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奇門一脈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太極拳術(上) 文 / 柒界

    從古至今,華夏傳承下來的內外拳種數不勝數,而內家拳——太極拳更是最有名的內家拳種之一,至於太極拳是何人所創,至今在武林裡還有著不小的爭論。

    很多人都認為太極拳是由武當開山祖師——張三豐所創,但在武術界卻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爭論不休。一種說法是,認為太極拳在六朝的韓拱月、程靈洗、程珌,唐代的許宣平、李道子,明代的殷利亨時,早有此項拳術。只是各自的叫法不一,或名三十七勢,或名後天法,或名小九天(共十四勢),或名十七勢,雖然名稱不同,而實質是一樣的。

    民國以後出的書,以太極拳為宋末張三豐所創的說法最多,張三豐歷史也是傳說不一。據清代黃黎洲所撰《王征南墓誌銘》載:「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豐。」

    由於太極拳的理論根據是以中國傳統儒學和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太極理論」,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

    而道家和道教正是此理論的發揮者,於是道教、道家與太極拳的關係問題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視,張三豐創拳說實則是這一現象的反映。這一觀點由來已久,「陳王庭創拳說」盛行以前,即為傳統定論。如楊澄甫所著《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詔之曰,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豐,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且附有《張真人傳》。更早如李亦畬《太極拳小序》中也說:「太極拳始自宋張三豐」。今人亦多有贊同此說者。其佐證獻如《三豐全書》.其中記載「少林為外家,武當張三豐為內家」等。

    對於太極拳究竟是不是武當開山祖師——張三豐所創,這一點目前無法考證,但太極拳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傳至當今,卻是分支眾多,最出名的幾支便是——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等支派,而最有意思的一點便是楊氏、吳氏等支派都是師從陳氏太極拳。

    最被大家所熟知的太極拳,我想並不是這些正宗太極拳支派,而是公園裡大清早那些大爺大媽在練的那些太極拳,雖然他們練的也叫太極拳,但與之真正的太極拳相比,那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我想稍微有點眼力勁的朋友,在看到公園裡的那些大爺大媽,只要你身強體壯,即便你沒練過,你上前去挑戰那些公園裡的大爺大媽,那百分之百的胡亂比劃,你就可以打倒幾個。

    也真是因為這樣,太極拳慢慢的淪為世人眼中的老太太老頭子打的拳,年輕一點的人都不屑去學習這種曾經威極一時的無上拳種,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這太極拳沒有一點威力,只適合老頭老太太練,又怎麼會傳承成百上千年,那不是有病嗎?

    古時學拳,那是得拜師的,絕不會像今天這樣,你有錢就能找個武館練習,中國的拳種,不管是內家拳還是外家拳,幾乎沒有什麼拳種是像韓國的泰拳道、泰國的泰拳這些拳種可以速成。

    外國的拳種,你苦練一年,便有小成,要是作死的練,你天賦高一點的話,那指不定對上十來個人都能輕鬆的擊倒,但這些拳種遠遠達不到我們中國拳種的那種威力,雖然中國拳種練起了速度慢,但它不會因為年齡的限制,威力便下降,反而是越來越精進,不像練搏擊的,年齡大了,你就得退役。

    中國有句古話叫「拳怕少壯」,這一句話我想是當時的古人說給那些來我國交流的外國人聽的,因為外國人只注重身體外部的磨練,從而忽視了內在的錘煉,所以以這句話來定義當時外國的拳種。

    不管你信不信,你無論有多麼的年輕,無論你的肌肉有多強硬,你只要遇上中國民間的一些真正的老者高手,即便對方是古稀之年,想要擊倒你,那也只是需要一招,所以「肌肉不過是外國人的東西罷了。」

    中國的拳術歷來講究內外雙修,也就是「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最重要的便是在那一口氣上面,這種氣並不是以實體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一種無形的意識。剛開始練的時候,需要你舌頂上顎,向上提肛,加上自己的想像,每一次出拳都想著有一股氣隨著你的拳或腳共進退,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潛意識。

    而外練筋骨也不並不是胡亂的拿著自己的拳頭去砸硬物,讓自己的骨頭在能夠承受住硬物的碰撞後,再換練習的目標。中國內外兼修的拳種裡,那些練習的人,沒有哪一個人的拳頭上會有老繭,因為他們會在練的同時,以藥酒輔助,隨著功夫加深,他的手上的皮膚在藥酒的浸泡下,會比一些女孩子的皮膚還水嫩。

    但他們的拳頭打出來的力量比之那些手上老繭橫生的人,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曾經我也不信,但當我接觸到了內家拳以後,確實在藥酒的輔助下,我的手比一些女孩子的手還要來得嫩些。

    當我跟著陳姓道姑與鄧姓道姑打完一遍太極拳後,鄧姓道姑笑著走到我跟前,說:「小朋友,你練倒是有模有樣的,想不想學啊?」

    聽見她這麼問我,我心裡一陣雀躍,開玩笑,有這種學拳的機會,傻子才不願意,我立馬點了點頭,說:「想學。」

    這是陳姓道姑也走了過來,笑瞇瞇的看著我:「你不怕吃苦嗎?」

    像我們80後的男孩子,在小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武俠夢,都幻想著一天能夠學到絕世武功,然後一掌就能排山倒海,彈指間就能運氣殺人。

    由於那時我對拳術的瞭解,只限於電影與電視,每當看見電視裡那些主角,基本上都是被仇人打下山谷,然後再谷中找到一些武功秘籍跟靈丹妙藥,等再出谷就所向無敵了,壓根就沒見他們吃

    過什麼苦,所以我立馬把頭點了幾下,堅定的說:「我不怕吃苦,我想學這個拳。」

    陳鄧二人聽見我的回答,臉上的笑容更深了,然後陳姓道姑對著我說:「這個拳不是你想學就能學的,首先得經過考驗。」

    我一愣,下意識的問:「什麼考驗啊?」

    陳姓道姑回道:「站馬步。」

    我聽到對我的考驗只是站馬步而已,心裡有點不屑了,笑著說了句好後,便學著電視裡那樣,站了一個四平大馬。

    陳姓道姑見我如此心急,笑著搖了搖頭,說:「太極拳裡的馬步不是這樣站的,你這是硬橋硬馬。」說著,她便在我跟前擺了一個太極抱圓馬。

    所謂的太極抱圓馬步,就是兩足平行分開,距離比肩略寬,身體下蹲,兩膝微屈,重心分於兩腿上;兩臂彎屈,雙手向前,掌心相對如抱球狀。體略上升,同時兩手稍開,吸氣,貼於脊背;接著身體略下降(即身略下坐),兩手稍合,呼氣,沉於丹田,目視手掌。

    我看見她站的馬步比我剛才站的四平大馬也高上許多,心想這也太簡單了吧,四平大馬我都能站,這高馬我還站不了?看到她對我做了一個手勢後,我笑著點了點頭,照著她剛才的樣子,站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