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民國歲月

第一卷 第二百十三章 出兵華北(四) 文 / 萬馬奔騰

    第二百十三章出兵華北(四)

    委員長辦公室外間的小客廳裡,沈修文和孫元良正襟危坐,裡間的門一打開,兩人連忙從沙發上站起來立正。

    走出來的除了蔣委員長之外,後面跟著的是副總參謀長白崇禧。

    「健生,你先宣佈命令吧。」蔣中正首先開腔道。

    沈修文和孫元良聽到這句話不由對視了一眼,在來的路上兩人果然沒有料錯。這個時候宣佈命令那肯定是調往華北前線。

    白崇禧走上前來,掃視了兩人一眼,在和沈修文對視時,一向嚴肅的白崇禧難得露出一絲笑容朝他點了點頭。然後打開手中的文件夾,朗聲念道:「命令:軍事委員會直屬陸軍第七十二軍即日集結,兩日後開赴華北,於十日內到達南口,沿平綏線,佈防懷來、居庸關直南口、舊縣一線。此令,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

    「是。」孫元良連忙立正敬禮,接過白崇禧遞上來的命令。

    佈防南口,關係到整個華北戰局的轉折,白崇禧知道蔣中正的老習慣,要囑咐幾句。

    「委座,我先告辭了。」白崇禧宣佈完命令後,知趣地告辭。

    蔣中正點了點頭,待白崇禧走後,打量了一番兩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自己的學生,看到兩人接受命令沒有任何托辭,真正能做到令行禁止,心中大為寬慰,不由暗道:還是自己的黃埔學生,自己的中央軍最靠得住。

    那張明顯消瘦、眼眶深陷的臉上擠出一絲笑容,抬手虛按了兩下道:「坐,請坐。」

    待沈修文和孫元良坐下之後,蔣中正道:「眼下局勢之緊張想必你們二人也清楚,絲毫不亞於淞滬開戰時期。二十九軍畏首畏尾,私下和霓虹軍媾和,喪權辱國。以目前的局勢來看,平、律即將不保,華北危急。倭軍決不會止於平津之收穫。其日後之戰略,中央判定無非南下平漢線、北上平綏線,或兩者同時兼顧。為此,、中央決意遏其擴張勢頭於華北。平漢線有國家數十師,唯平綏方向兵力單薄,要實現我「南扼滄、保,北守察、綏」之戰略,先須守住南口。」

    之前,不論是沈修文還是孫元良,都以為即使北上華北戰場,作戰應該在平漢線,阻擊霓虹軍南下。畢竟如今的山西、綏遠、察哈爾並不在中央的實際控制範圍之內。如今的命令出人意料的命令北上南口,兩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華北戰場不必淞滬戰場,這裡是中央絕對控制之地,相配合的部隊也都是中央軍嫡系,現在的這道命令可是孤軍突入,誰的心裡都沒底。

    可能蔣中正看出了兩人的緊張,稍稍放緩了口氣,指了指茶几上的茶杯,向兩人招呼道:「喝水,這個,先喝口水。」說著的同時,自己也拿起玻璃杯喝了一口白開水。

    別看孫元良平時十分隨意的樣子,但是在蔣中正面前,絕對不敢有任何放肆,緊張程度和沈修文差不多。兩人幾乎同時端起茶杯機械地喝了一口,只聽見蔣中正繼續說道:「想必你們都清楚南口、張家口都是華北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南口。守住南口,則燕山、陰山無恙,察、晉、綏三省亦安;反之,若失南口於寇軍,則放任關內、關外敵寇合流,向南威脅太原,向西瞰制包頭。你們都是我的好學生,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你們的表現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希望你們能再接再厲,一旦北平失守,霓虹軍叩關北上,禦敵於居庸關。」

    校長的一番鼓勵,接下來就是當學生的表決心的時刻。沈修文和孫元良連忙站起來,大聲說道:「請校長放心,學生不才,當拼盡全力護衛陣地,完成校長重托。」

    「好的,好的。現在情況緊急,你們回去後,立刻集結部隊,記住務必要在十一月一日前到達南口、舊縣一線,並且完成不防。」蔣中正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勉勵和叮囑了幾句。臨行前,蔣中正最後說道:「有什麼事,你們可以直接跟我聯繫。」這句話倒是讓沈修文和孫元良原本緊張的心情稍稍有些放心。

    兩人一路從軍事委員會走出來,一直到坐上車,孫元良才無力地靠在後座上長歎道:「光復,這仗不好打呀。」

    沈修文也是一臉凝重地點了點頭。他之前就很清楚平津是一定會失守的,但是以後的戰局發展,他並不清楚。只是隱隱記得後世一直在宣傳的一個平型關大捷。如今已經快要將華北地圖背出來的他知道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在山西境內,但是這個平型關大捷到底發生在什麼時候,卻早已想不起來了。但是這個時候,他隱隱感覺,平型關大捷應該就發生在霓虹軍沿平綏線向山西進攻之後,也就是說南口、包括西北軍的老窩張家口遲早是要失守的。七十二軍一旦調往南口,承擔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現在華北的情況是,自九一八事變後,隨著霓虹軍的步步進逼,如今熱河全境已經被併入偽滿洲國,冀東、察北也分別被漢奸和偽蒙所控制。如果霓虹軍要進攻平綏線,作為進出察、綏進出門戶的南口,肯定是霓虹軍進攻的重點,但是也不排除霓虹軍迂迴從長城的其他關口側翼進攻平綏線。一旦其他方向被攻破,平綏線被切斷,那就意味著七十二軍的後路被切斷。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張家口守軍是二十九軍的一四三師劉汝明部。其他方面的援軍基本也是幾支晉綏軍,這些部隊能不能頂住?能不能像南京保衛戰時期幾支中央軍之間的信任,沈修文的心裡也是沒底。

    「先回去集結部隊吧,兩天的時間很緊。而且這次我們要途徑山西、綏遠、察哈爾閻老西、傅宜生和劉汝明的地盤,這路上還不一定好走,我先派叔龍先行出發。到時,你跟我一起走,咱們在車上好好商量商量。」接著孫元良又說道。

    七十二軍兩個師,雖說八十八師是德械樣板師,但是八十八師只有兩旅四團,這次休整補充的有都是新兵,而且還未滿員,全師上下還不到一萬人。榮一師兩旅六團,一萬八千人馬齊裝滿員,更重要的是沈修文是出了名的善守,這次出征南口,孫元良知道只能依靠榮一師來挑這個大梁。

    「是,軍座。」沈修文點了點頭,他明白孫元良的心思,同時也知道他並不是故意要保存實力,讓自己打頭陣,畢竟榮一師的實力擺在那裡。正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回到師部以後,沈修文立刻召開團長以上軍事會議,宣佈了部隊緊急集結,兩天後開赴南口的命令。聽到部隊不是開赴之前一直推演的平津南部的平漢線和津浦路地區,而是北上平綏線,大出眾人的意料。但是命令畢竟命令,沒人提出質疑和疑問。

    「參謀長,請你立刻制訂南口到居庸關的防禦計劃。」緊接著沈修文對喬榛命令道。沈修文之前之所以能打勝仗,一來是因為他在的先知先覺,二來很大程度上是喬榛的輔佐。單純論排兵佈陣,沈修文肯定比不上德國陸軍大學參謀專業畢業的喬榛。南口一戰,對於沈修文來說,一切都是空白。這場單純的防禦戰該怎麼打,還是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辦。

    會議結束後,沈修文把沈醉單獨留了下來。

    「這次,我們七十二軍緊急調往平綏線,不相信能夠瞞過日本人。你說呢?」

    面對沈修文的問題,沈醉只能以苦笑作為回答。從淞滬會戰到南京保衛戰,洩密情況時有發生,就連委員長出行這等最高機密也會被日本間諜提前偵知,要不是委員長臨時改變計劃,恐怕這華國的歷史從淞滬會戰期間就要改寫了。其他諸如部隊調動,行軍路線等,更是數不勝數。在情報方面的失敗,戰場沒少吃苦頭。儘管新成立的軍統局特務一處和特務二處都很賣力,但是沈醉也聽說徐恩曾和戴笠為此沒少挨委員長的訓斥。

    看著沈醉苦笑,沈修文點了點頭,繼續道:「所以,我剛才在開會的時候,也沒有隱瞞部隊開拔的目的地。如果我們部隊中的確有那些有心人,肯定能打聽到這個消息,也肯定會在部隊出發之前,把這個情報傳出去。上次名單上的那幾個人,你派人秘密盯著他們。我倒要看看他們到底都是些哪路神仙。」

    說著,沈修文的臉上露出一絲詭異的笑容,道:「另外,即便他們把情報傳出去,你們也不要驚動他們,以免打草驚蛇。這些各路神仙們,或許以後還會為我所用。」

    沈醉是老情報了,沈修文的心思他當然明白,當即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正要出門,突然他又一臉為難地轉過頭,猶豫著問道:「師座,那……那林副院長……」

    自從上次沈鑫童提醒沈修文之後,他把林婧雲也放上了沈醉的名單。看到沈醉一臉為難的樣子,沈修文微微一笑道:「叔逸,我說的是所有人。」

    沈醉的神情頓時一肅,連忙道:「是。」

    看著沈醉離去的背影,沈修文慢慢收斂了臉上的笑容,嘴中自言自語道:「婧雲,但願當初我們的相遇是一次巧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