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龍騰世紀 第三十節 文 / 項飛

    烏巢火光一起,袁紹就知道情況不妙了。袁紹的實力太強大了,直到這時他仍然還有很大的可能取得全勝。其實越是這種戰局突變的時候,越容易出現一招制敵的機會。就好像兩個武林高手對決,攻得越凶越容易露出防守的漏洞,甚至為了擊倒對方連「罩門」都顧不上了。曹操本來兵就少,現在又分出一部分偷襲烏巢,這一分兵必然導致兩線作戰,兩線的兵力都不多,於是袁紹的機會來了,可究竟哪一處才是曹操的「罩門」呢?

    袁紹剛一得到烏巢的戰報,第一個反應就是應該趁曹操大營留守的兵少一舉攻破之。他對長子袁譚說:「就cāo破瓊,吾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應該說這也是個好主意,算得上隨機應變、處置得當,如果真的能一舉奪下曹軍大營,就算曹操燒光了袁紹的軍糧也難逃失敗的命運。現在的問題是,究竟能不能攻取曹操的大本營。

    《魏志》記載,對於袁紹的提議,手下眾將意見不一。張郃首先提出反對,他認為曹操一向足智多謀,不把後方安頓好了,他是不會貿然出擊的,現在這個情況下傾力攻打曹軍大營實在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且以曹操的為人,火燒烏巢這樣決定勝負的關鍵戰鬥,他必然會親自帶隊,如果派大軍直奔烏巢,不但能救下淳於瓊,運氣好的話還能抓到曹操,倘若真能這樣,就等於宣告此戰勝利結束!張郃並不是一員簡單的戰將,他不但作戰勇敢而且頗有謀略。他現在能說出這樣的話,無論正確與否,都可以看出他是個有心人。《漢晉春秋》甚至記載,張郃早在官渡之戰初期、袁軍頻頻得勝的時候就提出讓袁紹不要在正面戰場與曹操爭一ri之短長,另派一路人馬包抄曹軍後路,這個建議與後來許攸提出的偷襲許都的計劃異曲同工,如果《漢晉春秋》的記載是真的,那張郃的謀略真讓人不可小覷。

    張郃的話聽起來也很有道理,袁紹又有些猶豫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就在這時,郭圖,又是郭圖挺身而出。史書中對郭圖的記載不多,他基本都是出現在袁紹與手下謀臣、武將意見不一致時,而且每次無論袁紹的意見是否正確,他都堅定地站在袁紹一邊。這次也不例外。他也認為曹操一定會親自帶兵偷襲烏巢,但他同時也認為這正是攻取曹操大本營的絕好時機,因此郭圖強烈建議派重兵猛攻曹軍大營。

    曹操的大謀士郭嘉郭奉孝在他的「十勝十敗說」的第五條「謀勝」中這樣評價袁紹,他說袁紹「多謀少決」,就是說袁紹的「謀」不少,但是卻做不了決定,或者說袁紹善於思考問題但卻不善於在眾多的建議中做出正確的選擇。現在袁紹又面臨這樣的問題,兩派的意見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似乎都不錯,他該選擇哪一個呢?時間緊迫,容不得袁紹仔細考慮,最後他做出決定:仗著自己兵多人多,兵分兩路,一路去就烏巢,一路去攻曹軍大營。

    這看起來是個萬全之策,而且不偏不倚,兩方面的意見都照顧到了。但實際上袁紹還是有側重的,或者說還是偏心的,他內心裡比較希望能一舉攻下曹軍大營,這一點從兵力分配上就能看出來。袁紹「遣輕騎」救烏巢,而派重兵直奔曹軍大營,帶隊的是張郃、高覽。張郃、高覽是什麼身份?這是「河北四庭柱」碩果僅存的兩位!當初袁紹派顏良、文丑與曹操交戰時,都沒捨得把顏、文一起派上去,這回卻把張郃、高覽一起用上了,看來袁紹對這二人是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一舉拿下曹操的大本營,盡快結束這場戰鬥。袁紹這樣安排,大概是因為攻取曹軍大營這個建議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如果此計得行並最終獲勝的話,那袁紹作為領導臉上該多有光!

    官渡之戰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惡戰,不到最後一刻誰都不知道鹿死誰手,雙方戰到這一刻仍然勝負難料。其實直到這時,即使袁紹的軍糧已經被燒掉,他仍然還有獲勝的可能。他派出去的兩路人馬只要有一路取勝,袁紹還是穩操勝券。如果張郃、高覽得手,順利攻取曹軍大營,曹操即使把袁軍糧草都燒光了,卻也無路可退,就等於陷入了袁軍的包圍之中,早晚成擒;如果救援烏巢的人馬得勝,曹軍區區五千人只怕插翅難逃,運氣好的話還能擊斃或者活捉曹操本人。這就是袁紹兵分兩路的原因,也是他的如意算盤。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袁紹最終還是敗了,他派去的兩路人馬沒有一路能帶回來他翹首以盼的勝利。

    救援烏巢那一路,本來就是「輕騎」,而且又是狂奔四十里之後立刻投入戰鬥,敵人偏偏又是曹操親自帶領、左挑右選出來的精兵,所以這一路人馬失敗還說得過去。可張郃、高覽那一路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一個連鎖反應。張郃本來就不主張攻打曹軍大營,而是建議全力救援烏巢,可袁紹偏偏派他作為主將攻打曹營,張郃嘴上不說心裡難免會有想法。最重要的是,袁軍之所以實力強,全賴烏巢的糧食和軍資,烏巢被襲,這些糧食和軍資盡被焚燬,袁軍一下子就陷入被動,如果不能快速取勝,很可能會被曹軍徹底擊潰。關於這一點,不但袁紹清楚,張郃清楚,就連袁軍士卒也很清楚,所以大家一得到烏巢失利的戰報立刻就亂了,無心再戰。張郃、高覽見狀,哥倆一合計,乾脆投降曹操了。

    《三國演義》關於張郃、高覽投降的描寫取材於《三國誌張郃傳》。《張郃傳》記載,張郃、高覽統重兵攻曹營不下,竭力主張攻曹操大本營的郭圖感覺不對:如果張郃攻不下曹營,那袁紹不得怪郭圖的建議不好呀?於是他就給張郃下了絆子,郭圖對袁紹說張郃同志本就不主張攻打曹營而是想先就烏巢,可是他的建議沒被批准,現在他聽說烏巢兵敗,非常得意,而且「出言不遜」。

    這些話不知怎的傳到了張郃的耳朵裡,他非常害怕。張郃深知主公袁紹的為人,知道他「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郭嘉「十勝十敗說」),對這種事一向眼裡不揉沙子,當初為擊敗黑山黃巾軍張燕立下大功的曲義不就是因為「自恃有功,驕縱不軌」而被處決?張郃越想越害怕,最後下定決心,乾脆投降得了!於是他與高覽一商量,就率全軍「起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