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細數三國豪傑

龍騰世紀 第二十九節 文 / 項飛

    曹操聽了這個建議後大喜,立刻採納。他隨即作了一番佈置,留曹洪守大營,自己親率五千人連夜殺奔烏巢。曹操為什麼要親自帶領人馬偷襲烏巢呢?這一方面是此戰關係重大,是曹軍擊敗袁紹的唯一機會,曹操不敢掉以輕心;另一方面,袁紹安排在烏巢的守軍眾多,有五萬人之眾,而曹操能帶出來偷襲烏巢的只有五千士卒,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換作別人帶隊曹操還不放心,所以他只能親自出馬。

    羅本的《三國演義》寫到此處還有一段精彩描寫。曹操在安排人馬夜襲烏巢時,他手下有勇有謀的大將張遼給他提了個醒:烏巢是袁軍囤糧重地,豈能無備?而且張遼懷疑許攸可能是詐降,沒準是給曹操下了個套,等著曹操自投羅網。難怪張遼會這樣想,許攸可是袁紹手下的重臣,身為「謀主」哪能輕易叛逃?而且他叛逃的時機也太微妙了,正是雙方相持不下的緊要關頭。當時張遼對許攸叛逃的背景還不瞭解,所以才會提醒曹操小心有詐。曹操則說,我軍糧不繼,難以久持,如果不用奇謀,只怕要坐以待斃。他接著還說:「且吾亦yu劫寨久矣。今劫糧之舉,計在必行,君請勿疑。」

    羅貫中真是高人,不得不服。在這裡張遼給曹操提醒反映了他的智勇雙全,而曹操的回答更是突出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他先解釋了為什麼要劫糧,也就是劫糧的重要意義。然後又說,我早就想劫糧了,許攸的獻計只是促成因素,不是決定因素,這也是我的想法,「計在必行,君請勿疑」。這樣的回答既說明了此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打消了大家心中的疑慮。如果說「問糧」一段突出的是曹操的「jiān」,那麼這段描寫則突出反映了曹操的「雄」。名家手筆,果然不同凡響。

    與小說《三國演義》相比,幾年前的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就相形見絀了。在「烏巢燒糧」這一段中,該劇是這樣設計的:當有人提醒曹操許攸可能是詐降,並讓他多加小心時,曹操作恍然大悟狀,然後吩咐人把許攸留在大營中,名為款待,實則派人嚴加監視,一旦發現有詐,立刻殺之。大概編劇的意思是想通過這個細節突出曹操的奸詐,但是改編得很不成功。原著中的描寫突出的是「奸雄」曹操的「雄」,而改編後突出的是一個「jiān」,但這個「jiān」還不是「奸雄」的「jiān」,而是「奸商」的「jiān」,太俗,太低級,哪像個三軍統帥,分明是個街頭擺攤的市井小販!拿著這段改編的劇本和原著一比,高下立見。可見大師就是大師,不是誰都能當的。

    其實對於許攸的投降,不止張遼一個人有疑問,像賈詡、荀攸這樣的大謀士也心存疑慮,紛紛勸曹操要謹慎行事。還好曹操同志比較有主心骨,沒有因此而動搖。事實上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這根救命稻草出現得太及時了,讓曹操看到了希望,這是他擊敗袁紹的唯一機會,無論如何都要試一試,如果真的是一個圈套那也只能認命了。

    曹操不是那種顧頭不顧尾的人,他帶隊偷襲袁紹也沒有忽略自己大營的安全。曹操臨行前命曹洪鎮守大營,全權負責,一切安排妥當後他才出發。突擊隊員們人銜枚、馬勒口,而且還換上了袁軍的服裝,這讓他們順利地通過了袁軍的防線,遇到有人查問曹軍就自稱是增援烏巢的部隊。結果暴走突擊隊一路平安,順利到達烏巢。

    按說袁紹軍中突然少了個參謀總長必然會引起大家的警覺,即使沒有證據表明許攸已經叛逃,那也應該採取一些最起碼的應變措施,比如加強戒備,或者改變兵力部署、重新佈防,可是袁紹並沒有任何舉動。這可能是曹操行動神速,袁紹還沒來得及採取行動;更可能是袁紹根本就不知道許攸同志已經反水了。事實上史料中沒有任何關於許攸叛逃後袁紹反應的記載,這說明袁紹很可能壓根就不知道他的「謀主」已經變成了敵人。

    曹操的突擊隊員們除了武器外,每人還隨身攜帶了一束乾柴,到了烏巢後,立刻圍屯、放火。袁紹在烏巢駐軍五萬,守將是淳於瓊。淳於瓊雖然不像「河北四庭柱」那樣有名,但也不是《三國演義》裡說得那樣不堪一擊,否則袁紹不會交給他這樣的重任。雖然變故突生,淳於瓊還是立刻組織隊伍,展開反擊。

    曹軍雖然只有五千人,可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勇士,而且又是曹操同志親自帶隊。曹操現在眼都紅了,他知道這一仗關係到他的生死存亡,只能勝不能敗,所以他督促士卒拚命向前。袁軍雖然有五萬人,可還是很快就敗退下來了。這是因為他們突遭偷襲,被打個措手不及,而且不如曹軍那樣敢於拚命。曹軍人少,如果不能一擊得手,等敵人大隊人馬回過味來,那就只有死路一條,因此他們是真正拼了命,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個道理。袁軍就不一樣了,就算敗了,只要能保住命就可以退回官渡大營,和大部隊在一起就安全了,所以袁軍不願意拚命。

    更何況曹操目的明確,只要能把敵人的糧食燒光就算完成任務,別的都好說。當有人報告說,敵人殺來了,「請分兵拒之」時,曹操大怒,說道:「賊在背後,乃白!」等敵人到了身後再報告!就是說讓大家專心放火,不要管身後的敵人。

    就這樣,在曹操的親自指揮下,突擊隊「士卒皆殊死戰」,終於大破淳於瓊,一把火燒掉了烏巢的存糧,斬殺多員敵將,「殺士卒千餘人」,就連烏巢主將淳於瓊也被活捉了。《曹瞞傳》記載,野蠻的曹軍割了淳於瓊的鼻子,以示威於袁紹。本來曹操沒打算殺掉淳於瓊,他問道:「何為如是?」淳於瓊回答道:「勝負自天,何用為問乎!」這是個模稜兩可的回答,既可以理解為不卑不亢、不願臣服,也可以理解成略微流露出一絲服軟的意思。曹操見他這樣說,也就有了收留之心,可是他身邊的許攸不同意(看來許攸並不是像連續劇裡說的那樣被留在大營中,而是親身參加了這次戰鬥),後來在許攸的要求下,曹操下令處死了淳於瓊。

    這還不算完,曹軍還把陣亡的袁軍士卒千餘人的鼻子都割下來,又把袁軍牛馬的「唇舌」也都割了,「以示紹軍」。此舉既是洩憤,也是示威。曹軍打仗一向很注重心理戰,攻下一座城後一般都會屠城,其目的就在於警告、威懾其他守敵,使之放棄抵抗。這回烏巢辱屍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為了給其他袁軍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果然消息傳出,袁軍「將士皆怛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