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五十節 石油屬什麼 文 / 狂人阿Q

    1927年月,寒冷的蘇聯也已經是春天了,正是氣候好的時候,而趙書禮跟史太林當初商定的蘇貿易展覽會終於經過了一年的籌備後,恰克圖開始了。

    蘇方參展了許多他們的工業品,有鑽探設備,大型鍛壓沖壓機器還有伐木機,磨面機等蘇方擅長的機器。方這邊商品就豐富多了,因為趙書禮對此很重視,參展的主力軍晉商也很積極,勢要奪回過去失去他們的傳統市場俄國市場,因此有相當多的民用產品參展,比如茶葉,絲綢,瓷器,各種手工藝品。也有許多工廠剛剛投產的民營企業來參展,毛紡廠生產的毛呢、毛毯,皮革廠的皮靴,皮衣,各種成衣等等。這些投產的工廠這段時間日子並不好過,因為市場還沒有打開,國的市場上還到處都是洋貨,除了個別本就路子硬的工廠,大部分勉勵維持著。因此他們對這次展會是很抱有興趣的,希望借此打開封閉的蘇聯市場。

    產品雖然極多,但其的亮點還是孔韌建立那幾個工廠的產品,尤其是機床廠生產的大型機床,讓蘇方非常吃驚。他們不相信國人竟有如此先進的工業品,但是經過測試後他們老實的工人出身的代表團成員給出了一個很肯的結論,這些機器完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實蘇方不知道的是,跟他們的機器設備產品一個樣,方這些設備也深深印上了以精密著稱的德國技術的標籤。

    展會開辦的很成功,終交易額達到了200萬美元,並且善於交際的晉商,已經利用這段時間跟許多蘇聯工商部的官員建立起了友好的私人關係。另一個亮點永利鹼廠的優質純鹼和獲得的國際金獎,也讓蘇聯人非常讚歎,纏住范旭東派去的工程師侯德榜,詢問永利是否能跟蘇聯進行一些技術上的合作。但是被侯德榜拒絕了,這個時代純鹼工業只有不多的幾個國家能掌握,因此侯德榜也不願意自己的技術擴散到蘇聯,從而打擊自己的市場。

    趙書禮也到展會捧場,但是只展會上晃悠了三天後,他就被蘇方外交人員纏住了。

    蘇方希望趙書禮兌現當初的諾言,宣佈參與南方【割命整府】動的北伐戰爭,跟北方蘇聯支持的馮玉祥軍聯合起來攻擊佔據北京的奉系張作霖東北軍,但是趙書禮借口自己的軍隊還沒有訓練好,並且近裁撤了太多老弱,現軍隊數量都不到十萬了,要參戰必須先訓練好軍隊再說。

    接著害怕被蘇聯人糾纏的趙書禮悄悄的離開了恰克圖,但是並沒有回國,而是到了庫倫,日本人修築的鐵路早已經經過了庫倫,讓此時的庫倫成了一個交通要道,往南可以通過鐵路連接到張家口,往北鐵路通到了烏蘭烏德跟西伯利亞大鐵路聯通,往東可以到滿洲裡,連接上滿洲鐵路,往西日本人計劃修到疆的鐵路正動工。關於這些鐵路還有一個小糾紛,當蘇聯人庫倫以北修築鐵路的時候,日本人以當初簽訂的排他性協議跟趙書禮交涉,同時向蘇聯整府施壓,終幾方相互妥協下,由常守成的鐵路公司出資高價收購了從庫倫到蘇聯邊境這段的鐵路才算了結。但是蘇聯人依然不依不饒,後是趙書禮暗降低了蘇聯貨物的進口稅才瞭解了這樁公案,沒辦法弱國果然無外交啊,夾間到頭來受傷的總是你。

    庫倫稍微逗留,瞭解了庫倫這一年來商業貿易展也是成幾何級數增長,政府的稅收增加了數倍。然後趙書禮坐上日本人的火車經滿洲裡,南下到了哈爾濱,他是來大慶油田考察油田的。大慶出油後,趙書禮只投入了三萬美元美國採購鑽機,油套管等采油輸油設備,但是日本人卻非常積極,後來他們又無息借款給趙書禮一個億日元,但是要求全都要用油田的建設上,還派了日本財務人員一筆筆核實。趙書禮樂得如此,反正不要錢,還款是用油田的石油,他既不用掏錢白得一個大型采油廠的設備,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白要誰不要。

    因此當趙書禮感到大慶的時候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情景,幾十個點頭機不知疲倦的上下運動著,附近還有上千人的隊伍,正鑽探或者下管。附近的建築也起了不少,石油工人的家屬入住其,小商販走街串巷,大慶宛然已經成了一個成長的小城了。

    跟油田副經理一番交流後,趙書禮得知石油設備非常昂貴,但是經歷認為這些設備尤其是油套管沒多少技術含量,全部從美國採購是太虧了。趙書禮琢磨後,決定投建一個石油設備廠,不但要生產油套管等采油設備,還要能生產煉油設備,因為既然大慶出油了,他就沒打算像阿拉伯那些國家一樣,光出賣石油,他要把整個石油產業鏈上的利潤都抓手裡。他的計劃,等油田產量穩固後,還要投產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等大化工企業。

    油田名義上的總經理是傅倫,但他只負責銷售,目前的對象是日本人,雖然當初跟日本人商定的是,油田一半產量出售給日本,但是此時大慶的石油還打不開其他的市場,事實是全部產量都賣給了日本人。

    油田生產的實際管理者是副經理權公望,因此趙書禮就把建設油套管廠的任務交給了他,這人跟日本財務喝了一場大酒,然後哈爾濱給他找了兩個俄國妞,第二天這傢伙就答應撥款建造一個油套管廠了。

    通過這事趙書禮感覺權公望此人還是頗有能力的,又仔細的調查了一下他的經歷。權公望當初不過是天津一個普通的管道工人,跟師傅學過幾年焊接,後來趙書禮東北找油的時候,他被僱傭做一些井架的焊接鉚接工作。但是好學並且曾經受過小學教育的的他,很快學會了鑽探技術,當美國人離開後,他一手主持了接下來的鑽探工作,並終找到了石油,於是自然而然的做了油田經理。接著還自學了許多油田知識,還去蘇聯的巴庫參觀過,現儼然是一個石油專家了。這次跟趙書禮見過面後,趙書禮乾脆就讓他牽頭,重組大慶的石油資產,成立一個大慶石油集團,不但生產石油,而且開始建設包括煉油廠,石油設備廠,石油化工廠等一整條石油產業鏈上的工廠,任命他為集團總裁,讓他負責把大慶建設成一個國際知名的大型石油產業集團。

    接著南下到了奉系勢力的權力心——奉天,這沒有見到奉系的領袖張作霖,鎮守東北是他的兒子張學良,而張作霖本人還北京呆著,過皇帝癮呢。

    不得不說張作霖這個鬍子還是頗有能力的,東北的重工業實力此時無可爭議的冠絕華,大小學教育體系完善,各種研究所國也是多的。有時候趙書禮會這樣想,要不是東北太靠近日本,以張家的實力,或許抗戰的時候,沒準會是一個抗戰英雄呢。

    而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是個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人,趙書禮跟他相談甚歡,交流了一些展工業和治理地方的心得,又參觀了小學學大學,還有東北的許多工廠,如兵工廠、飛機廠和航校,此時張學良正計劃東北製造汽車。趙書禮跟他簽訂了一個,東北培養汽車製造人才和建一個汽車廠的協議,雙方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同樣跟張學良簽訂了航空業合作的協議,趙書禮還打算回去派遣一批學生到東北航校學習飛行技術。

    說到派人到東北學習飛行這件事,趙書禮就很鬱悶,要知道他當時德國的時候,可是堅持購買了一個飛機製造廠的設備的。德國人也派遣了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他們派來的顧問也有飛行人員。而且這個飛行人員還是個一戰時候的戰鬥英雄,當他說自己名字的時候,把趙書禮差點沒震死,他叫做戈林。——註:德國人因為戰敗被限制許多軍事項目,因此跟蘇聯合作研究,派遣了很多的軍事和科技顧問到蘇聯,古德裡安和戈林都是其一,本書把古德裡安放棄了,摟個戈林不算yy。

    趙書禮一聽說是戈林,他是讀歷史的,知道這個人是大名鼎鼎的【拿淬】二號人物,第三帝國的空軍元帥,於是立馬就跟他友好的會談了幾次,他對戈林的空軍才能讚賞不已,但是當他提出希望戈林幫忙成立一個航空學校的時候,戈林拒絕了,他說他們這些顧問都是秘密來到東方的,不能夠太張揚,否則被英法知道了會惹出外交糾紛。趙書禮後來又再三要求甚至請求,這傢伙原則性很強,就是不答應。不過到有一點值得讚賞,他軍隊倒是職責,幫忙培養飛行員。可是速太慢,一年多趙書禮軍隊堪稱合格的飛行員才不過十來人,因為每個人飛的時候都是戈林親自帶著飛,他一個人實分身乏術。所以這次到東北才決定派人到東北航校學習,即學習飛行技術,還有飛機製造經驗,學成後好回到空軍和包頭的飛機廠工作。

    東北逗留了一個多月後,趙書禮做京奉鐵路到了北京,到北京自然要拜會張作霖。

    後世神秘的南海,兩人相見,坐兩張相鄰的楠木交椅上交談。作為軍閥兩人談話內容,自然離不開子南方爆正如火如荼進行的針對他們這些軍閥的軍事行動——北伐。張作霖嘴裡對北伐不屑一顧,但是看得出他心裡還是很緊張的。

    「一幫泥腿子能成什麼事?這不還沒打贏呢,就開始內訌了,搞什麼兩個【整府】,南京一個,武漢一個。」

    張作霖說的是,北伐軍攻佔武漢後,廣東【割命整府】決定北遷武漢,而北伐軍總司令蔣瑞元卻南昌召開【整治會議】,借口【布什維克】控制武漢政府,要求蘇聯撤回專家鮑羅廷。武漢政府隨即宣佈開除蔣瑞元【堂籍】,解除一切職務。蔣瑞元針鋒相對,剛剛攻佔的南京另立央成立政府,並且開始逮捕軍的國【布什維克】成員。【割命軍整府】的這次分裂,史稱寧漢分裂。

    趙書禮道:「大帥不可大意啊,這些割命軍可不簡單,那是要割命的啊。」

    張作霖罵道:「屁,老子一點都不擔心,你信不信不出三個月我就能把他們打回老家去。」

    這老軍閥吹牛的本事真是不錯。

    趙書禮急速點頭表示認同,可是表情看起來很假,讓張作霖很尷尬。

    「對了趙老弟,有一件事我就納了悶了,你怎麼就那麼肯定能東北找到石油,而且真還找到了。這東北的礦藏我可是找專門的人才探查過的,日本人也找過,都說國是貧油國,怎麼可能出油呢。」張作霖岔開話去,把話題扯到了東北的油田上。

    趙書禮心一動「來了」,你這老軍閥跟我吹牛,我也就忽悠忽悠你,都說東北人會忽悠今天就讓你見識見識,什麼是忽悠。

    想著,趙書禮露出一副神秘的表情,故意壓低了聲音道:「張老哥啊,這個不瞞你說,這找石油啊真是太簡單了,你知道五行石油屬什麼的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