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七節 文 / 項飛

    按說《二袁》這一章應該到此結束了,但又覺得應該交代一下袁紹的幾個兒子,還有一些人物也應該在這裡介紹一下,所以就佔用幾節加以說明——因為我也不知道還能寫多久,還是先把要寫得都寫了吧。

    袁紹臨終前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在他死後袁氏集團出現了權力真空,他的幾個兒子立刻掀起了權力爭奪戰。袁紹共有三個兒子:長子袁譚字顯思、次子袁熙字顯雍、小兒子袁尚字顯甫。這三個兒子裡面,袁譚年紀最長,而且也很賢德,小兒子袁尚年紀小,但是容貌俊美,很得袁紹歡心。按照那時的嫡長子繼承製原則,袁譚應該毫無疑問地被確立為袁紹的繼承人。可袁紹偏心小兒子袁尚,認為他最像自己,而且他的夫人劉氏也很喜歡袁尚,多次在袁紹面前說他的好處,極力慫恿袁紹立袁尚為嗣。袁紹本來也有此意,但由於那時嫡長子繼承製原則深入人心,很多大臣都反對他這樣做。如此一來,袁紹又拿不定主意了,也可能他覺得自己年紀並不大,用不著急於立嗣,所以這件事就拖了下來。可沒想到一拖就這麼久,直到袁紹病逝也沒解決,這也為袁氏集團日後的發展留下了隱患。

    袁紹一死奪權大戰立刻展開,主角是袁譚和袁尚,次子袁熙只是個配角,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三國誌》和《後漢書》的記載相近,都是把責任推給了那些大臣,似乎袁譚、袁尚只是被動地捲入此事。按照史書的說法,逢紀和審配是一夥,看來當初逢紀在袁紹面前為審配進的美言起了作用,不但保下了審配,還為自己結下了一個堅定的盟友和死黨,《後漢書》說這兩個人是袁尚那邊的,而且「宿以驕侈為譚所病」,袁譚看他倆彆扭,但不是因為他倆的政治立場,而是因為這二人「驕侈」;當然,袁譚也有自己的人,辛評和郭圖就是其中的領軍人物。主子之間不對付,手下人的關係也一定很緊張,辛評、郭圖與逢紀、審配勢若仇敵,都想除掉對方。袁紹沒來得及確立接班人就死掉了,按照常理,大家都覺得應該由長子袁譚來繼位。可逢紀、審配覺得不妥,如果袁譚得立,辛評、郭圖必然得勢,只怕這二人不會放過自己,於是為了自身的安全,逢紀、審配決定擁立袁尚繼位。他們商量妥當之後,就「矯紹遺命」,偽造袁紹的遺命讓袁尚繼位了。但《三國誌》沒說逢紀、審配是「矯紹遺命」,只說他們「緣紹素意」,也就是按照袁紹平時的意思擁立袁尚。不管怎麼說吧,反正袁尚是繼承了袁紹的大業,這樣一來,袁譚那裡當然不服,立刻採取反制措施,奪位大戰由此引發。

    不明白史書為什麼要這樣寫,其實大家都清楚是誰在爭奪繼承權,這些大臣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如果袁譚、袁尚不同意,這些大臣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掀起爭權大戰。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曹操就是親眼看到了袁紹兒子間的骨肉相殘,也看到了袁譚、袁尚身邊人在這場爭鬥中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他深以為戒,所以他在確定曹丕為接班人後極力削弱曹丕競爭者的實力,甚至不惜殺掉曹植身邊最有影響力的大才子楊修,以此來避免骨肉相殘、被敵人從中漁利的悲劇。

    袁紹生前曾以考察幾個兒子能力為名,把袁譚、袁熙外放為州牧,可偏偏把小兒子袁尚留在了身邊,其實此舉就足以說明他有意立袁尚為嗣,而不是袁譚。自從秦始皇把公子扶蘇放外任而被胡亥和趙高鑽了空子後,歷代帝王就很少把接班人往外派了。袁譚當時任青州刺史,等到他從青州大老遠趕回來時,袁尚已經「合法」地繼承了老爸袁紹的一切,袁譚只有乾瞪眼的份了。

    袁紹當時的官職是大將軍,爵位是鄴侯,袁尚原封不動地繼承過來。按那時的制度,爵位可以繼承,但也要得到朝廷的批准;官職卻是不能繼承的,更何況「大將軍」這樣的顯位,這相當於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哪能搞世襲?不過當時社會動盪,朝廷衰微,顧不過來這些,只要你實力夠強,你認為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

    袁譚趕到冀州時袁尚已經當上了大將軍,他沒有機會了,可是袁譚同志也沒有虧待自己,他立馬自稱車騎將軍,當然也沒有朝廷的認可,屬於盜版。按照漢制,大將軍之下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之下才是車騎將軍。袁譚盜了一回版才是個車騎將軍,比起袁尚的大將軍差了二級,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是承認了袁尚繼承權的合法xing,甘心接受他的領導?

    其實袁譚不可能甘心,他之所以這樣做也有他的原因。第一是因為袁譚手裡人馬少,實力比起袁尚差著一塊,如果現在就翻臉開打,勝算實在太小;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就等機會一舉蕩平河北,如果現在與袁尚開仗必然會被曹操趁虛而入。所以袁譚雖然心有不甘,可還是忍了,領兵屯駐在黎陽。

    袁紹之死對曹操來說可是個好消息,也是難得的良機,他當即親率大軍進攻河北。袁紹是在建安七年五月病逝的,曹操大軍於同年的九月就到了——來得夠快的。袁譚駐守的黎陽首當其衝,直接面對曹軍鋒芒。袁譚本來兵就少,又不願意拿自己的人替袁尚拚命,於是就向袁尚求援,要求增兵。袁尚也不傻,你要這麼多兵想幹什麼?是想跟曹操pk,還是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不行,不能給他!可不管怎麼說,袁譚畢竟是在給自己看大門,一點表示沒有也不好。於是袁尚採取了一個折中措施:不給袁譚增兵,而是派了個謀士過去,這個倒霉蛋就是逢紀。

    致書友鬼臉貓貓:關於劉備、公孫瓚拜盧植為師一事見於《三國誌蜀先主傳》,原文如下:「(劉備)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劉備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五年(公元162年),他十五歲(虛歲)時是公元176年,而黃巾起義爆發於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也就是說此時黃巾起義還未爆發。

    盧植於東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官拜九江太守,但隨即「以疾去官」,回到老家,直到黃巾起義爆發他才被重新起用,劉備等人應該就是在這段時間裡從學於他的門下。

    項飛雖然力求引用的史料絕對準確,但因為才疏學淺,難免有不到之處,還請大家斧正。對於各位書友的指教,項飛一定虛心接受。感謝書友鬼臉貓貓和一直以來支持本書的各位朋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