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民國歲月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六章 撤退計劃 文 / 萬馬奔騰

    第一百七十六章撤退計劃

    第二天,南京衛戍司令部發佈一連發佈三道命令:第一,南京實行軍管,全城戒嚴,憲兵司令部三個憲兵團和警察部隊負責城內治安。第二,南京將成為戰區,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全城市民有組織第進行疏散。第三,所有參戰部隊必須死守南京,沒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親筆簽署的命令,任何人不准擅自撤退,違者以軍法論處。

    七月二十七日,堅守了一個星期的澄錫線在霓虹軍第9、11、13、16師團的猛攻下,終於被突破,第二天無錫被佔領。華國守軍被迫放棄澄錫線,一部沿寧滬線向常州撤退,大部向南,經宜興往浙贛邊境之孝豐、寧國一帶撤退。

    上海派遣軍攻佔無錫後,令第16師團及第9師團主力繼續沿京滬路向常州追擊,第9師團之一部在太湖水上機動;令第13師團及由各個師團的騎兵部隊組成的集成騎兵隊進攻江陰要塞;令第11師團及重籐支隊集結於無錫,第3師團集結於太倉附近。

    同一天,第10軍佔領長興,74軍接到南京衛戍司令部命令,放棄宜興,向南京撤退。川軍25軍團的三個師退守廣德、泗安。第10軍佔領長興這個太湖東岸的戰略要點後,立即兵分兩路令第114師團繼續向宜興、溧陽方向追擊;令國崎支隊及第18師團之一部向泗安、廣德進攻,軍主力集結於湖州附近。

    霓虹軍統帥部原來規定華中方面軍的作戰地域為蘇州——嘉興一線一東,並未授權霓虹軍繼續西進。但是,當霓虹軍突破於七月二十日吳福線時,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對這紙命令卻置之不理。淞滬之戰大勝華國家隊,使這個驕橫的霓虹軍統帥更加不可一世。他要讓霓虹軍統帥部和整個世界大吃一驚,他要親率部隊把太陽旗一舉插到敵國的首都南京城頭,到時候,全日本都會為他而驕傲的。

    於是,松井石根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命令部隊乘華國家隊潰敗混亂之機向西追擊。松井石根挺直了腰板,一雙小眼睛,像發現了獵物的野獸一樣閃閃發光,大聲地對著他的部下們吼道:「你們的目標就是攻擊!攻擊!把大日本帝國的旗幟插上南京城頭!」

    七月二十二日,日本參謀本部接到華中方面軍關於決定向南京追擊的報告後非常震驚,在日本軍人看來,膽敢違抗軍令是罪不能恕的。松井石根身為大將統帥,違抗軍令該當何罪呢?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日本參謀本部非但沒有絲毫指責,反而迅速認可了松井石根的決定。

    參謀本部原先沒想到戰局進展如此順利,深諳華國兵法的霓虹軍參謀部的高官們當然知道「擒賊擒王」、「一鼓作氣」對戰爭勝敗所起的關鍵作用。何況霓虹軍侵略華國的初衷就是希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一舉消滅華國家隊主力,逼迫華國投降。

    於是,霓虹軍參謀本部於七月二十五日正式廢除原作戰地域的規定。八月一日,霓虹軍大本營下達新的華中方面軍戰鬥序列命令,命令新的華中方面軍由原華中方面軍的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組成,方面軍司令官仍然是松井石根。大本營同時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佔敵國首都南京。」

    而此時,第9、16師團已經順利地佔領了華國家隊棄守的常州;第18師團攻佔廣德;第114師團攻佔宜興、溧陽。至此,南京的東部和南部除江陰以外全部淪陷。而八月一日隨著大本營命令下達到海軍方面,霓虹軍海軍第11戰隊沿長江進逼江陰要塞,配合第13師團向江陰要塞發起攻擊。

    大本營的命令使得松井石根名正言順地下達《攻佔南京城要略》,命第十軍和上海派遣軍合力圍攻南京。松井石根命令荻洲立兵中將率第13師團和天谷支隊從北路包抄南京。天谷支隊進攻鎮江,渡過長江,攻陷揚州,切斷京杭大運河;第13師團經鎮江,攻佔**從江北進逼南京。命令牛島貞雄中將率第18師團和國岐支隊從南路包圍南京。國岐支隊從廣德出發,經郎溪、石臼湖渡過長江,攻佔浦口,切斷津浦路;第18師團從泗安攻擊前進,佔領宣城、蕪湖,直逼南京。松井石根親率第6、第9、第11、第114師團從正面進攻南京。其中第114師團作為左路軍從溧陽,經溧水攻擊南京城南;第6師團為中路軍沿寧杭公路攻佔丹陽、句容,在南京城下和第114師團會合;第9、第11師團為右路軍沿滬寧公路進攻南京。

    面對霓虹軍的緊逼,唐生智連忙調兵遣將,加緊設防。南京早在淞滬抗戰之始起就已經開始準備。分為復廓陣地和外圍陣地。復廓陣地在城外一線。唐生智把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強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放在正面,防守紫金山及城垣東部;王敬久的第71軍第87師防守孝陵衛和光華門;孫元良的第72軍第88師負責雨花台陣地和城南地區;從宋希濂的第78軍第36師則防守紅山、幕府山及城北地區,並且控制下關碼頭。憲兵部隊守衛城內的唯一制高點——清涼山。

    外圍陣地,剛剛從前線退下來的俞濟時的第74軍防守句容、淳化鎮和牛首山一線;葉肇的第66軍防守湯山陣地並掩護烏龍山炮台側翼;沈修文的榮譽第一師承擔溧水、將軍山、方山的防務;新近增援的鄧龍光的第83師前出鎮江,保衛鎮江要塞。而且,剛剛從澄錫線撤下去,相對戰鬥力比較強的胡宗南的第一軍,進駐浦口,警戒南京江北。

    這樣一個防守計劃,如果所有部隊都是淞滬會戰前的狀況的話,正如蔣中正和唐生智期望的那樣,守住南京兩到三個月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外圍第74軍和第66軍都是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血戰,根本沒有休整過,部隊減員很多而且也很疲勞。一個月前撤到南京的除了沈修文的榮譽第一師以外,36師、87師和88師補充的都是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而且還根本不滿員。戰鬥力最強的號稱蔣委員長的鐵衛軍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從原先的四萬三千人,如今還不到三萬人。而且經歷了淞滬大戰後,部隊的士氣普遍都不高,南京到底能守住幾天,誰的心裡都沒底。

    「這全城疏散令都發佈一個星期了,大街上怎麼還這麼多人。」剛剛參加完軍事會議,從衛戍司令部出來,因為同路和老長官孫元良擠在同一輛車內的沈修文看著車窗外,來來往往行色匆匆,且神情慌張的市民,不由皺著眉頭嘀咕道。

    孫元良扭過頭看了沈修文一眼,歎了口氣道:「上百萬的大城市,全都疏散談何容易啊!現在谷正倫又撩了挑子,就剩下肖山令一個人在忙活。現在老唐又嚴令在所有南京市民撤離之前,南京市政府所有人員的家屬都不得離開。他這個南京市長的處境現在比你我都艱難。你沒見今天開會的時候,肖山令整個兒都瘦了一圈嗎,也夠難為他的了。」

    沈修文默然,原來主持南京市民疏散的憲兵司令谷正倫在大兵壓境之際,竟然以生病為理由,向蔣中正請辭,帶著他的憲兵司令部去湖南養病去了。谷正倫的資歷堪比蔣中正和何應欽,兩個弟弟都是中央委員,二弟谷正綱任社會部部長,三弟谷正鼎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中央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長。蔣中正明知道他是裝病,但也沒辦法只得同意。

    「但願南京能多守住幾天,這些來不及疏散的市民能夠及早撤退。」沈修文心裡不由暗歎一聲。

    「光復,這次老唐公佈的這個南京防守計劃,你怎麼看?」接著,孫元良又皺著眉頭問道。

    沈修文不清楚孫元良到底是什麼意思,苦笑道:「能怎麼看,這命令都下來了,大家各司其職,死守南京。」

    「就現在部隊這情況,南京能守得住?你小子聰明,把東郊兵營那些潰兵都改編了,也算是兵強馬壯。你再看看我們,71、72、78名義上是三個軍,其實還不是換湯不換藥,下面就一個師,補充的那些又都是壓根就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良楨的74軍情況更差,部隊傷亡近三分之一,更別說那些地方部隊了。現在戰鬥力強一點的就屬率真的教導總隊、你的榮譽第一師和城內的三個憲兵團。這次,老哥真是要拜託你了,你能在外線頂住,就算良楨頂不住,雨花台陣地和城南地區的壓力就會好的多。」孫元良一臉憂慮地說道。

    「軍座,這個您儘管放心,88師是我的老部隊,能頂住我一定頂住。」沈修文點了點頭,相比城東和城北地區,城南將要直接面對是霓虹軍的左路軍和中路軍,一旦外圍失守,霓虹軍兩軍兵合一處,將直接面對雨花台陣地。也難怪孫元良如此憂心忡忡。

    「你小子天生就是一個打防守戰的好手。想當年演習的時候,你在溧水一個營就能擋住教導總隊兩天的進攻。這次,我也希望你能再打出一個漂亮仗來。」孫元良笑著說道。

    不過,沈修文還是能從孫元良的笑容中捕捉到一絲憂慮、無奈甚至是害怕。也難怪這演習並不是真正的戰爭,當年的教導總隊也不是如今窮凶極惡的霓虹軍。

    其實,沈修文現在考慮的並不是如果守住南京。這是一場大規模的城市防禦戰,並不像松江保衛戰那樣,自己能掌控的。就算是榮譽第一師能擋住當面之敵,但是外圍的74軍、83軍和66軍能擋得住嗎?就算城南能守住,那城東和城北能守住嗎?這些地方一旦失守,你就得被迫撤退,不然就有被包圍的危險。但是退守之後,將來的撤退怎麼辦?霓虹軍現在的態勢是三面向南京合圍,背後又是滾滾長江,雖然江北有胡宗南的第一軍掩護,但是烏龍山炮台能不能擋住日本海軍的進攻,十幾萬大軍將來怎麼能有效地渡江撤退,這些都是問題。在沈修文腦海中對南京保衛戰這段模糊的記憶中好像保衛南京的部隊,並不是都在戰鬥中被霓虹軍消滅,而是正是在撤退中,引起大混亂,大部分被緊追而來的霓虹軍俘虜或者是葬身於滾滾長江中,進而引發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濫殺無辜。

    「師長,你真打算這麼幹?」將軍山榮譽第一師的師部,參謀長喬榛在聽完沈修文的設想後,一連憂慮地說道:「這可是擅自行動,衛戍司令部要是追究下來的話,這可是有避戰退縮的嫌疑。」

    「什麼是避戰退縮?咱們只要能在溧水、秣陵關一線守住,就不是避戰退縮。」沈修文說道。

    喬榛的心裡其實也很清楚,眼下的防衛計劃,外線不是榮譽第一師守住就能守住的。特別是74軍防守的句容、淳化鎮一旦失守,榮譽第一師的後路就會被切斷,陷入霓虹軍左路軍和中路軍的包圍中。沈修文現在提出的趁左路霓虹軍還沒有對溧水發起進攻的時候,派出一支部隊進駐高淳縣城,即使將來淳化、江寧失守,後路被切斷,也可以從容地向高淳突圍,進而撤往第三戰區目前控制的皖南地區。

    但是這樣就和目前衛戍司令部的防禦計劃有衝突,司令長官唐生智現在強調的是死守。

    「那到時衛戍司令部讓我們後撤之復廓陣地,我們撤不撤?」喬榛又問道。

    「這個……」這也是沈修文傷腦筋的地方,在今天的軍事會議上,宋希濂、孫元良等人就提出過部隊如何撤退的問題。十幾萬大軍光靠渡江撤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唐生智還是極力主張背水一戰、死守南京。沈修文人微言輕,更說不上話了。

    「實在不行,主力可以撤到復廓陣地,只要將軍山在我們手裡,高淳有部隊接應,我們還能從中華門和雨花台一線突圍。」沈修文咬了咬牙說道。

    撤進城,到時候還有可能帶出更多的部隊。這個時候,沈修文根本不甘心為唐生智這個不切實際的死守南京的計劃殉葬,保存部隊,保存未來抗日的國防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更關鍵的是,因為在沈修文後世的記憶中,南京保衛戰幾天後就以慘敗告終,而唐生智這個人南京保衛戰之後,就退出了當時的政治軍事舞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