,這是好的答覆。

    「李昌國他們即將回歸,慶典都準備好了吧?」李隆基大聲問道。

    「陛下放心,都準備好了。」群臣大聲回稟。

    「那就好。」李隆基重重點頭,臉一沉,道:「都記住了,不得有任何差池。若有任何差錯,朕必將嚴懲。」聲調不高,卻是極為嚴厲。

    「遵旨。」群臣領旨。

    「啟稟陛下,李昌國他們離長安只有一百里了。」高力士步過來,大聲稟報,尖細刺耳的聲音中蘊含著無限喜悅。

    「好!」李隆基大袖一甩,沖太李亨,道:「按照議定程儀行事。太,該你去迎接大唐的英雄們了。」

    「遵旨。」太李亨大是振奮,扯起嗓嗥一聲,聲音如同雷霆,震人耳膜,轉過身,步而去。

    望著太李亨的背影,楊國忠萬分不爽,眼裡全是忌妒的光芒。

    平定吐蕃一事,整個唐朝都沸騰了,天下人都在關注。若是能出城迎接李昌國他們回歸,這是莫大的榮耀,會給自己積累很多「政治資本」。為了此事,楊國忠沒少鑽營,請動虢國夫人、楊貴妃吹枕邊風。

    要是在以往,枕邊風一吹一個准。然而,這一次卻是沒用,李隆基斷然拒絕,而是派太李亨擔任此事。

    這讓楊國忠萬分不爽。

    還有一個人不爽,這就是安祿山了。這個大胖是個精明人,他很清楚,若是能去迎接李昌國他們的話,這是大好事,上下打點,不斷鑽營,請動楊貴妃吹枕邊風,仍是沒用。

    李林甫把楊國忠和安祿山的表情看在眼裡,暗中冷笑,這兩人還真是癡心妄想,李隆基這是在為太李亨登基做準備了。

    迎接李昌國他們是很榮耀,很露臉的事,李隆基當然要把這機給太李亨。此事之後,太李亨的根基就會加穩,這對李林甫來說,不是好事,嗯,得找個機會,與楊國忠和安祿山好好聊聊,給太難堪。

    「稟監軍,太到來了。」李毅疾馳而來,興沖沖的向李昌國稟報道:「太迎接我們來了!太迎接我們來了!」

    太是國之儲君,未來的皇帝,他是代表李隆基前來迎接,這是莫大的榮耀,是對李昌國他們平定吐蕃大功的好承認,要李毅不興奮都不行。

    不要說李毅興奮不已,就是李昌國、郭儀、李光弼,還有將士們,誰個不歡喜?

    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什麼?為的是立功,為的是被人承認。

    太李亨代表李隆基前來迎接,這是好的承認,誰能不喜?

    昌國大手一揮,率領將士們加前行。

    沒多久,只見李亨騎著駿馬,帶著人,風一般馳來。遠遠一瞧,只見李亨滿臉的喜色,一張嘴都裂到耳根了,眼裡全是美妙的星星,明亮如同天上的烈日。

    「哈哈,李昌國,你們打得好!打得太好了!」李亨遠遠就翻身下馬,飛也似的衝過來,吼得山響,聲音如同雷霆,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太李亨在李林甫、楊國忠和安祿山的打壓下,ri過得很不如意,原本以為迎接李昌國他們這種好事輪不到他。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隆基竟然把如此美差派給了他,說明李隆基對他很是滿意,這是天大之喜。

    再加上李昌國與他的交情不錯,李昌國立下大功,他就有了得力的臂助,這同樣是天大之喜,他能不歡喜嗎?

    李昌國翻身下馬,就要見禮,卻給李亨一個熊抱打斷了。只聽李亨異常歡道:「李昌國,這些虛禮就免了。」他不僅摟著李昌國,還不斷在李昌國背上拍著:「打得好!打得太好了!太好了!」一口氣說了不知道多少個「太好了」。

    李昌國身有些發僵,他萬萬沒有想到,太李亨如此行事。轉念一想,這是好事,說明太李亨也是個性情中人。

    要是李亨此時按照禮節,一板一眼的行事,那真是掃興的事。

    「郭無敵。」李亨放開李昌國,張開雙臂,把郭儀抱住了。

    郭儀和李昌國一樣,先是身發僵,很不適應。轉念一想,如此也好,說明太李亨是性情中人,這是好事。

    「你一定是李光弼。」李亨放開郭儀,沖李光弼問道。

    「臣李光弼……」李光弼忙見禮。

    卻是給李亨打斷了,只聽李亨哈哈一笑,道:「我早就聽說李光弼足智多謀,是個了不得的英雄豪傑,今日一見,果是如此。就是嘛,不夠灑脫,見什麼虛禮。」不管三七二十一,給了李光弼一個熊抱。

    李光弼很是詫異,很是僵硬,後來也就聽之任之了。

    太李亨的心情非常不錯,與眾將相見,或是擁抱,或是拍肩頭,拍是拍背,或是說笑,渾身洋溢著喜悅,彷彿這是他這輩為喜悅的時刻。

    自從當上太以來,他就顫顫兢兢,就未有如眼下這般歡喜過。

    李隆基把如此美事派給他,表明他的太之位加穩固了。

    「弟兄們:歡喜的話我就不說了,些走,去長安,為盛大隆重的慶典在等著你們!」太李亨右臂一揮,大聲吼一聲,飛身上馬,策馬而去。

    李昌國騎馬跟上。

    將士們跟吃了興奮劑似的,加歡喜了,騎馬而行,異常輕。(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