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八十七節 閻錫山的反應 文 / 狂人阿Q

    李馮二人勢力被嚴重打擊,地盤萎縮殆後,除了趙書禮的第五集團軍外,四大集團軍就只剩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和蔣瑞元號稱央軍的第一集團軍,能夠一戰了。此時閻錫山心裡清楚,蔣肯定不會放過自己。於是蔣馮戰爭一明朗,他立刻就派割命元老,跟馮玉祥有交情的李書城去陝西會見馮玉祥。李書城邀請馮玉祥到山西做客,並告訴馮玉祥,如果他一到山西,蔣瑞元必然知道馮閻已經聯手,一定不敢動手對西北軍餘部趕殺絕。馮玉祥覺得很有道理,欣然前往,受到了閻錫山的熱情接見。

    馮玉祥到了山西後,很快就密令宋哲元再次反蔣。宋哲元當即以西北軍總司令的身份表反蔣宣言,說明是受馮玉祥和閻錫山兩人的名義,要兵出潼關再次跟老蔣河南戮戰。

    閻錫山這個老狐狸果然厲害,這一手果然讓蔣瑞元忌憚起來,既擔心閻系晉軍真的跟西北軍連接一氣南下,又不敢真的部署兵力去跟西北軍作戰,擔心閻錫山突然難從山西南下攻其側翼。但老蔣還是計高一手,他明知道宋哲元的後台是閻錫山和馮玉祥,但是他仍然派人去遊說閻錫山,給他帶去了央的任命——北方討逆總司令,討的當然是馮系餘部。而且拋出了一個海陸空三軍副司令的頭銜給他,閻錫山動心了,這真是利令智昏啊,看了胡蘿蔔大棒政策確實非常管用,有時候明知道裡面有毒還是有人願意冒險要鉤。閻錫山覺得這個位子適合自己,於是通電就職,這下子讓宋哲元覺得被出賣了,想聯繫馮玉祥看看老領導啥意思,卻現無論如何都聯繫不上了。

    這時候西北軍才覺情況不對勁了,接著就傳來老蔣的消息,說馮被軟禁山西的建安村了。於是西北軍高級將領陸鍾麟立刻趕到了山西,千方計秘密拜訪了建安村,見到了馮玉祥,證實了他確實被軟禁了。

    陸鍾麟離開山西又悄悄拜訪了蔣瑞元,此時蔣瑞元已經趁著閻錫山就職國府副住席的機會,調集兵力河南把西北軍殘部打的大敗,但是要徹底消滅這只作風頑強的西北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陸鍾麟拜訪蔣瑞元後,雙方講和了,然後相約共同對付閻錫山。一時間蔣控制的報紙上全是聲討閻錫山的消息,閻錫山知道這是蔣瑞元動手的前兆,前兩次對付桂系和馮系的時候,都是先讓媒體聲討,然後才製造事端挑起戰爭。

    這次他閻錫山凶多吉少了,西北軍已經開始山陝交界處集合軍隊了,幸而這時候突然趙書禮塞北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反英運動,後是導致了英國人兵國。這打亂了蔣瑞元的軍事行動,西北軍停留陝西按兵不動靜觀局勢,南方的蔣軍是不敢進入有英軍存的河北擔心引起誤會。

    閻錫山喘了口氣,但是他覺得自己並不安全,於是開始積極備戰。內,動員起了四十萬軍隊,太原兵工廠有大量的儲存,北伐時候他就組建了三十萬大軍,還大量出售軍火給友軍,現組建四十萬軍隊武器上沒有壓力。但是訓練就不足了,不過是拿起武器的農民而已,但是抱著保衛山西的精神,他們鬥志還算昂揚。外,他開始拉攏各路反蔣勢力,西北軍去解釋,但卻被那幫子馮玉祥死忠把他派去的使者趕了出來,放言不釋放馮大帥,西北軍就跟晉軍不死不休。又派人去香港聯繫上了逃亡的李宗仁白崇禧二人,資助了一批資金,希望他們能夠重返廣西給蔣南方製造一些事端。

    但是他用心的是對地盤相連的塞北軍閥趙書禮進行拉攏,他自己覺得跟趙一直關係不錯,禮尚往來不斷。他知道趙書禮也是山西人,山西太谷縣人,手下不管是官還是武將大多是山西人或者山西移民。重要的是,上次北伐奉軍和這次跟英國人的爭鬥,讓他看到了趙書禮軍隊的戰鬥力。於是不惜重金拉攏,派商震給趙書禮承諾一萬大洋的軍費請他一起出兵討伐蔣瑞元,同時表示希望從塞北的兵工廠購買軍火。

    塞北的兵工廠屢經擴建,現已經跟瀋陽兵工廠,鞏縣兵工廠,太原兵工廠,漢陽兵工廠合成國五大兵工廠了。雖然閻錫山有太原兵工廠,但是他的兵工廠製造機步槍,手榴彈迫擊炮還行,至於重炮就不如塞北兵工廠了,而他這次去購買的正是三門重炮,他要靠這些重炮把山西打造成一個堡壘,任誰也進不來。

    就雙方厲兵秣馬的時刻,突然蔣瑞元了份通電,要求他閻錫山退出河北。

    這可是太難以讓閻錫山接受了,他一生謹慎,精研儒家庸哲學。連印大豪泰戈爾到國來,除了拜會辜鴻銘外,就是來跟他探討了一下國哲學,什麼魯迅,胡適之流是懶得見的。可見閻錫山的儒學功底不是蓋的,他絕對心淫庸之道。自從辛亥革命開始,他就立足山西,從此數十年如一日,不管是袁世凱,段祺瑞還是吳佩孚,張作霖北京主政,他都穩坐山西,被稱為不倒翁。但謹慎不代表沒有野心,唐生智反蔣的時候,他就打算響應,可是後看到唐把他的名字列第二,於是就沒有參與。而河北這塊地盤可是他好不容易才得來的,這幾乎是他主政山西後,晉軍第一次大舉出晉,而且河北加上北京,天津就牢牢控制住了山西的出海通道,況且京津地區向來也都是富庶的地區,是他能不能官場上進一步的契機,他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但是不接受蔣瑞元命令的話,那麼英國人顯然會把責任歸咎於自己頭上,他可不是塞北的那個年紀輕輕的愣頭青,他深知道這些列強的厲害。於是跟蔣瑞元一樣,頭疼了一陣後,他也決定以退為進。通電宣佈接受央的命令,讓晉軍撤出京津河北地區。然後大軍全部聚集山西,尤其是晉南風陵渡一線排開,一方面積極操練,防備西北軍過黃河。另一方面加積極的聯絡各路勢力,甚至遠至東北的張學良他都派人去拉攏。

    後,他讓人備上厚禮,親自到了太行山附近一個叫做建安村的村子。

    這個村子正是閻錫山囚禁馮玉祥的地方。

    ······

    面對著閻錫山,蔣瑞元,西北軍甚至張學良等各路諸侯,接踵而來,且反反覆覆,大有一種車輪戰架勢的遊說大軍,趙書禮也頭痛啊。

    閻錫山還是老一套,拉關係,什麼晉綏一體之類的,不過這次出血本了,承諾了一萬大洋的軍費,按他這樣的摳門精神實屬難得。

    蔣瑞元一貫的手法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他一手拿著官位,一手揮舞著金錢,他承諾的金錢是一千萬大洋,要求趙書禮從晉北沿著同浦路向太原攻擊,承諾事後讓趙書禮到南京擔任國府副注席一職。

    而張學良自從退出了關外其實心裡也沒有安全感,關內正進行這權力的整合,他明白不管是誰一旦笑道了後,是不會任由他逍遙關外的,富庶的東北之地到時候必然引來覬覦。所以他也來拉攏趙書禮,雖然趙張之間曾經有過衝突,但是長期以來趙書禮跟張作霖關係還是不錯的。張學良傾向於趙書禮是迫於南京的壓力,才不得不參加北伐,當然趁機咬他們奉軍一口肉也是重要原因。可是那時候就是趙書禮不咬,總有人會咬的。何況戰後,趙書禮當即釋放了奉軍降兵,讓他關外短時間恢復了元氣。而他也見好就收,表示領情,立即派人來塞北表達善意和感謝,也放回了東北航校學習的十來名學生,和跟他一起組建的汽車廠的塞北技術人員。同時也向趙書禮保證了,大慶的油田仍然是一人一半,還是交給趙書禮手下權公望去經營,覺不干涉。

    此次當蔣瑞元橫掃李宗仁馮玉祥眼看著就要掃平關內後一個大軍閥閻錫山的時候,張學良又一次坐不住了,再次派人去聯絡趙書禮,表示善意,說將來如果趙書禮跟關內其他軍閥生戰爭的話,他將站趙書禮一邊。同時希望趙書禮也做出同樣的保證,塞北東北兩地應該合力抗擊關內軍閥的武力統一的行為。

    西北軍則多的是來化緣的,他們希望能得到一些軍火支持,承諾是打下山西後,跟趙書禮平分,雙方以雁門關為界,雁北的大同等地歸屬於塞北,雁南的太原等地屬於西北軍。

    趙書禮是怎麼回復和承諾的,他以目前英國人咄咄逼人又增兵為借口,說要等到跟英國人的事情解決後,才能抽身出來,到時候處理國內的事情,他是希望自己跟英國的戰爭能把本來歷史上生的原大戰的慘禍岔開,然後想辦法消弭掉。

    可是他能如願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