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決戰1984

《》正文 第五章 :風起大漠(四) 文 / 紅綠配

    對於數量龐大的中國地面防空部隊不可能在第一輪打擊之中便永遠沉寂,蘇聯空軍事實上已經作出了相關的預案,在魯茨科伊上校所在的第1個特種航空兵團低空突防的同時,12個由蘇—17m型強擊機和蘇—24型戰鬥轟炸機組成對地壓制編隊此刻也正在戰區的上空擔負著拔除戰場不斷出現的防空火力點的任務。

    作為一種1971年出現的機型,蘇—17曾是蘇聯及華約國家空軍的主要對地支援機型。它有比其原形蘇—7更為粗大的機身,機身背部擁有高大的脊艙,用於容納更多燃油與設備。機頭仍採用機頭進氣口,但中心錐體放大,裝有先進的測距儀、全向警戒雷達等火控電子設備,兩根皮托管裝在機頭上方。

    頗有特色的外翼段可變後掠機翼為中單翼形,外翼後掠範圍為28-62度。這一設計使得蘇—17這樣音戰機同樣擁有不錯的低飛行性能。6個武器掛架可以攜帶總計4ooo公斤的各類對地攻擊武器。此時一群群低空翱翔的「裝配匠」們正用24o毫米火箭彈、低阻減炸彈和集束子母彈掃蕩著不停向天空噴射著致命火焰的高炮陣地。

    當然這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工作,部署在三北地區的中國空軍高炮部隊顯然大多經過越南戰場之上血與火的考驗。他們不僅有著嫻熟的空地交戰經驗,更具備著可怕的戰鬥意志。魯茨科伊上校機群的側翼,2個蘇—17m雙機編隊呼嘯從兩翼撲向一個由4門1oo毫米高射炮組成的重型高炮連的陣地。一個個模糊的黑點在機翼下閃動的火光下若隱若現,而遠方的地面之上密集的火箭彈組成的彈幕頃刻間便將一個個圓型的火炮陣地淹沒在火海之中。

    當然僅僅是大口徑的火箭彈並不足以徹底摧毀地面目標,在俯衝火力壓制之後,蘇—17m迅拉平機頭,從低空高掠過被火光和濃煙所覆蓋的目標空域,機身下方一個個較小的引導傘逐次打開,隨後拉出較大的十字型主減傘。而每一個減傘的下方都有一275公斤的殺傷爆破彈正徐徐降落。

    但是就在蘇—17m利用自身的度和火力優勢準備給予對手致命一擊時,隱蔽於1oo毫米高炮陣地附近的6個火力點突然同時怒吼起來。那是一個連的中國55式37毫米高射炮群的抵抗。雖然這些火炮還在採用落伍的機械向量瞄準具,但是6門火炮集中起來的火力依舊足以撕碎低空飛行的目標—一架蘇—17m型強擊機當然被曳光殺傷榴彈的碎片裹住,瞬間被炸成數截在空中解體,另一架雖然加衝出火力密集的空域,但是尾部同樣拖著長長的火焰和濃煙,掙扎著蹣跚向北飛去。

    「獵人中隊阿爾法,獵人中隊阿爾法……這裡是獵犬杜賓,這裡是獵犬杜賓。我們剛剛在9號地區與中國防空部隊交火……剛剛在9號地區與中國防空部隊交火,現大群獵物、現大群獵物,呼叫支援,呼叫支援……。」通過機載無線電頻道魯茨科伊上校可以聽到吃了虧的同僚叫召喚更為兇猛的對地轟炸。

    與被稱為「獵犬」的蘇—17m不同,主要裝備著蘇—24m和米格—27k型戰鬥轟炸機的「獵人」中隊可以說是蘇聯空軍手中的「重錘」。對於蘇—17m型強擊機無法解決的目標將由他們負責摧毀,魯茨科伊上校相信就在幾分鐘之內,便將有一個編隊的「炸彈卡車」飛抵中國高炮部隊的天空,用數以千公斤計的航空炸彈將整個地區化為一片火海。但即便如此,這樣此消彼長的消耗依舊對蘇聯方面不利,畢竟他們是在用精銳的空中力量去對抗成本低廉的地面高炮。

    在整個內蒙古的天空這樣的地空對抗幾乎以相似的方式在一一上演著。而魯茨科伊上校和他的機群卻與此無關,這裡並不是他們的戰場。很快飛機便進入了燕山山脈的上空。在這個距離之內,無論是短兵相接的「獵犬」中隊還是大規模地毯式轟炸的「獵人」中隊都沒有其用武之地,因為大多數中國防空部隊的炮位都安放在早已建築好的山地工事之內。除非採用精確指導武器直接命中,負責即便投送再多的常規炸藥也只能是浪費**。

    一波又一波的防空炮火從地面那高低起伏的山巒之上騰空而起,不過皮粗肉厚的蘇—25t對於這些缺乏精確度的炮火並不畏懼。畢竟小小的殺傷破片還不足以穿透那24毫米厚的鈦合金防彈板。因此對於部署在燕山山脈一線的中國防空部隊的攔截,無論是14.5毫米高射機槍還是72式85毫米高射炮的火力,魯茨科伊上校都直接採取無視的狀態。但是對於那些正在準備越過邊境直撲中國都的地面部隊,魯茨科伊上校卻只能祝那些同胞好運,因為所有的高射炮火都可以拉平射角對地攻擊。

    不過他仍需要小心的注意著「警笛」3型雷達告警系統所傳來的信息,因為一旦被防空導彈鎖定,那麼以蘇—25t亞音素的航將很難順利的擺脫。好在這一情況一直沒有出現。「也許中國人的防空雷達和導彈部隊還沒有能從第一輪空襲的打擊之中恢復過來吧!」魯茨科伊上校抱著僥倖的心理想到。但他卻忽視了另一種可能性—它的機群本不足以讓中國人拿出寶貴的地對空導彈群進行獵殺。

    「接近目標空域,各機打開火控系統,准許自由攻擊。」很快飛躍燕山山脈之後的蘇—25t順利的進入了他們的獵場。根據出擊前的任務說明,此刻正有一個坦克師的中國陸軍精銳部隊從位於北京西北的營區出向著市區的戰場進,魯茨科伊上校和他的同僚所擔任的任務便是在那些中國陸軍的坦克用履帶碾壓那些可憐的傘兵之前將他們摧毀。

    「現敵坦克集群,方向……」隨著僚機在無線電內激動的聲線,魯茨科伊上校迅調整了機頭的方向。借助糅合了法國、民主德國技術的「梅爾庫裡姆」型夜視吊艙,通過微光攝像頭所產生寬視場圖像投射在魯茨科伊上校正前方的平視顯示器之上,在一片暗綠色的屏幕之上,這位「空中獵手」可以清楚的看到一輛輛中國陸軍所裝備的59—2式主戰坦克正在一望無垠的京北郊區的平原之上全衝擊著。

    顯然戰鬥此刻已經打響,不時有反坦克火炮的直瞄炮火在中國人的裝甲集群中炸開。魯茨科伊上校當然並不知道此刻在他機翼之下這片名叫東北旺鄉的土地之上,蘇聯第98空降師的一個團正全力阻擊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坦克第24團的猛烈衝擊。

    「弟兄們!中國人的坦克不多,我們陣地的人每個人還分不到3輛呢!」在夜幕之下,一個雄厚的聲音正在拙劣的模仿著著名的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中叫喊著「15輛坦克小意思」的蘇軍中尉,但是顯然此時沒有人有心情去體會他的幽默感,畢竟他們的身後不是莫斯科,而是北京。

    蘇聯第第331團從空降伊始便注定將要被犧牲,他們是唯一一支被要求空降在北京城北的部隊,而這一點意味著什麼。在著陸之初,絕大多數的士兵都已經從周圍的地形便有所瞭解了。他們所處的是面對的是一片毫無遮擋的平原地帶。雖然團長第一時間便向師部要求將部隊向南撤退到城區再進行佈防,但是他的要求卻遭到果斷的拒絕。

    第331團被命令在靠近入城公路的兩側迅構築防禦工事,並準備進行反坦克作戰,為此在空降行動之初蘇聯第第661機械化空降團的一個反坦克炮連加強給了該團。但即便如此,當中國陸軍的裝甲集群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時,第331團可以拿得上檯面的反坦克力量也僅有3個反坦克導彈排、3個反坦克炮連、1個自行反坦克炮連。而在他們的防禦正面他們必須面對的是中國陸軍精銳的第24坦克團所擁有的近12o輛坦克的密集衝擊。

    作為一支歷史悠久的部隊,蘇聯傘兵的戰績卻或許是世界各國傘兵之中最為輝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蘇聯紅軍從遭遇納粹德國突然襲擊的第二個月起,便開始不斷的將空降兵投入到不斷擴大的德軍佔領區之中,他們的使命便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遲滯德國裝甲部隊的前進,掩護潰不成軍的地面部隊、國防軍工系統以及政府機關的戰略撤退。

    而即便戰場局勢得以好轉,蘇聯紅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蘇聯傘兵所領到的也往往有去無回的單程票。無論是在維亞濟馬還是第聶伯河左岸,蘇聯傘兵部隊由於組織實施上所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一再以旅級乃至師級規模投入戰場,但仍在德國陸軍地面部隊的重裝部隊圍攻之下歸於潰敗。

    除此之外,蘇聯傘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也常被作為精銳步兵被部署在戰場上最為要害的環節。在決定命運的庫爾斯克戰役之中,正是蘇聯近衛空降兵第4師火線馳援波內裡,最終將這座鐵路樞紐變成了「庫爾斯克的斯大林格勒」。摧毀了包括「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殲擊車在內的數百輛裝甲戰車,最終折斷了庫爾斯克北部戰線德國將軍—莫德爾的進攻矛頭。

    經歷過無數次血與火的考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年蘇聯軍隊以空降兵旅和部分步兵師為基礎,重新組建空降兵部隊。在4o年代末,蘇聯軍隊便已湧有1o個傘降師和機降師。與此同時,空降兵脫離空軍建制,直屬於國防部,其間空降兵曾一度和陸軍、海軍、空軍、國土防空軍一起,並列為蘇軍的五大軍種之一。而隨著航空運輸工具的展,5o年代起,蘇軍將傘降師、機降師全部整編為空降師,1973年又開始組建新的空降部隊—空中機動旅,1976年又組建了空降突擊旅,同時在集團軍編成內組建了輕型空降突擊營。至此蘇聯成為世界上空降部隊最多的國家。

    當然在龐大的蘇聯空降部隊之中,空降師無疑仍是最為受寵的精銳。從1978年開始,蘇聯國防部對空降部隊的編制再次進行了調整,198o年基本定型,定型後空降師的編制人數為7118人,師下轄3個傘兵團、1個炮兵團,以及反坦克營、防空營、工兵營、通信營、運輸營、疊傘營、維修營、衛生營、炮指連、偵察連、防化連等。

    傘兵戰鬥車由1o2輛增至225輛。85毫米空降自行火炮31門,122毫米榴彈炮各18門,14o毫米火箭炮18門,82及12o毫米迫擊炮18門,85毫米反坦克炮18門,23毫米高射炮36門,防空導彈射器165具,反坦克導彈射器48具。但是這僅僅是紙面上的數字,正如大多數蘇聯空降師均擁有4個傘兵團的編制一樣,在各種技術兵器方面蘇聯空降兵師也是大大編的。

    因此在北京西北郊外的東北旺鄉一線,面對著隆隆駛來的中國坦克集群,蘇聯第第331團雖然面對著空前的壓力,卻並非全無還手之力。在緊急挖掘的半地下坦克掩體之中,隸屬於第331團反坦克炮連所裝備的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正借助著tpk-1-79-h紅外夜視瞄準鏡猛烈阻擊著中國陸軍坦克6師的裝甲衝擊。

    由於空降兵在蘇聯軍隊中特殊的地位,加上對大縱深進攻理論的推崇,莫斯科始終認為空降兵不應該只是一支僅裝備少量重武器的輕步兵部隊,而應該和其他部隊一樣有自己的裝甲戰鬥力量,以便在空降投入戰鬥後能和敵方地面部隊交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蘇聯專門開了一些裝備給空降兵的裝甲戰鬥車輛,其中擔負著反坦克任務的便是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

    asu-85型坦克殲擊車和蘇聯空降部隊所列裝的其他裝甲戰鬥車輛一樣,除了機降之外,還可以直接空投。不過在空投前,需要把asu-85型坦克殲擊車牢固地固定在一個專用平台上,這個平台又與幾頂大型降落傘連接。從運輸機的尾艙門滑出後,幾頂降落傘自動打開,讓整個平台緩緩落地;在落地前的一瞬間,平台下面的幾個減火箭按照預定要求同時點燃,進一步強制平台減,確保asu-85型坦克殲擊車能平穩著陸。

    當然asu-第一種坦克殲擊車。在asu-85之前,蘇聯空降部隊便曾短暫裝備過asu-57小型坦克殲擊車。asu-57車體小巧,廣泛採用鋁合金,敞開式戰鬥室設計,正面裝甲厚6毫米,側後裝甲厚4毫米,裝備一門由二戰時著名的zis-2反坦克炮的展而來的ch-51型57毫米反坦克炮。但是asu-57具備著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其防護性能太差,太薄,僅能抵擋步槍彈和破片的裝甲以及易受攻擊敞開式戰鬥室,令其很快便被蘇聯空降部隊全面的淘汰了。

    而作為asu-57的改進型,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除了裝備有威力更大的d-7o型85毫米反坦克炮之外,防護性能也得到極大的提高,除了車體前部和側面採用了大傾角設計裝甲之外,車底距地面高42o毫米的低矮車身更令這些緊貼地面的反坦克火炮更難以摧毀。因此在1967年的中東「六日戰爭」中,埃及軍隊曾經asu-85作為單純的輕型坦克殲擊車來與以色列裝甲部隊交戰。

    交手之初,中國坦克兵面對這種完全陌生的對手頗為不適應。坦克第24團的先鋒部隊在展開衝擊接敵之時,在1ooo米的距離之內會先遭到了蘇聯傘兵大量裝備的反坦克導彈的打擊。被北約稱之為at-7「薩克斯號」的蘇制9m115「混血兒」型反坦克導彈由圖拉儀器設計局特別為蘇聯空降部隊所開。雖然由於這種導彈尺寸小、重量輕,因此穿甲威力有限。但是身強力壯的蘇聯傘兵可以像射rpg火箭筒那樣將其扛在肩頭射,這便使得在黑暗之中,蘇聯傘兵的反坦克導彈陣地異常的活躍和機動。

    而當坦克6師的裝甲集群在經歷了幾輪導彈壓制之後,艱難的進入5oo米左右的距離之時,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緊貼著地面的炮火又會準確的擊中那些即將突入陣地的中國陸軍59—2a型主戰坦克。儘管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所配備的rp-367p次口徑高曳光穿甲彈未必可以洞穿59—2型主戰坦克的前裝甲。但是只要行進系統被摧毀,被打癱在第一線戰壕前沿的主戰坦克便只能是大量裝備著rpg-18這樣的輕型反坦克武器的蘇聯傘兵的獵物。

    儘管即便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消耗了坦克第第331團的危機卻並沒有順利的度過,又一群中國陸軍59—2a型主戰坦克迎著蘇聯傘兵12o毫米迫擊炮的火力全衝擊而來。墨綠色的車體在不斷炸響的炮彈之中隆隆向前。

    在雙向自動裝表簡易火控系統的指引之下,帶有輕型熱護套的81a式1o5毫米線膛坦克炮敏捷的轉向目標,隨著一團刺眼的橘紅色火光,一輛隱秘在45o米之外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被正面擊中,熊熊的燃燒起來,滿身是火的坦克兵掙扎著從車後的應急逃生艙門鑽出,那撕心裂肺的慘叫在夜幕下顯得格外的淒涼。

    越過被擊毀在前進道路上的友軍殘骸,越來越多的中國陸軍第331團的防禦縱深挺進著。除了59—2a型大量採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實現了全夜視化觀瞄,夜戰能力大大提高之外,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在夜戰之中所存在的致命缺陷也已經被中國坦克兵所掌握。asu-85型空降坦克殲擊車所採用的紅外夜視瞄準鏡採用為主動紅外式工作原理,因此需要用車上安裝的2盞紅外探照燈照射目標才能進行射擊,而這種攻擊模式無疑為訓練有素的坦克6師官兵提供了最有效的目標指引。

    越射擊的榴彈不斷在蘇聯傘兵的陣地縱深爆炸,有些甚至直接打進了蘇聯傘兵所構築的迫擊炮陣地。行進間59—2a型主戰坦克渾圓的炮塔之上的7.62毫米並列機槍掃射著不斷出現了戰壕兩側的蘇聯傘兵,而被對方的反坦克火力打癱的坦克之上,勇敢的坦克兵則鑽出裝甲的彷彿操縱著12.7毫米的高射機槍壓制著對方的步兵行動。整條防線在大地的微微顫抖之中即將崩潰。

    「親愛的傘兵兄弟們!不要對我們太過於感激……。」就在此刻魯茨科伊上校所指揮的蘇—25t機群低空呼嘯而來。魯茨科伊上校一邊注視著儀表板右邊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所展現出來的「梅爾庫裡姆」夜視吊艙的窄視場圖像一邊將所武器控制切換到掛載在機翼兩側的at-16「旋風」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之上。

    「各機自由開火!」隨著魯茨科伊上校的指令,在機載激光照射器的指引之下成對射的「旋風」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拖著長長的尾焰,呈螺旋狀交叉著撲向各自的目標。第一輛59—2a型主戰坦克在行進間被擊中,沖天而起火光之中,接而連三的中國鐵騎被永遠的阻止了下來。每架蘇—25t的兩側翼下各帶8枚「旋風」反坦克導彈。也就是說魯茨科伊上校的機群滿打滿算可以消滅32輛坦克,因此魯茨科伊上校迫切想知道此刻戰場有沒有一個營的坦克可供他打靶。

    就在魯茨科伊上校和他的機群瘋狂肆虐之時,密集的防空炮火也從地面上猛烈的仰射而來。那是中國陸軍8o式自行高炮的兩聯裝57毫米高射炮的反擊。起初魯茨科伊上校對這些炮火並不在意,在他眼中中國陸軍的野戰防空火力還沒有可以對抗現代化強擊機的能力,畢竟從蘇聯國防部所下的敵情說明之中明確寫著:中國研製的雙管自行高炮只可以有效對付航為每秒35o米以下的空中目標。落後的電子工業使的中國人還沒有為自己的自行高炮安裝單炮雷達。

    但是魯茨科伊上校錯了,就在他信心自己的機群可以依靠度和裝甲保護自己之時,一架蘇—25t的機翼被一串曳光彈打穿,整架戰機頓時側向翻滾著向地面墜去。「這不可能!」就在魯茨科伊上校驚訝的以為這僅僅是一次意外之時,又一陣猛烈的對空火力將另一架蘇—25t臨空打成火球。「那是什麼?美國人的『約克中士』?」魯茨科伊上校的耳機裡響起了僚機驚恐的聲線。

    「約克中士」最早指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英雄—阿爾文.約克。阿爾文.約克出生在田納西州波爾莫爾的小坎伯蘭山村。當地的居民以善長射擊而著稱,他們常常在星期六舉行射擊比賽和15o碼射火雞比賽。據說阿爾文.約克就是在這種鄉間娛樂活動之中練就了一手好槍法,在遠征歐洲的戰鬥中創造了2o子彈消滅21名敵人的奇跡,還順手俘虜的德軍一名少校以下9o餘人,因此而成為了「美國版順溜」的傳奇人物。

    關於「約克中士」的戰績之中存在著多少的水分,或許永遠如同華盛頓家有沒有櫻桃樹一樣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永遠的謎題。但是至少美國政府和軍隊樂見其成,畢竟如果敵人在美**隊面前都如同螻蟻一般不堪一擊,那麼也就沒有人會去反對戰爭。因此為了表達「自由和民主僅僅屬於用戰鬥去爭取的人們」這個真理,美國政府不僅在田納西州府納什維爾雕塑了一座3.7米高的約克銅像。更用他的名字命名了美國陸軍所研製的新型師屬自行高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