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1768年:大恐慌

正文 第73章 風波 文 / 梁二叔

    皇后的靈駕運回到京城以後,乾隆下旨給她舉行聲勢浩大的葬禮。三品上的官員全部身披重孝出城迎接,入城以後,朝陽門外,東華門內,儲秀宮中,跪滿了迎接靈駕的格格夫人們,她們穿著縞服,個個哭得都跟淚人一樣。

    宮裡到處都飄著白,皇后的靈駕入了宮,悲傷的乾隆也穿上白綢孝服,淚眼婆娑地指揮著一群皇子在皇后靈前祭酒三爵。

    給皇后穿上金縷玉衣,戴上鳳冠,嘴裡塞進顆鴿子蛋大小的珠子,然後裝入昂貴的梓木做成的棺材裡,停放在她居住的長春宮裡。乾隆下旨準備皇后的陵寢,陵寢建成後再擇吉日入土為安。

    這些事情準備利索以後,主持喪禮的王公大臣們報乾隆皇帝批准同意,宣佈覺行盛大的國恤以紀念皇帝心愛的老婆。

    乾隆皇帝罷朝九天,天塌下來也要拖到第十天才找他請示匯報。京城要齋戒二十七天,齋戒期間王公大臣夫人小姐們統統脫掉身上花花綠綠的華麗衣服,全部穿白戴素。膳食從簡,飯桌上不能有大魚大肉,一律改成清湯寡水的白菜豆腐。

    皇室的老少爺們統統截掉半截他們招牌式的髮辮。格格夫人們也不能臭美,耳環項鏈之類的全部摘掉,也不能盤頭。

    京城辦喪事,地方的官員也不能閒著。朝廷下了命令,各省的武官員一律摘除帽子上的紅纓,像開會一樣找個寬敞的地方,啥也不干先哭三日再說。

    死了心愛的女人,乾隆傷心不已。皇帝不高興,全國人們都要陪著難受。國恤期間,京城裡打算娶妻嫁女的一律延期,皇帝心煩得要命,他這段時間耳朵聽不得喇叭和爆竹。

    皇帝規定大清無論滿漢男人們百日內不得剃頭,剃頭的沒了生意。只得收拾收拾攤子回家,等過了百日以後再出來忙活。

    乾隆的微波爐腦子不斷醞釀出現各種各樣的禁忌,想起一條來就下聖旨禁止,聖旨由紅筆改成藍筆書寫,以表達對皇后的哀悼。

    那陣子乾隆跟魔怔了似的,如同瘟神一樣,動不動就發火,也不斷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緣由引來他的雷霆暴怒。

    最先倒霉的是乾隆的兩個兒子。皇后死了一個月,老大永璜和老三永璋一開始的時候也跟宮裡邊的所有人一樣,裝得無比悲慟,大人們一吩咐便開始淚如湧泉,扯著嗓子哭。

    兩個皇子年少無知,再加上皇后死後一個月,該哭的也哭夠了,何況皇后不是自己的親媽,即便是親娘也得容許休息會再悲傷。可是這哥倆倒霉,當這兩個年幼無知的阿哥在悲傷之餘偶爾放鬆了一會,嬉皮笑臉之際,正好讓悲傷勁還沒過去的乾隆給撞上了。

    乾隆的腦子瞬間沸騰了,皇后死了,這兩個孩子竟然還敢呲牙咧嘴地笑,這成合體統!乾隆火冒三丈,顧不得利益,把這兩個小畜生一頓胖揍。這幸虧是皇子,要是換成別人,早就推到午朝門外砍掉腦袋了,虎毒不食子,自個的兒子,畢竟下不去手。

    乾隆把兩個孩子一頓暴打臭罵以後,宣佈取消這兩個人的皇位繼承權。他覺著還不過癮,又吩咐太監把兩個阿哥的老師叫來。阿哥的老師心驚肉跳地到了乾隆跟前,挨一頓臭罵不說,還罰掉他們三年的俸祿。

    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溫爾的乾隆皇帝成了這麼一副德行,一時間,宮裡邊人心惶惶,整個紫禁城裡凝重得像塊鐵一樣

    一個月後,乾隆無聊之餘翻開他下給皇后的冊封書,意外發現翰林院的那幫酸臭的讀書人犯了個罪不容誅的錯誤,這些滿語水平很成問題的學究翻譯冊封書時,竟然把「皇妣」譯為「先太后」。我親愛的皇后死了還不夠嗎?竟然還變相詛咒我老母!翰林院竟敢如此大不敬!乾隆的腦子瞬間又熱了。

    他把冊封書撕碎,然後吩咐人去把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書阿克敦抓來。阿克敦不知何故,被乾隆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罵他圖謀不軌,藉機發洩。他也不等阿克敦辯解兩句,就吩咐兵丁把罪臣押送到刑部治罪。

    刑部官員傻眼了,尚書惹不起,皇帝更惹不起。幾個人一商量:固然尚書大人平日對咱們是不錯,但是如今精神錯亂的皇帝更招惹不得,沒有辦法,都怪尚書大人倒霉,特殊時期撞到了槍口上。他們幾個狠了狠心,咬了咬牙,跺了跺腳,決定昧著良心從重處罰,先保證自己的安全再說。

    他們幾個很快商量出處罰阿克敦的意見並上奏皇上:刑部尚書阿克敦犯了大不敬之罪,擬絞監候。

    折子報上去以後,刑部的幾個官員都覺著心中愧疚,這麼不近人情,雖說自己保住了,可尚書大人倒霉了。他們都知道這次夠重的,沒準尚書大人的小命這次就報銷了。

    讓他們萬萬沒想到,乾隆並不吃他們這一套,反倒認為他們判得輕了。刑部的官員被押送到宮裡,乾隆又是一通臭罵,罵他們狼狽為奸,黨同徇庇,故意寬縱罪臣阿克敦。罵完以後,乾隆嘴巴一張,將刑部這群心思不正的飯桶全堂問罪,有一個算一個,暫時革職留任,以觀後效。至於該死的阿克敦,改為斬監侯,秋後押到菜市口,公開處決。

    刑部這邊事還沒完,工部那邊又亂了。乾隆嫌他們製作的皇后冊寶簡陋粗糙,做事不夠精細,也是全堂問罪。光祿寺也出問題了,乾隆罵他們給祭祀皇后準備的餑餑不新鮮,桌椅不整潔,全堂問罪。禮部也沒放過,操辦皇后葬禮時錯誤不斷,還是全堂問罪。

    地方官員也跟著倒霉。皇后死後,有些善於揣摩聖意的地方督撫大員,紛紛寫折子,把皇后的德行歌頌了一番,然後再一番悲天憫人,痛心疾首,要求進京悼念。這種面子上的事在乾隆那裡倒不一定落得什麼實惠,但是那些沒有這麼幹的官員卻倒霉了。

    乾隆腦子一熱,吩咐人把這些申請入京祭拜的折子匯總起來,看看

    哪些人沒有寫,然後把沒有寫折子的官員,尤其是滿洲官員的名字都報上來。

    管事的不敢怠慢,趕緊把全國各地遞交上來的折子做了一番統計調查,然後把那些按照乾隆的標準應該遞交折子申請進京卻沒有的都詳細羅列出來,然後一個不落地登記在冊。整利索以後他們把名單遞給乾隆。

    乾隆看也沒看一眼便下詔書把沒有奏請赴京的督撫、將軍、提督、都統,總兵痛斥一頓,詛咒他們忘恩負義,知恩不報,不嚴懲不足以平復心中憤怒,這些地方大員一律降兩級,以往軍功的全部因為這種忘恩之舉抵消。

    不過,在乾隆發現大量官員藐視他下達的百日內不得剃頭的規定,他的怒氣、怨恨和痛楚徹底爆發了出來。這些官員不腦袋刮得跟鹵蛋一樣乾淨,明擺著沒把他深愛的皇后的死當成大事,藐視乾隆的女人這不就是辱沒皇帝嗎?漠視滿洲祖制嗎?滿洲官員再一次成為乾隆遷怒的對象。漢人官員只要象皇帝承認錯誤便可得到赦免,八旗官員則無此運氣。不斷有人舉報官員們有剃頭情況發生,乾隆下令,一律斬首,一大批人被罷了官,免了職務……

    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乾隆每逢想起此事便愁腸百結。這次跟皇太后又說起此事,他倒索性放開說了。

    「母后,現在想來,二十年前因為富察氏去世的事確實鬧出來不小的風波。但凡事都是有緣由的,雖說我貴為萬乘之君,但是這滋味實在是不好受呀。祖宗把江山傳到我手中,我萬萬不能把江山斷送到我手中。」

    皇太后擦了擦眼淚,跟著默然地點了點頭。

    「我當初之所以把富察氏的葬禮搞得如此隆重,就是做給滿洲子弟和朝廷的大臣們看看。舉朝都知道富察氏乃是我最心愛的女人,他們理應敬重,如果皇族和官員不崇敬她的話,自然也就不會尊崇我,如此人心離散,咱大清的江上不就完了嗎?富察氏固然使我脾氣暴躁不安,但懲罰那些庸碌官員還有別的原因,不知道母后是不是還記得富察氏去世那年,朝廷正在征討金川。想我堂堂大清,海內富庶,國力鼎盛,花費那麼多的兵力和財力,卻勞師無功,面對小小的金川竟然接連吃了敗仗。」

    「這事我倒也記得,正是那年訥親被誅,富察氏的弟弟傅恆親赴金川,立下戰功。」

    「我也聽人說過,富察氏去世以後,朝廷有人說我乾隆寡恩薄義,手段越來越強硬。他們錯了,我乾隆對大清的百姓從來都是心懷寬厚,但是對於貪官污吏,還有窺視我大清江山的叛逆賊寇決不寬厚仁慈,寬厚仁慈就是縱虎狼而害生靈,只能嚴酷,斷然手軟不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