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第二帝國

正文 第606章 海軍條約序幕(3) 文 / 重生之第二帝國

    就在美國國會通過向海軍大規模注資的法案之後,清英所預料的各方反應,很快就隨之到來了。

    1914年5月14日,懷揣著墨跡未乾的《阿姆斯特丹和約》的英國外相格雷,向柏林正式提交了一份國書聲明。鑒於美國海軍的大幅擴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大西洋地區的實力平衡,不列顛政府認為,當前的局面已經滿足了條約中所規定的「絕對必要」的時期。英國海軍主力艦噸位應當上升到德國的70%,以用於應對在大西洋上出現的新的威脅。在聲明的最後,英國人還提議要恢復4艘已經停工的胡德級重型戰列艦的建造,其重塑海軍大國的意圖已經是昭然若揭。

    面對英國人的獅子大開口,德國政府自然是予以了強硬的回絕。且不說德國現在還沒有在冰島和摩洛哥這兩個關鍵性地區建立起自己的海外基地,對英國的威懾還遠沒有達到理想當中狀態;光是那批胡德的服役,就足夠打破當前雙方海軍的力量對比。由於這一位面的德國海軍將戰巡併入了戰列艦,歷史上以馬肯森為假想敵的胡德也隨之演化成了重型戰列艦:雖然其最終主炮是選擇12門406毫米還是8門457毫米仍需根據火炮子系統的進度而定,但其依托4.5萬噸的排水量所形成的戰鬥力無疑是極為驚人的!

    與此同時,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也出現了激烈的反應。自從俄國海軍在對馬海戰中的失敗、和英國艦隊開始向歐洲本土收縮以來,新生的日本海軍儼然成為了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唯一能對他們造成威脅的假想敵,只有大洋彼岸的那個開掛工業國。現在美國開始單方面大量造艦。這必然會使得原本就在戰勝俄國之後而野心爆棚的日本。果斷不能忍受對手這種挑釁般的舉動!

    儘管日本海軍因深陷1914年1月披露出的「西門子事件」而聲望大墮。甚至連海軍出身的首相山本權兵衛也因為這次吃回扣醜聞而被迫辭職;但政治鬥爭和國家安全的輕重緩急,新組建的日本內閣還是能掂量得出的。日本政府當即緊急撥款3000萬日元,用於在本年度採購2艘改進自扶桑級的「伊勢」級戰列艦。而在那些雖已下野、但卻仍舊活躍的海軍黨人的推波助瀾之下,日本更是將「八八艦隊」的計劃正式提上了日程:未來三年時間內,日本將新建4艘戰列巡洋艦和2艘戰列艦,並準備建造10艘輕巡洋艦、25艘驅逐艦和22艘潛艇。根據這一足可讓日本財政崩潰的計劃,日本海軍的的軍費撥款將由現在的8500萬日元,上升到自1915年起的每年1.76億日元。

    「對於我們而言。現在絕不是和他們進行海軍軍備競賽的理想時機。帝國有超過500萬的復員軍人需要安置,大片的東歐領土和海外殖民地需要我們去填補佔有;在未來的十年時間內,我們的資本財富都要投入到這些地區中去,以便將它們變成能夠為我德意志進行源源不斷的輸血的血庫。」在一次御前會議上,德國首相霍爾維格毫不留情地對躍躍欲試的提爾皮茨潑了一盆涼水。風險艦隊的時代已經過去,德國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完全消化掉在戰爭中獲得的勝利財富;繼續軍備競賽的後果無異於是竭澤而漁,這是身為帝國首相的他所絕對無法接受的。

    在這種情況下,清英關於締結一個世界範圍內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提議,便走進了德國政府的選擇當中。即便是德皇和提爾皮茨也不得不承認,德國的經濟實力和造船規模還遠不能與美國相提並論;如果這麼一直耗下去的話。其結果只會是對德國越來越不利。而在英法勢力猶存、美洲毫無據點的當前,對美國打一場預防性戰爭也缺乏理性可言。如果能以一紙條約束縛住美國海軍的發展。維持住德國海軍剛剛得來的世界王座,那麼無疑則是最好的結果。等到德國將本次戰爭的勝利果實全部消化殆盡,那麼也就再不懼於同美國正面叫板了!

    5月27日,德國政府向美、英、奧、意、日五國發出了召開六國海軍會談的提議。聲明中稱:為了避免剛剛過去的這場造成500萬人死亡的歐洲大戰的悲劇再度上演,世界主要海軍列強應當締結一個限制海軍軍備的共同條約,從而在根源上遏制大規模戰爭的出現。

    出乎德國政府意料的是,除了和自己事先有約的奧匈在第一時間就積極響應之外,半個月前還吵吵嚷嚷要將4艘胡德級建成服役的英國政府,竟然也迅速發出了支持召開限制軍備會議的聲明。仔細一想之下,清英也就明白英國人的打算了。連德國都無法在軍備競賽中戰勝美國,英國又怎麼會還有實力去迎接這一輪新的造艦爭鋒?如果不締結一個限制軍備力量的條約,而是讓各國列強都敞開了造船的話,那麼以當前英國的經濟規模和財政基礎,其艦隊實力只可能和德美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要知道,現在的德國可是解決了陸地上的所有對手,能夠把所有的軍費重心都傾注到海軍領域,這一能量同樣是英國所無法企及的!

    因此,與其在一場精疲力竭的馬拉松長跑之後被對方遠遠甩開,倒不如借助當前自己還有半個身位的領先優勢,向美國這個還沒有開始發力的選手提議「大家都先休息休息喝口水」。對於德國這個遠遠領先於自己、且速度還比自己快的狠角色,則更是要把他的大腿死死拉住,不讓他繼續再往前跑了。現在英聯邦仍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能爭取到十年以上的恢復時間,那麼在今後也未嘗沒有恢復體力、重新取得較今天更為有利地位的機會。

    面對奧匈和英國的應和,原本準備在海軍上大幹一場的美國政府頓時陷入了尷尬的處境。由於德國最終在《阿姆斯特丹和約》中對英法的從輕發落,使得原本陷入惡債恐慌的美國民眾對德國政府的好感不可謂不重:民眾們無不希望自己能與歐洲大陸新的主導者友好相處,其商人們更是熱切期盼戰後的德國能夠向自己打開這個擁有超過1億人口的巨大市場。美國民眾的邏輯很簡單,既然德國已經伸出了和平的橄欖枝,那麼自己就完全沒有理由不把它抓住!

    對於這一情形,美國政府也只能表示願意參加會議了。事實上,像老羅斯福一般在國家戰略上有著高瞻遠矚考慮的智者,在整個美國當中都是鳳毛麟角:若非如此,美國人也不會在歐洲戰雲重重低垂之際,仍舊

    像沒事人一般對著自家海軍大揮銼刀,唯恐這些鐵王八吸癟了自己的錢包。之前議員們之所以同意大規模擴充艦隊,那是因為德國政府的態度尚不明朗、且日本在太平洋上蠢蠢欲動的緣故,美國才不得不造船來予以自衛。如果現在能夠通過一場和平談判來緩和局勢,那麼誰還願意將錢投進海軍去餵養這群「厚顏無恥的大駱駝」?

    日本的情況也與美國相似。不過與美國的民眾鉗制政府所不同的是,日本則是陸海軍雙方勢力存在激烈的爭鬥。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日本的陸海軍更像是一對相互為敵的仇人:由於日本本身國力有限,僧多粥少的他們不僅互相爭奪預算,更在政權上也大打出手。之前為了削弱陸軍在自己內閣中的影響,海軍出身的首相山本權兵衛就廢除了陸海軍大臣必須由現役軍官來擔任的規定:你陸相敢以辭職來要挾政府,我就能隨便安個人頂替這個位置!對於海軍的這一動作,日本陸軍高層早就恨得咬牙切齒;然而只是由於國防建設的實在需要,這才在山本已經下台的情況下又給答應批了高昂的擴軍預算。如果這個客觀需要不存在了的話,陸軍怎麼可能還會答應給海軍一分錢的造船經費?

    因此,在美國表示願意締結條約之後,早就看海軍大不順眼的日本陸軍政府,當即也表示了對德國提出的限制海軍軍備提議的應和。自此主要海軍國家都實現了統一的態度。眼見限制海軍軍備已經是大勢所趨,心有不甘的意大利人也只能加入到了這一俱樂部中。

    按照威廉的想法,是要將談判會場安在柏林的。因為這不僅能彰顯戰後德國的歐洲中心地位,更能讓跨海而來的美日代表感受到公海艦隊的鼎盛陣容,從而在氣勢上壓倒對手。不過,由於英德之間剛剛才結束戰爭狀態,為了彰顯此次談判的誠意和公平,清英提議將地點選在中立的美國首都華盛頓。最終美國人接過了這次會議的主辦權,而清英則要加入由政要和軍官們組成的代表團,遠航美洲。(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瀟湘夜雨異鄉客、龍城曉一、卡納瓦羅5的月票支持,和zhouyu1976的打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