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西涼馬超

正文 第五章 北地槍王 文 / 嬴須

    馬超的營寨已經按紮在祖厲城裡,伙夫們開始點火升灶煮粟,以青稞與牛羊奶相拌做成青稞餅,準備黃昏作戰前的軍糧。一罈罈青稞烈酒從後方運來,堆在祖厲城內。沒有受重傷的騎士們開始擦拭著手中的兵刃,修理戰馬的蹄角,整理馬具,一雙雙眼睛充實著殺氣,就像是餓狼遇見了羔羊一樣。

    西北人崇尚武力,尤其是先秦羌族,更是以當年秦國祖先,侵吞六國為耀,對戰事的渴望是西北諸族之最。

    當年秦國侵吞六國,其一半原因,是因為商鞅兩次變法對軍政的改革,最重要的兩條就是:頒發法律,制定連坐法,輕罪用重刑;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級制度。這些都規定了秦國的士兵在戰場上必須英勇殺敵,在戰場上立了軍功的士兵就可以加封爵位。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僕人數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亦可以轉為平民。對於重視家族傳承的華夏民族來說,軍功爵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一人獲得軍功,全家都可以受益。故此,加上秦國處於西北關中之地,與各族雜居,養成的彪悍民風,將尚武精神發揚到極點。

    羌族是先秦之民,更是繼承了秦國遺風。東漢後期,隨著朝廷的日益腐朽,對羌族的剝削與壓迫越來越重,忍無可忍,掀起了三次大規模的對東漢朝廷軍事戰爭。

    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一零七年,東漢朝廷派騎都尉王弘征發金城、隴西、天水等郡羌人遠戍西域,羌人眷戀故土行至酒泉,反抗官兵,大部逃散。地方郡縣發兵圍堵,並毀壞羌人的牧帳居室,使大批羌人反抗,逃往塞外。

    不久羌族的先零部落、滇零部落與鍾羌部落首先起義,發兵攻漢。雖然他們因內附已久而缺乏兵器胄甲,只能以竹竿木枝作為長矛,破布作衣甲,但他們驍勇彪悍,聲勢浩大,地方郡縣無力鎮壓。

    東漢朝廷派車騎將軍鄧騭、征西校尉任尚調集五營士及三河等郡兵,共五萬人,前往鎮壓。可惜在羌族人捨生忘死的攻擊下,慘敗而回。隨著東漢朝廷不斷增兵,與羌族交織在河西走廊,戰爭持續十二年才被鎮壓。這次戰爭使東漢朝廷軍資耗費巨大,造成府庫空竭的嚴重後果,其統治更加衰弱。

    羌族的第一次大規模反抗雖然被東漢朝廷鎮壓下去,但他們並未停止反抗,小規模的戰爭時有發生。到漢順帝永和四年,公元一三九年,東漢朝廷派馬賢為弘農太守、來機為并州刺史、劉秉為涼州刺史,此三人天**刻,對羌人進行了更為殘暴的奴役和掠奪,終於再一次激發了羌人的大規模戰爭。

    永和五年,公元一四零年,且凍、傅難羌族部落起兵進攻金城,又與西塞、湟中眾多部落聯合,進攻三輔、武都。東漢朝廷任命馬賢為征西將軍,不自量力率六千騎兵前往鎮壓,結果在射姑山被羌軍擊敗,馬賢及其兩個兒子皆戰死。羌軍氣勢更盛,各部進一步聯合起來。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一四二年,鞏唐部落、罕種部落等羌人分別進攻隴西、北地和武威,漢軍屢戰屢敗。此時內地連年發生農民起義,東漢朝廷內外交困,抽不出更多的兵力鎮壓羌人起義,於是一面加強關中地區的防衛,一面以招撫的辦法誘降羌人。護羌校尉校尉趙沖,通過招誘手段,迫降罕種羌五千餘戶,使東漢的壓力大為減輕,東漢朝廷撤回了一部分兵力。

    趙沖與天水太守張貢、左馮翊梁並圍剿、威脅利誘之下,羌軍傷亡過重,無力拒漢,被殘酷鎮壓下來。

    羌族第二次大規模反抗剛剛被東漢朝廷鎮壓下去,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四八年,白馬羌又進攻廣漢屬國,同時西羌及湟中胡人也相繼起兵,後都被官軍鎮壓。然而東漢官吏並未吸取教訓,沒有絲毫減輕對羌人的壓迫。在這種情況下,到桓帝延熹二年,公元一五九年,羌人又爆發了第三次大規模戰爭。

    燒當、燒何、當煎、勒姐、零吾、先零、姐羌、鳥吾等實力雄厚的羌族部落在王室夫蒙率領下,爆發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對東漢戰爭。先後與東漢名將段熲、皇甫規追逐於草原、山谷間,交織糾纏,間接促使西域龜茲、山國、北耆、鄯善四國集五十萬鐵騎東來,各族間戰與河西,最終東漢退讓,丟失河西四郡,而羌族又與西域四國,戰了數場,默契息鼓。

    這三次大規模戰爭,羌族人均是赤膊或身上只穿簡陋的皮甲、布衣與裝備精良的東漢軍隊搏命,慘烈異常,前後共延續了六十年的時間,羌族共損數十萬羌人、牲畜兩百多萬頭。而大漢邊郡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致使城池殘破不堪,人口銳減,經濟倒退,國力大損,先後爆發黃巾起義、外戚宦官之亂,董卓狹天子以令諸侯,動盪之極。

    反觀羌族在這些年修生養息,逐漸恢復過來。

    馬超率領一千騎士挺立在,祖厲城東方數十里外,一個高坡之上,他經過稍微的洗漱一番,換上了一身乾淨的牛皮甲冑,外罩皂袍,以黑布裹額,配上抓在手中的碩大長矛,看上去精簡幹練,又威武不凡。

    他此時率精騎在等兩個人。

    正是張濟與張繡。

    此二人在這棋局當中至關緊要,原因是張濟與張繡麾下有一萬五千精騎,如果加上正在趕來的龐德一萬精騎,那他這一方就有三萬五千人。而韓遂兵馬經過他的設計,只剩下三萬騎兵,一萬步兵,雙方兵馬幾乎持平。而且韓遂新敗,氣勢減弱,他這一方新勝,氣勢正盛,再加上張濟與張繡乃復仇之勢,氣勢更勝,穩壓韓遂一籌。

    馬超想到這裡,嘴角掛起滿意的笑意,現在大局已定,剩下的就是欣賞看戲了。

    不知何時,大地微微顫抖起來,一陣馬蹄踐踏的響聲,從極遠之地傳來。

    馬超褐色的眸子裡精芒一閃,向蹄聲傳來處射去。

    蹄聲越來越響,人影閃爍間,無數騎士出現在地平線上,向這裡迫來,人影漸漸清晰,旌旗招展,碩大的張字纛旗迎風招展,表明了來者的身份。

    馬超吐氣開聲道:「西涼馬超在此,來者可是張濟將軍與『北地槍王』張繡將軍?」聲音遠遠傳出。

    在騎兵告訴衝鋒下,尤其是西涼之地,這特殊的時間裡,什麼意外都能發生,雖然他已經通過飛鷹傳信,知曉張濟與張繡的到來,為了不必要的意外,還是通名報姓為好。

    騎兵果然減速下來。一個聲音從騎隊裡傳出,飄蕩上空哈哈笑道:「在下正是張繡,自接到公子的信使傳信,就集合騎兵,馬不停蹄兼程趕來。」

    馬超聽聞此話,眼中閃過一絲欣喜之色。

    騎隊減速中由遠及近,在馬超數丈外停下。

    一個高大的身影策馬越眾而出,那人二十餘歲,身形健壯,一身精簡的武士輕甲,獸皮做成的帽子戴在頭上,國字臉,八字橫須,挺正的鼻樑,不怒自威。一桿碩大、比一般槍要長近一半、近兩丈的銀色大槍,抓在手中,寒氣逼人,彰顯出一股銳利的騰騰殺氣。

    馬超策馬向前,向那人拱手道:「馬孟起見過張繡將軍。」一對眼朝騎隊裡飛快的瞥了一眼,遲疑道:「不知張濟將軍……」

    張繡道:「叔父年紀大了,不能年夜疾馳,遂派張某領一萬鐵騎助陣,還請公子不要見怪。」

    馬超長笑聲道:「哪裡哪裡,張繡將軍一人可抵千軍萬馬,今有張兄相助,無異於如虎添翼,管教他韓遂有來無回。」

    「有來無回!有來無回!」

    馬超麾下的一千精騎,手振長矛,齊齊大喝,氣勢豪雄。

    張繡一愣,隨即大笑道:「好一個有來無回,沖公子這句話,今趟我張繡馬首而瞻。」聲音鏗鏘有力。

    馬超難得謙遜道:「張繡客氣了……」張繡一抬手,打斷馬超的話語,道:「久聞公子乃豪爽果敢之人,為何今日婆婆媽媽。早在趕來的路上就得知公子滅了閻行的一萬先鋒軍,讓我自愧不如,張繡不才,願聽公子調遣。」

    馬超眼中精芒,一閃而逝,沉聲道:「好!既然張兄如此抬愛,馬某就不矯情了,請張兄隨我回營喝酒。」說完大手一揚,指向祖厲方向。

    張繡順眼望去,眼中閃過複雜的情緒,隨後道:「久聞武威兵悍,今日終可以見識一番,請!」

    馬蹄陣陣,馬超與張繡並排而行,率領鐵騎,往祖厲城而去。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