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龍騰世紀 第四十二節 文 / 項飛

    曹操趕跑袁尚、斬殺袁譚,已經基本上控制了冀州全境,從此開始涉足黃河以北。曹操在對待袁譚殘部的態度上,與對袁尚那次大不相同,收起了溫文爾雅的心腸換上了猙獰的面孔,開始了大清洗。袁譚的得力干將郭圖被殺,《後漢書》對郭圖的被殺一筆帶過,沒有詳細介紹,也沒有交待曹操對他是否有過與對審配、沮授一樣的一番輔以武力威脅的勸降,大概曹操對他也不感興趣,沒打算將他收為己用。袁譚的妻女可不像甄氏那樣幸運,她們根本沒有攀高枝的機會,直接被押往刑場,盡數處決。

    還是在這一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的正月,袁熙手下的大將焦觸、張南反叛,響應曹操,舉兵攻打故安。這時的袁尚因為被大哥袁譚打敗,只好來投奔二哥袁熙,現在正與袁熙在一起。哥倆一看叛軍聲勢浩大,根本打不過,只好棄城而走,逃往遼西投「幽州刺史」烏桓觸去了。

    順便說一句,這個「幽州刺史」是烏桓觸自封的,屬於沒有朝廷序列號的盜版。烏桓是當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是一直以來讓漢朝中央政府十分頭疼的邊境不安定因素,本書《曹操》一章對漢朝時烏桓的興衰以及捲入曹、袁之爭的原委都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這裡就不贅述了。前文曾提到袁紹自己制定的爭奪天下的大致方針:「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這裡的「兼戎狄之眾」指的就是團結、聯合北方的少數民族,其中就包括能征善戰的烏桓。儘管袁紹的最終目的是利用這些少數民族為自己打天下,但實事求是地說,他的民族政策在客觀上制定得很正確,執行得也很到位,所以在袁紹主政時期,他確確實實得到了這些少數民族的認可、支持和擁護,也因此,袁熙、袁尚才會在走投無路時逃往烏桓。

    當然,在這些對袁紹臣服的少數民族中,有的人是真心實意地擁護他,有的人則是迫於袁紹強大的實力不得不如此。前者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忠實的朋友,後者則僅在袁紹強大時可以結盟,一旦袁紹被擊敗,強大一時的勢力土崩瓦解,這些人也就不再是朋友了。袁熙、袁尚很不幸,這回他們投奔的烏桓觸就是後一種人。

    烏桓觸此時已經決定「背袁向曹」了,他帶領手下大小官員,「陳兵數萬」,殺馬為誓,大家一起宣誓背叛袁氏投降曹操。為什麼要「陳兵數萬」?看來有點強迫的性質,因為袁紹經營河北這麼多年,在少數民族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和號召力,烏桓觸擔心此時「背袁向曹」會有人站出來反對。烏桓觸帶頭第一個盟誓,然後各級官員按順序一個一個來。這當中可能也有不願意這樣做的,可是在重壓之下也不得不違心地盟誓。只有別駕韓珩說出了心裡話,他說,我們受袁氏父子厚恩,現在袁氏敗了,我們不能相救就已經很對不起人家了,現在要「背袁向曹」,說啥也不能幹!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還好烏桓觸也沒難為他,可是也沒聽他的。該起義起義,該盟誓盟誓,一點不耽誤。雖然韓珩沒能阻止烏桓觸,但從他的表現上至少可以看出袁紹在少數民族問題上下的功夫。韓珩當時的官職是「別駕」,「別駕」本意是指領導出行時,座車旁邊的那個位置,也就是副駕駛,後來引申為官職。由此可見這是一個與領導關係密切的職位,也是一個重要官職,項飛把它理解為省一級政府的秘書長。袁紹能把工作做到「別駕」這一級別,可見他對統戰工作多麼重視,下了多大功夫。當然,韓珩能在這種時候為袁氏父子說話也與他的為人有關。從《先賢行狀》的記載看,韓珩確實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字子配,代郡人,「清粹有雅量」。曹操聽說這件事後,對他也很尊敬,烏桓觸投降後,曹操多次招韓珩出來做官,都被他拒絕了。

    袁熙、袁尚見這裡不歡迎他們,只好繼續跑路,這回他們去投奔遼西烏桓的另一個首領——蹋頓。蹋頓可是當時烏桓的實權人物,也是袁氏家族的真朋友,他明知收留袁熙、袁尚可能會招致曹操的報復,可還是決定收留他們。

    《三國誌》說曹操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實力大增,「天下莫敵」,此次河北之行,更是兵鋒所指無不披靡,就連縱橫冀州多年的黑山黃巾軍首領張燕也率眾來降,曹操大喜之下封他為列侯。可是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或是感恩袁紹、為他報仇,或是本來就看不慣曹操,紛紛起來與曹軍作對。曹操既然大老遠來了,就不能坐視不理,於是打起精神逐個對付,能招降的招降,不能招降的就開打。這番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很有成效,曹操逐漸平定了黃河以北。

    就在曹操忙於北方事務的時候,袁紹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幹反叛了。他抓了曹操派來的上黨太守,據守壺關口,「以州叛」。高幹為什麼反叛,史料沒有記載,但個人感覺可能是受了袁譚被殺的刺激。當初高幹投降曹操時,袁譚正與曹操結盟,既然袁紹的兒子都能成為曹操的盟友,他這個袁紹的外甥應該也沒問題。可是沒多久曹操就與袁譚翻臉,袁譚隨即兵敗被殺,這讓高幹大受刺激,從而也開始懷疑曹操對待降將,尤其是他這樣的袁紹近親的態度。於是他決定趁曹操在北方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反水。

    其實當初高幹投降曹操也是為形勢所迫,不是真心臣服,這一點曹操也很清楚。雖然曹操仍然任命他為并州刺史,但這只是收買人心的權宜之計,曹操對他並不放心。這回正好可以藉機一併收拾掉,一勞永逸,永絕後患。不過高幹選的這個時機太好了,曹操實在抽不出身,只好派樂進、李典帶兵前往討伐。

    雙方一接戰高幹就敗了,他乾脆退守壺關口,說啥也不出戰了。樂進、李典一通猛攻,但高幹依險據守,負隅頑抗,這哥倆費了好大勁,始終也沒能攻下來。轉眼到了第二年,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同志終於騰出手來了,於是他親統大軍轉戰千里來討伐高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