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穿越之大民國

龍騰世紀 二十一節 電廠投產 文 / 狂人阿Q

    德國人從鄙視,到驚訝,再到對國農民工佩服不已這段時間,趙書禮並沒有留工地上。他可不是後世的領導,明明什麼都不懂,還偏要去指導。

    這段時間趙書禮處理了不少事情,先是放了上名學會了漢語的蒙古人回外蒙,惹得其他蒙古人學習熱情加高漲。

    然後趙書禮去了包頭,並且帶人去北方山區了。

    他是去找礦的,他電廠建設開始的時候,就考慮清楚了。傅倫都知道兵工廠需要電力,趙書禮又怎麼想不到,兵工廠需要原料呢。

    包頭附近著名的礦區就是白雲鄂博,很巧合的是,這個礦區趙書禮曾經來過。他曾經給包鋼供過貨,又一次陪同領導駕車參觀過這個礦區。這個礦區也很找,基本上就位於包頭正北,大概一五十公里的樣子。趙書禮帶著由包頭晉商聘請來的一個地質專家,沒費什麼勁就找到了礦藏地點,接下來就是要如何開這裡了。

    要開這裡,需要人才,需要設備。趙書禮再次想到了德國,上次他讓他叔叔帶了一萬大洋,去了趟德國,結果帶回來了一個15萬千瓦的電廠設備,還有一個大型的可以年產五萬隻步槍的兵工廠設備。這點錢要是放戰前,估計連兵工廠的毛都建不起來,別說還附帶一個電廠了。正是因為德國現的經濟不景氣,各種工業品十分之廉價,加上德國馬克的不停貶值,現購買德國設備是划算了。

    沒有辦法傅倫又要辛苦一趟了,上次他去的時候,沒有人陪同,自己德國找了一個翻譯,就是孔韌,這次去他帶去了同樣會德語的高星橋。高星橋近一年多了筆小財,他的礦區生產的煤炭質量好,加上本來他就有關係有銷路,一年來交稅就有十幾萬大洋。

    高星橋的成功也吸引來了競爭者,山西的保晉礦務公司也來插手鄂爾多斯的煤炭資源了。保晉礦務公司這個名字一聽就很有民族主義情緒,還得從滿清時候說起,當時政府把山西的探礦權賣給了英國公司,山西人爆了保礦運動。數千名學生上街遊行,海外學子絕望竟有自殺者。晉商也不乏愛國商人,渠本翹就是其之一,渠家本就是山西大商人,著名晉商家族,他倡議大家出資買回礦權,許多富戶紛紛出資,後就成立了這個保晉礦務公司。

    雖然說保晉礦務公司是愛國公司,但是她仍然是一個企業,她還是要賺錢的。她一進入鄂爾多斯,並且北方的達拉特旗也現了一個儲量不小的煤礦後,高星橋感到了壓力,開始他還打算用非常規的手段,跑來趙書禮這裡遊說,表示願意多繳稅,希望取得鄂爾多斯地區煤炭的獨家開採權,被趙書禮拒絕了。趙書禮給他出的主意是,採購設備,提高效率和競爭力。

    因此壓力之下,高星橋也要去德國了,剛好給傅倫當了翻譯。而此時已經是1922年,5月了,北京地區又開戰了。

    自從前年的直皖戰爭後,直系和奉系軍閥控制了北京政府,經過徐世昌的遊說,雙方同意梁士詒擔任總理,上台組閣。可是很快直系就不滿意梁士詒的親日政策,英美的支持下,開始跟奉系決裂。

    軍閥混戰再一次爆。

    不過這次趙書禮並沒有參加,他現屬於馬福祥領導。不得不說一下,馬福祥確實有兩把刷子,因為綏遠靠近京畿的位置,直奉兩方開戰前都前來拉攏過他,可是他竟然說服了雙方可以立局外,獨善其身,客觀上算是保護了綏遠這一方姓平安無事。也讓趙書禮免除了軍閥混戰消耗實力的結局。

    這一年多,趙書禮的勢力也擴張的厲害,他有徐世昌的任命,可以擴編一個師的兵力。可是誰也沒有規定一個師有多少人,按照慣例大概是一到兩萬的樣子,可是趙書禮愣是招到了三萬人。

    沒辦法招兵太容易所致。

    自從開始招募移民墾荒以來,山西商人非常積極,他們投資河套地區修建水渠,從後套八大渠上引水灌溉,先後開出土地一多萬畝。商人們自然不是做慈善,他們從山西招募姓參加工程,成功後要分到十分之一的土地的,而姓根據趙書禮當時跟晉商們談好的條件每人分到二十畝。

    可是後來現,國人實是太喜歡土地了,來墾荒的人太多了,趙書禮擔心這裡的土地會被過開,造成水土流失後沙漠化。加上自己正招兵,於是趙書禮想到他外蒙古招兵時候的方法,告訴大家每戶只有人當兵才可以分到土地。這個政策可是相當給力的,對於土地可不僅是山西人熱衷,熱河,直隸,河南人,陝北人都喜歡。而且熱河人和陝北人也是除了山西外走西口的主力軍,有大量的人這裡墾荒做買賣。因此等溝渠修通,趙書禮徵兵政策一出來,本來沒有能力投資的其他地方人也能分得一杯羹了,紛紛回鄉招呼相親相約移民綏西,一時間掀起了一撥不小的移民潮。

    因此隨著移民熱潮,趙書禮軍隊的數量是猛增,後擴編到三萬的時候才停了下來,不是招不到,而是承受不住太多人了。他的錢都投資到了設備上,而包頭和東勝兩地的稅收,一年加起來還不足萬大洋,多也就維持三萬人的水平了,要知道這些招募的漢人士兵可是要軍餉的,他們可不是蒙古兵只要有口飯吃就k了。而且還因為他們要軍餉,蒙古人也跟著要求了,加造成趙書禮財源的緊張。

    雖然財源很緊張,但是趙書禮不但沒有裁撤當初蒙古軍設置的那些教授漢語的教員,反而又招了很多加有知識的化人,編入步兵,教士兵識字。沒辦法這些來自窮困了幾輩子的農民家庭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主兒。不識字雖然能打仗不假,但是當軍官恐怕夠嗆。趙書禮的潛意識,還是很傳統的,沒受過教育的人他還真的看不上。同時承諾學習優秀的人,可以提拔當軍官後,這些沒機會讀書的兵們,也就積極起來了,比蒙古人學習漢語的人情高,每個國人潛意識都是官迷。

    趙書禮搞掃盲運動的時候,北京的局勢很快就明朗了,這次戰爭跟上次的直皖戰爭差不多,也是速戰速決,後吳佩孚技高一籌,不但指揮有方,還勾引了奉系將領張景惠倒戈,奉系戰敗退出關外。直系掌控了北京政府的大局,蠻橫的吳佩孚可不是段祺瑞或者張作霖,他到了北京後,就逼迫徐世昌辭職,自己賄選當了總統。直系大權獨攬,不僅自己的領直接當了總統,總理也是他們任命別人根本插不上手。這自然也引起了其他有野心的軍閥的不滿,戰爭雖然暫時結束了,但是腥風血雨還沒有結束,這又一次暴風雨來臨前短暫的間歇期而已。

    綏西就安定多了,包頭的商業隨著人口的增多,加繁榮了。過去每年他們大概有五萬左右的貿易額,繳納稅款將近五十萬,可是一年時間吸引了八萬戶姓定居墾荒,墾荒過程各種設備工具,加上消費,讓貿易額達到了萬。當然其很多錢其實晉商墊付的,他們的回報是已經開出的十萬畝土地,還有多正開的土地。

    繁忙的1922年到了8月,綏西迎來了一件大事,大小商人,包括包頭的,東勝的,甚至歸綏的商人們都被邀請到了東勝縣。因為趙書禮的電廠終於投產了,從去年月份一直到今年八月份,不到一年時間,終於建成投產,要電了。

    此前電廠已經進行了試壓,試運等工作,這個投產其實不過是個過程。趙書禮邀請了一些大商人,請他們來剪綵,圖個吉利也為了為自己的電廠宣傳。

    綵帶剪斷,鞭炮聲聲,工程師帶領工人啟動了電廠點火儀式。

    隨著鍋爐煤炭的燃燒,熾熱的水蒸汽開始各種大小管子流動,後由鍋爐流到了汽機房,推動了汽輪機轉動,電了出來,經過變壓穩壓後,順著早已經假設好的電線,流進了東勝縣的電網。於是路燈亮了,喇叭響了,這一刻歷來以遊牧業為主的鄂爾多斯草原似乎一下子進入了另一個時代。

    城內看著這一切,突然晉商一個人年輕的商人,心裡打定主意,包頭也應該有一座電廠。這個人叫做劉忠旺,他兒子就是包頭縣長劉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