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一百一十八節 要農田不要森林 文 / 狂人阿Q

    趙書禮離開庫倫後,沒有讓脫骨兒陪同,而是帶著自己的警衛們,先是坐火車,又是騎馬到了蒙古北邊跟蘇聯接壤地區的那些移民點。

    這裡是是鄂爾渾河和色楞格河流經之地,河谷早清朝時期就有來自山東熱河等地的開荒者,他們或者開墾荒地,或者租賃蒙古王爺的土地進行耕種,甚至是喬巴山等人的上台也沒有影響到他們。因此選擇開條件優良的河谷地帶,有許多大地主,他們擁有多則上千少則數畝土地。但是人手對他們來說仍舊是個巨大的問題,前清的時候他們的祖輩還能從家鄉帶過來一些親戚幫忙種地,但是趙書禮主掌這裡後,制定了出了許多土地政策,這些森林密佈的地帶因為草場稀少原本就不是蒙古人的聚居地,於是被收歸整府所有,並用來吸引內地居民遷居。

    那些渴望土地的農民們,因為土地的緣故來到這裡,砍掉樹木甚至焚燒森林,清出大片土地後,撒上種子過不了幾年原本的樹林就成了一片片的良田。同時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了原本地主家的佃農們,紛紛去開自己的土地,而不願意幫人打工了。後地主們不得不數次提高工資,可仍舊請不到人,土地小的還能用牛馬等畜力,自己家來耕種,那些上千畝的地主可就不那麼幸運了,腦子死板的就讓土地撂荒了,靈活些的則選擇種上不太需要人照看的牧草,幹起了畜牧業,收入倒也可觀。

    很顯然這些人是大型農用機械的潛用戶,趙書禮還曾經愁過約翰迪爾出產的拖拉機他無法消化呢,因為他當初招徠他們來國設廠的時候可是承諾過每年保證有三千台的銷量的。本來這就是個幌子,是吸引他們簽訂投資協議,然後等他們金融危機無力投資的時候,趙書禮才接手他們的設備,同時以違約金相威脅,要他們轉讓技術和派遣技術人員。這招絕大部分的美國企業身上都奏效了,但是約翰迪爾卻咬牙履行了合約,塞北建立了一座大型工廠,年產量正是三千台各型農用機械。

    趙書禮終到達的地方是色楞格河與鄂爾渾河兩河交匯前的一片平原,東北十里外就是買賣城,這一片平原上現已經按照國人的習慣聚集起了大批村落,每個村子十幾戶到十戶不等,每戶擁有五十畝土地。這樣的村落幾乎從東南西三個方向把買賣城包圍了起來,這也是當地整府有意為之的,因為買賣城至今仍然喬巴山等人的控制之下,蘇聯人還駐紮著千人的軍隊。

    看著壯麗廣闊的河谷平原,星星點點的村落,想想以前這裡不過是一片森林或者荒地,趙書禮心升起了一股萬里江山美如畫的感慨。難怪當權者都喜歡權力,都拚命攬權,有權就有錢是一個原因,可那些對錢財沒什麼概念的人為什麼也喜歡攬權,原因正於此啊,萬里江山美如畫,正是應了那個「畫」字上。這「畫」字是一個動詞,作用如同白紙一樣的人間大卷軸上,生出多少波瀾壯闊動人心魄的美景。連趙書禮這個知道歷史大勢,因此一心只想搞強抗日實力,刻意不去攬權,自己治下量放權的傢伙,此時看到自己一道道政令下,遠萬里之遙的地方竟然能產生出如此大的變化時候,都能生出這樣的衝動,何況那些還不如他,深處權力迷局當的人物了呢。

    看著漸漸消失的森林,趙書禮想到了臨行前,脫骨兒對他的感慨,說這裡的森林要是砍完了,以後就沒地方打獵了。

    作為過來人,趙書禮明白砍伐森林的害處,生態失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塵暴等等自然的懲罰。但是這些蒙北都不是問題,因為這裡水量豐富,幾條大河常年不息的流入北方的蘇聯境內,根本不存沙化的問題。唯一可惜的是農民為了快速的開荒,焚燒了大量的森林,有時候森林大火能燒到西伯利亞去,要是那些木材能運回內地去,可值不少錢呢,都是上好的原木啊,一人粗的到處都是。不管是蓋房子,修鐵路都用的上。

    至於其他的趙書禮不關心,生態他眼裡不值一提,砍光了樹木他才不管原本生活裡面的動物會怎麼樣呢,他看來當國人活的還沒有尊嚴的時候,卻去考慮關心哪些動物,簡直就是扯淡。至於哪些什麼所謂的環保人士,把自己關籠子裡說給動物謝罪的行為,趙書禮想這個時代應該不會出現,假如真的出現了,趙書禮不介意把他們跟他們喜歡的動物永遠關一起好了。

    趙書禮到的第二個移民點是,外蒙西部科布多地區的科布多河流域,跟色楞格河、鄂爾渾河以及東部的克魯倫河流域一樣,這裡也是一個重要的移民點,這三條外蒙北部的大河流域廣闊,要是能開出一部分,就很容能墾出兩三億畝耕地來。

    年初出台的四年建設大綱裡包含的移民計劃,外蒙北部尤其是靠近蘇聯的地區是個移民重點,將來計劃這裡至少要移民五到八萬人。不過此時開日淺,三地一共加起來才也只有移民兩萬人而已,其科布多才移民了十幾萬人。不過這裡的商業卻十分繁榮,因為有一條長達五多公里,源自於阿爾泰山流入蒙古西部著名的大淡水湖哈拉烏斯湖,流域水草豐美是非常優質的草原,每年出產的牧產品不管品質還是數量都是佔據整個外蒙很大份額。而科布多河流入的哈拉烏斯湖所的大湖區,又是規劃農業用地的重點區域,將來這裡注定會加繁榮,唯一的缺憾是這裡交通還是基本靠馬匹畜力。

    從科布多往西有翻越阿爾泰山脈的道路,幾年間常有晉商的駝隊從這裡到疆,趙書禮一行人也走了這條古商道,終於到了他們此行的終點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