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行者玄奘

正文 第三章 三千大千世界3 文 / 昌如

    那一天,少林寺鐘鼓齊鳴,香煙繚繞,雲板之聲不絕於耳,近千名寺僧齊聚山門外,躬身迎接遠道而來的梵僧。

    達摩祖師被迎進大雄寶殿,禮佛完畢,只見大殿外,裡三層外三層全都站滿了人,鐘磬法器,響砌雲霄。

    這麼大的場面,以前可從未見過,由此可見中原人的福報及慧根,祖師心中自是歡喜萬分。

    而更讓達摩高興的,是少林寺山門前的那兩棵桂樹,令他一下子想起師父臨終前要他東去傳法的話來。當時師父不是說,他要去的地方有兩株桂樹嗎?

    然而,當達摩祖師被安排宣講大乘精要時,卻遭到強烈的反彈。

    殿門外時時傳來旁聽的居士們不滿的叫聲——

    「簡直不可能!什麼『煩惱會生如來』?怎麼生?我們一大堆的煩惱,怎麼就沒見過如來?」

    「世尊不是說過,要成佛,須經三大阿僧祗劫嗎?怎麼現在卻叫我們只要觀心,制三毒,就可以解脫了?這是什麼妖言惑眾啊?」

    「什麼『眾生心生,則佛法滅;眾生心滅,則佛法生』?全都搞糊塗了,我們不信!」

    幾天的講解,四眾弟子中除極少數外,多數都合十離開,法會變得冷冷清清,更有激烈份子在外叫囂。

    「小師兄你說說看,辛辛苦苦東來傳法,卻落得這樣的結果,達摩祖師心裡能不難過嗎?當然要一走了之了。」海懺法師說道。

    「我想祖師心中並不難過,」玄奘道,「他是一個智者,知道眾生只不過是因一時的無知而起錯覺。如果你沒有悟性,又如何能讓悟性替你作主?讓眾生相信自己就是未來佛,這需要時間,這道理祖師焉能不知?」

    玄奘的目光透過藏經樓的窗欞望向遠方,他在想,為什麼眾生會產生誤會?他們以為開悟以後,就是一個活神仙了!其實,開悟前後,你還是你,並沒有什麼三頭六臂的神功。然而如果你是個實修的行者,你會在山山水水的跋涉中,在心靈的旅程中,真實不虛地看到內在的自己!這個過程中的挫折、失敗,以及佛與魔的掙扎,都是讓你放下來的旅程。坎坷與磨礪驅使你走向冷靜,這一切正是你將來悟見本性的泉源啊!

    「達摩祖師已知少林寺不可久留,不用眾人趕他,他也要離開少林寺了,」海懺法師的聲音又在耳邊響起,「但他沒有離開少室山,因為他還記得師尊的預言,少林前門的兩株嫩桂,不正代表著他的法脈要在這裡落根嗎?他怎可因一時受挫,就遠走高飛了呢?」

    「所以,他就到山巖洞中落腳?」玄奘問道。

    「不錯,」海懺法師道,「祖師很會挑地方,那個洞形狀奇特,洞內很淺,四周巖壁密不透風,即安全又隱密,真是一個天然寶洞!這麼好的閉關之風水,真不知以前為何從沒被人發現過!」

    「這就是緣,」玄奘道,「達摩祖師與此洞有緣。」

    他的思緒一下子飛出很遠,彷彿看祖師在山間採集松枝茅草、葛籐根草,做成一隻掃帚,一番清掃之後,祖師又端來一個麻骨石磴,置於石壁之下,然後,面向三方石壁,跏跌而坐,以做壁觀,同時等待有緣人前來,續傳法嗣……

    這一坐就是九年,直到那個叫神光的修行人來到這裡。

    天還未亮,玄奘便已穿行在嵩山朝霧瀰漫的叢林裡,沿著滿是落葉的石階,朝山後的達摩洞走去。

    正是寒露滿地的深秋,林中松風飄飄如韻,石下清泉潺潺有聲,山間浮雲繞青峰之頂,峰頂明月照嫩桂之容。

    玄奘一路走,一路為嵩山的美景感歎著,很快他就看到了那個神奇的洞穴。

    那是一個天然石洞,位於寺院後山一座形如火龍般的石巖下,巖上陡峭如削,洞口兩旁被叢生的樹木半掩,那些灌木長年在此保護著這個天然洞穴,使之仿如神仙洞府,大有出塵之氣。

    玄奘的腦子裡再次閃過昨天夜裡海懺法師為他講的那個故事。

    眾生不知道,其實開悟並不稀奇,開悟後的人也絕非神仙。然這開悟的過程,卻如同一場探險尋寶,那精彩又驚險的旅程,才是最珍貴的。

    達摩祖師怎麼會怪罪眾生的無知呢?如果眾生都是有知的,又何勞祖師萬里迢迢,經過三年苦行才到震旦來播種?

    想到這裡,玄奘心中一動——是啊!他來這裡幹什麼?他自然是為你我而來。然佛菩薩也一直都無處不在,為何眾生就是收不到呢?

    因為你心外求法了!

    突如其來的聲音,一直進入他的腦中,倒讓他吃了一驚!

    他這才注意到,自己已經走到洞口,正站在那三面洞壁前。外面,一縷陽光透過灌木,將點點光影灑在他的臉上,就像陽光溫暖的親吻。

    他思索著那個聲音,感覺有一位慈祥的智者,一直走入他的內心,在對他循循善誘——

    孩子,因為你離開了本性,所以佛性與佛性之間的光,你無法接收。你離自己越來越遠,佛力也難為。但你也不必擔憂,如果你深信因果,時時拂拭心中的塵埃的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個道理你是懂的。

    玄奘心中困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是的孩子,當你的六識隨境而走時,你要記得「回家」。這個「家」,便是你的本廟本宗,它是不動的本智,是絕對的當下。無論你的六識不小心跑到哪裡去了,都沒有關係,記得回來就行了。也許你會走走停停,那也不要害怕,記得回來……

    智者的聲音漸漸遠去,只留下少年玄奘,望著深陷壁中的身影,佇立良久,默然無語。

    他的目光又轉向影前那只破舊的草蒲團,那裡,是祖師一坐九年的地方。

    他的頭髮和鬍鬚遮蓋住了面龐,他的影子印進了石壁,鳥兒銜來枝葉,在他頭上做巢育雛,他卻渾然不覺。

    這一切都在那個冬天被改變。

    那一天,一個叫做神光的僧人,帶著一顆不安的心來到達摩洞前,請求拜師。

    達摩依然端坐洞中,並不理會。於是,年輕的求道者就在洞外徹夜站立。

    那段日子,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將整個嵩山變成了一座銀色的山,神光佇立雪中,一動不動……

    一夜過後,雪已沒膝。達摩看著這個幾乎被凍僵的雪人,終於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為何事?」

    神光雙手合十,虔誠地答道:「弟子為求法而來,懇請師父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眾生!」

    達摩微微一哂,道:「古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更有佛陀布發掩泥、投崖飼虎。所謂難行能行,非忍而忍。」

    說到這裡,祖師帶著幾分嘲弄的目光看著這個年輕的求道者,問:「你又是誰?諸佛無上的妙法,豈是你這等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三言兩語就能得到的?」

    聽了這番話,神光什麼也不說,只是取出隨身護刀,輕輕一揮,便將自己的左臂斬下!

    鮮紅的血,濺灑在白色的雪地上,映著求道者堅忍的目光。

    神光的舉動顯然出乎達摩的意料,他略顯訝異地看了看這個年輕人,來中原已經很久了,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執著求道的僧人。他明白,他遇到了真正的法器。

    「諸佛最初求道,為法而忘形。你今斷臂求法,也可算做真心。我便為你易名為慧可。」祖師說。

    雖然從「慧可」就個名字中,隱隱透出了幾分無奈,但神光知道,達摩收他做弟子了。

    年輕人的臉上流下了喜悅的淚水,他問師尊:「諸佛的法印,我也可以聽聞得到嗎?」

    「諸佛法印,不是別人能夠給你的。」達摩答道。

    慧可聞言一怔,當即請求:「我心未安,乞師為我安心。」

    「好,你將心拿來,我替你安!」祖師很乾脆地說道-?#~妙筆閣?+

    慧可再次怔住,思忖良久,方才詛喪地說道:「覓心了不可得。」

    慧可當時不知,這一句「覓心了不可得」,正是他用心、用力、用盡累生累劫的修行,才明瞭的一句真言!

    達摩祖師立即回應他道:「我已經為你把心安好了。」

    慧可當下大悟。至此,他才終於找到了自己!

    也就在這一刻,明心見性的禪宗的種子,便落在了中國的土地上,並迅速生根發芽。

    玄奘走過去,像達摩一樣跏趺而坐,雙目微閉,靜靜地感受著祖師修行的不可思議……

    一轉眼,玄奘已在少林寺住了一個多月,他還是掂記著古德譯經的甘露台,終於在一日早課後,向景法師提出要去瞻禮。法師知他素有慧根,只囑咐了幾句就讓他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